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339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0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和条件竣工预验收报告书编制单位:XXX煤矿编 制 人: 编制日期: 目 录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2第一节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2第二节井田及资源条件概况5第三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3第二章安全设施验收必备条件15第一节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设施、防灾系统,联合试运转情况15第二节安全培训考核、证书、报告情况18第三章各系统情况20第一节开拓与开采20第二节矿井通风23第三节瓦斯防治24第四节粉尘防治25第五节防灭火26第六节防治水27第七节电气系统28第八节提升运输及空气压缩机30第九节安全监控系统32第十节矿山救护保健及个体防护40第十一节安全

2、管理42第四章安全设施预验收结论43矿井基本概况第一节 建设项目概况一、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及地址: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位于XX村。2、建设项目批准文件(1)陕政函【2007】7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2)陕政函【2007】172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3)延政函【2007】22号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呈报延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函。(4)延市煤函字【2007】15号延安市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函。(5)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85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划定XXX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6)陕国土资储备2

3、008144号陕西省XXX煤矿(整合区)勘探地质报告评审备案证明。(7)陕国土资研报200842号关于陕西省XXX煤矿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报告。(8)陕煤局发2008194号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10)陕环批复200997号陕西省环保厅关于陕西XX县余家坪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11)陕煤安局发200964号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XX县XX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12)陕国土资矿采登20100067713号关于颁发XXX煤矿采矿许可证的通知。(13)陕煤局复201251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XX县

4、XX煤矿资源整合开采设计变更的批复。(14)陕煤安局发2012223号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15)陕煤局复2012102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16)陕煤局发2012273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XXX煤矿(30万吨/年)资源整合项目单项工程质量备案验收的意见。(17)陕煤局复201347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延期的批复。(18)陕西博达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建设项目进行了安全验收评价。3、建设工程概况矿井

5、开采设计由XX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编制,中煤陕西中安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监理;陕西天工建设有限公司承担地面土建工程施工,河南省卢氏县金鑫井巷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矿建工程施工,山东邹城市群兴矿井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由煤炭工业陕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蒲白矿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工程质量监督。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建设项目经XX县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批准备案,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2011年7月矿建、土建工程基本完工;2012年3月进行了设计变更,5月底矿建、土建、安装工程全部结束,2012年6月12日通过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三级)验收。2012年7月12日通过省

6、市县三级联合检查组对矿井联合试运转的现场验收。2012年11月13日通过了矿井单项工程质量备案验收。目前矿井的生产、运输、提升、排水、通风、供电、压风、供水等生产系统已经全部形成并投入使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均已按设计完工;通风、防尘设施、防灭火、防治水等各类安全设施、设备也已按照设计要求竣工。矿井于2012年9月份投入联合试运转以来,各系统运行正常、平稳,各类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可靠,能够满足矿井正常安全生产需要。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工程共划分单位工程68个,其中:设计利用原有3个;应完成新建单位工程65个,实际完成60个在建5个,完成率9

7、2.3%。已完成的60个单位工程全部进行了竣工验收。蒲白矿区站对60个单位工程进行了备案,工程质量合格。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累计总投资19561.43万元,其中安全设施投资3147.22万元。第二节 井田及资源条件概况一、矿井井田概况(一)矿井位置、交通XX煤矿位于XX矿区中部,属陕北三叠纪煤田XX县栾家坪余家坪地区煤炭资源普查区块的一部分,归属XX县管辖,北距XX县城约6Km,北与恒发煤炭股分合作矿整合区及兴旺煤矿整合区为邻,西与永兴煤矿及石家沟煤矿整合区对接,南与禾草沟二矿整合区接壤。本矿交通便利,北距XX县城6Km。XX县南距延安市93Km,北距榆林市208Km。西(安)-包(头)公路通

8、过XX矿区,从XX县城到各煤矿均有公路相联。西(安)-包(头)铁路经过XX矿区,并在县城东约3Km处建有XX煤台。矿区内各煤矿的煤炭均可运输到XX煤台,能通过铁路外运。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本井田位于XX矿区中部,XX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矿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地形总趋势为西南高北低。海拔1351-1079m,相对高差272m。XX矿区内地表水系均属黄河水系,多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暴涨且泥沙含量大,旱季断流。矿区内主要河流有秀延河、南河和羊马河。余家坪乡XX煤矿地表水归属羊马河流域,区内无羊马河流经,仅在羊马河流域东南方向发育一条湫滩沟。雨季

9、涨水,旱季断流。羊马河从南西向北西在磁窑村汇入南河,流量10.4855.101/s,一般18.961/s。(三)气象及地震情况XX矿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据XX县气象观测资源统计,该区年平均气温9,年极端最低气温-24.1,最高为37.6。冻土期为,11月底至翌年4月初,最大冻土深度103cm,一般冻土深度78cm。最大风速17m/s,一般1.71.8m/s,夏秋季多为东南风,一般为二级。年最大降水量742.3mm,年最小降水量237.0,年平均降水量为465.93mm。年冰霜日数最多9天,平均3天,年无霜期175天。本区按中国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值为度。陕北大地构造位置属

10、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台中部,距南部秦岭、北部阴山构造活动带较远,属陕北弱震区。本区百年来末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四)地质灾害XX矿区由于河流的切割,黄土高原被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塬梁沟壑地貌,土质松软,渗水性强,其边坡地带人工开挖的坡角、采空区塌陷均可破坏自然边坡的稳定状态,易发生中小型浅层或中层滑坡,为类滑坡易发区。(五)井田周围情况井田北与恒发煤炭股分合作公司整合区及兴旺煤矿整合区为邻,西与永兴煤矿及石家沟煤矿整合区对接,南与禾草沟二矿整合区接壤。(六)电源及通信条件1、电源:矿井两回路10kV电源供电,一趟电源引自余家坪35KV变电站,另一趟电源引自薛家沟110kv变电站,一回路运行一回路带电

11、备用。两回电源选用LGJ-185架空线路引至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2、通讯:矿井对外设20对中继线与农话电缆相接,构成对外通讯干线,还可通过手机对外联系。生产调度电话和行政电话共用一套交换总机,安装在调度监控室。井上、下通讯系统采用SH3000D数字程控调度机一台,可接入8门外线和96门内线,根据需要可扩充至640门。调度交换台由SH3000D型数字程控调度主机1台,SH3000D型调度台和录音系统、管理维护系统和电源五大部分组成。为提高井下调度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井下通讯系统采用双回路方式,通过主、副井各敷设一趟通讯主干线。井下掘进、回采工作面、各转载点、各主要硐室均安装了矿用本安型电话

12、机。为保证井下通信安全,通过设置电话耦合器将交换机送来的非本安信号转换成本安信号,再送给井下矿用本安型电话机,从而完成地面与井下的生产调度和通讯联系。(七)水源矿井采用分质供水,即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用水采用水源井供水;地面生产、绿化及井上、下消防洒水,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井下正常涌水量为43m3/h。井下消防洒水利用处理后的井下水作为其供水水源,由地面设置的消防洒水水池直接供给。地面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水池一座,300m3;井下消防、洒水用水水池两座,2300m3;井下消防用水不足时通过管路由地面消防及生活水池补充。(八)地层及地质构造XX矿区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陕甘宁盆地分区,大地构

13、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南部。地层向西微倾伏,平均倾角13,未发现规模较大的断层或褶皱,无岩浆活动迹象,构造简单。区域矿产主要有煤、石油、粘土矿等。XX煤矿位于XX矿区中部,矿井构造为一由东向西倾伏的单斜构造伴有波状起伏,倾角13,未发现断层或褶皱,无岩浆活动迹象。该矿为构造简单型矿井。(九)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及煤层顶底板岩性井田内可采的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共含煤9层,煤矿区内具对比意义的煤层有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5号上、5号、4号、3号、2号和1号。其中5号煤层为局部可采、3号煤层基本全区可采,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5号上、4号、2号和1号煤层厚度全部在0.17

14、0.35m之间,均为不可采煤层。5号煤层局部可采,3号煤层全区大部可采,两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倾角13。可采煤层主要特征分述如下:1、5号煤层(1)赋存层段:5号煤层赋存于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 (2)特征及稳定性:5号煤层区内见煤点2个,煤层厚度0.20-0.75m,平均厚度0.48m,为局部可采薄煤层。煤层不含夹矸,煤层结构简单。其顶板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底板为黑色泥岩。区内东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为煤层露头区,在露头区内东南部存在不可采区,剩余可采面积0.763Km2,5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较稳定薄煤层。(3)底板标高:5号煤层底板标高在10801105 m之间,基本由东向西倾

15、伏,伴有波状起伏。地层倾角1-3。2、3号煤层(1)赋存层段:3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三段上部。(2)间距:与上部5号煤层间距4050m。(3)特征及稳定性:3号煤层区内见煤点8个,煤层厚度0.150.75m,平均厚度0.56m,全区大部可采薄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其顶板岩性为泥岩,ZA1-1为中粒砂岩,底板为泥岩。全区可采面积7.342Km2,采空区面积0.95Km2,剩余可采面积6.392Km2,3号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4)底板标高:3号煤层底板标高在10401070m之间,基本由东向西倾伏,伴有波状起伏。地层倾角1-3。(5)埋深:3号煤埋深255-20m之间,最大埋深位于山包处

16、,最小埋深位于张家坪沟之下。3、煤层顶、底板稳定性(1)煤层顶板稳定性5号煤层顶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抗压强度一般为16.020.8Mpa,平均18.4 Mpa。属较稳定型()。3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多为泥岩、个别为中粒砂岩,抗压强度一般为16.020.8Mpa,平均18.4 Mpa。属较稳定()。(2)煤层底板稳定性5号、3号煤层底板均以泥岩为主抗压强度一般为16.020.8Mpa,平均18.4 Mpa。属较稳定()。5号煤层和3号煤层主要为低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中强强粘结性、中等结焦、高油、优等易选的气煤(45号)。(十)矿井水文、地质特征该矿位于XX矿区的中部,地貌单

17、元属黄土沟壑区,梁窄沟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1、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余家坪乡XX煤矿位于XX东西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内,末见较大断裂存在,构造简单,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瓦窑堡组中上段裂隙承压含水组,因裂隙不发育,迳流条件差,富水性弱(q0.01 lsm)。因此余家坪乡XX煤层情况统计表煤层编号5号4号3号赋存层位T3w4上T3w4中T3w3上煤层厚度最小-最大点数0.20-0.75(2)0.15-0.35(4)0.15-0.75(8)平均0480.260.56煤层间距最小-最大点数31.30(1)6.20-10.70(4)平均31.309.20煤层结构夹矸层数000顶板岩性泥岩、粉砂岩泥岩泥

18、岩、中粒砂岩底板岩性泥岩泥岩泥岩稳定性稳定较稳定稳定可采性局部可采不可采大部可采煤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即类型。矿井开采煤层为3号、5号,矿井水主要来自瓦窑堡组煤层上部的砂岩裂隙内,多以渗出、滴出的方式充入巷道,水量较小。矿井煤层稳定,地层平缓,无断裂,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矿区充水因素分析(1)大气降水本区属温暖带半干旱气候,降水量少,据XX县气象资料,1991-2006年降水量237.0742.30mm,平均年降水量465.98mm,大气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因区内沟谷纵横,地表坡降比大,透水性差,大气降水主要形

19、成地表径流,少量渗入补给地下水。(2)地表水区内地表水主要有湫陷沟、双流湾沟、张家坪沟,属区外羊马河支沟,发源于区外,属季节性冲沟。(3)地下水经对ZA2-1钻孔计算统计,导水裂隙带最小13.97m,最大值为30.62m,均未波及到地表,所以未来矿井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T3w4中的中粗粒砂岩,该层补给来源单一,富水性微弱,个别地段甚至无水,对矿井不会造成危害。(4)老窑水区内煤层埋藏浅,便于人工开采,因此区内小煤窑分布很多,特别是前几年,小煤窑投产更多,在关闭小窑后,大部分煤窑形成集水区,对未来矿井造成很大威胁。在以后的开采中,当临近老窑时,应注意观测矿坑涌水量变化,引起高度重视3、矿井涌水量矿

20、井正常涌水量43m3/h,最大涌水量76m3/h。4、环境地质本区按中国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值为度,数百年来未发生较大的地震,区域稳定性好,采矿可产生局部地表变形,但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重大的污染;煤和矸石化学成份基本稳定,无其它环境地质隐患,故本区地质环境类型应为类,即本区属地质环境中等区。(十一)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矿井瓦斯瓦斯:该区属二氧化碳氮气或氮气沼气带。根据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2012-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73m3/min;相对涌出量为8.10m3/t;CO2绝对涌出量0.94m3/t,为瓦斯矿井。2、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

21、炸性自燃:根据陕西煤矿安全装备监测中心2012年提供的XXX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3号煤层为类自燃煤层。煤尘:经煤尘爆炸鉴定分析系统检测,煤尘火焰长度4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石粉量55%,开采3号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4、地温据以往区域资料表明,区内最大地温梯度3/100m,属地温正常区。孔内煤层部位温度一般18,对煤层开采无影响以上资料表明,区内地温正常。第三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一)井田境界余家坪乡XX煤矿由余家坪乡XX煤矿、余家坪乡张家坪煤矿整合而成。按照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85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

22、于划定XXX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划定的井田范围,井田范围由6个坐标拐点圈定,井田东西宽约3.20km、南北宽约4.10km、面积11.9279km2,开采3号、5号煤层,各拐点坐标见表1-1:XXX煤矿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1拐点序号X坐标Y坐标14107367.0037379693.0024107376.0037381600.0034108000.0037381600.0044108000.0037382944.0054103926.0037382886.0064103926.0037379693.00(二)矿井资源储量根据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一队2008年1月提供的陕西省延安市XX矿区余

23、家坪乡XX煤矿详查地质报告资料,该矿可采煤层层位为瓦窑堡组,可采煤层为2层(5号煤层为零星可采),3号煤层连续性好,属全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型煤层。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获得煤炭资源总量650万t,其中探明的资源量228万t,控制的资源量299万t,推断的资源量123万t,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的35%,探明和控制的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的比例81%。本矿详查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见下表。资源/储量及占比表单位:万t 煤层编号资源/储量53合计(331)228228(332)49250299(333)2796123合计76574650资源/储量占比其中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总资源量35、探明的+控制的资源

24、储量占总资源量812012年3月,陕西省XXXX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根据矿方提供的井下实际资料,矿井在井下施工过程中,发现整合区内西部采空区范围扩大至杨家圪台村,造成矿井储量发生变化,设计重新对整合区内储量进行了核实统计。矿井保有储量6.50Mt,经计算增加了动用储量0.37 Mt,工业储量减少至6.13 Mt,可采储量由原来的4.86Mt变更为4.48Mt。二、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a,矿井服务年限a。第二章 安全设施验收必备条件第一节 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设施、防灾系统,联合试运转情况一、 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设施情况矿井项目设计新建单位工程65个,竣工63,在建

25、2个。累计总投资19561.43万元,安全设施投资3147.22万元,各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按设计建成完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完成情况表序号项目名称安全设施完成情况备注一井上消防及防尘工程完成1工业场地给排水管网完成2工业场地扬尘及绿化洒水完成3地面消防水池完成4地面消防材料库完成二井下防尘工程完成1301、302工作面安全设备完成22个掘进工作面安全设备完成三防爆工程完成1风井井口安全设备完成2井下各类金属门完成四隔爆系统完成1隔爆设施完成2粉尘检测类仪器仪表完成五通风系统完成1通风机房机械设备完成2掘进工作面通风机械设备完成3井下通风构筑物完成六压风系统完成1地面压风机械设备完成2压风自救系统

26、完成七井下防灭火系统完成1井下消防洒水设备完成2防灭火设备完成3井下消防材料库完成八井下防治水工程完成1主排水机械设备完成2主排水管路完成3301、302工作面排水机械设备完成九矿井通风安全基本装备完成1矿井通风检测类仪表完成2矿井气体检测类仪表完成十井下“六大”系统完成(一)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地质测量类仪表、设备完成2矿井安全与生产监控完成3工业电视监视系统完成4顶板压力检测系统完成(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完成(三)紧急避险系统1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完成(四)压风自救系统完成(五)供水施救系统完成(六)通讯联络系统完成十一其他安全工程设施及装备完成1报警信号完成2电气试验仪器仪表完成3行政电

27、话设备完成4生产调度电话设备完成5工业场地至上级变电所通信线路完成6工业场地通信线网完成7工作面通信、信号及控制装置完成8工业场地噪声控制完成二、 防灾系统矿井安全设施(变更)设计防灾系统项目共8项,已完成8项。防灾系统情况表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情况1矿井通风系统完善2粉尘灾害防治系统完善3瓦斯灾害防治系统完善4防灭火系统完善5矿井防治水系统完善6井下其它灾害防治完善7井下“六大”系统完善8矿井安全检测及其它装备、矿山救护队完善三、 联合试运转情况矿井各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设施变更设计建成完工,编制了XX煤矿联合试运转方案,经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复2012102

28、号文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批准,2013年3月25日又以陕煤局复201347号文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XXX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延期的批复,批准XX煤矿联合试运转延期至2013年6月底。矿井各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于2012年9月13日正式开始联合试运转。自从试运转以来,各生产系统运行良好,安全设施稳定可靠。第二节 安全培训考核、证书、报告情况一、 安全培训按照规定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参加相应资质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证书。三项人员培训统计表人员矿长副矿长总工程

29、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人数1314576160二、 矿井采矿许可证2010年6月12日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登。三、 单项工程质量备案煤炭工业蒲白矿区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对整个项目工程全过程工程质量监督,经煤炭工业陕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审核以陕煤质监中心站发201245号文同意备案,工程质量合格。四、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煤层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书由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对全省组织开展的2012-2013年度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对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由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对煤层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检验,并分别提交了XXX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煤层煤

30、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矿井属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五、主要电器、机械设备检测检验报告书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生产厂家检测单位检测日期检测结论备注11#主通风机FBCDZ-6-16B山西运城市安运风机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2.15合格22#主通风机FBCDZ-6-16B山西运城市安运风机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2.15合格3主排水泵1#D46-304河北君威泵业制造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9合格4主排水泵2#D46-304河北君威泵业制造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9合格5主

31、排水泵3#D46-304河北君威泵业制造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9合格61#压风机G110SCF-8浙江志高机械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8合格72#压风机G110SCF-8浙江志高机械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8合格8主井带式输送机DTL80/40/255西安重装韩煤矿机械游侠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9合格9副井矿用提升机JTP-1.61.2河南鹤壁双信矿山机械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2.15合格10副井提升钢丝绳619+FC宁夏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2.27合

32、格11斜井人车XRB15-6/6吉林市盛达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2.2.15合格121#局部通风机FBD5.6/211山西运城市安运风机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9合格132#局部通风机FBD5.6/211山西运城市安运风机有限公司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2013.4.9合格六、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书我矿委托陕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矿井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该公司安排专人现场进行勘验,通过查阅图纸资料和井上、下现场检查,编制了XXX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报告认为各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配套的安全设施较完善,现场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后合格,

33、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和规程等要求,安全生产条件及设施合格,具备安全验收条件。第三章 各系统情况第一节 开拓与开采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两斜一立综合开拓,共布置三个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采用一个水平开采,开采水平位于3号煤层中,标高+1054m。开采5号煤层时设辅助水平,掘进5号运输上山和回风上山,辅助水平标高为+1095m。根据矿井开采设计,3号煤层划分为两个盘区,首采工作面位于一盘区。一、井筒根据开拓部署,矿井投入生产时,设三个井筒,即主、副斜井和回风立井,新建主、副斜井,利用原有副斜井作为回风立井。1、主立井1、主斜井:井口标高为+1130.9m,倾角16,净宽2.8m,

34、斜长345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300mm;井筒内铺设DTL80/255带式输送机一部,使用800S800的PVG阻燃输送带,不考虑检修道;井底设缓冲煤仓及装载硐室,担负矿井提升煤炭、进风、及安全出口任务。2、副斜井:井口标高为+1131.80m,倾角22,净宽2.8m,斜长207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300mm;铺设24kg/m钢轨,轨距600mm;采用单钩串车提升MG1.16B型1t固定式矿车以及一辆XRB15-6/6型人车,进行升降人员、下放材料、提矸、进风及安全出口任务等工作。 3、立风井:利用原有,井口标高+1131.10m,圆形断面,直径3m,垂深80m,料石砌碹,支护厚度400m

35、m;装备金属梯子间,间距4m,担负全矿井的回风及安全出口任务。 二、井底车场及硐室副斜井井底设置井底车场,担负全矿井全部运输任务,采用折返式调车。井底车场及其附近布置的硐室主要有:水泵房和变电所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料石砌碹支护,支护厚度250mm。人车场、信号硐室、消防材料库,机车检修库等,均采用锚喷支护。井底车场长80m,巷道净宽3.4m,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1、水仓矿井主要水仓有效容量按照可满足8小时正常涌水量,同时满足矿井4小时最大涌水量要求设计,水仓分为主、副两个水仓,间距20m,主、副水仓容量分别为400 m3、270m3。水仓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混凝土砌碹,厚度250mm。水仓

36、清理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清理。2、防水设施井下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通道均设能防水的密闭门,水泵房和变电所高出通道与车场连接处车场底板0.5m,管子道上口高于车场水平标高7m。发生水患时,关闭密闭门,可保证矿井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3、安全出口设施中央水泵房管子道设有行人台阶和扶手,发生水患时,关闭密闭门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进出,一方面可控制水泵正常运转,继续排水,有利于治理水患;另一方面可保人员安全撤离。三、主要大巷布置及水平划分1、开采水平划分及标高确定根据井田开采范围及煤层赋存条件,5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的较稳定薄煤层,剩余可采面积0.763Km2,仅在井田西南部赋存。上部5号煤和下部3号煤层间距

37、为4050m,因此,采用一个水平开采,开采水平位于3号煤层中,标高+1054m。开采5号煤层时设辅助水平,掘进5号运输上山和回风上山,辅助水平标高为+1095m。2、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1)、采区划分整个井田3号煤以井底煤仓位置为中心,沿东西方向划分为两个盘区。首采一盘区。在一盘区内,以井底煤仓位置为中心,南北方向平行布置一盘区辅运大巷、一盘区主运大巷和一盘区回风大巷,形成双翼采区。(2)、开采顺序在3号煤层内一盘区东翼采区内南部布置首采工作面301、302工作面,然后向北依次布置303、305等接替工作面。四、首采工作面矿井初期投产采区为3号煤层的一盘区,在一盘区中央(以煤仓为中心)南北方向

38、布置三条平行的采区大巷,矿井投产时在靠近井底大巷两翼各布置一个高当普采工作面301、302工作面。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分别与一盘区的进风大巷和回风大巷沟通,形成生产、运输和回风系统。矿井3号煤层厚度0.60m0.75m,原设计选用长壁对拉高档普采采煤法,考虑到矿井开采煤层薄,端头支护困难,为了有利于安全回采,调整为一盘区两翼单工作面布置的高档普采采煤法。设计首采3号煤层一盘区,在大巷两翼各布置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同时开采,以满足0.30Mt/a,采煤工作面布置情况:在一盘区布置301、302首采工作面,两个工作面现处于试运转阶段,2个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高档普采采煤工艺,全部垮落

39、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内采用1台MG100/111-TD型变频调速电牵引采煤机落煤,采煤机电机功率111KW;工作面内运煤采用SGB-620/40T型刮板运输机,运输顺槽采用用SGB-620/40T型刮板运输机作为转载机,运煤能力为150t/h;工作面运输顺槽内铺设了SSJ65/20/255型胶带输送机2部,输送能力200t/h。工作面回风顺槽内选用WC1.9J型防爆无轨胶轮车运送材料、设备。303工作面为接续面,303面布置在301工作面的北翼。工作面各顺槽巷道均采用金属锚杆支护,断面为拱形,掘进工艺为炮掘。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回风

40、立井回风。2012年2月15日由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并提交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测定结果为矿井总进风31.1m3/s,总回风32.37m3/s,风硐水柱计值800Pa,矿井阻力测定阻力值781.87Pa,矿井等积孔1.38 m2,全矿井通风难易程度为属于中等时期。矿井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井下全面测气,并填写测气记录薄,井下空气成分、有害气体浓度、温度符合规定;矿井用风地点需用风量计算。矿井主要通风机选用FBCDZ-6-16B型防爆对旋抽出式轴流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每台风机配用电机型号为YBFe315S-6型两台。风机风量为28.362.8 m3

41、/s,风压为7022650Pa,电机功率275kw。2012年2月15日委托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来矿对主通风机性能进行了全面综合的安全性能测试,检验结果为主通风机所检项目全部合格。矿井在立风井附近建设专用主要通风机房,并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负压传感器等仪器、仪表;设置风机反风操作系统图、供电系统图、主扇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FBD5.6/211轴流式局部通风机,接600mm柔性抗静电阻燃风筒压入式通风,同时设有FDWB-6型风电瓦斯闭锁装置,实现了掘进工作面“三专两闭锁”。矿井为瓦斯矿井,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按规定井下

42、构建控制风流的风门、风墙、风桥等通防设施,牢固稳定可靠,在主副井筒、主要巷道、顺槽巷道内平直段建立了测风站,共计10个测风站。矿井配备了高中低速风表、YHD2矿用本安型通风多种参数检测仪等通风仪表,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网络中测试点各参数的测量,准确获得所需参数,从而为井下巷道通风、均风、防灭火、可续管理矿井通风系统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节 瓦斯防治矿井建立了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检查制度。矿井配备了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光学甲烷检测仪、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矿技术负责人、采掘区队长、通防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安全监测工下井时携带甲烷检测报警仪,瓦斯检

43、查工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矿井为瓦斯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采掘工作面每班检查瓦斯浓度至少2次,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班报。每天至少检查1次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瓦斯浓度,每周至少检查1次挡风墙外瓦斯浓度,通风瓦斯日报必须送矿长、矿总工程师审阅。矿井开采煤层为自燃煤层,按规定检查一氧化碳浓度、气体温度等变化情况。第四节 粉尘防治矿井按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建成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制定了矿井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共用一套管路系统,水源采用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井下排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的矿井水通过提升水泵进入

44、高位水池和消防水池。在地面工业广场北部山峁上建有两座高位水池和两座消防水池,每个水池容积为300m3。消防水池储水用于供地面生产及防尘、防灭火用水、消防洒水,高位水池储水利用静压通过铺设在主斜井内DN100无缝钢管向井下供水,保证井下消防防尘洒水的用水量和水压(0.3MPa)。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内安装防尘净化水幕,工作面内刮板输送机及运输顺槽内刮板输送机机头、皮带输送机各转载点均安装喷雾装置。掘进工作面采取湿式钻眼、冲洗巷帮、装岩(煤)洒水、安装防尘净化水幕等防尘措施;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输送机转载点和卸载点以及地面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等地点安设喷雾装置,水源来自矿井消防洒水系统管路,水量、水压满足要求。井下各巷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