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3223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5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XX白云岩矿(XXXX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XXXXXXXXXXXX白云岩矿(XXXX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写 单 位: XXXXXX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由来1二、方案编制依据2三、方案适用年限3四、以往工作程度4五、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7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7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9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0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3一、自然地理13二、地形地貌13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4四、水文地质条件16五、工程地质条件17六、矿体地质特征18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0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21一、评估范围和级别21二、现状评估23三、预测评估24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7一、分区原则与方法27二、分区评述27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29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29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29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30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32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32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3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4一、经费估算34二、进度安排42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43一、保障措施43二、效益分析44结论与建议46一、结论46二、建议47- 47 -前 言一、任

3、务由来XXXXXX白云岩矿(XXXXXX)为新建矿山,属新申请采矿许可证矿山,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吉国土资环发200915号)等文件精神要求,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为此,白山市天安金属镁矿业有限公司委托XXXXXX对其所属的XXXXXX白云岩矿(XXXXXX)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XXXXXX接受委托后,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

4、、评价基础上,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于2010年7月完成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及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主要任务:1、收集XXXXXX白云岩矿(XXXXXX)矿山概括、自然地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有关资料;2、在XXXXXX白云岩矿(XXXXXX)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XXXXXX白云岩矿(XXXXXX)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4、编制XXXXXX白云岩矿(XXXX

5、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二、方案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4年3月1日;(2)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2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2009年7月9日;(5)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6、(吉国土资环发200915号),2009年11月6日;(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国土资源部 DZ/T 223-2009);(7)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参考资料: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2005年7月第一版; 2、XXXXXX白云岩矿(11-19)线勘探报告(XXXXXX 2008.7)3、XXXXXX白云岩矿XXXXXX矿段可行性研究评价报告(苏州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8.8)4、白山市天安金属

7、镁矿业有限公司黑沟白云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1);5、XXXXXX白云岩矿(11-19)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XXXX 2010.3);6、XXXXXX白云岩矿(11-19)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项目委托书。三、方案适用年限本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白山市天安金属镁矿业有限公司黑沟白云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提出,本矿山可开采利用的白云岩矿石资源量1636.64万t(综合回采率94%,开采贫化率1%),矿山建设规模45万t/a,开采服务年限为34.5a,基建期1年。由于矿山开发对地质

8、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为对当地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为了在整体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进行安排,借鉴本地区其他矿山经验,本方案所涉及的时间段包括从采矿开始到闭坑后12年时间,确定本综合治理方案适用年限共为37年(包括基建期1年)。四、以往工作程度1、1976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对该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浑江市幅、集安县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建立了区域地层层序,查明了幅内岩浆活动及地质构造。2、1982年吉林省地质矿产局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并利用和参考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普查、勘探等地质成果,编写出版了1/50万吉林省区域地质志。3、1996-20

9、00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并提交了1:50万吉林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说明书,对吉林省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4、2000年长春科技大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野外实地考查和验证,完成了吉林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说明书,对吉林省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机制、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吉林省断裂活动性和区域稳定性,并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及减灾对策。5、XXXXXX于2007年9月开始进行勘探工作,2008年7月底,编写XXXXXX白云岩矿(11-19)线勘探报告。6、20082009年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编制完成了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

10、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五、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工作方法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方法如下:接受委托任务-充分收集资料-研究资料、现场踏勘、设计调查路线及调查点-野外现场调查-室内综合整理、编写报告。本次野外调查方法:在调查区范围内以穿插追踪调查为主,手持GPS定位。野外手图采用1:5000地形地质图。工作程序见图0-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及图件的编制接受白山市天安金属镁矿业有限公司委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及部署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级别划分提交初步成果专家评审修改、登记备案图0-1 工作

11、程序框图2、工作量本次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0-1。表0-1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主要完成项目调查路线(km)调查面积(km2)定点调查(点)调查访问人次收集资料(份)完成工作量2.981.02938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1、矿山地理位置及分布范围矿区行政隶属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七道江镇,矿区南距鸭大线白山站约15km,距长春白山二级公路9km,西距白山朝阳林场柏油公路1.5km,有砂石路相通,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5071261526;北纬:415811415830。矿区由11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683.5m到+550m

12、,矿区面积约0.145km2,生产规模为45万t/a,矿区范围坐标(西安80)见表1-1。 拟定矿区范围坐标表 表11拐点XY拐点XY14648941.0042521059.3874648354.6142520990.5524648866.4842521000.3084648354.6142521004.5234648717.4842520866.3094648416.5242521073.4144648524.4742520846.30104648694.8342521279.8154648481.4742520889.30114648941.0542521071.8564648470.47

13、42520876.30开采标高:+683.5m+550m矿区位于丘陵区,周围没有其他矿山分布。该矿山主要为炼镁用白云岩,矿床由单一矿体组成,区内矿体长1600m,宽700m。1119线控制长350m,宽度350460m,平均宽度为400m,厚度350395m,平均厚度378m,厚度变化系数11.97%,厚度变化稳定。控制斜深200330m,平均282.5m。控制垂深183319.2m,平均249.85m。矿体呈层状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105165,倾角4265。矿山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1636.64万t。境界范围内剥离量为39.93万m3,平均剥采比为0.067 m3/m3。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最

14、终边坡角为60,设计最终边坡角为48,有部分边坡压矿,边坡占用资源储量为618.7万t。2、社会经济概况矿区附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产玉米、稻谷、大豆等,工业主要为采矿业和木材加工等。矿产品主要为铁矿石、白云岩、硅石等。矿区附近有10KV高压输电线路通过,工业及民用电力充足,居民及工业用水充足。人口较稠密,有一定的剩余劳动力。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1、矿山开采历史拟建XXXXXX白云岩矿(XXXXXX),属新建矿山,尚未对白云岩资源进行开采,无开采历史。2、矿山现状炼镁用白云岩是白山市的优势矿产资源,近年来随金属镁价格的回升,白山市政府将该区白云岩矿的勘查开发列为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根据国家

1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想,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白山市天安金属镁矿业有限公司拟在白山市八道江区最终建成一座年产10万吨金属镁工业园区,项目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生产金属镁1万吨,预计2009年6月建成投产,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二期工程生产金属镁4万吨,预计2013年投产。最终达到年产10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规模。为满足金属镁生产需求,公司选择在XXXXXX白云岩矿区建设一座白云岩矿山,为与金属镁生产规模相匹配,矿山建设分二期进行,一期工程矿山建设规模为12万吨/年,二期工程矿山建设规模为45万吨/年。以勘探报告划分的资源储量区为界分阶段开采;先期开发1119线间矿体,其余部分白云岩矿根据金属镁

16、生产需求,依次开发利用。经XXXXXX核实,申请划定的矿区范围内白云岩总资源储量为1684万吨,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1044.64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5.76万吨,333资源量473.60万吨。该矿山采矿方式为露天开采,自上而下按10m的台阶逐层开采。公路开拓汽车运输,开采工作线沿地形等高线布置,挖掘单壁沟,垂直地形等高线方向推进。采矿工序为穿孔爆破二次破碎铲装运输,即采用潜孔钻机穿孔、中深孔爆破、机械二次破碎、挖掘机装载、汽车运输。爆破飞石安全距离为8090m,设计爆破安全距离确定为200m。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1、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1) 矿山生产规

17、模:45万t/a;2) 开采矿种:白云岩;3) 工作制度:采用连续工作制,300天/年,2班/天,8小时/班;4)大块矿石采用机械二次破碎2、矿山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及年生产能力开采层位:矿体为炼镁用白云岩矿,赋存于低山区,全矿开采标高为+683.5m+550m,地面最低标高为+560m,根据地形地貌,本矿山为露天山坡开采。矿山资源及储量:白云岩矿石资源量1636.64万t。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年限为34.5a,全部为露天开采。年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为45104t/a。3、矿山开采顺序、开采及运输方式开采顺序:总的开采顺序为从上而下分层开采,开采工作线沿地形等

18、高线布置,挖掘单壁沟,台阶高度10m,工作台阶坡面角75,最终边坡角48,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35m,最小底宽不小于35m,垂直地形等高线方向推进。开采运输方式:本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总的开采顺序为从上而下分层开采。开拓系统为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系统。从矿区西侧开始沿中部沟谷处修建矿山基建道路至矿体+660m基建水平,修建简易公路至上部基建水平进行剥离,修建生产期道路进入上部山坡露天开采各水平。修建道路长1385m,均为30cm泥结碎石路面,路基宽9m,路面宽7m,挖方1.3万m3,填方0.1万m3。各开采水平的运输、采矿、装载设备等直接进入采矿工作面,矿石经爆破和二次破碎后由液压挖掘机装上自

19、卸汽车,沿矿山道路支线、干线运出,经公路运至破碎站。废石及覆土经挖掘机装上自卸汽车运往矿区西侧的排土场排弃。采矿工艺为:穿孔爆破二次破碎铲装运输。4、矿山固体废弃物、废水的排放及处置采矿及矿石加工产生的主要排弃物有:矿体上部的覆土层、残坡积及风化层及矿体内部的夹石,矿石加工产生的小于2mm的碎石。全矿区剥离总量约39.76万m3。其中覆土约7万m3、废石约32.76万m3,矿石加工后产生的小于2mm的碎石约33万m3,排土场总容量为73万m3。设计覆土、废石和小于2mm的碎石分段存放。根据矿区地形条件,排土场选择在搬迁后的黑沟九队范围内。排土场占地面积约2.0ha,标高590m,容量约73万m

20、3,能够满足堆放要求。排废方式为推土机配合自卸汽车分段堆排作业。覆土及碎石运到排土场平均运距1.50km。为防止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在排土场上游修建截水沟,排土场下游修建挡土墙。5、采场排水矿山开采方式露天开采,采场涌水主要是大气降水流入,当开采标高在地下水位标高568.84m以上时,采场充水只有大气降水,当采高在568.84m以下时,采场充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矿层中的裂隙水。本项目采矿地面标高+701+560m,最低开采标高为550m,当地侵蚀基准面+530m,采场工作面保持5的排水坡度,+560m水平以上可利用自然地形进行排水;在+560m水平以下,矿山凹陷开采时,可采用机械排水。设计在采

21、矿场最终边坡的清扫平台上靠边坡根部设置截水沟,将大气降水及渗透裂隙水汇集后自流排出采矿坑,在采场最终境界四周有汇水流入采场的边界,需设置截、排水沟,防止雨水等对边坡的冲刷。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一)气候气象矿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多偏西北风;夏季温热潮湿,局部多暴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冬季漫长寒冷。历年平均气温5.2,极端最高气温36.5,极端最低气温-35.1。年平均降水量为877.6mm,年最大降水量为952.2mm。降雨集中在6-9月,以7-8月尤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冬季最大积雪深度

22、175cm,最大冻土深度可达2.0m,初冻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解冻时间一般在翌年的5月末。(二)水文矿区南山下有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溪,枯水期流量0.344m3/s。二、地形地貌矿区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南麓。总体地貌特征为中部相对较高,南、北相对较低的低山区。山体地形坡度变化大,一般在1015,最大可达45,地形比较复杂。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所覆盖,一般为1.07.7m,山脊部位露岩较多。区内海拔535-724m,相对高差189m。地貌分布情况详见图2-1。区内地貌按成因划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及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两种类型,按形态分类,分为低山和河谷。构造剥蚀地貌的地貌单元为低山,以构造作用为主,受长期剥

23、蚀作用形成。区域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最高海拔724m,山坡坡度变化较大。岩性主要为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质大理岩、含磷角砾状大理岩、炭质大理岩、炭质板岩、透闪石大理岩夹千枚岩或片岩等。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地貌单元主要为阶地,河谷阶地分布在南部的沟谷低洼处,最低海拔535m,主要由残坡积、冲洪积相的砂、砾石、粘土、砂砾石组成,厚度1.0-7.7m。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岩性1、区域地层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及第四系全新统,沟谷分布,一般宽0.5km,厚1.0-5.0m。地层岩性特征详见表2-1。区域地层简表表21界系统组代号厚度(m)岩性简述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现代河床河漫滩堆积Q1

24、.0-5.0由砂、砾石、黄土及残积物组成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Pt2zh1204.11顶部:条带状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中部:含磷角砾状大理岩、碳质大理岩、黑色炭质板岩;下部:透闪石大理岩夹千枚岩或片岩;底部: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2、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其上被第四系全新统覆盖。1)老岭群珍珠门组(Pt2zh)区内出露地层属珍珠门组上段(Pt2zh3)及中段(Pt2zh2)。珍珠门组上段(Pt2zh3)为细晶白云岩层(Pt2zh3-1),也是区内白云岩矿赋存层位;珍珠门组中段(Pt2zh2)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及黑色炭质板岩。珍珠门组上段(Pt2zh3):分布于区内中

25、部,纵贯全区。长1600m,宽700m,厚600m,呈层状;走向北东20-70,倾向南东110-160,倾角40-72。岩性为细晶白云岩,局部石英含量增高,形成夹层,但规模很小。珍珠门组中段(Pt2zh2):分布于0406勘探线北端,出露长度大于200m,宽度3080m。岩性为条带状大理岩及黑色炭质板岩,为矿体底板。2)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主要由残坡积、冲洪积相的砾石、砂、粘土组成,厚度一般1.007.70m。(二)地质构造本区位于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区(级)、辽东台隆(级)、太子河浑江褶陷断束(级)、浑江上游凹褶断束(级)上。区内矿体整体呈单斜产出,在矿体内部揭露断层两条F1和

26、F2,F1性质为逆断层,推侧长1000m,控制长400m,其走向为北东51,倾角约74。断层破碎带地表不明显,一般宽5-12cm,深部变宽,最大宽度可达3.6m(ZK0001钻孔)。其内充填红色断层泥及构造角砾岩,属级结构面;F2为正断层推测规模为1000m,控制长为800m。断层揭露最大宽度为51m,向两侧逐渐变小,有尖灭趋势。断层向深部逐渐变窄,属级结构面,该断层内充填物为褐色断层泥、白云岩风化砂及白云岩碎块,属松散岩类,稳定性差。这两条断层对将来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由于区内断裂构造的作用影响,北东和北西向裂隙发育,主要为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其风化带深度在24.35-55.27m,平均为3

27、0m,风化裂隙破坏了浅部岩石的完整性,降低了岩石的完整性,属级结构面,与区域构造运动基本吻合。因此风化裂隙是开采浅部矿石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四、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处于分水岭地段的山脊、低山水文地质单元中,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530m,低于最低开采标高550m。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埋藏特征,将评估区内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2种类型。1、 松散岩类孔隙水 新生界第四系冲积砂砾石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的小溪两侧,由冲积洪物组成,岩性为砾石、砂及砂质粘土。含水层厚度5m,

28、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侧向径流补给为辅。富水性差。根据第四系试坑抽水试验结果,本层透水性强,该类型地下水距矿区较远,矿山的开采对地下水没有影响。2、基岩风化裂隙水该含水层分布于整个矿区白云岩矿体中,该层大部分被第四系残坡积薄层覆盖,覆盖层厚度1.50-8.00m,局部直接裸露。裂隙水赋存于含石英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矿体的裂隙中,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裂隙地表较深部发育,裂隙深度一般不超过30m,含水层富性中等。根据XXXXXX2008年7月提交的XXXXXX白云岩矿(11-19)线勘探报告中勘探结果,该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15.00-250.80m,平均埋深为71.71m,水位标高为424.5

29、7-685.14m,高差达260.57m,说明此裂隙水的复杂性。单泉流量小于2.172L/S,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区断裂构造与区域构造特征基本一致,受北西和南东两个方向的挤压力的作用,形成了F1纵向逆断层和F2正断层。F1断层破碎带地表宽0.05-0.12m,深部变宽,控制最大宽度可达3.6m(ZK0001钻孔)。中间均被断层角砾和断层泥充填,由于充填物大多为泥质,因此,断层破碎带含水量很少,不导水;F2正断层推测规模为1000m,控制长为800m。断层揭露最大宽度为51m,向两侧逐渐变小,有尖灭趋势。断层向深部逐渐变窄,该断层内充填物为褐色断层泥、白云岩风化砂及白云岩碎块

30、,其中未见地下水,不导水。3、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矿区内各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总的径流方向由西向东经由黑沟村排泄于浑江。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山间溪流及基岩地下水补给,由西北流向东南,泄入小溪中。裂隙水主要接受降水补给,由高处流向低处,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补给沟谷的溪流。首期最低开采标高为+630m,全部为山坡露天开采,可采用自然排水。全矿区最低开采标高为+550m,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床属分水岭地段裸露型,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最后一个水平凹陷开采时可采用机械排水。五、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岩性结构及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情况,评估区工程地质岩土体组确定为松散土体组和硬质岩组两种,其

31、特征分述如下:1、松散土体组第四系残积层松散岩组主要由腐植土、植物根系组成,向下渐变为粘土、砂及棱角状白云岩碎块组成的残积层,属松散软岩类,稳定性差,对矿床开采无影响。2、硬质岩组坚硬岩块状岩组主要是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岩矿体,主要岩性为细晶白云岩和含石英细晶白云岩。矿体岩石为块状构造,致密坚硬岩石呈巨厚层状,深部岩石RQD值平均76,岩石质量良,岩体较完整。抗压强度124.20MPa,抗剪强度28.62MPa,属坚硬岩石。F2断层向深部逐渐变窄,属级结构面,断层内充填物为褐色断层泥、白云岩风化砂及白云岩碎块,属松散岩类,稳定性差。但以断层为边坡的长度较小,加强防范和治理,对矿床开采影响

32、不大。风化裂隙破坏了浅部岩石的完整性,降低了岩石的完整性,属级结构面。风化带深度不大,对矿床开采无大的影响。矿床采用露天开采,矿层及围岩稳固性好,第四系残坡积层属松散岩层,但厚度较小,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矿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六、矿体地质特征1、矿床地质概况矿体赋存于老岭群珍珠门组上部细晶白云岩层中。矿床由单一矿体组成,区内矿体长1600m,宽700m。1119线控制长350m,宽度350460m,平均宽度为400m,厚度350395m,平均厚度378m,厚度变化系数11.97%,厚度变化稳定。控制斜深200330m,平均282.5m。控制垂深183319.2m,平均249.85m。矿体呈层状

33、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105165,倾角4265。矿体分布标高540-701m。2、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矿石新鲜面呈灰白、灰黄、浅粉红色。矿石大部分因风化而发生铁染,风化面呈浅灰褐色、锈红等色。矿石结构一般为细晶结构,局部地层因受重结晶作用而呈粗晶-巨晶结构,矿石矿物以高镁方解石形式存在。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部分矿石因受后期构造应力作用而发生碎裂构造、似角砾状构造等。矿石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因风化作用而呈土灰褐色;细晶结构。粒径多数0.25-0.4mm,局部大者1-2mm,含量近100%。一般矿石中均有裂隙穿切,裂隙内有褐色铁质贯入。3、矿体围岩和夹石矿体夹石类型有两种,一种为细晶含硅白云

34、岩,另一种为F2断层破碎带。细晶含硅白云岩:中细晶结构,块状构造或似角砾构造,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含量95%。白云石呈晶粒状,颗粒间平直或弯曲镶嵌接触,粒径0.08-0.5mm。石英呈粒状、半圆状,分布于白云石颗粒间,粒径0.1-0.15mm,含量5%。白云岩中常有裂隙发育,裂隙宽窄不一,充填褐色铁质或少量石英。矿体中有中-细晶含硅白云岩夹层4条,分别在15线、19线各出露2条;细晶含硅白云岩夹层,肉眼与矿层区分较难,只是夹层硬度稍高,开采时易混入,应注意区分。4、矿体覆盖层矿体上部普遍被松散的腐植土及残坡积层覆盖,山脊覆盖较浅,一般厚1-2m。低洼处F2断层及其两侧覆盖层较深,达5-8m。 覆

35、盖层上部为黑色腐植土、厚度一般0.20-0.50m,下部为黄色残坡积层,由白云石大理岩碎块、砂及亚粘土组成,碎石含量不均一,厚度一般在1-7.7m。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黑沟白云岩矿(XXXXXX)为新立项目,现状矿山及周边山体植被多发育,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以农田耕种为主,无其他人类工程活动。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一、评估范围和级别(一)评估范围根据该矿山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矿山开采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以及今后矿山建设项目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考虑矿山未来开采可能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程度,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为:以矿区边界、排土场边界外扩约200m为

36、界,工业广场边界外扩约50m为界,适当考虑地形起伏变化及分水岭分布情况圈定评估区范围,评估区面积1.02km2,评估区范围可参见图3-1。(二)评估分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1、评估区重要程度:评估区内无居民居住,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无较重要水源地,采矿工程建设设施将破坏林地,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将评估区重要程度划分为较重要区。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相关规定,白云岩年产量45104t,属于露天开采中型矿山。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7、精度分级表 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一级一级小型一级一级二级较重要区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二级小型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大型一级二级二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1)最低开采标高550m,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露天采矿和疏干排水不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2)矿体及围岩结构均为层状结构,岩石或矿体近地表浅部风化强,风化带以下岩石完整,岩体结构稳定性较好。矿体矿床围岩稳固性较好。(3)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

38、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体围岩。(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5)采场面积及采坑的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地形坡度一般为25,相对高差330m,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斜交。将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中等。综上所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3-1,将黑沟白云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二、现状评估矿区周边无相邻矿山。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野外现场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矿山尚未开采,目前尚未占用土地资源。对土地资源无影响,现状对地下

39、含水层无影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的规定,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的结果、对含水层、土地资源及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程度,根据矿山目前对评估区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现状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其特征见表3-2。表3-2 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评估区面积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1.02km2较 轻较轻较轻较轻较轻三、预测评估预测评估是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

40、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地质灾害危险性1、矿山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分析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预测矿山开采边坡可能会引发崩塌地质灾害。该矿山采矿方式为露天开采,采矿方法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开采,1119线控制长350m,宽度350460m,平均宽度为400m,厚度350395m,平均厚度378m,厚度变化系数11.97%,厚度变化稳定。控制斜深200330m,平均282.5m。控制垂深183319.2m,平均249.85m。矿体呈层状北东向展布,倾向南东105165,倾角4265。矿体分布标高+540+683.5m。由于其岩石稳固性较好,

41、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在开采过程中,当切坡坡角过陡时,可能形成不稳定斜坡,经机械振动、爆破震动有可能发生小型崩塌地质灾害。但由于崩塌影响范围仅限于矿山范围内,工作台阶高度10m,工作台阶坡面角70,最小工作平台宽度不小于35m,最小底宽不小于35m,矿山开采的最终边坡角48,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可最大限度避免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因此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的规模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2、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引发崩塌地质灾害,有可能对该矿山本身机械及人员造成一定危害,但是在采取一定防治措施后,可以得到预防或避免

42、,由于可能发生崩塌的规模小、危害小,矿山可能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规模小、损失小,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二)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评估区内属中低山区分水岭地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床充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少量来自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沿底线径流。矿床充水季节变化明显,一般只在雨季和春季冰雪融化期有少量排水。矿床位置较高,坡度大,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山开采活动不会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采矿活动对矿区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较轻。(三)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矿山露天开采完成后,将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露天采坑,周边形成边坡,矿山开采活动破坏了原来的地表形态,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

43、坏程度较大,废石土的堆放将改变现有的地表形态,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严重。矿区及排土场其影响范围内的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工业广场影响范围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评估区内其它区域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四)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矿山占地面积共计14.5hm2,矿区范围内主要为林地,矿山开采对土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占用破坏林地大于4hm2。矿区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预测评估结果为影响严重;排土场占地面积2hm2,属于已搬迁的黑沟九队所在地,废石土的排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严重,其影响范围为土地资源影响严重区;工业广场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严重,其影响范围为较严重区;评估区内其它

44、区域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预测评估结果为影响较轻。(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根据上述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各区特征见表3-3。表3-3 矿山环境影响程度预测分级表影响程度分区分布范围及面积(km2)影响程度分级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区采矿场及排土场影响范围面积:0.215严重较轻较轻严重严重区工业广场及其影响范围面积:0.015较严重较轻较轻较严重较严重区其他评估区范围面积:0.79较轻较轻较轻较轻较轻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一、分区原则与方法(一)分区原则1根据地质环境单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区的原

45、则;2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区的原则;3当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时采取就上的分区原则。(二)分区方法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于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见表4-1。表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表分区级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重点较轻严重次重点较轻较严重一般较轻较轻注: 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二、分区评述依据上述原则和方法,将评估区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1、矿区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面积0.215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露天采坑损毁了林地,使地形地貌景观遭受破坏。废石土的堆放占用土地资源,同时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态,使地形地貌景观遭受破坏。主要防治措施:平整露天终采平台并覆土覆绿,修饰露天采坑边坡,种植爬山虎。排土场覆土复绿。2、矿山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面积0.015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