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3838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企业煤气安全使用知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 热 炉煤气安全使用知识目 录一、煤气中毒基本知识1.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2.煤气中毒有哪些表现?3.煤气中毒环境有哪些?4.造成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如何预防煤气中毒?6.发生煤气事故应如何应急处理?7.发生煤气中毒后如何急救?8.发生煤气泄漏应采取哪些措施?二、煤气实验方法1.严密性试验2.爆发试验3.取样化验三、煤气中毒急救知识1.急救目的2.急救注意事项3.现场急救前检查4.基本急救法四、煤气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煤气事故分类2.煤气事故主管和抢救处理部门3.煤气事故的报告程序4.煤气事故处理注意事项五、预防煤气中毒及抢救1.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2.煤气中毒事故的处理3.煤

2、气中毒人员的抢救六、预防煤气着火及处理1.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2.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七、预防煤气爆炸及处理1.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2.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八、预防煤气回火及处理1.煤气回火事故的预防2.煤气回火事故的处理九、煤气防护器具管理规定和使用方法1. 煤气防护器具管理规定2. 煤气防护器具使用方法十、煤气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1. 煤气安全责任制2. 煤气安全管理制度十一、煤气设施安全检查维护及检修要求 1. 煤气设施安全检查维护要求 2. 煤气设施安全检修要求十二、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救灾预案1.*厂煤气系统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救灾预案2.*厂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救灾预案3.*厂厂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救

3、灾预案4.煤气系统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救灾预案十三、煤气预案预控表十四、相关数据表1.煤气中毒症状表2.煤气中CO含量表3.煤气主要成分表 4.气体爆炸极限表 5.气体比重与密度表6.部分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的允许量表7. 一氧化碳含量和工作时间的关系一、煤气中毒基本知识1.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一氧化碳(CO)即煤气,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凡含碳物质燃烧均可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泡吸收入血液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分布全身。由于碳氧血红蛋白形成后不易分离,妨碍氧合血红蛋白的正常离解,使血液带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组织缺

4、氧,特别是大脑缺氧导致昏迷,从而使人中毒和死亡。CO对人体重要器官缺氧损坏以中枢神经、心血管及血液系统为突出。CO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旦扩散就能在空气中长时间不升不降,随空气流动。由于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的感官很难发现,所以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如果空气中的CO浓度超过30mgm3,人就有中毒的危险。空气中含有CO 超过0.06即有害于身体,含0.20时可使人失去知觉,含0.4时迅速死亡。空气中允许的CO深度为0.02g2.煤气中毒有哪些表现?CO中毒分为轻、中、重中毒。(1)轻度中毒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约1020,患者感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心悸,四肢乏力,甚至有短暂的昏厥。

5、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数小时便可恢复清醒。(2)中度中毒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在30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甚至昏迷。如及时脱离现场,进行积极治疗,苏醒较快,经12天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3)重度中毒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约在50以上。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昏迷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呈樱桃红色,也可苍白或紫维,周身大汗,呼吸频数、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轻瘫或阵发性肌强直或抽搐、呼吸麻痹等。3.煤气中毒环境有哪些?(1)冬天生煤炉取暖,由于无烟筒或烟筒堵塞、漏气、屋内门窗紧闭、通风不好,

6、而发生中毒。(2)失火现场,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救火人员吸入而致中毒晕倒。(3)严冬,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库内,连续较长时间地发动汽车,废气中含一氧化碳,可使人发生中毒。(4)各种产生和使用CO的工业生产中,缺乏安全生产的设施或知识而中毒。4.造成煤气泄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因操作疏忽,造成阀门、管道泄漏;(2)管道、阀门腐蚀泄漏;(3)管材存在缺陷致使管道上出现砂眼的裂缝;(4)安装、维修疏忽造成法兰接口不严密;(5)受外来破坏,由于车辆及其他物体的碰撞致使管道裂缝损坏、管道跨越铁路、公路受震动。5.如何预防煤气中毒?(1)改善生产设备,定期检查煤气设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煤气区域内休息室、

7、操作室加强通风;(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普及预防和急救知识;(3)冬天火炉取暖要注意开窗,常检查煤气阀门;(4)凡有贫血和神经、呼吸、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CO的工作。6.发生煤气事故应如何应急处理?(1)发生事故应立即通知公司救援指挥部、分厂领导及救援成员,组织人员投入事故抢救中,抢救时要设统一指挥。同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2)立即组织人员根据事故现场煤气浓度情况,按有关规定正确佩带防护用具(空气呼吸器等)抢救煤气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挽救中毒人员生命,中毒严重的打电话120救援。7.发生煤气中毒后如何急救?(1)应立即使煤气中毒者脱离现场,抬到空气新

8、鲜的地方,但要注意保暖;(2)病情轻者可以给他喝热的糖茶水;(3)病情较重已陷入昏迷者,应急送医院治疗,如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8.发生煤气泄漏应采取哪些措施?(1)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要在室内逗留;(2)检查泄漏点用肥皂水,切不可用点火法,以免发生火灾;(3)在煤气泄漏的房间,严禁开关电灯和各种火种入内;(4)不要穿带钉的皮鞋和化纤衣物在现场活动;(5)不要使用室内电话,以免发生火灾。二、煤气实验方法1.严密性试验新建或改建的煤气管道和设备在投产前要进行严密性试验,即设备交付使用前进行检漏和打压试验。试验介质为空气。煤气管道试验压力37000Pa,

9、稳压1小时,每小时泄漏量小于1%,且发泡剂检验不泄漏为合格;空气管道试验压力15000Pa,稳压10分钟压力无明显下降,以目测检验不泄漏为合格;废气管道试验压力15000Pa,稳压10分钟压力无明显下降,以目测检验不泄漏为合格。2.爆发试验(1)煤气点火前要进行爆发试验。爆发试验是预防煤气爆炸的措施之一。煤气管道在没有送煤气前是充满空气的,通煤气后产生煤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如果混合物放散不净,恰好在爆炸范围内,向炉内送煤气点火必然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为了判断管道内的空气是否排净,就要进行爆发试验。虽然送煤气之前已用氮气驱赶了空气,为确保空气被吹扫干净,还必须做爆发试验。(2)爆发试验操作方法 用

10、取样罐取出一罐煤气,远离加热炉,用明火点燃。若火焰平静燃烧完毕,无爆鸣声,证明煤气内没有空气,试验合格。煤气试验须连续三次合格。通入煤气必须放散20分钟以上。在风向不定时,放散管周围不得点火,在风向稳定时,风头以下半径40及30角的扇形面积内不得有人和火源。爆发试验人员必须配戴防毒面具,取样地点不得有火苗。爆发试验筒应灵活好使,加盖后必须严密。煤气管道末端用爆发试验筒取出煤气样。取样时要把筒的放散口打开,以便将筒内原有空气排净。取样后用筒内煤气进行燃烧试验,点火试验时,人应站在上风头,准备好火种后再打开爆发试验筒盖子。如果试验筒内的样气在平稳燃烧并一直燃烧到筒底才熄灭,说明管道内煤气纯净;连续

11、三次试验都合格,即可点火。煤气取样,点燃后有爆音或燃烧不稳定烧不到筒底,应继续放散,查明原因并解决以后,再做爆发试验。3.取样化验送煤气前先用氮气吹扫,吹扫后用取样袋取样化验,O21,才可送煤气。三、煤气中毒急救知识1.急救目的在工作场所发生煤气中毒人员事故后,如果能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可以最大可能挽救中毒者的生命;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少日后遗留的各种病症;为医院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位员工都应熟悉急救方法,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自救、互救。2. 急救注意事项(1)事故发生后,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并注意保护现场。(2)对受伤人员要同时进行:现场急救;叫

12、救护车,转送患者。(3)现场急救的步骤:检查呼吸、心跳等身体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如呼吸、心跳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止血;治疗休克;对骨折进行固定;包扎伤口。(4)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重患者,再处理较轻患者。在同一患者中,先注意处理危及生命的全身症状,再注意处理局部。(5)不能将患者移至严寒的屋外去冻。不能用冷水毛巾敷头,甚至浇冷水。(6)初步急救将患者迅速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放开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心跳呼吸停止,应即行心肺复苏术。(7)吸入氧气 纯氧吸入能快速驱除血中的一氧化碳,吸入含57二氧化碳的

13、氧气,能刺激呼吸中枢,加速一氧化碳的离解,故较纯氧更有效。(8)对症治疗高热者应用物理降温及退热剂,抽搐者应用镇静剂,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同时积极处理休克、酸中毒、电解质失衡等。(8)昏迷患者的急救 头部冰敷,应用脱水剂、激素和利尿剂,设法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循环。亦可转送上级医院进行光亮子血疗和高压氧舱等治疗。3.现场急救前检查现场环境紧张,不允许从容工作,病情危重伤患者程序也不允许疏忽行事。要抓住重点,迅速检查。心跳 心脏跳动是生命存在的重要征象。当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时,心跳发生显著的变化乃至停止。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90 次。检查方法:摸手腕部的“脉搏”即挠动脉跳动;或颈部颈动脉跳

14、动处。呼吸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18 次。垂危状态时,呼吸不规则,直至停止。观察患者胸脯的起伏可了解有无呼吸及次数;或用草叶、棉花、薄纸片,放其鼻旁,看是否随呼吸来回摆动。瞳孔 两眼的瞳孔(瞳仁)正常时等大等圆,遇光亮迅速缩小。垂危患者,两侧瞳孔可以不等大等圆,或缩小、放大,对光线刺激无反应。上述三项检查: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固定,称为死亡三大特征。神态 伤患者对外界如问话,推动等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病情严重。局部 注意身体局部的变化,如某处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4.基本急救法(1)人工呼吸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的方法使空气进出肺部,供给人体组

15、织所需要的氧气,称为人工呼吸。煤气中毒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呼吸困难症状时应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呼吸骤停原因:煤气(一氧化碳)中毒致血液带氧及组织获氧困难。人工呼吸的原理:娇嫩的脑细胞对氧的需要十分迫切,在常温下缺氧46 分钟即发生病变,时间再长,严重的损伤无法恢复,人很快陷入死亡。因此,在现场立即用人为的力量,来帮助伤病员进行呼吸活动,达到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使组织细胞获氧。同时,也兴奋体内管理呼吸的“司令部”呼吸中枢,唤起其机能,恢复自主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原理:救护人将气直接吹入患者的口(或鼻),造成患者之吸气,然后停止吹气,其胸部缩小,肺脏也随之缩小,

16、产生呼气。人工呼吸方法:迅速使患者脱离事故现场,安置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将患者放置适当正确的抢救体位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取出假牙;松开衣领、乳罩、腰带等,以不妨碍胸部活动。打开呼吸道:让患者仰卧,在其肩胛骨下用衣服或其它软质物品垫高约1012cm,托住其脖子,一手按前额,鼻孔朝天,头向后仰,下领前伸,口张开。清理口腔内异物:让患者侧身,抢救者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肩,然后用纱布或手绢缠到手指上擦抹口腔和咽喉(如牙咬的紧可用开口器和拉舌器),将口、鼻内痰涕清除干净。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跪在患者侧,一手托脖,一手捏鼻孔,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的口吹气(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17、),用力将空气吹入(吹气要求快而深),当患者的前胸壁扩张后,停止吹气,并迅速移开紧贴的口,使胸廓自行弹回,呼出空气。吹气用2 秒,患者呼气用3 秒。重复上述动作,每分钟12次。观察:气吹入后,患者胸部略有隆起为最理想,如无反应,则检查呼吸道通畅否?吹气力量当否?据此予以调整。人工呼吸注意事项:打开呼吸道时,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颊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有部分患者因呼吸道不通畅而发生窒息,以致心跳停止。其可在畅通呼吸道后,随着气流冲出,呼吸恢复,而使心跳亦恢复。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

18、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吹入气量约为5001200ml。吹入气量大于1200ml 可造成胃大量充气。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抢救开始后首先全力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肺脏;单人CPR(心肺复苏术)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双人CPR时,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口,即5:1。口对鼻吹气法:如患者口腔紧闭不能撬开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也可用口对鼻吹气法。开放患者气道;使患者口部紧闭;深吸气后,用力向患者鼻孔吹气;呼气时,使患者口部张开,

19、以利气体排出。观察及其他注意点同口对口呼吸。(2)心脏挤压呼吸、心跳息息相关,引起呼吸骤停的各种原因,随之也造成心跳骤停。心脏突然停止跳动56分钟,称为假死(临床死亡),应积极抢救。心脏挤压的意义:心脏停跳,血液循环随即中断。体内没有“氧仓库”。循环停止后,心脏内的剩氧,只够心脏收缩几次;脑内的剩氧,仅维持脑组织10 秒钟。因此,必须尽快恢复心跳,以维持血液循环,及时将氧送往全身。依靠外力挤压心脏,暂时维持心脏排送血液继续循环的方法,称之为心脏挤压。心脏挤压的原理:心脏在胸部里,前面是胸骨,后面是脊椎。胸骨连着肋软骨,当胸骨受压时可下陷,所以如患者背部紧靠硬处,在胸骨处施加足够的压力,胸骨下陷

20、能道接挤压心脏,当挤压力量解除,胸骨又回复到原来位置,胸内负压增加,此时能促使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如此不停地有节奏地挤压、放压,循环得以维持。胸外心脏挤压法:让患者仰卧在木板或地上,头部放平,急救者站或跪其左侧,用一手掌根者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方1/3交界处,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自身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5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7080次。胸外心脏挤压注意事项: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帆布等软担架,或棕绳、沙发床上,不能进行。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患者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找寻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挤压部位是

21、胸骨中、下1/3处:“中指对凹膛,当胸一手掌”,救护人手掌之中指对准其颈下凹陷处,平放正中于胸部,手掌底部即掌握处,正相当于胸骨下1/3处或患者两乳头连线正中处之相应位置。快速测定按压部位:首先触及患者上腹部,以食指及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将食指及中指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法。严禁挤压左胸部,不仅无效,且将肋骨压断,造成损伤。挤压部位不能过低,以免将食物从胃

22、中挤出,逆流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用力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频率:80100 次分。在按摩的同时,要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效,即可停止。通常在做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供给。有效的心脏挤压,在其颈部颈动脉处,可摸到搏动。进行较长时间挤压,如有疗效,可见其脸色转

23、为红润瞳孔逐渐缩小。(3)复苏法综合使用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挤压,在绝大多数场合下,这两种复苏方法是同时使用。吹进去的氧气,随着心脏挤压,运到全身各处。一般以每吹一口气,作34次心脏挤压,有节奏地综合使用这两种复苏方法。现场只有一人抢救时,可先吹2 口气,然后作810 次心脏挤压,重复进行。复苏法综合使用注意:使用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人工呼吸者与胸外按压者可以互换位置,互换操作,但中断时间不超过5秒。出现自主呼吸并不意味着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因坚持口对口呼吸。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有其他人接抢救,或有医师到场

24、承担了复苏工作;有医师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四、煤气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煤气事故分类煤气事故包括煤气泄漏事故、煤气燃烧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2.煤气事故主管和抢救处理部门 煤气事故主管部门是生产安全处、生产处调度室; 煤气事故抢救处理部门是职工医院及生产、使用煤气的相关单位。3.煤气事故的报告程序(1)现场人员报告单位领导,如有人员中毒或受伤要同时报告职工医院。(2)单位领导告知公司生产安全处(说清楚准确位置、事故性质、中毒人数).(3)发生煤气泄漏,引起着火爆炸和人员中毒事故时,值班人员要立即报告车间、分厂领导、生产处调度室和职工医院。(4)发生煤气泄漏只引起人员中毒事故时,值班人员要

25、立即报告车间、分厂领导、职工医院和生产处调度室。(5)发生煤气泄漏,只引起着火爆炸,未造成人员中毒和受伤事故时,值班人员要立即报告车间、分厂领导、生产处调度室和保卫处。(6)发生煤气泄漏,未引起着火爆炸和人员中毒和受伤事故时,值班人员要立即报告车间、分厂领导和生产处调度室。4.煤气事故处理注意事项(1)发生煤气事故时,抢救抢修工作要统一指挥、危险区域外要设岗步哨,非抢救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严禁盲目冒险作业,防止因抢救处理不当,导致事故扩大。(2)进入危险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空气或吸器,严禁凭一时热情或冲动,用口罩或其它物品代替防毒器具,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抢救、抢修,以防事故扩大。(3)在抢救煤气

26、中毒人员时,首先要确定中毒轻重,以采取相应措施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来组织抢救工作。(4)发生煤气大量泄漏引起着火事故时,要采取渐关阀门降压且通入蒸气或氮气灭火。(5)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时,要立即通知煤气供应单位按有关规定停止供气,煤气使用单位停止用煤气,并迅速用蒸气或氮气把煤气处理干净;在出事地点40m外设立警戒线,区内禁止火源,禁止通行,以防引发着火。人员中毒事故。(6)事故报告通信电话:生产安全处 生产处调度室 煤气站职工医院 保卫处 分厂厂部五、预防煤气中毒及抢救1.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新建、改建、大修后的加热炉煤气系统,在投产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部门的检查验收。煤气操作注意事项如下:(1)对煤

27、气要定期检查,如管道、阀门、放散管、排水器等。(2)凡在煤气区域作业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作业票,穿戴好防护用品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利用风向。在上风头工作。(4)到炉区工作时2人以上,点火时至少3人以上操作,并且必须配带煤气报警器。(5)所有报警器每班使用前校对一次。(6)凡进行煤气放散前,要通知相关部门和生产调度,严禁自行放散。(7)吹扫胶管与阀门连接处捆绑铁丝不得少于两圈。开阀门时应侧身缓慢进行。(8)带氧气呼吸器工作,应检查是否良好,有足够氧气。(9)煤气区域常通风。2.煤气中毒事故的处理(1)首先戴好防毒面具,将中毒者迅速救出煤气危险区域,安置在上风侧空气新鲜处,为了便于抢救

28、,应解开中毒者的领扣,腰带,同时注意冬季的保暖,防止患者着凉。并立即通知分厂值班主任、生产调度,同时用电话报告职工医院到现场急救。必须注意,当中毒者处于煤气严重污染区域时,必须戴好防毒面具才能进行抢救,不可冒险作业。(2)检查中毒者症状,确定中毒者的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救护措施。(3)当发生集体煤气中毒而抢救人员又少时,就立即通知生产安全调度,并将中毒者全部抢救出来,分轻重抢救。(4)抢救中毒者时,一定要有专人指挥,注意安全,防止碰伤、摔伤,上下楼梯时,应将中毒者头部抬高。(5)一氧化碳中毒可使用人工呼吸或苏生器,但二氧化碳、二硫化碳、苯、氨中毒者禁止用人工呼吸法。3.煤气中毒人员的抢救(1)迅

29、速使中毒脱离现场,安置在空气流通处,解开衣扣、腰带(有湿衣服要脱掉),冬季应注意保暖,根据中毒情况进行正确的抢救方法。(2)对轻微中毒能自主呼吸者(如出现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等),让其呼入新鲜空气或进行适当补氧,其症状即可消失。恢复后喝点浓茶,加快血液循环,以减轻症状,可直接送附近医疗门诊或医院治疗。(3)对中度中毒患者(如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等),进行现场输氧,待中毒患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再送医院进行抢救。(4)对重度中毒患者(如出现呼吸停止,失去知觉),立即进行人工抢救或在医护人员护理下,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未经医护人员允许,不得中断对中毒者的一切急救

30、措施。六、预防煤气着火及处理1、煤气着火事故的预防发生煤气着火事故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一是要有氧气或空气;二是明火、电火或达到煤气燃点以上的高温热源。大多数的煤气着火事故都是由于煤气泄漏或带煤气作业时,附近有火源或高温热源而产生的,因此,防止煤气着火事故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严防煤气泄漏和带煤气作业时杜绝一切火源,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规程。 在带煤气作业中要使用铜质工具时,应在工具上涂油而且使用时十分小心慎重。抽、堵盲板作业前,要在盲板作业处法兰两侧管道上各刷石灰液12米,并用导线将法兰两侧连起来,使其电阻为零,以防止作业时产生火花。在加热煤气设备上不准架设非煤气设备专用电线,带煤气作业处附近的裸露高

31、温管道应进行保温,必须防止天车、蒸汽机及运输炽热钢坯的其他车辆通过煤气作业区域。煤气区内严禁烟火,在煤气设备上及其附近动火,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并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处理净残余煤气,做好防火灭火的准备。采取防范措施,经煤气取样、煤气含量化验合格后方可动火。在煤气管道上动火焊接时,必须通入蒸汽,趁此时进行割、焊。2.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1)视情况尽快通知生产安全处等部门,同时组织人员灭火和扑救,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并通知调度和汇报有关人员。(2)由于设备或管道不严密而轻微引起着火,可用湿泥,湿麻袋、湿麻袋、沙子等堵住着火处灭火,火熄灭后再按有关规定补漏。(3)直径100的管道着火时,可

32、直接关闭阀门,切断煤气灭火。直径100的管道着火时,应停止所有单位煤气的使用,并逐渐关闭阀门降低煤气压力(煤气来源的总阀门关小2/3,适当降低煤气压力),使火势减小后再向管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灭火;在降压时,必须派专人监视室内或现场100范围内安装的临时压力表,使压力逐渐下降(压力不得低于50100Pa),切不可突然完全关闭煤气阀或封水封,以防止回火爆炸,但压力不能过高,否则,火势不容易控制。如果煤气管道内着火应封闭入孔,关闭所有放散管,向管道内通入蒸汽灭火。(4)未查明事故原因和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前,不得恢复送气。(5)着火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煤气设备和法兰喷水冷地,防止法兰和设备烧坏或变形

33、,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管道和设备急剧收缩造成变形和断裂。(6)煤气设备附近着火,影响煤气设备温度升高,但还未引起煤气着火和设备烧坏时,可正常供气,但必须采取措施将火源隔开并及时灭火。(7)煤气设备内沉积物如奈、焦油等着火时,可将设备的人孔、放散阀等一切与大气相通的附属孔关闭,使其隔离空气,自然熄灭,或通入蒸汽、氮气灭火,熄灭后,切断煤气来源,再按有关规定处理。(8)煤气管道的水封着火时,应立即补水至溢流状态,然后再处理水封器。(9)在煤气着火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对煤气阀门、压力表及蒸汽和氮气管头,应设专人监护和操作。七、预防煤气爆炸及处理1.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空气内混入煤气或煤

34、气内混入空气,达到了爆炸范围,遇到明火、电火花、或煤气燃点以上的高温物体,就会发生爆炸。煤气爆炸可使煤气设施、等遭破坏,人员伤亡。高炉煤气爆炸极限4070,爆炸温度为530。(1)产生煤气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送煤气时违章点火,即先送煤气后点火或一次点火失败接着进行第二次点火,不做爆发试验冒险点火,造成爆炸。烧嘴未关或关闭不严,煤气在点火前进入炉内,点火时发生爆炸。强制通风的炉子,发生突然停电事故,煤气倒灌入空气管道中造成爆炸。煤气管道及设备动火,未切断或未处理净煤气,动火时造成爆炸。煤气设备检修时无统一指挥,盲目操作,造成爆炸。长期闲置的煤气设备,未经处理与检测冒险动火,造成事故等。(2)煤

35、气中毒和爆炸的地点是煤气易于淤积的角落,如空煤气管道炉膛及烟道和通风不良的炉底操作空间等。(3)预防煤气爆炸事故的方法点火前要打开炉门、烟道闸门,通风排净炉内残气,并仔细检查烧嘴前煤气开闭器是否闭严,炉内有无煤气泄漏,如炉内有煤气泄漏必须找到泄漏点,处理完毕并排净炉内残气,确认炉内、烟道内无爆炸性气体后,方可进行点火操作。在加热炉内或煤气管道上动火,必须处理净煤气,并在动火处取样做含氧量分析;含氧量达到20.5以上时,才允许进行动火作业,管道内应通蒸汽动火,作业中始终不准断汽。在带煤气作业时,作业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行走和进行其他作业,周围30m内(下风侧40m)严禁一切火源和热渣罐、机车头、红坯

36、等高温热源及天车通过,要设专人进行监护。在煤气压力低或待轧、烧嘴热负荷过低及烘炉煤气压力过大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回火和脱火,酿成爆炸事故。切不可因为未生产而产生麻痹思想。如果遇有风机突然停运及煤气低压或中断时,应立即同时关闭空气、煤气快速切断阀及烧嘴前煤气、空气阀门,要特别注意首先关闭煤气阀门,切断煤气来源,止火完成后,通知有关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后,才可点火生产。当煤气压力迅速下降,低于烧嘴安全工作压力时,应尽快关闭炉子上所有的烧嘴,以防空气进入煤气管道引起爆炸。当供给烧嘴空气突然停止时,会造成炉内积聚未燃烧的煤气而引起爆炸,故此时必须立即关闭煤气总管道的阀门,然后再关闭各烧嘴的煤气与空气

37、阀门,并完全打开烟道闸板,排除炉内积存的煤气。2.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时,一般都伴随着设备损坏、煤气中毒和着火事故,或发生第二爆炸。因此,在发生煤气爆炸事故时,必须立即报告生产安全处、职工医院及消防保卫部门;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处理净煤气;组织人力,抢救患者。(1)立即通知煤气供应单位按有关规定停止供气,并迅速用氮气或蒸汽把煤气处理干净。(2)在发生事故地点40米范围内设立警戒区,区内禁止火源,禁止通行,以防引发着火、人员中毒事故。煤气扩散区域,不许有火源,不许有人停留,威胁到室内工作人员安全时,工作人员须戴上氧气呼吸器,无关人员应立即离开现场。(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在未查明事故

38、原因和采取可靠措施前,不准送煤气。(4)爆炸事故发生后,引发着火事故的,按有关事故处理,引发煤气中毒事故的,按煤气中毒事故处理。(5)组织人员抢修,尽快恢复生产。(6)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如影响到母线,切断电源开关救火。发生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八、预防煤气回火及处理1.煤气回火事故的预防回火就是煤气和空气的可燃混合物回燃烧器内燃烧的现象,回火的产生是由于煤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从喷嘴喷头喷出的速度小于火焰传播速度。原因有;(1)煤气的压力突然大幅度降低。(2)烧嘴的热负荷太小,混合物气体的喷出速度过低。(3)烧嘴混合物管内壁不光洁,混合可燃气体产生较大的涡流。(4)关闭煤气时操作不当,例如

39、在关闭煤气时没有及时关闭风阀,空气就将窜入煤气管道中造成回火。(5)混合气体喷出速度分布不均匀(在喷出断面上)也容易引起回火,这是因为回火是在喷出速度小于燃烧速度(即火焰传播速度)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喷出速度不是指该处的平均速度,而是指最小速度,因此在流速分布不均时,虽然混合气体的平均喷出速度不大于燃烧速度,但其最小速度有时可能小于燃烧速度而造成回火。2.煤气回火事故的预防当烧嘴回火,要关闭烧嘴,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确保安全再开启烧嘴点火。如果烧嘴回火时间较长,已将烧嘴混合管烧红,;应冷却混合管后再点燃。在实际操作中,要掌握煤气压力过低时不能送煤气这一点。九、煤气防护器具管理规定和使用方法1.煤

40、气防护器具管理规定为了规范煤气防护器具的正常、安全使用,防止煤气泄漏和事故发生,特制定本管理规定。(1)煤气防护器具所指对象:空气呼吸器、苏生器、便携式C0检测报警器、固定CO检测报警器。(2)便携式C0检测报警器由司炉工负责交接班,司炉工在接班时候必须对便携式报警器校对一次。(3)固定报警器定置人对定置的报警器每班不得少于两次检查,发现损坏或报警数据有误应立即向车间汇报。(4)空气呼吸器与苏生器悬放置加热炉休息室专用柜内,由班长负责交接班。确保空气呼吸器与苏生器完好、可靠、清洁,时刻处于良好状态。车间主任每月抽检两次。(5)空气呼吸器及苏生器一旦使用后,使用者必须立即到煤气站重新灌入气体。(

41、6)本厂其它区域人员在不妨碍加热炉人员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借用防护器具,但是要签字并注明大概使用时间,炉区人员在收到送还的报警器具时要确认其是否于完好状态。(7)外单位借用防护器具时必须有厂领导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8)发现防护器具损坏的,应立即上报,不得带病使用,任何人员不得私自拆开报警器具。(9)对人为损坏防护器具的,由责任人照价赔偿。2.煤气防护器具使用方法(1)便携式C0检测报警器一氧化碳气体(CO )报警仪器是工业安全生产中必要的防护设备。一氧化碳气体(CO )理化特性: 比重:0.967 熔点:205 沸点:191 水溶性:不溶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液化,微溶于水,易燃烧,燃烧

42、时火焰呈蓝色,有毒。其爆炸极限为12.574.2 %,遇明火会燃烧爆炸。工作原理:空气中待测气体扩散到传感器上,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信号经集成电路放大,模数转换,暂存处理后在液晶屏上直接显示出所测气体的浓度值。当气体浓度达到预先设置的报警值时,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技术性能与参数检测气体:CO检测范围( L/L ):02000 基本误差( %F.S):5 报警误差:设定点浓度的10%重复性( %F.S):2%响应时间(T90):40S传感器寿命(月):30使用环境:温度(1040) 湿度(1085 ) % RH 检测方式:扩散采样显示方式:液晶数字显示(LCD ) 报警方式:蜂鸣

43、器断续急促声,红色发光二极管闪亮电源电压:9V( 1604G型)电池一节电源低电压报警:蜂鸣器发声使用注意事项1)打开仪器后盖,将电池放入仪器里的电池盒内并将后盖重新装好(注意电池极性)。打开开关,此时传感器进入极化状态,并将发出连续蜂鸣叫声。显示数字逐步下降,约23小时后鸣叫停止,并逐渐恢复至稳定状态,新仪器装入电池后需放置24小时后进入稳定状态。进入稳定状态后的仪器,启发光二极管每隔约10 秒钟闪亮一次,这是一起本身自检功能在工作,表示仪器工作正常。2)校准后仪器进入工作状态。当仪器遇到检测气体时,即可显示数值,如超过报警点(50)既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3)仪器正常工作时,内部电路长期循环

44、自检。发光二极管每隔十秒左右会闪烁一次,以表示仪器正常工作。当电源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更换电池,此时仪器会每隔十秒钟发出一个短促声响,提醒使用者注意。4)严禁在工作现场打开仪器后盖,更换1604G 型电池。5)现场使用时,勿将赃物堵塞传感器窗口。6)仪器应轻拿轻放,避免激烈震动,以防止损坏传感器。7)仪器用完后要关闭电源开关,以节省电池能量。8)仪器不用时应放在通风场所,不应存放在潮湿的高温场所,避免在日光下长时间暴晒。9)为了保证仪器正常工作及可靠性,仪器应该定期(半年)调校标定一次。(2)固定C0检测报警器加热炉区设置固定煤气泄漏报警装置,检测20个部位。若高炉或焦炉煤气泄漏超过设定

45、值系统会在显示器上报警,确保安全生产及人身安全。报警的浓度、级别及时间被记录在历史数据中,便于查询分析事故原因,及时处理问题。报警部位分布在炉顶、炉底、炉侧和引风机房等处。报警方式:声光报警报警级别:低报(50)、高报(100)、超高报(1000)(数值可设定)(3)空气呼吸器组成:由气罐、压力表、导管、面罩、供气与断气按钮、背带等组成。作用:用于到煤气泄漏超标区域救援中毒人员或抢修设备。维护:完好、可靠、清洁,时刻处于良好状态。操作程序:用前:检查气瓶压力是否在200300bar,打开瓶阀,再开供需阀,带上面罩,注意两点,面罩的气密性;呼吸是否畅通。用后:摘下面罩,关闭瓶阀,关闭供需阀。注意

46、事项:1)配戴空气呼吸器时面罩周围与脸部四周一定要密封严密,以防煤气进入面罩内。2)煤气区域大气中的污染成分及其浓度尚未确定区域不得摘下面罩。3)使用呼吸器前要对本呼吸系统进行简单测试,确保无误才可进入现场使用。4)在配戴面罩前应把气罐的供气阀稍微打开点,将面罩下部的黑色按钮按下排尽供气管污浊气体后再将面罩戴在头上。根据自己呼吸情况调整供气阀。5)最低压力不得50Pa,使用者发现低压报警时(压力表显示数值为50Pa时),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不得耽搁,此时储气罐内的空气仅可供撤离现场用。6)进入现场应两人以上,以避免突发事故发生。7)设备注重日常维护,轻拿轻放,不得野蛮操作。8)备用状态时气瓶压力应始终保持250300bar。维护:1)清洗及消毒。面罩每次使用后都应清洗并消毒(特别是怀疑已发生生物污染时)。清洗:将面罩各配件先卸下来,然后置于4050摄示度的肥皂水中进行充分的擦洗,然后在户外悬挂、凉干。严格禁止使用溶剂清洗2)呼吸器的各配件若已损坏,应及时予以更换。(4)自动苏生器用途与特点自动苏生器装置充装医用氧气,在有氧状态下进行口腔、气道异物的吸除和进行人工呼吸。自动苏生器是一种自动进行正负压人工呼吸的急救装置,能把含有氧气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