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3553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1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煤矿初计文件资料.doc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5-2009煤炭工业露天煤矿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esign Document Preparation StandardOf Open-pit 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oal Inustry征求意见稿2008-10-1发布 2008-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8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炭工业露天煤矿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12345-2008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10月1日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

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的组织下,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标准规定了露天煤矿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同时规定了施工图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图纸目录。本标准适用于露天煤矿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图纸的绘制,同时执行相关专业施工图内容深度规定。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负责本标准具体内容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各单位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

3、阳设计研究院(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邮编:110015),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 目 次1、总 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 语22.2 常用技术数据代号及单位53、初步设计文件113.1 初步设计编制的依据113.2 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113.3 初步设计章节内容及附文附件目录114、施工图134.1 基本规定134.2 施工图设计13本标准用词说明14附录A: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15附录B:施工图目录1、总 则1

4、.0.1 为了规范露天矿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及深度,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年生产能力1.0Mt/a及以上的新建露天矿,小型露天矿和改扩建露天矿参照执行。1.0.3煤炭工业露天矿建设项目设计阶段,至少应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1.0.4 露天矿初步设计前,应有经过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1.0Mt/a以上的大中型露天矿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前,应有初步设计文件作为指导。1.0.5初步设计原则上按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推荐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重大设计变更,必须作详细充分的论证。1.0.6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达到指导露天矿合理建设、保证露天矿技术方案顺

5、利实施和合理控制建设投资的要求,应起到指导施工图设计的作用,并应满足编制露天矿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专项设计的要求。1.0.7露天矿施工图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露天矿施工需要,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要求,并应合理节省建设投资。1.0.8 露天矿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内容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露天采场具有完整的生产系统,进行露天开采的场所。2.1.2 露天矿田划归一个露天矿开采的矿床或其一部分。2.1.3 剥离物露天采场内的表土、岩层和不可采煤层。2.1.4 地表境界线露天采场最终边帮与地表的交线。2.1.5 底部境界

6、线露天采场最终边帮与其底面的交线。2.1.6 开采深度凹陷露天采场内开采水平最高点至露天采场底面的垂直深度。2.1.7 台阶按剥离、采煤或排土作业的要求,以一定高度划分的阶梯。2.1.8 平盘宽度平盘上台阶坡顶线至坡底线的距离。2.1.9 工作帮由正在开采台阶组成的边帮。2.1.10 端帮位于露天采场端部的边帮。2.1.11 非工作帮由已结束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2.1.12 台阶高度台阶上、下平盘之间的垂直距离。2.1.13 出入沟地表与台阶以及台阶之间的运输通道。2.1.14 开段沟为建立台阶工作线开挖的沟道。2.1.15 移动坑线开采过程中经常改变位置的坑线。2.1.16 开采程序露

7、天采场由剥采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顺序。2.1.17 分区开采露天采场划分为若干区段,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开采。2.1.18 采宽采掘带的实体宽度。2.1.19 工作面直接进行采掘或排土的场所。2.1.20 工作线具备正常作业条件的台阶全长。2.1.21 工作线推进方向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侧向移动的方向2.1.22 平行推进工作线全长按同一方向推进。2.1.23 扇形推进工作线全长围绕一端推进。2.1.24 开采工艺系统(生产工艺)组成开采工艺环节的机械设备和作业方法的总称。2.1.25 半连续开采工艺部分环节是间断的,部分环节是连续的开采工艺。2.1.26 平装挖掘设备与其配合的运输设备站在同一

8、水平上进行的采装作业。2.1.27 松散系数煤岩松散后的体积与原体积之比。2.1.28 满斗系数铲斗所装物料松散体积与铲斗额定容积的比值。2.1.29 车铲容积比车厢容积与铲斗容积之比。2.1.30 运输干线露天采场出入沟内及其通往卸煤点或排土场的道路。2.1.31 采装线露天采场内进行采装的路线。2.1.32 限制坡度运输线路设计允许的最大纵向坡度。2.1.33 外排土场建在露天采场以外的排土场。2.1.34 内排土场建在露天采场以内的排土场。2.1.35 复土将开采破坏了的土地进行处理并恢复成可利用的工程。2.1.36 平均剥采比露天开采境界内剥离物总量与原煤(毛煤)总量之比值。2.1.3

9、7 生产剥采比在一定生产期内从露天采场采出的剥离量与原煤量(毛煤量)之比值。2.1.38 境界剥采比露天采场境界扩大一定深度或宽度所增加的剥离量与原煤量(毛煤量)之比值2.1.39 经济剥采比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露天开采经济上合理的极限剥采比。2.1.40 剥采比均衡调整剥采工程压低剥离高峰,使生产剥采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均衡。2.1.41 露天矿生产能力露天矿单位时间内所能采出的原煤量(毛煤量)。2.1.42 露天矿采剥能力露天矿单位时间内所能采出的煤岩总量。2.1.43 工作线推进速度工作线年推进的距离。2.1. 44 矿山工程延深速度露天采场一年的垂直降深量。2.2 常用技术数据代号及单

10、位2.2.1 煤岩物理力学指标m煤密度,t/m3.t土密度,t/m3.y岩石密度,t/m3.g夹矸密度,t/m3.Rm煤抗压强度,MPa。Ry岩石抗压强度,MPa。KL单位线切割阻力,KN/m。KF单位面切割阻力,KPa。2.2.2 开采及穿爆参数H开采深度,m。M可采煤层厚度,m。h台阶高度,m.台阶坡面角,。Bm/n最小平盘宽度,m。台阶稳定坡面角。Ac采宽,m。X爆锥伸出宽度,m。La工作线推进速度,m/.H矿山工程延深速度,m/a。Lp工作线长度,m。D钻孔孔径,mm。Wd底盘抵抗线,m。C边眼距,m。a孔距,m。b行距,m。q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Qz钻孔装药量,kg。装药密度

11、,kg/m3.2.2.3 运输及排土参数i道路最大纵坡,%。Rmin最小曲线半径,m。Ws路面宽度,m。ht排土台阶高度,m。At排土带宽度,m。Lt排土线长度,m。Q排土台阶坡面角;2.2.4 设备计算参数E挖掘机斗容,m3。Km满斗系数。Ks松散系数。Tw挖掘循环时间,S.Qs挖掘机小时生产能力,m3/h。Qn挖掘机在籍年生产能力,104m3/a或Mm3/a。Tn挖掘机年有效作业时间,h。Gt拉斗铲(挖掘机)悬吊载荷,t。G自卸卡车载重量,t。Vz自卸卡车厢斗容积,m3.L运距,km。Vp平均行车速度,km/h。Vn自卸卡车在籍年生产能力,104m3/a或Mm3/a。N车流密度,辆/h。2

12、.2.5 资源/储量,剥离量及剥采比Q资源/储量,亿吨,Mt,104t。V剥离量,Mm3或104m3A年设计生产能力,104m3/a或Mm3/a。np平均剥采比,m3/tKx资源量可信度系数。Ns生产剥采比,m3/tNk境界剥采比,m3/t2.2.6 其它S占地面积,hm2.3、初步设计文件3.1 初步设计编制的依据3.1.1 露天矿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以下列文件为基本依据:1 经评审的矿田勘探地质报告及评审文件;2 经评审的露天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3 经审批的矿区总体规划及批复文件;4 露天矿矿业权设置批复文件;5 经审查的露天矿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审批文件;6 经审查的地质灾害影响

13、评价报告及审批文件;7 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程、规范。3.1.2 初步设计应按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执行,不得改变建设规模、首采区及拉沟位置、开采工艺及露天矿总布置方案等主要技术决策,但在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允许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如果因外界条件变化,需要做必要的重大修改时,需经原批准部门同意或重新报批。3.2 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器材目录和概算书等四部分组成。3.3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和深度3.3.1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a 应符合已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其进一步细化。b 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c 能满足编制主要

14、设备及材料招标技术规范书的要求。d 所提供的工程概算书,能够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e 能指导进行施工图设计。f 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3.3.2 初步设计主要设备及器材目录编制内容。主要设备及器材目录应包括各单位工程设备及器材名称、规格和参数、数量等内容。3.3.3 露天矿初步设计工程概算书编制内容初步设计概算书编制内容应遵照煤炭工业现行概算编制与管理办法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进行编制。3.3.5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见附录A 。4、施工图4.1 基本规定4.1.1 施工图设计应体现限额设计原则。4.1.2 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单位工程结构形式、建设标准和工程量不应与初步设计有较大差别。4.1.

15、3 对初步设计进行重大修改时,应有原审批单位的批准文件。4.1.4 各专业施工图图纸内容应满足各专业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4.2 施工图设计4.2.1 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编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清册、设计图纸等。 4.2.2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 (2)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3)能据以进行施工和安装; (4)能据以进行单位工程验收。4.2.3 施工图设计文件一般以单位工程为单位,分专业编制。4.2.4 施工图目录露天矿各专业单位工程施工图目录见附录B。说明:由于不同露天矿的单位工程、开采

16、工艺、外部条件等内容不同,施工图图纸目录只能按照露天矿基本要求提供,具体露天矿可根据其具体内容对施工图目录中所列图纸内容进行酌情增减。本标准用词说明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时区别对待。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作的,采用“可”。二、条文中必须用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有关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按

17、执行”或“应符合.要求。附录A: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封面格式(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露天煤矿初步设计说 明 书(编制单位名称)xxx年xx月扉页格式(隶属关系及建设单位名称)露天煤矿初步设计说 明 书工程编号: 工程规模: 单位负责人: 单位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编制单位名称)(加盖资质章)xxx年xx月附证书: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营业执照、质量体系认证等证书(根据需要选择其中几种)。审定审查人员名单格式:审 定 人 员 名 单序号姓 名专 业技 术 职 称签 字123审 查 人 员 名 单序号姓 名专 业技术职称审查的主要章节签字123参加设计人员名单格式:编制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专 业技

18、术职称参加完成的主要章节签字123说明书目录前 言第一章 矿田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矿田概况第二节 矿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第三节 资源条件第四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第五节 煤田勘探程度及地质条件评价第六节 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第二章 采场与排土场边坡稳定第一节 矿田工程地质条件第二节 采场边坡稳定第三节 排土场边坡稳定第四节 边坡监测第三章 开采境界及储量计算第一节 开采境界的确定第二节 储量及剥离量计算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工作制度第一节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第二节 工作制度和生产能力第五章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第一节 首采区及拉沟位置第二节 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第六章 开采工艺及设备选型第一节 开

19、采工艺第二节 设备选型与数量第七章 剥采方式与开拓运输系统第一节 剥离方式和采煤方法第二节 开拓运输系统第三节 穿孔爆破第八章 采场建设和开采进度计划第一节 矿建工程及建设时间第二节 生产剥采比第三节 开采进度计划第九章 矿山运输及排土第一节 矿山运输第二节 排 土第十章 地下水控制与采场排水及地面防排水第一节 露天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第二节 地下水控制第三节 采场排水第四节 地面防排水第十一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生产能力第三节 煤处理系统 第四节 剥离系统(可选) 第十二章 机电维修设施及专业仓库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机修车间第三节 电气及电动轮修理车间第四节 组装场第五节

20、专业仓库第六节 油库与充气加油站第十三章 供配电及集中控制第一节 电 源第二节 负荷计算第三节 变电所及供电系统第四节 配电系统第五节 防雷接地及照明第六节 集中控制第十四章 通信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第一节 通信第二节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 第四节 数字矿山系统(可选)第十五章 混装炸药车地面制备站及爆破器材库第一节 混装炸药车地面制备站第二节 爆破器材库第十六章 建筑与结构第一节 设计依据及原始资料第二节 建筑材料及构配件第三节 建筑物及构筑物第十七章 给水排水第一节 工程概述第二节 用水量及水质第三节 水源工程第四节 给水系统第五节 排水系统第六节 室内给排水第七节 水处理第

21、八节 消防第十八章 采暖通风与供热第一节 采暖第二节 供热第三节 热源第四节 室外供热管道第五节 空调/通风第十九章 总平面布置与地面运输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第三节 露天矿总平面布置第四节 地面运输第五节 建设用地第二十章 节能节水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节能节水措施第三节 节能节水效果第二十一章 水土保持第一节 设计依据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目标和防治标准第三节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措施第四节 水土保持监测第五节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第二十二章 环境保护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第三节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及预期效果第四节 生态保护及土地

22、复垦措施第五节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第六节 环境管理及监测第二十三章 职业安全与卫生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职业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三节 安全作业技术措施第四节 安全与卫生机构第五节 专项投资第二十四章 建设工期及实施计划第一节 工程内容和建设工期第二节 实施计划第二十五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第一节 组织机构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第二十六章 技术经济第一节 设计概算第二节 投资效果分析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文1 初步设计委托书附文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批复或项目核准批复附文3 资源储量评审报告附文4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咨询报告(可选)附文5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审查批复附文6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3、的审查批复附文7 节能分析报告的审查批复附文8 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批复附文9 土地复垦方案的审查批复附文10? 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协议书或有关设计重大原则问题的会议纪要上述附文13必须有,其它附文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附件1 主要设备及器材目录附件2 概算书附件3 说明书附图附 图 目 录序号图 纸 名 称图 号比 例1露天矿地质地形图(附地表开采境界)1:100002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图1:200003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4?-?勘探线地质及剥采排工程位置剖面图(可选,数量根据需要确定)1:20005?号煤层顶(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平面图(可选,数量根据需要确定)1:100006采区划分及开

24、采顺序平面图1:100007首采区剥采比V-P曲线图8移交生产时剥采排工程位置及运输系统平面图1:50009一期达产时剥采排工程位置及运输系统平面图1:500010达产时总出入沟平面图(可选,总沟开拓方式时采用)1:200011二期达产年末剥采排工程位置及运输系统平面图(可选)1:500012关键工程发生时剥采排工程位置及运输系统平面图(数量根据需要确定)1:500013露天矿最终时期采场平面图(可选)1:5000/1000014地下水控制联合疏干工程布置平面图1:500015地下水位观测孔布置平面图1:1000016一期达产剥离生产系统布置机械设备联系图1:500017一期达产剥离生产系统布

25、置平面图1:500018一期达产煤生产系统布置机械设备联系图1:500019一期达产煤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1:500020一期达产剥离生产系统布置-剖面 (数量根据需要确定)1:20021一期达产煤生产系统布置-剖面(数量根据需要确定)1:10022机修车间综合维修间工艺布置平、剖面图1:20023机修车间洗车间工艺布置 平、剖面图1:10024机修车间卡车及工程机械保养间工艺布置平、剖面图1:20025电气及电动轮修理车间工艺布置 平、剖面图1:20026加油充气站工艺布置平、剖面图1:100027工业场地锅炉房上煤除灰设备布置0.000平面图1:10028工业场地锅炉房上煤除灰设备布置A-A

26、剖面1:10029工业场地锅炉房上煤除灰设备布置C-C、B-B剖面1:10030集中控制生产系统及储煤场集中控制配置框图1:10031集中控制排土系统集中控制配置框图32疏干电气设备系统图33疏干电气设备平面图34110kv变电所电气设备110kv系统图35110kv变电所电气设备35kv系统图36110kv变电所电气设备6kv系统图37110kv变电所电气设备平面图38110kv变电所电气设备剖面图39采掘场供配电系统图40一期达产生产系统配电移动变电站位置平面示意图(剥离系统)41一期达产生产系统配电移动变电站位置平面示意图(运煤系统)42移动变电站电气设备系统图)43综合办公楼一层/?层

27、平面图44浴室、食堂联合建筑一层/?层平面图及剖面图45设备备件库平、剖面图46综合材料库平、剖面图47工业场地锅炉房设备布置热力系统图48工业场地锅炉房设备布置0.000平面图1:10049工业场地锅炉房设备布置-剖面50联合水处理厂设备布置与管道安装污水处理间平面布置图1:10051联合水处理厂设备布置与管道安装疏干水处理间平面布置图1:10052联合水处理厂工艺管道平面布置图1:10053储煤场平面布置图1:10054机修车间平面布置图1:100055组装场布置平面图1:100056混装炸药车地面制备站平面布置图1:100057爆破器材库平面布置图1:100058油库平面布置图1:100

28、059配水厂平面布置图1:100060联合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1:100061加油站平面布置图1:100062加水站平面布置图1:100063锅炉房平面布置图1:100064综合办公楼平面布置图1:100065变电所平面布置图1:20066消防队平面布置图1:100067停车场平面布置图1:20068一期达到设计产量时工业场地总布置平面图1:500/100069一期达到设计产量时道路系统平面图1:5000/1000070一期达到设计产量时总布置平面图1:5000/1000071二期达到设计产量时总布置平面图1:5000/10000注:图纸比例可依据实际情况在1:100/200/500/1000/

29、2000/5000/10000中选择和调整。初步设计说明书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前 言一、 项目背景业主或出资人概况;项目核准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结论;二、设计依据:应包括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合同、勘探地质报告、有关批复文件、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及有关协议等。三、设计范围。四、设计指导思想。五、设计对地质报告的评价及补充勘探要求。六主要技术决策和经济指标:1、开采境界及储量2、工程规模、产品方案及服务年限。3、首采区、初始拉沟方案及矿建工程量。4、开采工艺及主要设备5、采运排工程及主要配套工程技术特征和占地面积。6、在籍人数和劳动生产效率。7、总投资、吨煤投资、吨煤成本和利润指标。8、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第

30、一章 矿田概况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矿田概况一、交通位置矿田所在煤田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以及矿田在本煤田的位置。矿田至附近主要城镇和车站的距离,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交通条件。插图: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矿田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地面一般海拨标高、最高、最低标高。三、水文矿田内及附近河流、湖泊、沼泽、大型水渠、冲沟以及水库等自然水体的分布及其规模。河流的发源地,在矿田内流经范围及汇入地。河流的流量、流速、河床宽度及水力坡度,每年季节变化情况,最高洪水位及发生年代。四、气象(一)气象属性及特征。(二)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极端气温,-25气温每年平均发生天数。(三)年最大、最小和

31、平均降雨量,雨季起止时间,日最大降雨量及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年最大、最小降雪量,年平均降雪天数,平均积雪厚度。(四)年最大、最小蒸发量。(五)主导风向,最大风速,每年发生八级大风(20m/s)的天数。(六)结冻和解冻日期,最大冻土深度,永冻土分布状况。五、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基本烈度。?第二节 矿区总体规划和开发现状简介(可选)一、矿区总体规划简介矿区煤炭和伴生矿物总资源量,矿田划分方案,矿区建设总规模和建设进度计划。矿区煤炭和伴生矿物综合利用项目总规模和建设进度计划。插图:矿区矿田划分推荐方案平面图,矿区总体规划总布置平面图。二、矿区开发现状开发方式,开发规模,开采工艺及装备。插图

32、:矿区开发现状总布置平面图。第三节 资源条件一、矿田地质勘探工作情况矿田已完成的地质勘探工作阶段、时间、范围、提交的资源量及地质勘探报告编制单位。国土资源部门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审备案文件。二、矿田地层地层地质年代、沉积厚度及岩石特征。三、地质构造矿田构造和煤田构造的相互关系,断层、褶曲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煤系地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规律。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陷落柱、剥蚀带(区)的分布状况。矿田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附表:主要断层特征表主 要 断 层 特 征 表断层号性 质走 向倾 向倾 角()落 差(m)控制程度四、煤层特征(一)概述含煤地层的煤层层数,主要可采煤层数量。(二)煤

33、层厚度、倾角及其沿走向、倾向方向的变化规律。(三)煤层结构、矸石夹层产状及厚度变化情况。(四)煤层顶、低板岩性。(五)煤层露头深度及其上覆地层厚度分布,煤层风、氧化带变化情况。(六)矿井老空区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七)其它有益矿物赋存情况及开采价值。附表:可采煤层特征表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煤 层稳定性煤 层可采性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夹矸层数夹矸厚度(m)顶 板底 板五、煤质特征(一)各可采煤层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物理特性及可选性试验等成果。(二)煤的牌号及其分布规律。(三)根据煤质特征,结合主要用户对煤的质量、品种要求,提出煤

34、的主要用途。附表:主要可采煤层工业分析成果表 主要可采煤层元素分析成果表主要可采煤层工业分析成果表煤层名称煤的牌号水分Mt(%)灰分Ad(%)挥发分Vdaf(%)硫分St,d(%)磷分Pd(%)发热量Qnet,ar(MJ/kg)灰 熔融 性ST()胶质层厚 度Y(mm)粘结指数GR,I备 注主要可采煤层元素分析成果表煤层名称碳C(%)氢H(%)氧O(%)氮N(%)硫S(%)备注第四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一、工程地质特征(一)煤岩物理性质(密度、孔隙度、含水率、透水性、吸水性、可溶性)试验成果。(二)煤岩力学性质(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内摩擦角、粘聚力)试验成果及其分布规律。(三)煤岩体的节理

35、、层理、裂隙及弱层分布特征。(四)剥离物岩性分类。二、水文地质特征(一)区域水文地质概述。(二)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发育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三)含水层性质及富水性(水位、渗透系数、单位涌水量)。(四)各含水层的补给、排泄条件及其相互水力联系。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五)断层导水性。老空区积水情况。(六)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第五节 煤田勘探程度及地质条件评价一、煤田勘探程度评价(一)对勘探类型和勘探网度进行评价。(二)对煤层露头、风氧化带范围的控制程度和确定方法进行评价。(三)对地质构造落差大于10m断层的控制程度进行评价。(四)对资源量估算参数、方法、范围及结果进行核算,评价探明的、控制的资源量

36、所占比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五)评价煤质资料。(六)评价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量与质量,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补充的内容。(七)对地质勘探报告、附图、附表的内容深度进行评价。综合分析评价煤田勘探程度是否满足编制初步设计的需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补充勘探的要求。二、地质条件评价根据矿田地形条件,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可采煤层数量、厚度、倾角、煤质条件,勘探资源量及其可靠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评价适合露天开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第六节 外部建设条件及评价一、外部建设条件(一)矿田所在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及运量。(二)矿田所在地区的电源条件及可能提供的容量。(三)矿田所在地

37、区的水源条件及可能提供的水量。(四)矿田所在地区的通信条件。(五)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六)外部协作和社会化服务条件。(七)矿田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二、外部建设条件评价根据外部建设条件内容及落实情况,评价矿田建设条件的优越性、成熟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第二章 采场与排土场边坡稳定第一节 矿田工程地质条件一、简述矿区工程地质情况,矿区地层中不同岩层的种类、特性及其产状,对影响边坡稳定稳定的因素(如弱层、断层、地下水赋存情况及岩层产状)进行详细描述。二、已有的物理力学实验数据。三、矿区附近已发生过的滑坡情况第二节 采场边坡稳定一、根据采场不同边坡的赋存状态,对采场边坡进行分区。二、确定不同

38、岩层的岩体力学强度参数。三、选择适宜各分区边坡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四、对各分区边坡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给出不同分区边坡稳定角度。五、阐述各分区边坡在生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插图:采掘场边坡滑动模式及稳定计算分析图第三节 排土场边坡稳定一、根据排土场位置及基底情况选定计算剖面。二、确定内外排土场基底岩层和排弃物的强度。三、根据不同剖面计算结果,给出不同部位边坡的稳定角度。四、阐述生产中排土场边坡保持稳定所应采取的措施。插图:内、外排土场边坡滑动模式及稳定计算分析图第四节 边坡监测一、监测方法和监测网。二、监测设备第三章 开采境界及储量计算第一节 开采境界的确定一、开采境界确定的依据及

39、原则二、开采境界的确定说明露天矿各帮地表和深部境界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三、确的露天矿地表和深部境界特征(长度、宽度、面积和开采深度)。插图:露天矿地表境界示意图(含拐点编号)附表:露天矿地表境界拐点坐标表露天矿地表境界拐点坐标表序号拐点编号X(纬距)Y(经距)备 注第二节 储量及剥离量计算一、储量计算1、储量计算依据2、储量计算方法3、储量计算参数(最低可采厚度、最高灰分、最高硫分、最低发热量、容重)。4、露天矿开采境界内地质资源量计算附表:露天矿开采境界内地质资源量表露天矿开采境界内地质资源量表煤层资源量(Mt)备 注331332333计合 计5、露天矿工业资源/储量计算附表:露天矿工业资源/储量表露天矿工业资源/储量表煤层工业资源/储量(Mt)合计331332333Kx111b2M112S11小计122b2M222S22小计合计6、露天矿可采储量计算附表:露天矿可采储量表露天矿可采储量表煤 层回采率(%)可 采 储 量 (Mt)合 计其中:111122合 计7、露天矿可采原煤量计算说明煤层选采原则,主要包括: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