33煤矿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3206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33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33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33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33煤矿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煤矿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煤矿地质报告.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地质报告省煤炭地质勘查院2011年3月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矿井地质报告主 编:总工程师:院 长:省煤炭地质勘查院2011年3月第一章 概况1第一节 目的任务1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3第三节 自然地理4第四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7第五节 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14第二章 地质特征26第一节 区域地质简况26第二节 矿井地质34第三章 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40第一节 煤层40第二节 煤质48第三节 有益矿产61第四章 水文地质63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63第二节 矿井水文地质69第三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73第四节 矿井涌水量预算84第五节 供水水源88第五章 其

2、它开采技术条件89第一节 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89第二节 瓦斯91第三节 煤尘爆炸危险性93第四节 煤的自燃倾向性94第五节 地温、地压95第六章 环境地质96第一节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96第二节 地震与矿井稳定性96第三节 地质灾害97第四节 井田水环境98第五节 有害物质100第七章 矿山开采102第一节 煤矿生产建设情况102第二节 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104第三节 探采对比105第八章 资源/储量估算107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107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107第三节 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109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111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

3、说明的问题111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114第一节 勘探成果评价114第二节 取得的地质成果114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115第四节 今后工作建议116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 图名 比例尺1 1 区域地质图 1:10000022 地形地质图 11000033 综合柱状图 1500 4 4 煤岩层对比图 12005 5-1 1-1剖面图 120006 5-2 2-2剖面图 1:20007 5-3 3-3剖面图 1:20008 6-1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9 6-2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0 6-3 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 资源/储量估算图 15

4、00011 6-4 4下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 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2 6-5 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 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3 6-6 10(9+10)号煤层底板 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4 7-1 扩1号钻孔柱状图 120015 7-2 扩2号钻孔柱状图 1:20016 7-3 扩3号钻孔柱状图 1:20017 7-4 扩4号钻孔柱状图 1:20018 7-5 扩5号钻孔柱状图 1:20019 7-6 扩6号钻孔柱状图 1:20020 7-7 扩7号钻孔柱状图 1:20021 7-8 扩8号钻孔柱状图 1:20022 8-1 扩1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2

5、3 8-2 扩2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24 8-3 扩3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25 8-4 扩4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26 8-5 扩5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27 8-6 扩6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 28 8-7 扩7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29 8-8 扩8号钻孔测井解释成果图 1:200 30 30 9-1 4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 1:500031 9 -2 9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 1:500032 10-1 4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500033 10-2 9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500034 11-1 P1s抽水曲线试验成果图

6、 35 11-2 C3t抽水曲线试验成果图 36 12-1 4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1:500037 12-2 9(9+10)号矿井煤层充水性图 1:5000 附表目录1.钻孔坐标成果表12.钻孔施工情况一览表23.钻孔煤层成果表44.煤层综合成果表 135.煤层井下巷道见煤点利用成果表226.煤质分析成果表237.各煤层主要煤质特征表408.元素分析及稀散元素分析成果表419.煤灰成分、灰熔融性分析成果表4310.煤层瓦斯样试验成果汇总表4411本次施工水文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4612. 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4713.测斜成果表4814.各煤层灰成分特征统计表5115.各煤层稀散元素含量统计表52

7、16.原煤筛分试验表5317.资源/储量估算表5818.资源/储量汇总表6319.未批采煤层3号煤层资源/储量汇总表64附 件 目 录1、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33号文3、地质勘查资质证书4、采矿许可证(正、副本)5、委托书6、承诺书7、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8、煤芯样煤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9、关于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瓦发2010645号)10、关于市石楼县原则河煤矿等三十七座矿井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晋安监煤字 2

8、006427号)11、测绘资质证书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目的任务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33号文关于市晋帮德煤业有限公司变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煤矿重组后井田范围由9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井田面积9.3413km2,矿井能力提升为120万t/a。2010年4月21日,省国土资源厅为其颁发了C1400002010041220076636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4号10号煤层,开采深度1059.99m-829.99m。为了核实煤矿及扩区煤炭资源赋存情况,2009年5月,煤电集团委托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利用现有地质资料编制省河东煤田煤电集团有

9、限责任公司煤矿及扩区地质报告。因本区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要求,不能满足矿井设计及生产的需要,为此,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对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并于2010年8月委托省煤炭地质勘查院编制了省河东煤田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及扩区勘探设计。补充勘探8个钻孔的野外施工由我院于2010年8月22日2011年3月进行,基本达到了勘探设计要求。为了给矿井初步设计和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该公司委托省煤炭地质勘查院根据以往地质勘探成果、该矿实际生产资料以及本次补充勘探成果,编制一套完整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以满足该公司建设120万t/a矿井的需要。本次编制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是:1详细查明井田内地

10、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发育情况;2详细查明井田内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可采范围,详细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对其工业用途作出评价;3详细研究井田内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如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层爆炸性和煤自燃倾向性;4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并预算矿井涌水量;5估算井田内可采煤层资源/储量,要求探明的、控制的储量比例达到勘探阶段比例要求;6查明矿井以往开采情况,查明采(古)空区范围及其积水、积气和火区情况。我院于2011年3月编制了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本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技术、规范依据如下:1、煤炭地

11、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MT/T1044200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10月22日 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02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 国土资发200740号4、煤矿防治水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5、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12719916、中国煤炭分类 GB/T575120097、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 GB/T1641719968、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GB/T201042006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10、煤炭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DZ/T00802010国土资源部2010年3月

12、6日颁布本报告编制主要资料依据:1、省河东煤田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及扩区勘探设计 2010年8月 省煤炭地质勘查院2、省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2004年7月 省煤炭地质公司3、省河东煤田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及扩区地质报告 2009年5月 省煤炭地质勘查院4、省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扩界勘探地质报告 2006年12月省煤炭地质公司 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一、位置 煤矿及扩区(以下简称井田)位于省市县镇村、镇、村与村一带,行政区划属镇镇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73627373909,东经11104411110816。井田范围由以下9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见表11):井田呈

13、不规则多边形,南北长约3.5 km,东西宽最大约4km,井田面积9.3413km2。其中,原煤矿面积1.018km2,扩区面积8.323km2。批准开采410号煤层,批采标高由1020790m,生产规模120万t/a。 井田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1 坐标系点号西安80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XYXY14167951.5419508929.7241680001950900024168951.5419508929.7241690001950900034168951.5419509729.7341690001950980044168511.5419509829.734168560195099005416

14、7951.5419510329.7341680001951040064167952.5419511162.7441680011951123374165478.5219512085.7541655271951215684165451.5219508279.7241655001950835094167951.5319508279.72416800019508350二、交通本井田东邻国道,南距市区10km,距铁路交口站26km,本井田交通尚属便利。见交通位置图。第三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山中段西侧的中山区,属黄土高原。井田内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地貌以典型的黄土梁、峁为其特征。综观井田地势

15、呈西高东低之势,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角塔梁,标高1235.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口,标高979.0m;最大高差256m,一般高差100200m。 图1-1交通位置图二、水文本井田属黄河流域三河水系北河支流,三河之支流北河从井田东部外围自北向南流过。井田内没有较大的河流,沟谷发育,平时没有水流,仅在雨季时才有短暂洪水流过,均向东排出汇入北河。北河在城西与东河汇合,向西在交口镇又与南河汇合形成三河,向西流经县城后注入黄河。北河为常年性有水河流,据1957、1958年水文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流量为1.98m3/s。三、气象井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

16、,春季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阴雨天较多。据19821990年县气象资料,年最大降水量为744.8mm(1985年),最小降水量为327.3mm(1986年),年平均降水量529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5,年平均气温8.9。年蒸发量为1977.6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每年11月份结冰,次年3月份解冻,最大冻土深度1.00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86天。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一般风速1.42m/s,最大风速日平均值为3.1m/s。四、地震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所对应

17、的基本地震烈度为度。五、经济状况县属市,县政府驻圪洞镇,现辖5镇2乡。县位于省西部,麓腹地,东与、为邻,西与接壤,北与、交界,南与相连。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有谷子、玉米、莜麦、高粱、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麻、烟、药材等;油料作物主要有胡麻、黄芥、小麻子、蓖麻、葵花等;瓜果作物主要有苹果、梨、杏、李子、桃、西瓜、甜瓜等。县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木材蓄积量大,森林覆盖率20%以上,关帝山的南阳山、阳圪台、真武山三个林场都在该县境内。另外,该县野生沙棘面积达26万多亩。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较大,分布广。现已探明的有煤、石灰岩、水晶、石棉、磷矿、大理石及铁、钨、铜、铅、锌、钼等非金属和金属矿10余

18、种,工业有煤炭、化工、冶炼、建材、酿造、粮油加工、印刷、木材加工等行业。第四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井田西南邻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北邻煤矿,见相邻煤矿示意图。现将各煤矿分述如下:煤业有限公司(煤矿)由煤矿、煤矿(原高岭上煤矿)、煤矿和新增资源整合而成。批准开采4-10号煤层,井田面积9.011km2,生产规模120万t/a,较整合前净增60万t/a,开采深度由1059.99m至759.99m。(一)煤矿批准开采3、4号煤层,2002年建井,2005年投产,生产能力45万t/a,采用立井开拓,主立井净直径5.5m,净断面23.75 m2,垂深230m,担负矿井提煤和进风任务。副主立井净直径4.5m,

19、净断面15.89 m2,垂深190m,担负矿井辅助提升和进风任务。回风立井净直径4m,净断面12.56 m2,垂深200m,担负矿井回风任务,装备两台轴4流式风机,并设梯子做为矿井的第二个安全出口。矿井采用单水平布置,运输、轨道、回风大巷沿10#煤层走向布置,全井田分为4个采区。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一采区位于井底车场东南侧为下山双翼布置。工作面采用4MG-200型采煤机落煤和装煤,SGB-630/180刮板机运输煤炭,ZY2000-14/31掩护式液压支护顶板,为轻型液压支架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机械化采煤方法,全面跨落发管理顶板,工作面长度140米。本矿井供电10KV电源分别引自下安110kV

20、变电站导线截面分别为LGJ-95mm2和LGJ-120mm2。矿井装机容量为2498KW,另本矿有500KVA,400KVA发电机组各一台,作为备用电源。该矿现有两个井口,主井为斜井,主要用于提煤、下料;回风井为竖井,主要用于通风、行人,其井口坐标如下:主井(斜井) X =4164890.892Y=19507818.941 H =1117.274回风井(斜井)X =4164900.056 Y=19507753.886H =1118.88井下涌水量不大,低瓦斯矿井。未发现越界开采情况。(二)煤矿批准开采3、4号煤层,2002年建井,2005年投产,生产能力45万t/a,为集体所办煤矿采用斜立井混

21、合开拓方式,该矿始建于2002年。该矿现有三个井口,主井、付井均为斜井,回风井为竖井,其井口坐标如下:主井(斜井)X =4166241.446Y= 19508202.443 H =1095.596付井(斜井)X =4166233.928 Y= 19508157.480H =1095.484回风井(竖井)X = 4166193.515Y=19508012.092 H =1090.620主斜井主要用于提煤、下料、进风,直径4.0m,高5.0m,方位135度,坡度20度;付斜井主要用于行人、通风,直径3.3m,方位135度,坡度25度;回风井主要用于通风,其风机型号为BK40-6NO1318.5KW

22、型。矿井涌水量较小,矿井属低瓦斯矿井。4号煤层开采标高为950m至1000m标高。该矿现已实现双回路电源供电,两回路10kV高压线路均引自下安35kV变电站10kV不同母线段,输电距离为10.0km,导线型号为LGJ-70mm2。坑口建有地面10kV变电所,并安装XGN2型高压开关柜11台、S9-630/10/0.69kV变压器2台,1备1用,供给地面场地低压负荷用电。井下涌水量不大,低瓦斯矿井。未发现越界开采情况。图1-2 相邻煤矿示意图(三)煤矿为村办集体煤矿,该矿始建于1995年,1999年投产。批准开采4号煤层,平均产量30万t。本次整合工作中,定为过渡矿井,2010年底关闭。该矿采用

23、斜立井开拓,现有三个井口:其井口坐标如下:XYH主井(竖井) 4165081.2819509365.22 1064.55副井(竖井) 4165030.40 19509373.04 1069.80行人井(斜井)4165109.43 19509397.9761068.34 主斜井:井筒斜长485m,倾角25,半圆拱形断面,净宽2.60m,净断面6.29m2,采用料石砌碹、锚喷支护。安装1部TD75型大倾角胶带输送机,电机功率2132kW;井筒铺设台阶。用于提升煤炭、行人和矿井进风,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副立井:垂深187m,圆形断面,净直径4.2m,净断面13.85m2,井壁采用料石砌碹。井口安装1

24、台2JT1200/824型矿用提升绞车,电机功率75kW;井筒装备两个1t单车罐笼。井筒内敷设有电缆、排水及消防、洒水管路。用于提矸、升降设备、材料、进风等。回风立井:井筒垂深192m,圆形断面,净直径2.0m,净断面3.14m2,井壁采用料石砌碹。井口安装2台FBCDZ-16型轴流式通风机,电机功率275kW;井筒内安装有折返式梯子间。用于矿井回风,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矿井现开采4号煤层,以主斜井煤仓为界将全井田划分为北采区和南采区两个采区。矿井实现了双回路供电,一回路供电电源引自下安35kV变电站10kV母线段,线路总长为10km,导线型号为LGJ-70mm2;另一回路电源引自35kV变电

25、站10kV母线段,线路总长为8km,导线型号为LGJ-70mm2。电源线路一回路工作,一回路带电备用。本矿井在生产时,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66m3/t,绝对涌出量为0.91 m3/min,属低瓦斯矿井,未发现越界开采情况。整合后矿井主立井井筒直径为5.5m,净断面为23.8m2,井筒深度290.967m,提升方位角为29415。考虑到本矿井煤层生产能力大,短期内将大大超过设计生产能力,井筒内装备一对12t多绳提煤箕斗,因此,经方案比选,提升机设计选用JKMD3.25/4(III)型落地式多绳摩擦轮提升机,低速直联直流电机功率为1300kW

26、、51.71r/min,配套全数字直流提升机成套电控装置,最大提升速度8.8m/s。箱型钢结构井架,上天轮高度45.4m,提升机房布置在井架西侧。副立井井筒直径为4.5m,净断面为15.9m2,井筒深度257.84m。副井提升系统主要担负矿井人员、材料及矸石的提运,提升高度约210m。副立井提升机选用一套双滚筒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副斜井净断面为15.15m2,井筒斜长793m。副斜井提升系统主要担负材料、矸石及最大件的提运。副斜井提升机选用一套双滚筒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矿井通风设备选用FBCDZNo.24/2502(B)型对旋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配用电机功率:2202kW,转速:740r

27、/min。本矿井井下采用集中式排水,生产水平的矿井水汇入副井井底水仓,排水管路沿副立井井筒敷设。矿井排水系统选用MD46506型矿用排水泵3台,沿管子道和副立井井筒敷设2趟1085排水管路。正常涌水时,1台水泵对1趟管路排水,1台水泵备用,1台水泵检修,1趟管路备用;最大涌水时,2台水泵对2趟管路排水,1台水泵检修。每台水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YB2280M2,功率:90kW,电压:660V,同步转速:2970r/min。在本矿井工业场地内新建35/10kV变电所一座,35kV电源采用双回路架空电源线路从碹则马110kV变电站和城南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段引来,35kV电源架空线路导线型号为

28、LGJ-150,全线设架空避雷线,避雷线的型号为GJ-35,单回路线路长度分别约为8km和15km。矿井变电所的35kV主接线为全桥接线,二回35kV电源进线和两台主变工作方式为:两条线路同时工作,两台主变分列运行。并且可在一回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另一回供电系统能保证向矿井全部负荷供电。采煤方法设计考虑4号煤层开采采用高档普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10号煤层开采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根据中矿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开拓方案,井田共划分为7个采区,一水平一、四采区位于井田的南部,采区形状比较规则,采区长度和宽度比较适中,煤层厚度变化不大,走向长度在19002100m左右,根据矿井主井

29、、副井、风井工业场地位置与井田各采区相对关系,一、四采区均靠近工业场地,初期工程量少,运输距离短、通风容易,因此综合考虑确定一、四采区为作为先期开采地段。一、四采区煤层倾角一般在012之间,在10号煤集中轨道上山、集中胶带机上山、集中回风上山下部车场、+829水平运输石门尽头位置,一采区和四采区巷道分别沿4号、10号煤层大巷的垂直方向,分别布置一条辅助运输斜巷、一条胶带机运输斜巷、一条回风斜巷,工作面垂直与斜巷布置。(四)煤矿始建于1972年,1973年投产,原为乡镇煤矿,设计能力3万t/a,1981年划为国营煤矿,1991年省计委晋设字1061号文件批准进行改扩建,1998年8月改扩建工程结

30、束。改扩建后设计能力达30万t/a, 2002年11月20日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购并。经过一期技改,已达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的能力。2005年实际生产能力达100万t/a。批准开采2、3、5、8、9、10号煤层,现采2、3、5号煤层。现进行技改,拟2007年6月技改完成,生产能力可达150万t/a。该矿为斜井开拓方式,其中主副井为斜井,风井为竖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采。采用1.2M55KW单滚筒绞车,串车提升,皮带运输。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设备为2台高效节能矿用对旋式通风机,型号为BDK6186N020,其中一台备用。顶板采用综采支架进行支护。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147m3/h,最大

31、涌水量280m3/h,水泵排水。低瓦斯矿井。矿灯、防爆灯照明,未发现越界开采情况。该矿井口坐标为:主立井:X=4172984.950,Y=19509238.900,H=1070.707副立井:X=4173186.609,Y=19509057.505,H=1082.497回风(斜)井:X=4172982.065,Y=19509331.496,H=1077.00井田内及周边无小窑开采。第五节 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一、以往勘查地质工作1、1926年,王竹泉著太原榆林幅(地质调查)说明书,包括本区。之后有侯德封作1/20万省地质图,对本地区地层进行了划分。日本侵华期间日本人耿成二君对中阳地区地质情况

32、著有专文。但是,这些资料多概要地述及地层、构造及小窑开采情况。2、1957年,地质部省办事处汾阳地质队张良瑾等编有中阳县一带煤田地质普查报告,地质调查工作量大,地层划分较为准确。3、1959年,省煤田地质勘探队对矿区进行了煤田普查工作(包括本井田)。19671970年,该队又对矿区进行了详查。详查区南北长45km,东西宽412km,面积300km2,共施工详查孔82个,并于1971年6月提交了河东煤田矿区详查勘探报告。省革命委员会煤炭化工局以(71)晋煤地决字第8号决议书批准。共提交平衡表内储量319507.346万t,平衡表外储量37106.475万t。本井田位于详查区北部,井田内及周边有普

33、、详查钻孔8个,是该报告的主要地质依据。由于河东煤田矿区详查勘探报告所有资料都未提及每个钻孔质量,现在无法考证。4、1975年,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写了1:20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该区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和划分。5、80年代,省地质局区调队进行了1:5万峪口幅地质调查,填制了1:50000地质图。6、80年代,省地矿局215地质队编写了省河东煤田中部远景工作区普查地质报告。7、2003年8月,省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利用以往勘查资料及矿井地质资料,编制了市煤炭综合劳动服务公司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该报告共提交4号煤储量(A+B+C)915.6万t,其中A级226.1万t,B级400.0万t,C级28

34、9.5万t。该报告利用了煤矿井下见煤点测量成果及采掘资料。8、2004年7月,省煤炭地质公司利用以往勘查资料及矿井地质资料,编制了省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共提交9号煤层资源/储量(111b+333)275万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248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27万t。由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行发20051034号文批准。 9、2008年7月,省煤炭地质公司编制了省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矿井储量核实报告。共提交9号煤层资源/储量(111b+333)275万t,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248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27万t。由国土资源部批准。二

35、、矿井地质工作及本次勘查工作(一)矿井地质工作煤矿配有专门技术人员,为了配合井下生产做了一定的矿井地质工作。1.井巷测量为满足矿井开拓规划需要和随时掌握井下生产进度,五维测绘有限公司对井下采掘巷道均及时进行实测,井筒、大巷及主要巷道采用经纬仪施测,其他巷道则用挂罗盘、皮尺进行简易测量,基本可满足矿井生产之需要。2.地质及水文地质编录对井下见煤点、采掘巷道发现的断层、井下充水点等地质构造现象、水文地质现象进行了观测测量,并将测量成果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为开拓布巷提供了依据。本报告见煤点厚度及位置均采用2004年7月,省煤炭地质公司利用以往勘查资料及矿井地质资料,编制的省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

36、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3.图纸绘制根据矿井生产需要,复制和绘制了一些生产必需的基本图件,如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充水性图等等,为矿井的开拓生产提供了指导和服务。4.瓦斯含量测定该煤矿开采9号煤层。根据该矿2003年瓦斯鉴定结果,CH4相对涌出量为1.12m3/t,绝对涌出量0.153m3/min,属低瓦斯矿井。(二)本次勘查工作本次勘查手段主要采用地质钻探、水文钻探、物探测井,并辅以采样化验及地面地质工作等,本次勘查完成的工作量情况见表12。1、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本次勘查的主要手段,共设计勘探线3条,钻孔8个,设计钻探工作量2195m。其中水文孔1个,设计水文工程量195m。钻孔直径

37、95mm,水文孔直径为110mm。均为K4至终孔取芯。采用硬质合金或金钢石无芯、取芯钻头,机械回转钻进施工。 本次勘查完成的工作量一览表 表1-2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工程测量点8地质钻探m/孔1690.48/7水文钻探m/孔243.50/1抽水试验次/孔2/1物探测井m/孔1837.20/8采样工作煤芯样个/孔35/8夹石样个/孔5/8瓦斯样个/孔8/6煤尘自燃样个/孔7/1岩石力学样个/孔12/2有益矿产样个/孔2/1水样个/孔2/1(1)工程量此次勘查共计施工钻孔8个,总进尺1933.98m。其中水文孔1个,进尺243.50m。(2)工程质量质量标准根据2007年10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38、管理总局发布的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验收评级。质量验收工程质量验收严格执行现行钻孔质量标准。钻孔竣工后,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地质、测井等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验收报告经总工程师审定,最后确定工程级别,以保证验收的可靠程度。钻孔质量依据上述标准评定本次勘查钻孔的级别,甲级孔3个,乙级孔5个。钻探煤层质量本次施工的8个钻孔共见可采煤层28层,全部参加验收,其中15层为优质层,占参加验收煤层的54%;13层为合格层,占参加验收煤层的46%,钻探煤层质量较高。(3)封孔情况本次施工的8个孔,均按封孔设计书进行了全孔封闭。所用水泥型号为425号,与水之比例为1:0.55,

39、制成水泥浆,用钻具从孔底往上注入孔内。孔口埋标。2、测井(1)工作量本次勘查完成的8个钻孔均进行了测井工作。共完成测井实测米1837.20m,占本次施工钻探总工作量的84.40%,条件米2203m,曲线总长7348 m,测斜点40个。见表13。测井工作量及质量统计表 表1-3孔号孔深实测米条件米曲线总长测斜点测井评级扩1165.28159.351916374甲扩2243.50236.152839455甲扩3155.80143.851735753甲扩4298.10289.5534711586甲扩5356.10344.3541313777甲扩6335.60294.4535311786甲扩7158.

40、10153.701846154乙扩8220.80215.802598635甲合计2176.781837.202203734840(2)质量评述本次测井8个钻孔甲级为7个,乙级为1个,验收可采煤层28层,优质28层,优质率100%。经综合评级,本次8个钻孔甲级孔3个,乙级孔5个,验收可采煤层28层,优质15层、合格13层,优质、合格率100%。3、水文地质工作本次所施工的8个钻孔,均按规定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工作,质量达甲级孔标准,详见表14。 简易水文观测统计表 表1-4孔号回次水位观测消耗量观测应测次数实测次数观测率(%)应测次数实测次数观测率(%)扩131311008484100扩22525100120120100扩394941009090100扩47272100198198100扩54848100180180100扩66262100165165100扩7100100扩8142142100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