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354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章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安).docx(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第二章 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 研究区域概况2.1.1 区域概况拟建的都匀至安顺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联络线都匀至香格里拉(G7611)中的一段,位于黔中经济区南部,自东向西分别经过黔南州都匀市、惠水县和长顺县,2012年三个市县人口119.02万人, GDP约180亿元。2.1.2 项目影响区确定根据拟建项目对区域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交通现状和路网状况,将黔南州惠水县、长顺县以及都匀市作为直接影响区,同时也将安顺市西秀区和镇宁县作为重要影响区域进行研究。

2、拟建项目影响区见图2-1 。 图2-1 项目影响区示意图2.2 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状况及发展2.2.1 经济社会现状2.2.1.1 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中心腹地,云贵高原东坡。地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地处西南地区,是联结东南沿海的前沿,是大西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2行政区划与人口贵州省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黔东南

3、、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毕节、铜仁2个地区,凯里、都匀、兴义、铜仁、毕节、赤水、清镇、仁怀、福泉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和2个特区。贵州省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少数民族自治行政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截至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484万人,户籍人口4249万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占63.89%,少数民族人口占36.11%。贵州省行政区划示意图见图2-2。2-59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

4、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3自然环境及资源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全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山地多是贵州省地貌的显著特征,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构成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省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5、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全省降水较多,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贵州省水资源丰富,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河流众多,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4条,河川径流量114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全省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束植物近6000种,其中可供食用的500余种,工业用植物6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植物240种;有大量的珍稀植物,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珙桐、桫椤

6、、贵州苏铁等15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999种,其中兽类168种,鸟类437种,爬行类107种,两栖类66种,鱼类221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黑颈鹤等15种。贵州省是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有药用植物3924种、药用动物289种,享誉国内外的“地道药材”32种,其中天麻、杜仲、黄莲、吴萸、石斛是贵州省五大名药。贵州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以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著称。全省至今已发现矿种(含亚矿种)125种、矿床、矿点3000多处,有76种(含亚矿种)不同程度的查明有资源储量,共计产地(矿区、矿段或井田)2553处。煤、磷、铝土、锑

7、、金、锰、重晶石、水泥原料、砖瓦原料以及各种用途的石灰岩、砂岩和白云岩等矿产资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现实经济优势明显,是贵州省矿业的主体。贵州省矿产资源分布图见图2-3。 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 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贵州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世界旅游组织称赞为“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瀑布、峡谷、名山、湖泊、温泉、溶洞遍布全省,少数民族风情誉满全球。全省有贵阳、都匀、凯里和遵义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荔波中国南方喀斯特世

8、界自然遗产地;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等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花溪、开阳南江峡谷等5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梵净山、荔波茂兰、威宁草海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六枝梭戛苗族、花溪镇山村布依族、黎平堂安侗族、锦屏隆里古城等7个生态博物馆;有遵义会议会址、镇远青龙洞、息峰集中营旧址等3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80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遵义、镇远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宜人的气候条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0。 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

9、状及规划图2-4 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图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贵州境)都匀至安顺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二章 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近年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综合经济实力逐步提高。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6852.20亿元,1996-2012年年均增长11.0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91.91亿元、2677.54亿元、3282.75亿元,1996-2012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03%、12.94%、12.7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2000年的26.3:38:35.

10、7调整为2012年的13:39.1:47.9。产业结构顺序呈“三、二、一”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贵州省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1,全省历年GDP及人均GDP情况见图2-5 。表2-1 贵州省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 份总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亿元)19953508.08636.211826227.13232.52176.5619963555.41723.182048254.53255.09213.5619973605.81805.792250271.96288.99244.841998

11、3657.60858.392364265.04319.40273.9519993710.06937.502545267.75350.41319.3420003755.721029.922759271.20391.20367.5220013798.511133.273000274.41433.52425.3420023837.281243.433257281.10481.96480.3720033869.661426.343701298.69569.37558.2820043903.701677.804317334.50681.50661.8020053867.732005.425394368.

12、94821.16815.3220063921.912338.986305382.06967.54989.3820073985.042884.117878446.381124.791312.9420084036.753561.569855539.191370.031652.3420094090.783912.6810971550.271476.621885.7920104189.004602.1613119625.031800.062177.0720114238.005701.8416413726.222334.022641.6020124249.506852.2019667891.912677

13、.543282.75年均增长率(%)1996-20001.378.727.223.3011.489.982001-20050.5910.419.333.6712.4112.502006-20101.6111.2110.254.3713.2212.971996-20121.2011.0110.794.0312.9412.72注:1历年数据来源于历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2表中数据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图2-5 贵州省1995-2012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种植业保持较快发展。2012年种植业增加值562.8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0.1%。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5.43万公顷(4581.4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种植面积547.5万公顷(8215.5万亩),增长2.1%;烤烟种植面积23.70万公顷(355.5万亩),增长18.5%;蔬菜种植面积77.4万公顷(1161.45万亩),增长9.3%。主要农产品中,油菜籽、蔬菜、花生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8.9%、10.0%和29.5%。摆脱2011年旱灾影响,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产23.1%,其中玉米增长40.4%,稻谷增长32.4%;烤烟增长14.8%。全年林业增加值37.3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年畜牧业增加值244.

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73.04亿元,增长17.6%;重工业增加值1282.42亿元,增长15.5%。对外经贸呈快速上升势头。2012年完成进出口总额 66.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进口总额 16.8亿美元,下降11.7%;出口总额49.52亿美元,增长65.9%。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2012年旅游总人数2140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实现旅

16、游总收入18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2.2.1.2 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端,贵州省南部,东接黔东南州,南界广西河池、百色地区,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抵贵阳市、遵义市,地跨东经1061210818,北纬25042729之间。黔南州是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贵州省的南大门。2行政区划与人口黔南州现辖2个市、9个县、1个自治县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州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黔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汉、水、瑶、毛南等37个民族,截至2012年底,全州常住人口322.64万人。黔南

17、州行政区划示意图见图2-6 。图2-6 黔南州行政区划示意图3自然环境及资源黔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997米。全州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和丘陵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2.5%和21.3%。森林面积800.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41.91%。黔南州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7-20.1,平均降水量869.5-1208.1毫米。黔南州内水系较发达,有河流200多条,水资源总量303.5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70万千瓦。黔南州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磷、硅、煤、锑、汞、金、锌、水晶石、猫眼石等50余种,

18、其中锌矿、水晶石、辉绿岩和锑矿储量居全省之首。磷矿的储量达10亿吨以上,平均品位高达25%-30%,是我国特大型磷矿山之一。黔南州瓮福矿肥基地已初具规模,是亚洲最大的矿肥基地。黔南州州内野生植物达17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多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有天麻、杜仲、三七等58种。野生动物400多种,其中药用脊椎动物112种,是医药工业发展的原料基地。黔南州自然风光绚丽,名胜古迹众多,民族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旅游景点60多处,其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风景名

19、胜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黔南州“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山、水、洞、林、湖和瀑布为一体,熔旅游、观光、科研考察于一炉,享有“地球上喀斯特地区独一无二的绿色宝库”的盛誉,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4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黔南州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3.34亿元,1996-2012年年均增长10.9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8亿元、215.55亿元、229.0亿元,1996-2012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0%、14.66%、11.45%。在产业结构上,三次产业结

20、构比例由2000年的33.3:41.9:24.8调整为2012年的16.7:40.4:42.9,产业结构顺序呈现“三、二、一”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长,特别是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增幅明显,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黔南州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2,黔南州历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见图2-7 。表2-2 黔南州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 份总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亿元)1995354.6863.51184829.0120.3914.121996358.9773.372111

21、31.3425.4416.591997363.6082.17227432.6030.4319.151998368.8288.79242432.9335.2320.631999368.8294.08253131.3039.4523.332000370.08101.28268534.6440.6026.032001373.16106.24278235.7440.0230.492002375.74115.30298435.1344.5935.572003390.30126.68325736.7849.7440.172004393.75146.75374444.3051.5750.892005397.

22、36167.96426048.9563.7655.262006400.50190.30478652.5077.4160.392007391.49 219.51 5607 56.15 95.01 68.35 2008343.28 265.59 7109 66.64 118.69 80.26 2009333.30297.97794461.04115.43121.502010323.51356.681086170.13142.48144.082011321.00443.601376573.90183.40186.202012322.64533.341710188.8215.55229.0年均增长率(

23、%)1996-20000.859.698.142.5615.6510.582001-20051.4310.319.253.7312.5312.572006-20100.7212.0613.942.6021.654.881996-2012-0.6610.9210.704.9014.6611.45注:1历年数据来源于2010年黔南州统计年鉴和2012年年统计公报; 2表中数据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31995-2010年,人口为户籍人口,2012年人口为常住人口。图2-7 黔南州1995-2012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黔南州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黔南州通过“18

24、5工程”的实施,使全州农业走上了结构多元、良性发展的道路。2012年全州种植业实现增加值5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63万公顷(474.52万亩),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7.2万公顷(108.06万亩),增长2.26%;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8.94万公顷(134.1万亩),增长12.6%;2012年年末,果园面积2.89万公顷(43.43万亩),比上年增长12.4%;茶园面积3.71万公顷(55.63万亩),增长25.4%。主要农产品中,茶叶、中药材、水果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2.8%、120.13%和15.78%。粮

25、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21%,油料作物增产6.4%。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近年来,黔南州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煤电供应保障有力,已形成建材、装备制造、资源采选、冶金、食品、医药、能源、化工等八大产业。2012年黔南州工业增加值1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13.66亿元,增长41.9%;重工业总产值498.96亿元,增长29.4%。对外经贸平稳增长。2012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0.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3%。其中,出口总额0.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37%;进口总额0.65亿美元,增长6.

26、66%。2.2.1.3 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重要前沿城市。都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云、贵、川、渝通往两广、两湖和华东地区的黄金通道。2.行政区划与人口都匀全市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45(2010)万,于1958年6月18日设立都匀市。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10个镇、8个乡(其中有3个水族自治乡)。都匀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5%。3.自然环境及资源都匀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最冷的1

27、月日平均气温5.6。夏无酷暑,最热的7月日平均气温24.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31.1毫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300天左右。都匀四季较为分明,三伏不热,冬行夏令,秋高气爽,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是十分适宜居住、避暑、休闲、旅游的气候。都匀市拥有大小河流257条,总长1321公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5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都匀市拥有各种矿床、矿点、矿化点80余处。其中,铅锌矿探明储量为36万吨;煤储量2705.7万吨;铁矿石储量655万吨;重晶石储量53

28、6万吨;白云岩矿床化肥原料储量超亿吨。此外,磷矿石、硫矿石、萤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2年,都匀市弘扬“自我加压、奋发有为、不断创新、跳跃发展”的精神,抢抓机遇,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国民经济保持较好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24946元,增长15.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23%、40.54%和5

29、2.2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7个和1.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02个百分点。都匀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3,都匀市历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见图2-8 。表2-3 都匀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 份总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亿元)199844.7812.8728863.014.735.14199945.0614.7931643.065.176.56200046.1416.8235573.055.488.30200146.4818.8939453.266.029.61200246.842

30、1.3344153.396.8511.08200347.2324.2149793.688.7111.83200447.5128.2057663.9610.5313.71200547.6233.1767464.7612.8715.54200647.9139.0984255.1315.4518.51200748.3847.86103865.8517.8724.14200848.2556.97124716.4519.0131.51200948.1462.24137516.2522.5033.49201048.5875.53168866.8227.5741.14201148.2693.54211477

31、.0236.0350.49201248.05110.17249467.9744.6657.54年均增长率(%)2001-20050.6113.2212.478.1218.9310.912006-20100.3514.0215.073.8411.7718.081998-20120.5013.6713.754.5314.4715.87注:1历年数据来源于历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领导干部手册; 2表中数据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为户籍人口。图2-8 都匀市1998-2012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近年来,都匀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亿元,比

32、上年增长9.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农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0.7%,林业增加值035亿元,增长4.2%,畜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8.7%,渔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5亿元,增长8.7%。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701公顷,增长2.0%;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油料种植面积6552公顷,增长 6.0%;茶叶种植面积14912公顷,增长15.6%;蔬菜种植面积9517公顷,增长42.2%。全年粮食总产量99635吨,比上年增长22.6%。花生、蔬菜、茶叶、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53.2%、29.6

33、%、132.7%、16.0%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2年都匀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地区规模工业总产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市属全部工业总产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市属规模以上总产值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7%。2.2.1.4 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苗岭山地南侧,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跨东经1062210706,北纬25412618。县域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东接平塘,西连长顺,南邻罗甸,北与贵阳、龙里相壤。目前,惠水县辖8个镇17个乡,县城

34、面积5.8平方公里。2.行政区划与人口1998年,惠水县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截至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45.11万人,由汉族、布依族、苗族、毛南族、回族、壮族、侗族、满族、水族、白族等二十四个民族组成,其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3.自然环境及资源惠水县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阡陌纵横,平畴绿野,生机盎然。县境位于苗岭山地南端,北连黔中山原,南接黔南峡谷,正好是苗岭山地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北高南低。最高点东北部龙塘坡,海拔1691米,最低点南部打场寨附近的涟江河谷,海拔666米,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境内,山地、

35、丘陵、山间盆地交迭起伏,与全县总面积比较,山地约占64.35%,丘陵约占26.45%,山间盆地约占9.2%。惠水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59条,年均径流量16.12亿立方米,地下河32条,径流量3.6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天然落差487.8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7.5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装机容量4.15万千瓦。主要河流有涟江和摆郎河(又称霸王河),此外还有曹渡河的几条支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惠水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矿产有26种,包括铁、煤、锰、锑、砷、水晶、冰洲石、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砂、硫铁矿等。煤炭储量达3460万吨,石英砂岩远景储量达1亿吨,储量1344万吨。惠

36、水县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针叶林品种占现有林面积的78%,阔叶林有楠木、香樟、檫木、红绸、金丝榔等名贵树种。植物药材有杜仲、天麻等700余种。有猕猴、林麝、穿山甲、大鲵、苏门羚等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惠水县山川秀丽、风情迷人。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山石、洞穴两大类。地处县境南部的燕子洞,高百米,宽近40米,洞中钟乳、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春暖花开时节,成千上万的燕子栖息洞内峭崖绝壁洞穴之间,行如流云,啼鸣应谷;地处县境西北部的九龙山,为惠水县古代十二景之一,九座山峰耸峙环抱,中有一小峰突起,形似“九龙抢宝”。每年农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苗族群众盛装云集于九龙山下,吹笙跳舞,欢庆

37、自己的传统节日;地处县城南14公里的苑口寨,有一由波云洞、仙人洞、出水洞等溶洞群组成的旅游胜地波云洞,洞内钟乳石凌空密布,其状似人、如兽,黄白二色相间,地下河水从出水洞底涌流而出,涛声如雷,蜿蜓绕流山间,河水清澈见底,山水相衬,景色秀丽,令人赏心悦目。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惠水县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各族人民围绕“农业富县、工业强县、城建兴县、商贸活县、旅游热县、文化亮县”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2012年,惠水县生产总值 43.12亿元,1996-2012年年均增长10.77%。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4

38、6亿元、16.28亿元、16.38亿元,1996-2012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9%、15.62%、14.3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49.6:32.3:18.2调整为24.3:37.8:37.9,产业结构顺序呈现“二、三、一”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日益增大,综合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惠水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4,惠水县历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见图2-9 。表2-4 惠水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年 份总人口(万人)GDP(亿元)人均GDP(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亿元)(亿元)(亿元)199537.825.9015613.731

39、.380.80199639.056.2516003.871.490.89199739.856.6516814.061.610.98199840.426.9917414.071.791.13199941.477.4018073.822.301.27200042.038.0319113.982.591.46200142.517.8518584.122.021.72200242.939.4222044.033.292.09200343.2310.4824324.633.492.35200443.5511.6226774.914.002.71200543.8713.5230935.883.604.04

40、200644.1616.0436326.434.744.88200744.419.1543247.366.005.79200843.9522.0747078.077.226.78200944.2523.3656617.507.548.32201045.0028.47/8.4810.199.802011/34.36100939.1213.5311.71201245.1143.121249310.4616.2816.38年均增长率(%)1996-20002.138.446.754.4714.3112.722001-20050.8610.199.134.8813.0915.862006-20100.

41、5114.59-7.2727.766.981996-20120.9110.7711.634.9015.6214.37注:1历年数据来源于历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领导干部手册; 2表中数据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3人口为户籍人口。图2-9 惠水县1995-2012年GDP及人均GDP增长情况近年来,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农业生产平稳发展。惠水县以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形成了种植、畜牧、林果和劳务输出四大主导产业和多重并举的发展格局。建成了金钱桔、早菜、优质米、烤烟、黑糯米、生姜、洋芋、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种植基地,有

42、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1.9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0.92亿元,增长18.6%,林业产值1.24亿元,增长10.7%,牧业产值8.85亿元,增长13.02%,渔业产值0.16亿元,增长23.1%。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目前,惠水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以制造、冶金、磷化工、食品加工、建材、制药、电力等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12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完成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9%,规模工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速度27.3%。惠水县

43、长田工业园区经过8年的建设初现成效,截止到2011年4月,已累计入驻企业89家,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国内贸易和旅游业保持稳步上升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消费环境逐渐改善,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6%。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景区景点不断增多。“十一五”期间,以改善景区基础设施为重点,逐步完善涟江公园、东山等景区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成开放经营的景区景点5个,星级饭店2个、星级乡村旅行社17家,在建四星级宾馆1家。6家旅行社在惠水县内设立了分社,五年累计共接待游客306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0.8亿元。2.2.1.5 长顺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地理位置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地跨东经1061310638,北纬25382617。东抵惠水县,东南抵罗甸县,西南抵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北抵安顺市西秀区,北抵平坝县,东北抵贵阳市花溪区。长顺县城距省城贵阳市87公里,至州府都匀市178公里。2.行政区划与人口长顺县现辖7个镇、10个乡、148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全县总面积1554.6平方公里。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