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4044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的概念,刮痧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自然疗法,是用特制的刮痧器具(牛角、玉石、火罐),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体表相关部位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很有效。而且经常刮痧,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保健美容,增加机体免疫功能。,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的概念

2、刮痧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自然疗法,是用特制的刮痧,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在元时代时痧胀玉衡中有言:“痧毒在气分者刮之,在血分者刺之,在皮肤者粹之,痧毒入腑者宜荡涤攻逐之”。,刮痧的起源,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刮痧的原理,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经络不通,气血逆乱。通过刨刮人体一定部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透表,则湿热可泻,痧毒

3、可除。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刮痧能使神经系统兴奋,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抗病能力。,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的原理 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什么是痧,痧:就是人体内部疾患在人体肌肤上的一种毒素反应。当人体感到不舒服或出现某种症状时,在皮肤上用刮具或手揪、捏、挑出一道道红线,红斑、栗粒状瘀点,这一现象被形象的称为“沙”,由于中医的发展使人们总结出凡刮出“沙”的病症多有疾病症候,故在“沙”之后出现了加病部的“痧”。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人体内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毒素产生蕴藉于人体,循经络外现于人体肌表不同颜色变化的一组症候群。,5,刮痧技术医

4、学知识,什么是痧痧:就是人体内部疾患在人体肌肤上的一种毒素反应。5刮,刮痧的作用,(一)活血祛瘀(二)调整阴阳(三)舒筋通络(四)信息调整(五)排除毒素(六)行气活血,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的作用(一)活血祛瘀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一)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一)活血祛瘀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二)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

5、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8,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二)调整阴阳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8,(三)舒筋通络,刮痧可消除疼痛和肌肉的紧张、痉挛,主要机理有三: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相互影响。,9,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三)舒筋通络 刮痧可消除疼痛和肌肉的紧张、痉挛,主要机,(四)信息调整,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

6、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1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五)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1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

7、使局部组,(六)行气活血,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1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

8、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1.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2.疗效显著3.早期诊断、诊治防同步4.经常刮痧保持健康5.操作简便、自诊自疗,刮痧的优势,1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非药物疗法、无副作用刮痧的优势1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

9、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病症。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病症。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养颜美容、消斑除痘、延缓衰老等。,刮痧适应症,1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内科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者、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

10、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因为易引起出血。3、精神分裂、抽搐等不配合进行刮痧者。4、大病初愈、极度虚弱、过度疲劳者及醉酒、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刮痧禁忌症,1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者、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5、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外科手术疤痕刮痧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忌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此外,女性生理期间,慎刮。7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

11、下向上刮,用轻手法。8皮肤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损伤、炎症都不宜刮痧,有传染性皮肤病者忌刮。9、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1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5、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外科手术疤痕,1、刮痧器具应清洁或消毒,用一次必须消一次。2、治疗刮痧时应避风,避寒,注意保暖。夏季应避免 风扇直接吹。3、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 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4、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或淡糖盐水),并休息 1520分钟。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 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5、出痧后6

12、小时以内忌洗凉水澡。,刮痧注意事项,1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刮痧器具应清洁或消毒,用一次必须消一次。刮痧注意事项17,6.前一次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痧。一般37天褪痧后再刮。7.老人、小孩皮肤比较脆弱,刮痧时力道要尽量放轻,以减少刮痧器材直接磨擦皮肤,造成皮肤伤害。8.保健刮痧,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来,只需从头到 足,每个部位,每条经脉,都刮拭8次,或3-10分钟 即可。9.出现晕刮现象时,立即停刮,让患者呈头低脚高平 卧位,饮用一杯温开水或温糖水,并注意保暖,或 用刮痧板点按患者百会、人中、内关、足三里、涌 泉穴。,18,刮痧技术医学知识,6.前一次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

13、原处进行再次刮痧。18刮痧技,常用刮痧板,19,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常用刮痧板19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常用刮痧介质,(一)刮痧油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解肌发表、缓解疼痛等作用,适宜于成人,或者刮痧面积大,或皮肤干燥者。,(二)刮痧乳刮痧乳是天然植物合成的乳剂,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润滑护肤增效的作用。适宜于儿童,或者面部刮痧。,2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常用刮痧介质(一)刮痧油(二)刮痧乳2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板的选择,1.椭圆形: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部位。2.方形: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适宜于人体躯

14、干、四肢部位(治疗疾病多用薄面刮拭皮肤,保健多用厚面刮试皮肤)。3.缺口形:适宜于手指、足趾、脊柱部位。4.三角形:棱角处便于点穴,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四肢末端部位。5.梳形:适宜于头部。,2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板的选择1.椭圆形: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2,持刮痧板的方法,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一侧由拇指固定,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或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使刮痧板和皮肤之间夹角约45为宜。治病时,刮板厚的一边对着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着手掌。,2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持刮痧板的

15、方法 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一)治疗时间 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min,全身刮痧宜20-30min。治疗刮痧时,汗孔开泄,消耗正气。为有利于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损正气,故治疗时间一般限制在25分钟之内,每次宜治疗一种病症。如采用泻刮手法超过25分钟时,正气消耗过多,会出现疲劳反应。治疗刮痧应在饭后半小时以后进行。(二)间隔时间 第一次治疗刮痧完毕,出痧部位应待痧消退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治疗。痧消退的时间与患者体质、病情、出痧部位以及刮痧次数有直接的关系,一般约3至7天。因此两次治疗刮痧应间隔3至7天。为促进痧的消退,在

16、两次治疗刮痧之间可进行保健刮痧。如需连续治疗,可选其它部位的全息穴区刮拭。,刮痧的时间,2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一)治疗时间刮痧的时间2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三)疗程 刮痧治疗无严格的疗程之分。在治疗刮痧时,为便于观察治疗反应及疗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确定疗程如下急性病2次治疗为一个疗程(痊愈为止)。慢性病7-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四)保健刮痧时间 保健刮痧刮拭力度较轻,每个部位刮拭时间短,无痧出现,因此保健刮痧不受时间限制,亦无间隔之说,每天都可以进行。,2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三)疗程2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的补泻方法,1、轻度力度(补法)按压力度小、作用浅、速度慢、刺激轻、

17、顺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长,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宜用于体弱多病、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或对疼痛敏感者。2、强重力度(泻法)按压力度大、作用深、速度快、刺激重、逆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短,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宜用于身体强壮、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3、中度力度(平补平泻)介于补和泻之间,中度力度,节奏不快不慢,平稳的帮助皮肤肌肉、细胞、脏腑恢复更新。适合任何性质皮肤、保健疗法,尤适宜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刮痧。,2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的补泻方法1、轻度力度(补法)2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要点,1、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90度进行刮痧。2、刮拭时应先

18、在待刮拭的皮肤上涂擦刮痧润肤油或润肤乳。3、刮痧部位刮拭时应尽量拉长,如背部每条可长达615厘米。4、治疗刮痧,一般用刮痧板薄边为着力点,用力刮拭(要刺激力度重),并要求尽量刮出红痧点,紫血瘀块状痧等。5、面部刮痧和保健刮痧,一般用刮痧板厚边为着力点着,则不强求出痧,以刮拭到受力部位发热,少有红晕即可。,2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要点1、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90度进行刮痧。26刮,6、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7、刮拭时应始终保持一样的压力,保持一样的速度,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8、一般刮拭为20次左右,以有痧痕为度(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

19、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9、刮痧的总原则: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不宜来回。而且是刮好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不能刮这儿一下刮那儿一下。,2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6、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27刮痧技,以刮痧板的薄边、厚边和棱角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地反复刮拭,称为刮法。1)轻刮法 8)梳刮法 2)重刮法 9)点压法 3)快刮法 10)按揉法 4)慢刮法 11)角刮法 5)直线刮法 12)边刮法 6)弧形刮法 7)摩擦法,刮痧手法

20、,28,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以刮痧板的薄边、厚边和棱角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1)轻刮法 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大,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适宜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儿童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29,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轻刮法29刮痧技术医学知识,2)重刮法 刮痧时刮痧板接触皮肤面积小,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适宜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富处、年轻力壮、体质较强者。,3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2)重刮法3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3)快刮法 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力量有轻重之别。力量重,

21、快速刮,多用于体质强壮的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他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轻,快速刮,多用于体质虚弱或整体保健的人,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适为度。,3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3)快刮法3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4)慢刮法 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力量也有轻重之别。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强壮的患者,主要刮拭腹部、关节部位和一些明显疼痛的部位;力量重,速度慢,多用于体质虚弱或面部保健的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胸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不感觉疼痛为度。,3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4)慢刮法3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5)直线刮法 也称直板刮法,就是利用刮痧板的上下边缘在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

22、直线刮拭。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3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5)直线刮法3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6)弧形刮法 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线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此法适宜于胸背肋间隙、颈项两侧、肩关节前后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3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6)弧形刮法3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7)摩擦法 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摩擦运动,或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并向深部渗透,其左右移动力量大于垂直向下的按压用力。操作时动作轻柔,移动均匀,速度一般为100次分左右。宜用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的部位

23、,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以用于刮痧前,使患者放松。擦法后在施治部位用热毛巾搭盖,其效果更佳。,3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7)摩擦法3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8)梳刮法 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与头皮呈45,动作轻柔和缓,如梳头状,故名梳刮法。操作时力量要适中,一般逐渐加力,在穴位或痛点处可适当使用重刮或点压、按揉。此法有醒神开窍、消除疲劳、防治失眠的作用。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3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8)梳刮法3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9)点压法 又叫点穴法,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以耐受为度或受术部位有

24、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度,保持数秒后快速抬起,使肌肉复原,重点操作5-10次,手法连贯。这种手法适用于肌肉丰满、刮痧力量不能深达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部位和骨骼关节凹陷部位,如人中穴、环跳、犊鼻等穴,此法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具有镇静止痛和解痉作用。,3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9)点压法3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0)按揉法 用刮板角在皮肤经络穴位做点压按揉,向下有一定压力,点下后做往复来回或顺逆旋转的手法,操作时刮痧板紧贴皮肤不移,速度较慢,每分钟50-100次。按揉力度应深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以及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痛点的治疗。,38,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

25、0)按揉法38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培训课件,12)边刮法 即刮痧板的两侧长条棱边(厚边或薄边)与皮肤接触成45角进行刮拭。此法适用于比较平坦或面积比较大的部位刮拭,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4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12)边刮法4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头 面 胸 腹,腰 背 颈 项,肩 胁,头 面 四肢,肩 颈 项,肩 颈 项 臂,刮痧法常用体位,4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头 面 胸 腹 腰 背 颈 项 肩 胁 头 面 四肢 肩,(四)刮痧的方向 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法,由前向后(图1),面部一般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图2),胸

26、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图3);背部、腰部、腹部则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图4、5、6);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图7、8),4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四)刮痧的方向4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图1 头部刮拭方向,图2 图3 图4,图5 图6,图7 图8,4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图1 头部刮拭方向图2 图3,刮痧颜色,粉红色:健康状态。深红色:燥、热、有病症状,形成时间短暗红色、紫红色:燥、实热,形成病症时间长,遗传病 白色、不出痧:身体寒气重或体虚,长期空调环境工作 青色:寒性体质,体虚 青紫色:寒性体质,寒气重,病症形成时间久,陈旧病 全身大面积片红:长期吃药,44,刮痧技术医学知

27、识,刮痧颜色粉红色:健康状态。4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结节,手感或刮板感觉有软的阻滞(像汽车减速带):组织供养不足,组织纤维化,所对应的五脏六腑有病症,依结节的大小、软硬辨别病症形成的时间和病症轻重。手感或刮板感觉有硬节:有增生、一般在颈椎、腰椎比较多发。,4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结节手感或刮板感觉有软的阻滞(像汽车减速带):组织供养不足,,刮痧实例图片,4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痧实例图片4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4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47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二)项痹病(颈椎病)(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四)腰腿病(慢性腰肌劳损),常见病症的具体治法,48,刮痧技术

28、医学知识,(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症的具体治法48刮痧技术医学,刮拭主要部位为头部、肩颈部和上肢1、刮头部:患者取坐位 1)头部两侧:刮拭右侧为例,一手固定左侧,一手握持刮痧板沿头部左侧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从头前侧太阳穴附近开始,绕耳上,向头侧后部乳突和风池穴方向刮拭,先轻刮,然后逐渐加重,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最后再逐渐减力轻刮。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2)前头部:术者一手呈八字扶持患者前额,另一手握刮痧板,首先刮拭头顶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头顶部百会穴向前额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顶部双侧膀胱经循行区域,刮拭的力量和次数同正中部位。3)头后部:一手扶持患者

29、头顶部,另一手首先刮拭头后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百会穴向头后部至颈项过风府穴方向刮拭,每一侧刮拭10-20次为宜,然后刮拭头后部双侧,从头顶向后部至颈项过风池穴方向刮拭,刮拭力量和次数同头后部正中部位。注意头部刮痧不需要抹刮痧介质,并且不可强求出痧。,(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49,刮痧技术医学知识,刮拭主要部位为头部、肩颈部和上肢(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4,2、刮颈肩部:患者取坐位 1)颈部:用直线刮法刮颈部督脉循行区域,从哑门至大椎进行刮拭,重点刮拭大椎穴,刮拭10-20次为宜。2)肩部:用弧形刮法刮两侧肩部,由风池及乳突根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每侧刮拭10-20次为宜,力量

30、均匀适中,并在风池、肩井穴加点压按揉手法,增强效果。3)刮上肢:一手牵拉前臂,一手用直线重刮法刮拭前臂手太阴肺经循行区域,从尺泽经孔最、列缺、经渠刮至太渊,每侧刮拭 10-20次。在支沟、合谷穴处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5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2、刮颈肩部:患者取坐位50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主要刮拭头部、颈肩部和上肢1、头部:患者取坐位。采用梳刮法,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处做有规律的单向刮拭,使头部放松。注意重点刮拭太阳、百会、风池穴。2、颈肩部:患者取坐位1)颈部正中:用直线刮法轻刮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穴向下刮过大椎穴下至陶道穴,刮10-20次为宜;身体瘦、颈椎棘突

31、明显突出者,宜用刮痧板的边角由上向下依次点压按揉每一个椎间隙3-5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2)颈部脊柱两侧:用直线刮法重刮颈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区域,从天柱穴向下刮至风门穴,每侧刮20-30次为宜;风门穴可采用按压法、按揉法。3)颈部外侧:用轻刮法、弧形刮法刮拭颈部左右两侧胆经循行区域,从风池过肩井并延长至肩头,每侧刮20-30次为宜;肩井穴可采用按压法、按揉法。4)上肢:刮拭沿大肠经循行区域,由肩上的肩髃向下刮过曲池至合谷,每侧刮10-20次,在肩髃、曲池穴位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宜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二)项痹病(颈椎病),51,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主要刮拭头部

32、、颈肩部和上肢(二)项痹病(颈椎病)51刮痧技术,主要的刮拭部位颈肩部、上肢、下肢1.颈肩部:患者取坐位 1)颈部正中:用轻手法直线刮拭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到大椎穴,刮10-20次即可;若肌肉薄弱,棘突明显者,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椎间隙,自上而下,每个椎间隙按压10秒左右。2)肩上部:用弧形刮法从后发际风池穴向肩井穴、肩髃穴方向刮拭,每侧刮20-30次为宜。3)肩胛内侧:用直线重刮法从后发际天柱穴向大柱穴、膈俞穴方向刮拭,每侧刮20-30次为宜。4)肩前部:用弧形刮法刮拭腋前线,每侧从上向下刮拭20-30次为宜。5)肩后部:先用直线轻刮法由内向外刮拭肩胛冈上下,然后用弧形刮法刮拭肩关节

33、后缘的腋后线,每一部位刮20-30次为宜。6)肩外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手腕处,使上肢外展45,用重刮法、直线刮法刮拭肩关节外侧的三角肌正中及两侧缘,每侧刮拭10-20次为宜。,(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52,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主要的刮拭部位颈肩部、上肢、下肢(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2.上肢:患者取坐位 刮拭沿大肠经循行区域,由肩上的肩髃向下刮过曲池至合谷,每侧刮10-20次,在肩髃、曲池穴位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宜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3.下肢:患者取坐位。用直线刮法刮拭胃经循行区域,从足三里刮至条口穴,每侧刮10-20次,在条口穴可稍加力重刮。,53,

3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2.上肢:患者取坐位53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主要部位腰背部和下肢。1.腰背部:患者取坐位。1)背腰部正中:用轻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腰背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刮拭10-20次为宜,身体消瘦、椎体棘突明显突出者,宜用刮痧板的边角由上向下依次点压按揉每一个椎间隙3-5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2)背腰部脊柱两侧:用直线重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背腰部脊柱旁开1.5-3寸的区域,也可以分别刮拭背部膀胱经的两条侧行线,每侧刮拭20-30次为宜。3)腰骶部:用直线轻刮法刮拭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刮到会阳,每侧刮10-20次为宜。,(四)腰腿病(慢性腰肌劳损),54,刮痧技术医学知识,主要部位腰背部和下肢。(四)腰腿病(慢性腰肌劳损)54刮痧技,2.刮下肢:患者取俯卧位。1)下肢后侧:用直线刮法刮拭下肢后侧膀胱经循行区域,以膝关节为界分上下两段分别刮拭,先从承扶开始,经过殷门到委中,从委中经过承筋到承山,每段刮拭10-20次为宜,委中穴可用点压按揉法,承山穴应重刮。2)下肢外侧:用直线刮法,刮拭下肢外侧胆经循行区域,以膝关节为界分上下两段分别刮拭,先从环跳开始,经过风市到膝阳关,然后从阳陵泉刮到悬钟,每一部位刮拭10-20次为宜,环跳穴可加用点压法,按揉法。,5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55刮痧技术医学知识,Thank you,5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Thank you56刮痧技术医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