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05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3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docx(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JJ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JJF 1356 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The Rule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Energy Measuring inKey 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 201293 发布 2012113 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IVJJF 2012JJF1356 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The Rule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Energy Measuring In Key Organization of Energ

2、y Using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2年9月3日批准,并自2012年11月3日起施行。归 口 单 位: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无锡市计量测试中心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规范委托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3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继兵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胡建栋 (无锡市计量测试中心)马宇明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王 熙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韩文平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李 杨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JJF 1356 2012目 录引言IV

3、1 范围22 引用文件23 术语和定义23.1 能源计量审查23.2 用能单位23.3 重点用能单位33.4 次级用能单位33.5 一次能源33.6 二次能源33.7 载能工质33.8 能源计量器具33.9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33.10 能源计量目标34 能源计量管理34.1 总则34.2 组织与管理34.3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44.4 能源计量目标45 能源计量人员55.1 能源计量人员配备55.2 人员培训和资质56 能源计量器具56.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56.2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66.3 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66.4 能源计量器具使用77 能源计量数据管理77.1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77.

4、2 能源计量数据处理87.3 能源计量数据应用98 自查与整改98.1 自查98.2 整改99 能源计量审查99.1 审查原则99.2 审查组织99.3 重点用能单位准备109.4 资料审查109.5 现场审查119.6 编制审查报告119.7 审查结论确定119.8 审查结果处理12附录A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13附录B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图(格式)18附录C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35附录D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64引言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监督管理,促进重点用能单位有效节能降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5、量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2号令)有关规定,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是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情况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所开展的定期审查活动,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能源计量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本规范包括了审查内容和审查方法两个部分。本规范第4章至第8 章规定了审查内容。审查内容以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二条和第十五条为依据,明确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人员、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数据、自查与整改等方面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在满足本规范基本要求的

6、前提下,可根据本单位用能特点和节能目标建立现代、科学、高效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制化、系统化和信息化。本规范第9章规定了审查方法。审查是在重点用能单位自查的基础上,采取资料审查与现场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规范对资料审查、现场审查、审查结果报告和处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IIIJJF 1356 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必须满足的要求,以及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的程序和方法。本规范适用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审查,非重点用能单位的审查可参照进行。能源计量范围包括:1) 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

7、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2) 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3)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4)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5)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2号令)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8、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能源计量审查 examination of the energy measuring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和培训、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的审核与检查。3.2 用能单位 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 (GB/T 25892008)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注:在本规范中,用能单位是指一个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耗能单位。3.3 重点用能单位 key 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以及

9、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3.4 次级用能单位 sub-organization of energy using (GB 171672006)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3.5 一次能源 primary energy resource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加工、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水、地热能、潮汐能等。3.6 二次能源 secondary energy resource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或形式的能源。如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能等。3.7

10、 载能工质 energy-consumed medium (GB/T 25892008)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如蒸汽、热水等。3.8 能源计量器具measuring instrument of energy (GB 171672006)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3.9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equipping rate of energy measuring instrument (GB 171672006)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占理论需要量的百分数。注: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是指为测量全部能源

11、量值所需配备的计量器具数量。3.10 能源计量目标 energy metrological objective重点用能单位所要求实现的为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总体要求。4 能源计量管理4.1 总则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4.2 组织与管理4.2.1 组织机构重点用能单位应明确能源计量工作的领导,确立能源计量主管部门,设置能源计量岗位,并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隶属关系。 4.2.2 管理职责4.2.2.1 最高管理者1) 对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负总责;2) 向单位宣贯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能源计量法律法

12、规的要求;3) 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目标;4) 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5) 决定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措施。4.2.2.2 分管负责人1) 确保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实施能源计量管理制度;2) 组织对能源计量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查;3) 提出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建议。4.2.2.3 主管部门1) 组织落实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工作;2) 对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规定要求;3) 落实自查活动和改进措施。4.2.2.4 能源计量岗位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置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岗位并明确其职责。4.3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4.3.

13、1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传达至有关人员,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4.3.2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 能源计量管理职责;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3) 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4) 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5)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6) 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4.4 能源计量目标4.4.1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文件要求和本单位节能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目标并形成文件。能源计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与能源方针、节能目标

14、等保持一致。4.4.2 能源计量目标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 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校准、使用等符合相关要求;2) 确保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等符合相关要求; 3) 确保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4) 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和有效应用。4.4.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并定期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价。5 能源计量人员5.1 能源计量人员配备5.1.1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保证能源计量职责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5.1.2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等管

15、理工作,依法实施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正确可靠;满足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5.1.3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5.2 人员培训和资质5.2.1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能源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5.2.2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等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5.2.3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保存其能力、教育、专

16、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等记录。6 能源计量器具6.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6.1.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6.1.1.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注:1 能源分类计量是指按用能单位购入或储存或使用的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能源种类,进行分门别类单独计量。2 能源分级考核是指按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等单元进行分级计量,分别实施能源消耗考核。3 能源分项考核是指按用能单位能源分配使用过程的购入储存、加工转换、生产消耗、生活消耗、自用与外销等各个环节进行分项计量,分别实施能源消耗考核。6.1.1.2 重点用能单位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

17、器具,以满足自检自查要求。6.1.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6.1.2.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具体要求见附录A。6.1.2.2 有关国家标准对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有特定要求的,应执行其规定。6.1.3 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确认6.1.3.1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能源的种类,确定能源流向和计量采集点,形成能源流向图和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可分别参照附录B 图B.1、图B.2)。6.1.3.2 设置的能源计量采集点应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需求。6.1.3.3 重

18、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能源计量采集点确认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种类、数量、准确度等级,并按附录B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图的格式要求形成文件。6.1.3.4 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流向图、能源计量采集点和能源计量器具需要量进行评审,以符合实际状况。6.2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6.2.1 重点用能单位应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申购、验收、保管、使用、检定/校准、维护和报废处理等环节形成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能源计量数据采集需要和在用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6.2.2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台账或一览表中应列出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

19、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用能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检定周期/校准间隔、检定/校准状态。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有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分表。6.2.3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1) 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可能时或需要时);2) 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书;3) 计量器具最近两个连续周期的检定/校准证书;4) 计量器具维护保养记录;5) 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6.2.4 在用能源计量器具应在明显位置粘贴与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或一览表编号对应的标识,并有检定/校准状态标识,以备查验和管理。 6.3 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6.3.1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

20、定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或溯源图(格式可参照附录B 图B.3、图B.4);其中作为内部计量标准器具使用的,应确定其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可溯源的上级传递标准。 6.3.2 重点用能单位自行检定/校准能源计量器具应建立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并经考核合格。6.3.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其检定周期、检定方式应遵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1) 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并向其指定的技术机构申请强制检定。2) 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应由具备开展计量检定/校准资格的计量技术机构或用能单位内部建立

21、计量标准的部门实施检定/校准。3) 对无法拆卸的、无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应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如自校、比对、定期更换等)确保其量值准确可靠。4) 属于用能单位自行确定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检定/校准应有现行有效的控制文件(如计量器具检定/校准间隔的管理程序和校准规范等)作为依据。6.4 能源计量器具使用 6.4.1 在用能源计量器具应处于有效的检定/校准状态,不满足6.3.3要求的不得使用。 6.4.2 能源计量器具使用和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有效的使用说明书(包括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检定/校准证书等资料应保存完好并便于取用。6.4.3 能源计量器具应在

22、受控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有效。 6.4.4 对影响能源计量器具计量性能的调整装置及软件,在使用中不得改动其铅封、封印及其他保护装置。6.4.5 在用能源计量器具被怀疑或出现损坏、过载、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超过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误操作、铅封/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破裂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做出明显的标签或标志,排除不符合原因,经再次检定/校准符合要求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可能时,应保存不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在调整或修理前后的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如果检定/校准结果表明该器具在以往数据采集中出现明显的误差风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7 能源计量数据管理7.1 能源计量

23、数据采集7.1.1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原则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应与能源计量器具实际测量结果相符,不得伪造或者篡改能源计量数据。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设置能源计量采集点,对各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定期进行计量数据采集和记录,记录应完整、真实、准确、可靠,并按规定的期限予以保存,以满足能源计量管理的要求。7.1.2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要求 1) 采集时间相对稳定,以消除因采集时差带来统计数据的不可比性。2) 满足计算和统计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及工序能耗量、制定和考核各级能耗定额、计算节能技改的节能量等需要。3) 满足政府节能管理的需求。7.1.3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方式1)

24、人工采集。使用规范的数据采集记录(抄表记录)格式,由数据采集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2) 自动采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及时采集能源计量数据并备份归档。3) 第三方公正计量。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对大宗能源的贸易交接、能源消耗状况提供公正计量数据。7.1.4 能源计量采集应按照标准、规范或程序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受控条件包括: 1) 使用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2) 应用经确认有效的采集标准、规范、程序和记录表式; 3) 具备所要求的环境条件;4) 使用具有资格能力的人员;5) 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7.1.5 能源计量采集记录要求 采集者应实时记录能源计量采集结

25、果,记录内容包括:1) 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采集依据、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2) 能源计量采集原始数据;3) 数据计算方法及结果;4) 采集、复核人员签字,必要时应有审核人员签字;5) 采集日期。7.2 能源计量数据处理7.2.1 能源计量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并保证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可靠。7.2.2 当能源计量器具损坏或安装、拆卸期间造成能源计量数据不准或无法统计时,应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评估。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方法、程序、结论、数据可靠性论证、评估人员和批准人员、日期等内容。7.2.3 经处理后的能源计量数据应由授权人员进行审核确认。7.3 能源计量数据应用7.3.1 重点用能单位应将能源计

26、量数据作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采集记录。7.3.2 重点用能单位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应以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计量管理或计量改造措施。7.3.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利用能源计量数据进行节能分析。根据能源统计、考核期限,定期分析用于贸易结算、内部考核等能源报表数据并有分析记录或报告,为计量管理、节能改造提供可靠依据。7.3.4 重点用能单位应将能源计量数据作为开展能源审计、能源平衡测试、能源效率限额对标、节能降耗改造等活动的依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8 自查与整改8.1 自查8.1.1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组织自查,以验证其能

27、源计量工作符合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本规范的要求。自查方案内容包括检查依据、检查项目、检查程序、检查方法和报告格式等。8.1.2 自查应形成记录,记录格式可参照附录C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自行制定。8.1.3 自查应形成报告,报告格式可参照附录D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制定,至少应覆盖其全部内容。8.2 整改重点用能单位应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验证。9 能源计量审查9.1 审查原则能源计量审查应遵守以下原则:1) 独立、公正原则;2) 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3) 为被审查单位保密的原则。9.2 审查组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照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

28、第132号令)有关规定,组织审查组,对照本规范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进行审查。9.2.1 审查组能源计量审查组由组长和相关技术专家组成。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职责是:1) 制定审查计划,决定审查方式;2) 对审查组成员进行工作分工;3) 与被审查单位联络协调;4) 审定并提交审查报告。9.2.2 审查方式 能源计量审查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审查两种方式。9.3 重点用能单位准备9.3.1 接到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关于能源计量审查的通知后,重点用能单位应按要求报送以下自查资料:1) 本单位基本情况和组织机构设置框图; 2) 能源计量工作自查报告;3)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4) 审查期内的能源统计

29、报表,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能源审计报告、能源平衡测试报告、能源效率限额对标报告和节能降耗改造技术报告等;5) 能源计量人员一览表(表B.1)及任职证明文件; 6) 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表B.2);7) 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表B.3);8) 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表B.4);9)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表B.5);10) 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表B.6);11) 其他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表B.7);1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统计汇总表(表B.8);13) 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统计汇总表(表B.9);14) 年度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情况表(

30、表B.10);15) 能源流向图(图B.1);1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计量采集点网络图(图B.2);17) 能源计量器具自行检定/校准的,有关检定装置量值传递/溯源框图(图B.3);18) 能源计量器具量值传递/溯源框图(图B.4)等。9.3.2 需要进行现场审查的,重点用能单位应保证现场审查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9.4 资料审查9.4.1 审查组应依据本规范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自查资料进行全面审查,确认其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进行现场审查的要为抽样调查做好准备。9.4.2 经审查组审查认可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自查结果,可直接运用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9.4.3 资料审查后,无

31、需进行现场审查的,审查组应填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对审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应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9.5 现场审查9.5.1 审查组在资料审查基础上,依照本规范制定现场审查计划并通知被审查单位做好准备。审查计划包括审查目的、审查内容、审查程序、审查时间、审查人员分工、审查要求等内容。9.5.2 现场审查采取资料审核、抽样调查、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检测等方式进行。9.5.3 一般情况下,现场审查时间不超过两天。9.5.4

32、现场审查程序9.5.4.1 首次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被审查单位负责人、能源计量管理有关人员和审查组成员参加。会议内容主要是:审查组通报审查计划,被审查单位介绍基本情况和能源计量工作情况。9.5.4.2 分工审查审查组人员按照分工,采取资料审核、抽样调查、现场观察、现场提问、现场检测等方式,开展现场审查,填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9.5.4.3 情况汇总分工审查结束后,审查组对审查情况进行汇总,确定审查结论。对审查发现的不符合项,应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9.5.4.4 交换意见 审查组与被审查单位负责人就审查情况和结论

33、交换意见。9.5.4.5 末次会议 由审查组组长主持,被审查单位负责人、能源计量管理有关人员和审查组成员参加。审查组通报现场审查情况和结论,被审查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9.6 编制审查报告现场审查结束后,由审查组组长根据审查汇总情况和现场审查时确定的审查结论,编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9.7 审查结论确定9.7.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列出52项内容,每一项的评定结论分“符合”、“不符合”、“不适用”三种。符合条款要求,结论为“符合”;不符合条款要求,结论为“不符合”;条款要求对被审查单位不适用,结论

34、为“不适用”。9.7.2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将审查结论分为“符合规范要求”、“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不符合规范要求”三种。单项评定结论全部为“符合”,审查结论为“符合规范要求”;有5项或5项以下评定结论为“不符合”,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有6项或6项以上评定结论为“不符合”,审查结论为“不符合规范要求”。9.8 审查结果处理9.8.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结束后,审查组向组织审查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提交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见附录D)、审查情况汇总表(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1)、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不符合项报告(格式)

35、(格式见附录D审查报告附件2)等资料。9.8.2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审查组提交的审查资料,下达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结果告知书,对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需要整改”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责令其对审查不符合项进行限期整改。9.8.3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审查组对重点用能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资料或现场确认。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或拒绝整改的,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附录A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GB 17167-2006 第4.3条)A.4.3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A.4.3.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按下式计算:RpNsNl100式中:Rp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Ns能源计量器具实

36、际的安装配备数量;Nl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A.4.3.2 用能单位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A.4.3.3 用能量(产能量或输运能量)大于或等于表1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次级用能单位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应按表3要求加装能源计量器具。表A.1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能煤炭、焦炭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重油、渣油煤气、天然气蒸汽、热水水其他单位kWt/at/at/am3/aGJ/at/aGJ/a限定值10100408010000500050002926注:1 表中a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年”的符号。2 表中m3指在标准状态下,表2同。3 2926 G

37、J相当于100 t标准煤。其他能源应按等价热值折算,表2类推。A.4.3.4 单台设备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表2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为主要用能设备。主要用能设备应按表3要求加装能源计量器具。表A.2 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能煤炭、焦炭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重油、渣油煤气、天然气蒸汽、热水水其他单位kWt/ht/ht/hm3/hMWt/hGJ/h限定值10010.511007129.26注:1 对于可单独进行能源计量考核的用能单元(装置、系统、工序、工段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2 对于集中管理

38、同类用能设备的用能单元(锅炉房、泵房等),如果用能单元已配备了能源计量器具,用能单元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A.4.3.5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A.3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 单位:%能源种类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电能10010095固体能源煤炭10010090焦炭10010090液态能源原油10010090成品油10010095重油10010090渣油10010090气态能源天然气10010090液化气10010090煤气1009080 表A.3 (续) 单位:%能源种类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载能工质蒸汽10

39、08070水1009580可回收利用的余能9080注:1进出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汽(热水)可采用非直接计量载能工质流量的其他计量结算方式。2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季节性供暖用蒸汽(热水)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3 在主要用能设备上作为辅助能源使用的电能和蒸汽、水等载能工质,其耗能量很小(低于表2的要求)可以不配备能源计量器具。A.4.3.6 对从事能源加工、转换、输运性质的用能单位(如火电厂、输变电企业等),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能源加工、转换、输运效率的要求。A.4.3.7 对从事能源生产的用能单位(如采煤、采油企业等),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单位产品能源自耗率

40、的要求。A.4.3.8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应满足表4的要求。表A.4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计量器具类别计量目的准确度等级要求衡器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静态计量0.1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动态计量0.5电能表进出用能单位有功交流电能计量类用户0.5S类用户0.5类用户1.0类用户2.0类用户2.0进出用能单位的直流电能计量2.0表4 (续)计量器具类别计量目的准确度等级要求油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液体能源计量成品油0.5重油、渣油1.0气体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气体能源计量煤气2.0天然气2.0蒸汽2.5水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水流量计量管径不大于250mm2

41、.5管径大于250mm1.5温度仪表用于液态、气态能源的温度计量2.0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温度计量1.0压力仪表用于液态、气态能源的压力计量2.0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压力计量1.0注:1当计量器具是由传感器(变送器)、二次仪表组成的测量装置或系统时,表中给出的准确度等级应是装置或系统的准确度等级。装置或系统未明确给出其准确度等级时,可用传感器与二次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按误差合成方法合成。2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按其所计量电能量的多少,将用户分为五类。类用户为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 M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类用户为小于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月平均用电

42、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 M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类用户为小于类用户用电量(或变压器容量)但月平均用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 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类用户为负荷容量为315 kVA及以下的计费用户;类用户为单相供电的计费用户。3 用于成品油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3。4 用于天然气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T 18603-2001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GB 17167-2006中,用于成品油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因准确度等级0.2与加油机检定规程的准确度等级0.3不符,故改为0.3 。A.4.3

43、.9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除外)参照表4的要求,电能表可比表4的同类用户低一个档次的要求。A.4.3.10 主要用能设备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除外)参照表4的要求,电能表可比表4的同类用户低一个档次的要求。A.4.3.11 能源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时,其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A.4.3.12 能源计量器具的性能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及使用环境(如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噪声、粉尘、腐蚀、电磁干扰等)要求。15JJF 1356 2012附录B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图(格式)表B.1 能源计量人员一览表重点用能单位名称: 序号人员姓名工作部门岗位及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是否参加岗位培训、考试岗位资格证号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