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3844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 一、初级网优工程师能力目标 通讯、计算机或相关专业; 具备省级或者本地网级C网优化经验; 精通DT/CQT测试、熟悉中国电信DT/CQT测试技术规范,能根据不同测试目标和目的,制定测试方案和测试路线,确保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备性,能对路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报告制作; 能根据路测现场情况对基站或天馈故障进行简单的问题定位; 具备无线语音覆盖和质量基础(导频污染、接入、切换和保持性能)优化能力,能够根据路测数据作出合理RF调整方案、邻区优化等; 能够熟练使用频谱仪,天馈测试仪表等设备进行扫频和天馈故障排查等工作; 能够及时处理现场投诉,具备基本的技术解答能力; 具备

2、基本沟通能力。 第二部分:CDMA技术原理 1. CDMA基础 CDMA技术的发展及演进 多址技术 扩频通信原理 。信息-信息调制-扩频调制-射频调制 CDMA码序列 CDMA关键技术(软切换、功率控制、RAKE接收、呼吸效应等) 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及信道结构 CDMA空中接口协议架构及层次结构 IS95信道 CDMA2000 1X信道 3. CDMA空口信令流程 CDMA移动台状态及变迁 CDMA始呼和被呼、位置登记、切换、语音业务释放、1X数据业务等流程。 4. CDMA2000 1X EVDO RelA原理 1XEV-DO RelA前、反向信道 1XEV-DO RelA空中接口关

3、键技术(前向时分复用、前向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前向HARQ、前向快速扇区选择和虚拟切换、前向链路调度算法等) 第三部分:天馈知识 1. 天线基础知识 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天线的参数(如增益、极化、方向角、带宽、阻抗、波瓣角、下倾、驻波比等) 2. 天线的种类及选型 天线的种类 天线选型的一般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选型 3. 天馈线常见的故障处理 第四部分:CDMA无线网络优化 1. 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2. DT 测试工作内容、要求及测试方法 DT测试指标及要求 DT测试方法,包括CDMA 1X语音及数据、DO数据 3. CQT测试工作内容、要求及测试方法 CQT测试指标及要求 CQT测

4、试方法,包括CDMA 1X语音及数据、DO数据 4. 掌握路测仪器、仪表包括:前台仪表、后台仪表、频谱分析仪、天馈测试仪的操作及使用 5. 根据测试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解决常见的导频污染、越区覆盖、覆盖不足等问题 6. 站点勘察与选择 7. 网优工具的使用,如mapinfo、googleearth等; 三、初级网优工程师考试难度 初级网优工程师认证考试难度适中,原理部分侧重移动通信基础和CDMA基本原理及EV-DO原理。技能部分重点考察路测仪器、仪表的操作及使用能力,考察网优服务人员根据测试数据和CDMA原理解决无线网络中基本的导频污染,越区覆盖等常见问题。 四、初级网优工程师资质考试重点整理:

5、第一部分: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自己填写答案并记忆)1. 移动通信基本概念 如:爱尔兰:用来统计话务量的A=CT。单位时间平均呼叫次数与平均呼叫时长乘积阻塞率:当我们呼叫时,有时候发现所有链路都处于繁忙状态。提供的链路数越大阻塞率越小GOS:呼损率。流失话务量/流入话务量扇区:蜂窝小区按1:3或1:6分裂后,采用边角定向辐射所覆盖的扇型区域频率及小区:单位时间内震动的次数。由多个扇区组成的一个集合调制 :把窄带信号变成宽带信号有利传输编码:用代码表示信息的过程。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移动通信系统构成编号:为每个用户入网接口指定一个唯一的标

6、号。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象,一个用户占用一个信道,当同时有多个用户同时进行通信时用户间通过信道来区分漫游:是指蜂窝移动用户从本地网络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或另一个国家仍能进行通信切换:为了使处于覆盖边界的移动台能更好利用强的导频信号,使移动台从一个信道变换为另一个信道2.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衰落 多径效应:电波在信道中多径传输引起的干涉延时效应 阴影效应:移动台在快速移动中或者大型物体的遮挡在传播接收区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效应。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 变化而不断在接收点场强中值引起的不断变化多谱勒

7、频移 :移动台与接收点相对运动时,使得接收到的信号有一定的延时3. 移动通信抗干扰、抗衰落技术 邻频干扰:当BTS1和BTS2 PN偏置相隔不大时,由于传播路径影响使得传播时延,MS无法区别开来两个BTS的PN,从儿引起的干扰同频干扰:在规划PN时,同PN偏置基站位置相隔的太近,互调干扰:当两个或者多个干扰信号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作用,这两干扰信号的组合频率刚好与有用信号相近或相等而顺利接收 常用的抗干扰抗衰落技术 ;RAKE接收技术 分集技术 第二部分:CDMA技术原理 1.1 CDMA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通信。20年代开始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

8、域使用,40年代才逐步向民用扩展,最近十年间才是移动通信真正迅猛发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其许多的优点,前景十分广阔。第一代:1980年出现,为模拟话音通信系统,如AMPS、TACS、NMT、NTT等系统。第二代:1980年末出现,传递话音和低速数据,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如GSM、PDC、D-AMPS、CDMA(IS95)等。第二代半:1996年出现,用于解决中速数据传递的数字通信系统,如GPRS、IS95B等第三代:用于传递高速数据,以支持多媒体应用,如WCDMA、CDMA2000、TD-SCDMA等。1.2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为使信号多路化而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上有三

9、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接入方式。0用模型表示了这三种方法简单的一个概念.图1-3三种多址方式概念示意图FDMA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TDMA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的,CDMA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实现通信的.1.2.1 频分多址频分,有时也称之为信道化,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频对),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控制信息。在系统的控制下,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接入这些信道中的任何一个。模拟蜂窝系统是FDMA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数字蜂窝系统中也同样可

10、以采用FDMA,比如GSM和CDMA系统也采用了FDMA。1.2.2 时分多址时分多址是在一个带宽的无线载波上,按时间(或称为时隙)划分为若干时分信道,每一用户占用一个时隙,只在这一指定的时隙内收(或发)信号,故称为时分多址。此多址方式在数字蜂窝系统中采用,GSM系统也采用了此种方式。TDMA是一种较复杂的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单路载频被划分成许多不同的时隙,每个时隙传输一路突发式信息,TDMA中关键部分为用户部分,每一个用户分配给一个时隙(在呼叫开始时分配),用户与基站之间进行同步通信,并对时隙进行计数。当自己的时隙到来时,移动台就启动接收和解调电路,对基站发来的突发式信息进行解码。同样,当用

11、户要发送信息时,首先将信息进行缓存,等到自己时隙的到来.在时隙开始后,再将信息以加倍的速率发射出去,然后又开始积累下一次突发式传输。TDMA的一个变形是在一个单频信道上进行发射和接收,称之为时分双工(TDD)。其最简单的结构就是利用两个时隙,一个发一个收。当移动台发射时基站接收、基站发射时移动台接收,交替进行。TDD具有TDMA结构的许多优点:突发式传输、不需要天线的收发共用装置等等。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单一载频上实现发射和接收,而不需要上行和下行两个载频,不需要频率切换,因而可以降低成本。TDD的主要缺点是满足不了大规模系统的容量要求。1.2.3 码分多址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

12、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它不像FDMA、TDMA那样把用户的信息从频率和时间上进行分离,它可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说,允许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其关键是信息在传输以前要进行特殊的编码,编码后的信息混合后不会丢失原来的信息。有多少个互为正交的码序列,就可以有多少个用户同时在一个载波上通信。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伪随机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CDMA按照获得带宽信号所采取的调制方式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FH)和跳时(TH),如下0图所示:图1-4三种

13、CDMA扩频方式概念示意图1.3 扩频通信原理1.3.1 扩频通信基本概念所谓扩展频谱通信,可定义如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所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展宽是通过编码及调制的方法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此定义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 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2) 信号频谱的展宽是通过扩频码序列调制的方式实现的.。我们知道,在时间上有限的信号,其频谱是无限的.信号的频带宽度与其持续时间近似成反比,因此,如果用很窄的脉冲序列被所传的信息调制,则可产生很宽的频带信号.这种很窄的脉冲码序列,其码

14、速率是很高的,称为扩频码序列;(3) 采用的扩频码序列与所传信息数据是无关的,也就是说它与一般的正弦波信号一样,丝毫不影响信息传输的透明性,扩频码序列仅仅起扩展信号频谱的作用;(4) 在接收端用相关解调来解扩。1.3.2 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如图 1-5所示:图1-5扩频通信基本原理在发端输入的信息(比特率 bit)先经过信息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符号率symbol),然后由扩频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码片率chip)。展宽后的信号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收端接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解扩,最后经信息解调,

15、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由此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三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按照扩展频谱的方式不同,现有的扩频通信系统可分为:直接序列(DS)扩频,跳频(FH)扩频,跳时(TH)扩频,线性调频(Chirp)扩频,以及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1.3.3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在扩频通信中采用宽频带的信号来传送信息,主要是为了通信的安全可靠,这可用信息论和抗干扰理论的基本观点来解释。信息论中的仙农(Shannon)公式描述如下:其中 C-信道容量(比特/秒)N-噪声功率W-信道带宽(赫兹)S-信号功率此公式原

16、意是说:在给定信号功率 S 和白噪声功率 N 的情况下,只要采用某种编码系统,我们就能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以接近于 C 的传输信息的速率来传送信息。但同时此公式也指出,在保持信息传输速率 C 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不同频带宽度 W 和信噪功率比 S/N 来传输信息。换句话说,频带 W 和信噪比 S/N是可以互换的。如果增加频带宽度,就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的情况下用相同的信息率以任意小的差错概率来传输信息。甚至在信号被噪声湮没的情况下,只要相应地增加信号带宽,也能保持可靠的通信.此公式指明了采用扩展频谱信号进行通信的优越性,即用扩展频谱的方法以换取信噪比的增益。下图 1-6显示出了扩频和解扩的全

17、过程图1-6扩频、解扩原理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扩频通信具备以下优点: 隐蔽性和保密性好 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占用相同频带,实现多址 抗衰落、抗多径干扰 抗干扰能力强1.4 CDMA码序列地址码和扩频码的设计是码分多址体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和随机性的地址码和扩频码对码分多址通信是非常重要的,对系统的性能具有决定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多址能力,关系到抗干扰、抗噪声、抗截获的能力及多径保护和抗衰落的能力,关系到信息数据的隐蔽和保密,关系到捕获与同步系统的实现。在CDMA中需要采用地址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类型:(1)用户地址:用于区分不同移动用户;(2)多速率(

18、多媒体)业务地址:用于多媒体业务中区分不同速率类型的业务;(3)信道地址:用于区分每个小区或每个扇区内的不同信道;(4)基站地址:用于区分不同基站或扇区。其中:(1)、(2)多用于反向信道,以移动台为主;(3)、(4)多用于正向信道,以基站为主。1.4.1 Walsh码Walsh码(又称为Walsh函数)有着良好的互相关和较好的自相关特性,由于在CDMA中采用了Walsh正交码,下面我们介绍Walsh码的生成与性质。Walsh码是正交扩频码,根据Walsh函数集而产生。Walsh函数是一类取值介于1与-1的二元正交函数系。它有多种等价定义方法,最常用的是Hadamard编号法。Walsh函数集

19、是完备的非正弦型正交函数集,常用作用户的地址码。正交函数的产生过程如下图1-7所示图1-7Walsh函数产生过程Walsh码的功能如下:在CDMA2000 1X中,Walsh码用于进行前向扩频,区分扇区内前向码分信道,反向做正交调制。Walsh码在前向信道中的应用如图1-8所示。图1-8中,Walsh码在CDMA中的应用基站在相同频率下同时发送几条信道,一个扇区下的所有手机都将收到包含所有信道的复合信号,并且必须识别需要解调的信道。用Walsh码区分这些前向信道的方法是:每个扇区有64个不同的Walsh码,每个Walsh码是64Chips,每一个Walsh码经过扩频后分配给一条信道,扩频速率是

20、1.2288Mcps。在手机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应与所需信道的Walsh码相关。图1-8Walsh码前向信道区分图基站在相同频率下同时发送几条信道,一个扇区下的所有手机都将收到包含所有信道的复合信号,并且必须识别需要解调的信道。用Walsh码区分这些前向信道的方法是:每个扇区有64个不同的Walsh码,每个Walsh码是64Chips,每一个Walsh码经过扩频后分配给一条信道,扩频速率是1.2288Mcps。在手机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应与所需信道的Walsh码相关。前向信道包括导频、同步、寻呼、前向业务信道等。导频信道占用Walsh码0,同步信道占用Walsh码32,寻呼信道占用Walsh码1-

21、7(通常使用一条寻呼信道Walsh码1),前向业务信道可以自由使用其余的Walsh码。1.4.2 PN短码1. PN短码的产生过程如下:伪随机序列(PN码)具有类似噪声序列的性质,是一种貌似随机但实际上有规律的周期性二进制序列,如果知道当前PN码的状态和产生公式,则可推出以后PN码的状态。PN码的生成过程原理如图1-9所示。图1-9PN码生成过程图中输入为001,输出为一个不断重复1001011这7位数的序列。PN码最初的多项式是由模2加算法产生,其状态公式由移位寄存器和异或门组成,长度取决于所用寄存器的长度(长度为2n-1),属于m序列。PN短码序列由提供32767chips的15比特寄存器

22、产生(215-1),比特0加在序列的最后一位使其成为32768chips。PN短码序列与Walsh码的速率相同,每26.67毫秒重复一次,这32768 chips的序列被划分为512种不同的偏移(称为偏移序号),每个偏移为64chips。每个PN短码序列的偏移均与同序列其它偏移正交。2. PN短码序列具有以下特性: PN短码序列可以看作具有I和Q两种不同成分序列的二维二进制矢量,每一个的长度为32768chip; 每一个PN短码序列均与它自身相关,即与时间偏置为零的短码序列相关; 一个零偏置短码序列与它自身的任何非零偏置的短码序列正交。 实际中以64chips偏移做为一个偏移序号(PN_OFF

23、SET_INDEX), 即可用的PN码是0-511。PN短码序列主要特性如图1-10所示。图1-10PN短码序列主要特性3. PN短码的功能有:如果MS同时收到两个基站的信号,每个基站都发送一系列前向编码信道,MS如何区分这两个基站的信号?使用PN短码序列即可达到这个目的。PN短码用于前向信道的正交调制,每个载扇均使用I、Q两种PN短码序列进行数字调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规划将PN短码分配给不同的载扇。PN短码序列也用于数字调制,前向链路为QPSK调制,反向链路为O-QPSK调制。1.4.3 PN长码1. PN长码的产生过程PN长码序列由42位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产生原理如图1-11所示。图1-

24、11PN长码产生原理这个序列需要41天10小时12分19.4秒循环一次,因此我们称之为PN长码。PN长码序列只有一个,为了对同一载扇下的反向信道(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进行区分,PN长码序列应用偏移的方式。每个寄存器产生的比特均经过掩码,不同的掩码产生不同的偏移。该序列是根据42位长码寄存器的内容、32位的ESN及掩码生成的,然后结果再经过一个异或门,输出的序列为PN长码序列。PN长码序列的扩频速率为1.2288 Mcps。2. PN长码的功能PN长码序列的主要功能用于反向信道。当一个基站为几个用户服务时,因为所有的用户都在相同载频上,基站很难区分这些用户,PN长码序列则用于在反向信道上用户

25、的识别和区分。在前向信道PN长码序列用于建立用户与前向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的连接。PN长码序列只有一个,因此PN长码序列应用偏移的方式对同一载扇下的反向信道(接入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进行区分。每个寄存器产生的比特均经过掩码,不同的掩码产生不同的偏移。MS用ESN/UIM提供唯一的长码序列序列偏移,ESN/UIM只有32比特,而移位寄存器有42比特,因此我们给ESM/UIM加上10比特的前缀(1100011000)。PN长码序列是根据42位长码寄存器的内容、32位的ESN/UIM及掩码生成的,然后结果再经过一个异或门,输出的序列为最终PN长码序列。在接入信道,接入信道掩码用于所有向基站发送消息的M

26、S。1.4.4 三种扩频码的比较下面对CDMA2000 1x系统中的三种扩频码进行比较,具体说明如表1-2所示。表1-2三种扩频码比较码序列长度应用位置应用目的主要特性PN长码2421反向接入信道反向业务信道标识移动台用户具有尖锐的二值自相关特性前向寻呼信道前向业务信道用于数据扰码PN短码2151所有前向信道正交扩频,利于调制平衡性所有反向信道正交扩频,利于调制,并且用于标识基站Walsh码64所有前向信道正交扩频前向信道化区分正交性4/8/16/32前向补充信道128前向快速寻呼信道16反向基本信道正交扩频反向信道化区分32反向导频信道2或4反向补充信道1.5 CDMA关键技术1.5.1 功

27、率控制1. 功率控制目的CDMA的功率控制包括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如果小区中的所有用户均以相同功率发射,则靠近基站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强,远离基站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弱,导致强信号掩盖弱信号,这就是移动通信中的“远近效应”问题。因为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所有用户共同使用同一频率,所以“远近效应”问题更加突出。CDMA系统中某个用户信号的功率(包括前反向)较强,对该用户被正确接收是有利的,但却会增加对共享的频带内其它的用户的干扰,甚至淹没其它用户的信号,结果使其它用户通信质量劣化,导致系统容量下降。为了克服远近效应,必须根据通信距离的不同,实时地调整发射机所需的功率,这就是“功率

28、控制”。“远近效应”如下图所示:信号被离基站近的手机信号“淹没”,无法通信一个MS就能阻塞整个小区图1-12CDMA远近效应功率控制的原则如下: 控制基站、移动台的发射功率:首先保证信号经过复杂多变的无线空间传输后到达对方接收机时,能满足正确解调所需的解调门限。 在满足上一条的原则下,尽可能降低基站、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以降低用户之间的干扰,使网络性能达到最优。 距离基站越近的移动台比距离基站越远的或者处于衰落区的移动台发射功率要小。2. 前向功控CDMA的前向信道功率要分配给前向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寻呼信道和各个业务信道。基站需要调整分配给每一个信道的功率,使处于不同传播环境下的各个移动台都得

29、到足够的信号能量。前向功率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合理分配前向业务信道功率,在保证通讯质量的前提下,使其对相邻基站/扇区产生的干扰最小,也就是使前向信道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移动台解调最小需求信噪比的情况下尽可能小。前向功控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图1-13前向功控的原理图移动台通过Power Measurement Report Message上报当前信道的质量状况:上报周期内的坏帧数,总帧数。BSC据此计算出当前的FER,与目标FER相比,以此来控制基站进行前向功率调整。3. 1X中的前向快速功率控制CDMA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的容量并不仅仅是取决于反向容量,往往还受限于前向链路的容量。这就对前向链路的

30、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向快速功率控制就是实现合理分配前向业务信道功率,在保证通讯质量的前提下,使其对相邻基站/扇区产生的干扰最小,也就是使前向信道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移动台解调最小需求信噪比的情况下尽可能小。通过调整,既能维持基站与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又能在较好的通信传输特性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前向发射功率,减少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增加前向链路的相对容量。 前向快速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外环功率控制和前向闭环功率控制。在外环使能的情况下,两种功率控制机制共同起作用,达到前向快速功率控制的目标。前向快速功率控制虽然发生作用的点是在基站侧,但是进行功率控制的外环参数和功率控制比特都是移动台检测前

31、向链路的信号质量得出输出结果,并把最后的结果通过反向导频信道上的功率控制子信道传给基站。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图1-14前向快速功率控制原理4. 反向功控在CDMA系统的反向链路中引入了功率控制,通过调整用户发射机功率,使各用户不论在基站覆盖区的什么位置和经过何种传播环境,都能保证各个用户信号到达基站接收机时具有相同的功率。在实际系统中,由于用户的移动性,使用户信号的传播环境随时变化,致使每时每刻到达基站时所经历的传播路径、信号强度、时延、相移都随机变化,接受信号的功率在期望值附近起伏变化。反向功率控制包括三部分:开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 在实际系统中,反向功率控制是由上述三种功

32、率控制共同完成的,即首先对移动台发射功率作开环估计,然后由闭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对开环估计作进一步修正,力图做到精确的功率控制。(1)反向开环功控CDMA系统的每一个移动台都一直在计算从基站到移动台的路径损耗,当移动台接收到从基站来的信号很强时,表明要么离基站很近,要么有一个特别好的传播路径,这时移动台可降低它的发送功率,而基站依然可以正常接收;相反,当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很弱时,它就增加发送功率,以抵消衰耗,这就是开环功率控制。开环功率控制简单、直接,不需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同时控制速度快并节省开销。反向开环功控的原理如下图所示:B图1-15反向开环功控的原理图(2)反向闭环功

33、控反向闭环功控正又分为内环和外环两部分,内环指基站接收移动台的信号后,将其强度与一门限(下面称为“闭环门限”)相比,如果高于该门限,向移动台发送“降低发射功率”的功率控制指令;否则发送“增加发射功率”的指令。外环的作用是对内环门限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根据基站所接收到的反向业务信道的指令指标(误帧率)的变化来进行的。通常FER都有一定的目标值,当实际接收的FER高于目标值时,基站就需要提高内环门限,以增加移动台的反向发射功率;反之,当实际接收的FER低于目标值时,基站就适当降低内环门限,以降低移动台的反向发射功率。最后,在基站和移动台的共同作用下,使基站能够在保证一定接收质量的前提下,让移动台以

34、尽可能低的功率发射信号,以减小对其它用户的干扰,提高容量。反向闭环功控原理如下所示:图1-16反向闭环功控原理图图1-16反向闭环功控原理图1.5.2 软切换1. 导频集“导频信号”可用一个导频信号序列偏置和一个载频标明,一个导频信号集的所有导频信号具有相同的CDMA载频。移动台搜索导频信号以探测现有的CDMA信道,并测量它们的强度,当移动台探测了一个导频信号具有足够的强度,但并不与任何分配给它的前向业务信道相联系时,它就发送一条导频信号强度测量消息至基站,基站分配一条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业务状态下,相对于移动台来说,在某一载频下,所有不同偏置的导频信号被分类为如下集合

35、:有效导频信号集:所有与移动台的前向业务信道相联系的导频信号。候选导频信号集:当前不在有效导频信号集里,但是已经具有足够的强度,能被成功解调的导频信号。相邻导频信号集:由于强度不够,当前不在有效导频信号集或候选导频信号集内,但是可能会成为有效集或候选集的导频信号。剩余导频信号集:在当前CDMA载频上,当前系统里的所有可能的导频信号集合(PILOT_INCs的整数倍),但不包括在相邻导频信号集,候选导频信号集和有效导频信号集里的导频信号。图1-17软切换的导频集2. 软切换(1)软切换的概念所谓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跟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软切换是CDMA移动通信系统所特

36、有的,以往的系统所进行的都是硬切换,即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在一指定时间内与新基站取得联系。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它在两个基站覆盖区的交界处起到了业务信道的分集作用。软切换有以下几种方式: 同一BTS内相同载频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也就是通常说的更软切换(softer handoff); 同一BSC内不同BTS之间相同载频的切换; 同一MSC内,不同BSC的之间相同载频的切换。(2)软切换的优点FDMA、TDMA系统中广泛采用硬切换技术,当硬切换发生时,因为原基站与新基的载波频率不同,移动台必须在接收新基站的信号之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往往由于在与原基站链路切断后,移动台

37、不能立即得到与新基站之间的链路,会中断通信。另外,当硬切换区域面积狭窄时,会出现新基站与原基站之间来回切换的“乒乓效应”,影响业务信道的传输。在CDMA系统中提出的软切换技术,与硬切换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更好的优点: 软切换发生时,移动台只有在取得了与新基站的链接之后,才会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通信中断的概率大大降低。 软切换进行过程中,移动台和基站均采用了分集接收的技术,有抵抗衰落的能力,不用过多增加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同时,基站宏分集接收保证在参与软切换的基站中,只需要有一个基站能正确接收移动台的信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由于通过反向功率控制,可以使移动台的发射功率降至最小,这进一步降低移动台对

38、其它用户的干扰,增加了系统反向容量。 进入软切换区域的移动台即使不能立即得到与新基站通信的链路,也可以进入切换等待的排队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软切换示意图如下图1-18所示:图1-18软切换示意图(3)更软切换更软切换是指发生在同一基站下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在基站收发机(BTS)侧,不同扇区天线的接收信号对基站来说就相当于不同的多径分量,由RAKE接收机进行合并后送至BSC,作为此基站的语音帧。而软切换是由BSC完成的,将来自不同基站的信号都送至选择器,由选择器选择最好的一路,再进行话音编解码。 图1-19更软切换示意图软切换和更软切换的区别如下图1-20所示:图1-20软切换与更软切

39、换的区别由图可以看出,软切换由BSC帧处理板进行选择合并,更软切换不同分支信号在BTS分集合并。3. 硬切换当移动台从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外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通过切换移动台保持与基站的通信。硬切换是在呼叫过程中,移动台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再与目标基站取得联系,发生在分配不同频率或者不同的帧偏置的CDMA信道之间的切换。在呼叫过程中,根据候选导频强度测量报告和门限值的设置,基站可能指示移动台进行硬切换。硬切换可以发生在相邻的基站集之间,不同的频率配置之间,或是不同的帧偏置之间。可以在同一个小区的不同载波之间,也可以在不同小区的不同载波之间。在CDMA中,有以下几种发生硬切换的情况: 不

40、同的频率间的硬切换; 同一设备商、同一频率间的硬切换; 不同设备商间的硬切换; 不同的设备商,同一个频率上同一系统中的硬切换。4. 软切换的相关参数 T_ADD:导频信号加入门限,如果移动台检查相邻导频信号集或剩余导频信号集中的某一个导频信号的强度达到T_ADD,移动台将把这一导频信号加到候选导频信号集中,并向基站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报告消息(PSMM)。 T_DROP:导频信号去掉门限,移动台需要对在有效导频信号集和候选导频信号集里的每一个导频信号保留一个切换去掉定时器。每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信号强度小于T_DROP时,移动台需要打开定时器。如果与之相对应的导频信号强度超过T_DROP,移动台复位

41、该定时器。如果达到T_TDROP,移动台复位该定时器,并向基站发送PSMM消息。如果T_TDROP改变,移动台必须在100ms内开始使用新值。 T_TDROP:切换去掉定时器,若该定时器超时,若该定时器所对应的导频信号是有效导频信号集的一个导频信号,就发送导频信号强度测量消息。如果这一导频信号是候选导频信号集中的导频信号,它将被移至相邻导频信号集。 T_COMP:有效导频信号集与候选导频信号集比较门限,当候选导频信号集里的导频信号强度比有效导频信号集中的导频信号超过此门限时,移动台发送一个导频信号强度测量报告消息。基站置这一字段为候选导频信号集与有效导频信号集比值的门限,单位为0.5dB。 S

42、RCH_WIN_A:有效导频信号集和候选导频信号集搜索窗口大小,它对应于移动台使用的有效导频信号集和候选导频信号集搜索窗口的大小。移动台的搜索窗口以有效导引信号集中最早到来的可用导频信号多径成分为中心。 SRCH_WIN_N:相邻导频信号集搜索窗口大小,它对应于移动台使用的相邻导引信号集搜索窗口大小的值。移动台应以导频的PN序列偏置为搜索窗口中心。 SRCH_WIN_R:剩余导频信号集搜索窗口大小,它对应于移动台使用的相邻导频信号集搜索窗口大小的值。移动台应以导频的PN序列偏置为搜索窗口中心,移动台应仅搜索剩余导频信号集中其导频信号PN序列偏置等于PILOT_INCs整数倍的导频信号。 1X系

43、统关于切换的参数还有以下三个:软切换斜率、切换加截距、切换去截距。5. 搜索过程对各种不同导频集,手机采用不同的搜索策略。对于激活集与候选集,采用的搜索频度很高,相邻集搜索频度次之,对剩余集搜索最慢。整个导频搜索的时间安排见下图所示:图1-21 手机对导频信号的搜索时间安排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完成一次对全部激活集或候选集中的导频搜索后,搜索一个相邻集中的导频信号。然后再一次完成激活集与候选集中所有导频搜索后,搜索另一个相邻集中的导频信号。在完成对相邻集中所有导频信号搜索后,才搜索一个剩余集中的导频信号。周而复始,完成对所有导频集中的信号的搜索。手机搜索能力有限,当搜索窗尺寸越大、导频集中的导频数

44、越多时,遍历导频集中所有导频的时间就越长。6. 软切换的过程(1) IS95的软切换过程图1-22IS95的软切换过程 MS检测到某个导频强度超过T_ADD,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PSMM给BS,并且将该导频移到候选集中; BS发送切换指示消息; MS将该导频转移到有效导频集中,并发送切换完成消息; 有效集中的某个导频强度低于T_DROP,MS启动切换去定时器(T_TDROP); 切换去定时器超时,导频强度仍然低于T_DROP,MS发送PSMM; BS发送切换指示消息; MS将该导频从有效导频集移到相邻集中,并发送切换完成消息。(2) IS2000动态软切换过程IS2000-1X 的软切换流程中

45、,我们采用动态门限,而非 IS-95 中采用的绝对门限。IS2000 软切换算法说明:图1-23IS2000动态软切换过程 导频 P2 强度超过 T_ADD, 移动台把导频移入候选集。 导频 P2 强度超过 (SOFT_SLOPE/8)10log10(PS1) + ADD_INTERCEPT/2.移动台发送 PSMM 移动台收到 EHDM, GHDM 或 UHDM, 把导频 P2 加入到有效集, 并发送HCM。 导 频 P1 强 度 降 低 到 低 于 (SOFT_SLOPE/8) 10 log10(PS2)+DROP_INTERCEPT/2,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定时器. 切换去掉定时器超时,移

46、动台发送 PSMM。 移动台收到 EHDM, GHDM 或 UHDM。把导频 P1 送入候选集并发送 HCM。 导频 P1 强度降低到低于 T_DROP. 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定时器. 切换去掉定时器超时,移动台把导频 P1 从候选集移入相邻集其中,SOFT_SLOPE表示软切换斜率、ADD_INTERCEPT表示切换加截距、DROP_INTERCEPT表示切换去截距。1.5.3 RAKE接收机 工作原理如图1-24所示,RAKE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空间分集技术。发射机发出的扩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不同建筑物、山岗等各种障碍物的反射和折射,到达接收机时每个波束具有不同的延迟,形成多径信号。如果不同路径信号的延迟超过一个伪码的码片的时延,则在接收端可将不同的波束区别开来。将这些不同波束分别经过不同的延迟线,对齐以及合并在一起,则可达到变害为利,把原来是干扰的信号变成有用信号组合在一起。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