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3337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2011-2015)(报批稿)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2011-2015)(报批稿)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一月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2010-2015)目 录1.总则11.1规划目的、依据11.2规划定位11.3规划适用范围、期限及基准年22.规划背景22.1地理、交通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2.2矿产资源形势32.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42.4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72.5矿业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92.6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新要求93.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113.1指导思想113.2基本原则113.3规划目标114.矿产资源开

2、发利用与保护134.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134.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134.3矿业结构调整174.4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195.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196.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196.1总体部署196.2关停矿山治理206.3生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216.4拟建和新(扩)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227.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238.附则25附表:26附图:33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2011-2015)1.总则1.1规划目的、依据1.1.1规划目的“十二五”期间,余杭区新城和综合体建设全面推开,临平副城以及三大组团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对石料资源的需求。同

3、时,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分区、调整矿山布局、有效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地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环境立区”战略发展,在认真总结上一轮规划编制及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编制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1.1.2主要依据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关于开展市县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010号)及浙江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等文件

4、要求进行编制。规划以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9-2015)和杭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及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为指导,并与余杭区城镇发展、旅游、交通、环保、林业、土地、地灾等相关规划衔接。1.2规划定位规划与杭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同步编制,对市级规划任务、目标进行深化和细化,贯彻落实到本行政区。规划是本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政策性文件,是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执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1.3规划适用范围、期限及基准年适用范围:杭州市余杭区所辖区域。适用期限:近期

5、20112015年;展望远期20162020年。规划基准年:2009年。2.规划背景2.1地理、交通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1.1自然地理与交通概况余杭区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西依天目山麓,南濒钱塘江,与桐乡、海宁、富阳、临安、安吉、德清等县市接壤,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十一五”期间,余杭全区公路通车里程为2127.028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了174.3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通村公路硬化率均达到100%。全区新增公路737公里,交通更加便利。沪杭、

6、宣杭铁路与320、104国道及“一弧六射”的七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杭浦高速、杭长高速、申嘉湖杭高速)、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与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城市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1.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9年,余杭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户籍人口)分别达到532.46亿元和63172元,提前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三次产业比例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调整为6.7:54.1:39.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显著,余杭经济开发区、余杭创新基地等区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区空间布

7、局呈现新格局。“十一五”期间,余杭区基本确立了临平副城、良渚组团、余杭组团以及瓶窑组团的空间范围和发展定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紧密。区基础设施展现新面貌。“十一五”期间,余杭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顺利推进,组团间“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对外已建成杭徽、杭浦、申嘉沪杭等高速通道,城际高铁及城内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推进期。城乡水、电、信息、交通、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生态建设塑造新环境。“十一五”时期,余杭以创建生态区为总抓手,切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百丈、鸬鸟、黄湖、径山等四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和省级生态镇,余杭区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浙江省绿化模范县(区

8、)”、“省级生态区”等称号。2.2矿产资源形势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发现矿种24种,其中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10种,能源矿产1种和矿泉水(不包括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49处。2009年度开发利用的矿种6个,均为非金属矿种。其中普通建筑用石料无论是产量还是矿山产地数量均占主导地位,其它非金属矿种次之。普通建筑用石料:本区开采量最大的矿种,岩石类型主要有建筑用灰岩、建筑用安山岩及建筑用白云岩,开采矿山19家。其中大型建筑石料矿山主要为灰岩及安山岩矿山,主要分布于仁和、中泰及瓶窑三乡镇。白云岩:冶金用白云岩矿山主要分布于闲林及中泰两地,均为小型开采矿山。截至2009年底,冶金用白云岩矿山均已

9、关停。水泥用灰岩:上一轮规划期间仅杭州钱潮建材股份公司大坞石灰石矿一家矿山在采,矿山开采规模为中型。该矿石质量不稳定,杂质较多,仅作配矿利用。2009年底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后关停。膨润土:分布于余杭镇的仇山村及勾庄、良渚等地,矿床(点)均产于中生代火山岩断陷沉积盆地中。上一轮规划期间除仇山矿区仍在开采外,其它矿山因军事设施或良渚文化保护均已关闭,2008年底仇山膨润土矿因安全事故亦关停。矿泉水:分布于鸬鸟镇仙佰坑村施家边和全城坞,主要生产偏硅酸盐矿泉水。矿泉水生产企业有维希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及天目矿泉水有限公司,产品分别销售附近学校、杭嘉湖地区,年产量1.55万立方米/年,产值52万元。2.3矿

10、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矿产资源开发基本情况2009年度余杭区开采矿山共26家,截至2009年底,6家关停。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环境立区”的发展战略,余杭区矿山实行“到期一家、关停一家”的整治措施,截至2010年6月,全区在采矿山9家。除2家矿泉水外,其它7家均为普通建筑用石料矿山,主要开采建筑用白云岩、灰岩及凝灰岩等矿产。膨润土、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花岗岩石材矿产已全部停采。2009年度全区矿山生产从业人员1487人,其中技术员198人;矿山实际生产规模平均达67万吨/年,年产矿石量1608万吨;实现矿业生产总产值3.64亿元,税利0.65亿元(表2-1)。26家矿山中,石料矿山2

11、4家、矿泉水生产2家。开采矿山主要集中在中泰、闲林两乡镇,矿山所占全区矿山总数的70%,2乡镇矿石开采量占全区矿石开采总量的22%,开采矿山以小型为主。仁和镇开采矿山为3家,矿石开采量占全区矿石开采总量的70%,开采矿山均为大型。全区大型矿山共8家,占矿山总数的31%。大型矿山开采矿石量、人均采掘量、人均产值及利税方面都较中小型矿山高。其原因主要是矿山管理规范,生产集约化、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水平较高。表2-1余杭区2009年开采矿山经济情况表矿 种矿山数(个)从业人数(人)年产矿石量(万吨)矿业总产值(万元)利税(万元)合计大型中型小型总人数技术员冶金用白云岩4475145013

12、27271.10建筑用白云岩32154163385053.60水泥用灰岩112343030045建筑石料用灰岩113443395027257071151.26建筑用安山岩559641081223281405005.82矿泉水223261.55万m3/年5211.07合 计26871114871981608363766537.85(2)矿山企业情况以2009年主要开采矿种为基数,相比2005年在矿山总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2009年矿石开采总量及人均采掘量均明显提高(表2-2)。2005年开采总矿山数69家、从业人数2898人、矿石开采总量1629.16万吨、矿业总产值23058.91万元、利税1

13、449.4万元。相比2005年,2009年全区矿业总产值及利税均明显提高,单个矿山的平均生产能力提高显著。表2-2余杭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对比表(2005年/2009年)矿种/矿产品矿山或企业(个)从业人员(人)年产量(万吨)总产值(万元)利税合计(万元)2005200920052009200520092005200920052009冶金用白云岩641977547.150 9321327 69.2271.1建筑用白云岩33605416.530 232.55850 1653.60 水泥用灰岩31772352.630 526.04300 62.1745建筑石料用灰岩7117003394280 6

14、4355707 4131151.26建筑用安山岩65548964366.50 5516.928140 354.35005.82矿泉水2236323.46万吨1.55万m3/年84.53524.4111.07合计272616181487910.73160813727.036376.4919.086537.85(3)矿产资源勘查情况2009年12月在径山镇寒岭和黄湖-瓶窑镇凤凰山两地设置了多金属矿(普查)公益性探矿权,探矿权范围分别为12.07平方公里、14.93平方公里;2010年8月在余杭区闲林区块设置了地热资源勘查探矿权,探矿权范围58.4平方公里。62.4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1)取得的成效

15、在上一轮规划实施过程中,按规定程序完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顿和规范工作“回头看”的各项整改工作,同时对区内采矿许可证到期的矿山实行“到期一家、关停一家”的整治办法,矿山关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表2-3)。矿山数进一步压缩,生产规模有所提高。按照上一轮规划“关停并转”的要求,禁采区内矿山(包括砖瓦粘土矿)已全部关停,在采矿山总数由2005年的69家减至2009年的26家至2010年的9家。矿山开采规模逐步提高,至2010年6月9家在采矿山,除矿泉水外,普通建筑用石料开采矿山实际生产规模均在20万吨以上/年,基本实现规模化生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明显改善。截至2010年6月全区废弃、关停矿山共2

16、69家,其中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区61家废弃矿山已治理45家,另有14家在治理施工中,1家治理方案编制中;15家关停矿山已完成治理任务。全区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0余万平方米,逐步消除了废弃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有效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消除了视觉污染。资源(经济)转型成效显著。余杭区充分利用仁和镇矿山开采后的土地资源,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余杭现代产业基地。截至2010年6月已有近800亩矿区土地进入土地整治阶段,在节约采后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费用的同时,矿山资源有效的向土地资源发生了转变。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全面实施。自2007年余杭区全面实行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制度,矿山年度开采量、

17、资源保有量等数据得到了清晰掌握,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摸清,为政府实施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依据。露天矿山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基本规范有序。露天开采矿山基本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矿山超采、乱采情况得到较大改善,矿山开采基本规范有序。表2-3上一轮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简表规 划 内 容规划目标2009年指标属性矿业经济(亿元)产值3.73.64预期性利税0.260.65开采量(万吨)总开采量18431608普通建筑石料17001528矿山平均规模(万吨/年)总平均规模3567预期性普通建筑石料4580白云岩1512.5矿山数量(个)合计4926约束性普通建筑石料

18、3819新建矿山规模(万吨/年)普通建筑石料20-约束性水泥用灰岩20-冶金用白云岩20-资源利用水平露采开采回采率(%)9598硐采开采回采率(%)72-矿山生态环境规划治理矿山治理率(%)100100(2)存在的问题矿山数量急剧收缩,在采矿山布局需进一步调整。区内矿山数量减少速度较快,石料开采不能满足本区建设要求,部分矿石从临安等周边县市采购。且由于矿山集中,区内其它远离开采矿山的乡镇所需石料运距远、运费高。开采矿山数及矿山布局均需进行相应的调整。部分矿山仍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矿山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相邻矿山共用高陡宕面,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矿山开采未严格按照矿山开发利用方

19、案进行,矿山及周边存在不同程度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粉尘污染和地质灾害隐患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采矿山环境、部分停采矿山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余杭区上一轮规划期间开采的矿山很少能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全区关停矿山269家中仍有12家需治理。2.5矿业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一五”期间,余杭区在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及旅游业方面有着较快的发展。且随着余杭区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提高,余杭与杭州、上海等周边地区的来往更加便捷,房地产、商业投资等项目迅速增加,各项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都离不开建筑石料等矿产品。然随着余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环境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矿业经济所占区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小。矿

20、业经济所占比例由1999年的1.16降低到2005年的0.31,至2008年的0.29。矿业产值虽然在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小,但矿业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却不容忽视。矿业发展与全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与全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增加值及房地产建设紧密相连。2.6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新要求“十二五”时期,余杭区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期及低碳发展模式进入推进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地质矿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要求矿产资源有效供给:“十二五”时期,余杭区将进入“一副三组团”的深化建设过程,新城和综合体建设将全面推开,同时余杭区紧

21、临杭州市区,与上海有水运直通,历来是两地的重要石料供应地。要求足量供应本地建筑石料需求,同时适量支援杭州市区和上海。低碳发展模式要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时期,余杭区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低碳市场。要求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鼓励利用废弃矿渣进行石料加工、选矿尾砂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加大选矿水封闭循环利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等循环开采模式,实现矿区的无尾矿生产。大都市建设要求搞好矿地自然环境保护,提高矿地利用率:“十二五”时期,余杭围绕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大都市新区的建设。要求统筹考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矿山

22、土地利用效率,鼓励与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结合,提高矿山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十二五”期间,余杭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普通建筑石料的开发和利用将稳中有升。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生态环境质量既要制约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允许开采范围,又要加快推进矿山的进一步集聚、数量的进一步压缩以及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将加大老矿山的开发和综合整治力度。253.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地质矿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合理规划矿山整合开发、关停矿山治理、矿地复垦及停采矿山修复性开采等任务。加快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促进矿业转型升级;加快

23、提高矿地综合利用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3.2基本原则(1)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把保护放在首位,以保护指导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2)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产业政策与规划的调控下,建立“政府调控矿山数量、市场调节开采总量”的资源优化配置机制。(3)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以环境保护优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4)科学合理、综合开发原则。从余杭区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分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矿山的开采与矿地复垦和城镇建设等其它规划相结合,切实提高矿地综合利用率。3.3规划目

24、标3.3.1近期(20112015年)目标(1)矿业经济目标:在生态环境许可前提下,基本满足本区城市化建设需求,普通建筑用石料开采总量2400万吨/年,矿业总产值及利税有明显提高(专栏1)。(2)矿业结构调整目标:矿山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在建筑石料资源较集中的中泰乡对停采矿山进行整合修复性开采,引导矿产资源向规模化、科技化的矿山生产企业集中。在采矿山中型以上规模比例达到50%以上,矿山总数控制在15家以内。(3)矿业权市场建设目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完善矿业权市场建设,继续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检查及矿业权核查等监督管理措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4)

25、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加强停采露天矿山,尤其是在城市周边、交通要道、主要旅游景区的矿山治理,采取边坡复绿方法,消除视觉污染和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环境;以资源转换为手段,将开采后的矿山资源向建设土地、旅游用地等资源转换,提高矿地综合利用率和利用价值。3.3.2展望远期(20162020年)目标(1)随着“环境立区”战略的深入实施,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业布局合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2)建立修复性开采综合矿区,矿山数量进一步压缩,生产能效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3)实施露天开采矿山边坡治理和景观再造,矿山

26、生态环境全面好转。专栏1 “十二五”时期杭州市余杭区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表规 划 内 容规划基准年规划目标指标属性开采量(万吨)总开采量16082400预期性建筑石料15282400矿山平均规模(万吨/年)总平均规模67160预期性普通建筑石料80160矿山数量(个)合计2615约束性普通建筑石料1915新建矿山规模(万吨/年)普通建筑石料-50-300约束性资源利用水平露采开采回采率(%)9898矿山生态环境规划治理矿山治理数1212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4.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供需情况,余杭区重点开采矿产资源仍为普通建筑石料,开采总量按照实际需

27、求情况进行总量控制,预计规划期间余杭区普通建筑石料开采总量为2400万吨/年。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采矿权控制指标,“十二五”期间余杭区矿山总数控制在15家以内。同时加速余杭区矿山进一步集聚、提高老矿山综合整治力度,现有持证矿山至本轮规划期末基本全关停,以实现余杭区“环境立区”战略的生态保护目标。4.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规划分区以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及相关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全区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为前提,以上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分区为基础,在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进行规划分区调整。本轮规划划分禁采区、开采区。4.2.1规划禁采区(JC)禁采区: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定

28、的在规划期内禁止开发以及需要保护的矿产地和禁止矿业活动的区域。主要有暂不能开发需要保护的矿产地、地质灾害危险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旅游度假区、地质(矿业)遗迹保护区、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所在地、军事要地、城镇规划区以及水源地、公墓园区及其周边地区;交通干线、通讯光缆、高压线路、河流(河砂开采除外)等基础设施保护范围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开采的其它区域。规划除对面状分布的禁采范围在规划图上明确表示外,对交通主干线可视区、重要通讯供电、测量标志等点线状分布区域以及区级以上公益林地、旅游景点、基本农田保护区、重要水利设施等安全保护区域内,亦禁止设立各类矿山。禁采区内禁止设置露天开采的矿山(建设项

29、目规划红线内普通建筑石料矿山除外),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山应从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报省以上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对于液(流)体矿产开发和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一般不受禁采区限制。禁采区(JC1):较上一轮规划禁采区划分界限有所增加,主要包括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区、东明山森林公园、超山十里梅海古迹、生态自然保护区、泗岭水库、径山佛茶文化、双溪漂流等水源地、“一副三组团”城镇建设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山沟沟、南湖休闲度假区、白鹤山及三白潭等风景旅游区及生态功能保护区、军事设施以及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保护区。此外,仇山膨润土矿因开采深度大、开采条件复杂,近期不开采,对矿区膨润

30、土资源予以保护,因此本次规划将其划为禁采区1(JC1)内。禁采区1(JC1)面积1154.60平方公里。规划部署:液(流)体矿产开发不受禁采区限制,禁采区1(JC1)内分布于鸬鸟镇仙佰坑村施家边和全城坞两家矿泉水生产企业(维希矿泉饮品有限公司及天目矿泉水有限公司)保留原采矿权,进行矿泉水生产。禁采区(JC2):石盂寺风景保护区,位于区中泰乡南端,面积5.72平方公里。根据旅游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界定范围,禁采区总面积1160.32平方公里,占余杭总面积的94.5。4.2.2规划开采区(KC)指区内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符合国家资源开发的相关产业政策,能合理设置采矿权,资源储量能够保障供

31、应范围内基本需求,保证相对稳定开发利用,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有利于矿山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根据余杭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划分5个开采区。开采区总面积58.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此外,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及集聚情况,对KC1开采区内部分已停采矿山进行整合修复性开采,采后矿地综合利用,提高开采区内的矿地利用价值及综合利用水平。(1)中泰乡普通建筑用石料开采区(KC1)地理位置:位于中泰乡南部地区,面积35.9平方公里。资源条件:区内建筑用灰岩和白云岩资源丰富,中泰白云岩资源与闲林白云岩矿为同一成矿带,资源储量高。区内矿山集聚,矿区间联通性好。环境条件:开采区内地质环

32、境条件一般,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高、中、低易发区均存在。矿山开采严禁高陡开采边坡、加强监测。开发利用现状:现区内主要开采建筑用白云岩,矿山2家,生产规模10-16万吨/年。规划部署:规划近期该区拟建6家矿山。保留原在采建筑用白云岩矿山2家,新建4家修复性开采矿山。修复性开采矿山:已停采矿山,为矿山治理和矿地综合利用需要重新设置采矿权的矿山。本区4家修复性开采矿山均为普通建筑用石料矿山,主要有郭家岑岭矿山(原杭州岑岭石矿、郭家石矿及中泰麻力湾石矿三矿区整合后矿区)、南涧石矿、杭州沥青拌和厂石矿及牛头山石矿等4家已停采矿山。根据矿山资源储量及原开采情况,4家修复性开采矿山开采矿石总量须达到4

33、50万吨以上/年。(2)余杭镇普通建筑用石料开采区(KC2)地理位置:余杭镇南部边界地区,面积1.8平方公里。资源条件:区内寒武系灰岩分布,资源开采可供应余杭、径山、黄湖及上海等地。环境条件:开采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矿山开采时应加强监测,避免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开发利用现状:区内普通建筑石料在采矿山1家,生产规模25万吨/年。规划部署:规划期间保留该在采矿山,年均开采量达到50万吨,以满足开采区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3)闲林-中泰建筑用白云岩开采区(KC3)地理位置:位于闲林镇和中泰乡交界地带,面积8.6平方公里。资源条件:区内白云岩资源十分丰富,矿区累计查明

34、白云岩资源储量301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947万吨,是我省主要的白云岩矿产地。环境条件:开采区内地质环境条件一般,位于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矿山开采严禁高陡开采边坡、加强监测。开发利用现状:区内1家在采矿山,生产规模15万吨/年。规划部署:规划期间保留该在采矿山,年均开采量达到50万吨,以满足开采区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4)瓶窑镇普通建筑石料开采区(KC4)地理位置:瓶窑镇未受禁采区限制,可进行开采的区域,面积8.31平方公里。资源条件:区内主要分布凝灰岩,石料资源可供应瓶窑、黄湖、鸬鸟及百丈等乡镇。环境条件:开采区内地质环境条件一般,位于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矿山开采严禁高陡开采边坡、加强监测

35、。开发利用现状:区内在采矿山1家,主要为普通建筑石料开采,生产规模80万吨/年。规划部署:规划期间保留原在采矿山,另新建1家修复性开采普通建筑石料矿山。鼓励矿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机械化程度,年均开采量达到150万吨,以满足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由于矿山距离G104国道和杭长铁路较近,新设的修复性开采矿山须由具有国土和铁路两相关部门的资质单位进行开采。(5)仁和镇獐山普通建筑用石料开采区(KC5)地理位置:位于仁和镇的中西部,面积4.24平方公里。资源条件:仁和镇獐山矿区已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目前处于残采阶段。环境条件:开采区内地质环境条件一般,位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矿山开采严禁高陡开采边坡、

36、加强监测。开发利用现状:区内在采矿山2家,进行夷平式开采,矿地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用地。两矿生产规模已达1530万吨/年。规划部署:规划期间保留2家矿山,强化开采,夷平残留山体。开采过程中须严格执行开发利用方案,严禁凹陷开采。4.3矿业结构调整4.3.1矿山规模的结构调整加快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有停采小矿山在地理位置、资源储备等方面具备条件的,通过调整、联合、兼并等方式逐步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山。规划期内,在采矿山中型以上规模比例达到50%以上。通过新建矿山执行准入制度及在采矿山的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结构调整。矿山开采准入条件分析:普通建筑石料新设开采矿

37、山在严格执行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开采准入条件的同时,露天建筑用石料矿山最小开采规模须达50万吨/年以上。矿山企业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保护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按规定编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矿山安全生产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等,按规定缴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露天开采矿山必须按照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必须设有与矿山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废石堆放场所,不准占用基本农田;露天开采矿山作业中的粉尘、噪音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等防治措施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露天矿山必须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规范开采。其相关技术

38、要求及排水系统、排污系统等须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矿山除生产规模、资金、安全和环保等均符合规定外,矿山开采技术指标及从业技术人员情况需满足国家相关要求,才能允许运营。4.3.2矿山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建筑石料:对资源集中的矿区进行整合修复性开采,提高开采技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等无尾矿、循环利用开采模式。采后矿地综合利用,实现石料资源向土地资源、景观资源的转变。4.3.3矿山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矿山企业应在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完成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淘汰落后、不规范的开采方式。推广先进、适用的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加工回收率及矿产品质量。鼓励和积极推广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矿山企

39、业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矿山技术人员比例和从业人员素质。4.4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矿山的设置以“建大兼小、优扶劣汰”为原则,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做到规模化开采、一矿多用、优矿优用。废渣进行石料加工、选矿尾砂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做到无尾矿生产。矿山选址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相结合,促进矿产资源向土地资源、景观资源的转变,提高矿地综合利用率。5.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经过数年运作,矿业权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并为社会普遍认同、接受。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权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浙土资发201021号)对采矿权中的矿区范围的划定、采矿权出让管理、采矿权出让期限、

40、采矿权延续登记、实地核查及甲类矿产生产探矿等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矿业权市场建设更加合理、规范化。6.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6.1总体部署(1)继续抓好杭州市余杭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4-2010年)和杭州市余杭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15)有关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的实施工作。(2)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人民政府文件,确保对持证矿山的治理备用金收取面达到100%。根据我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按照“足够治理”的原则,切实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的收取力度,做到不负新帐。(3)矿地复垦利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矿地的区位条件,矿

41、地开发利用计划纳入区土地利用规划。复垦矿地周边需采取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纳入其它利用规划的矿山土地需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及地质灾害隐患的消除。矿地利用前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6.2关停矿山治理全区列入需治理的12家关停矿山,治理率达100,主要为露天开采的普通建筑石料、石灰岩等矿山。植被破坏的“白化”现象严重影响区域生态景观的整体和谐统一;边坡坡度陡,宕面危岩多,存在滑塌地质灾害隐患(专栏2)。需治理的关停矿山宕底面积较大,治理后矿地可综合利用。矿山治理按照“先治理、后复绿、再利用”的顺序,采取围护、边坡修整、削坡开阶、水泥喷浆

42、等手段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拆除废弃地面建筑、平整矿地,平整后的矿区土地根据区位等综合条件建议土地复垦或作为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前需采取植被复绿等生态恢复措施恢复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对作为建设用地的矿山土地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有偿出让。专栏2 治理矿山情况一览表序号关停矿山名称宕面面积(m2)场地面积(m2)矿地综合利用建议拟治理时间Z1良渚石马斗废弃矿山300004800建设用地2012-2013 Z2小林石矿330021000建设用地2013-2014 Z3杭州钱潮建材公司大坞石灰石矿210005000建设用地2012-2014 Z4杭州余杭区仁源八角亭石料厂1500030000农耕地复垦201

43、4-2015 Z5中泰乡郭家石矿(2号矿)2000015000三矿区整合形成进行修复性开采。2012-2015Z6杭州岑岭石矿2500015000Z7杭州余杭中泰金村第二石矿麻力湾矿1800010000Z8中泰枫岭村牛头山矿1000015000距离城镇较近,交通方便,建议作为建设用地。2012-2013 Z9中泰东溪桥石矿700010000农耕地复垦2015年Z10寺前外山石矿25001000农耕地复垦2015年Z11杭州余杭华龙石矿160002000农耕地复垦2015年Z12杭州峰源石料有限公司2500030000农耕地复垦2015年 佛日坞综合治理区:属中央财政补贴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

44、环境重点综合治理区。地理位置:位于星桥街道南320国道的一侧,面积9.06平方公里。规划部署:因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整治的需要,在该综合整治区内新设1家修复性治理开采矿山。整治工程结束之时即为该矿山关闭之日。6.3生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严格执行治理备用金制度,按照“足够治理”的原则收取治理备用金。不断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案。监督生产矿山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案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建立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年度检查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对已申请为“绿色矿山”的生产矿山进行跟踪监督,对其它的生产矿山企业鼓励其根据“绿色矿山”的考核指标科学化开采、规范化管理

45、。6.4拟建和新(扩)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1)拟建矿山实行严格的矿山准入制度,在符合本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再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2)新(扩)建矿山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制度。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废渣堆放场地、尾矿库、废水处理和回收设施的建设。(3)拟建矿山和新(扩)建矿山必须严格执行治理备用金制度,足额缴纳治理备用金,按规定编制并严格执行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4) 拟建矿山和新(扩)建矿山将严格按照浙土资办201126号文中绿色矿山创建要求进行绿色矿山建设。7.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1)加强矿业管理制度的实施。严格执行和完善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矿山环境准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矿山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时”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奖励矿产资源管理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