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084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用药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常州市三院将营养液误输入静脉事件(2010.6)张家港第一医院急诊一儿童输液致死事件(2010.11)彭州妇幼保健院产科误将酒精输入静脉事件(2011.03)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给17名麻疹患儿误输了名为“肌苷葡萄糖注射液”的过期药.(2010.10)其它案例2,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中作用护士在临床安,用药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常州市三院将营养液误输入静脉事件(2010.6)张家港第一医院急诊一儿童输液致死事件(2010.11)彭州妇幼保健院产科误将酒精输入静脉事件(2

2、011.03)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给17名麻疹患儿误输了名为“肌苷葡萄糖注射液”的过期药.(2010.10)其它案例,2,用药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常州市三院将营养液误输入静脉事件,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目标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目标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

3、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3,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2010年患者安,提高用药安全方面:,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提

4、高用药安全方面: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4,管药,配药,给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医院有众多部门与用药安全相关,但护士是为患者配药、给药的直接操作者,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工作中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护理-实施医疗行为的最前线,杜绝用药错误的最后关口。,5,患者自用管药配药给药不良反应的监察 医院有众多部,五,静脉给药中药物安全及相关问题,四,各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护,三,临床用药的护理管理,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临床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基本概念,提纲,老年人安全用药细则,六,6,五静脉给药中药物安全及相关问题四各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护三临,一、临床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基本概念,临床用药的目的是利用药物

5、作用以消除致病原因,帮助机体调整因患病而导致异常的功能,促进病损组织修复,使机体恢复健康和接近正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地无关的反应。,药效学、药动学?,注意区分用药错误,7,一、临床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基本概念 临床用药,根据用药错误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国际标准6,可将用药错误分为以下9 级。A 级:客观环境或条件可能引发错误(错误隐患);B 级: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患者未使用;C 级: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D 级:患者已使用,需要监测错误对

6、患者造成的后果,并根据后果判 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E 级:错误造成患者暂时性伤害,需要采取处置措施;F 级:错误对患者的伤害导致患者住院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G 级:错误导致患者永久性伤害;H 级:错误导致患者生命垂危,需采取维持生命的措施(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I 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8,根据用药错误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参考国际标准6,用药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和民生的重要问题。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管理是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

7、发现,医疗失误中用药错误所占的比率在美国为24.7%,英国为22.2%,荷兰为21.4%,澳大利亚为19.7%,加拿大为17.3%,新西兰为9.1%.2012年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成立,2014年来共收到来自全国的5 000 余例用药错误报告,绝大部分错误属于B 级及以下。在我国医疗机构内,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调剂、使用等多个环节,听似看似药品是引发用药错误的首要因素,占所有用药错误的21%,1.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 2.

8、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3.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4.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9,用药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和民生的重要问题。1.合理用药国际网络,药物是一把双刃剑,Text in here,Text in here,另一方面:产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给患者带来损害,甚至造成残疾、死亡。,一方面: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由ADR所造成的药物性损害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10,药物是一把双刃剑Text in hereText in he,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分类,1,2,3,A型反应: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其特点是可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有关,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时间关系较明确

9、。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卡托普利引起的干咳等。,B型反应: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异常反应,常为免疫学或遗传学的反应。其特点是难预测,与剂量无关。如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等。,C型反应:长期用药后发生的反应,通常没有清晰的时间联系。其特点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或不全,因而难以用试验重复,机制不清。如激素类。,11,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分类123A型反应: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副作用,毒性作用,过度作用,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撤药反应,三致作用,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过敏反应,12,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副作用毒性作用过度作用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副作用-药物在正常用法、

10、用量情况下,伴随其治疗作用而出现的其他不期望的有害作用。如某些扩管药引起的头晕、心慌等;阿托品治疗出现的口干、视力模糊;阿司匹林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等。毒性作用-药物在超过治疗剂量时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和脏器、器官的功能或形态方面的损害。其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如地高辛、化疗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过度作用-药物效应超过了预期的程度。如降压药引起低血压、降糖药出现低血糖、抗凝药导致出血等。首剂效应-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如哌唑嗪引起的恶心、头晕、心悸、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13,副作用-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伴随其治疗作用而出现,继发反应

11、-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等。后遗效应-停止用药后遗留下来的生物学效应。遗留的效应有可逆性的和不可逆的。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的耳聋,是不可逆的;镇静药物引起的嗜睡,可短暂的,可逆的。撤药反应-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后继病加重等。如激素类三致作用-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14,继发反应-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特异质反应-指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一些与药物本身作用无关,这些反应的出现往往与其先天

12、性、遗传性因素有关。如G-6-PD缺陷患者,服用某些磺胺类药物、阿司匹林后出现的溶血反应等。药物依耐性-指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生理或兼有二者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药要连续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过敏反应-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使淋巴细胞或体液免疫系统致敏。特点:发生率低往往与剂量大小无关可通过皮试来测知,但皮试有时也会出现假阴性过敏发生后,停用致敏药物,一般轻者反应较快消退,预后良好,但重者若不及时救治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已致敏的对于该药的致敏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生不退对于某些药已致敏者可先用小剂量的药物,然后逐渐增量,以中和体内的抗体

13、来达到脱敏的目地一般不发生在首次用药,某些 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15,特异质反应-指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一些与药物本身作用无关,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1、药物方面的因素,2、机体方面的因素,3、环境方面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影响连续用药时间长短的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种族、性别、年龄、血型、病理状况、肝脏疾病、肾脏疾病、饮酒、食物、个体差异,许多物理、化学因素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或直接危害人体。许多食品、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甚至是药物,有时也引起人体的ADR。,16,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1、药物方面的因素2、机体方面的因素3,ADR在

14、不同种族、民族用药者身上的情况存在差异。许多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乙酰化过程而被代谢转化,乙酰化过程有快型和慢型。在日本人、爱斯基摩人中慢乙酰化者很少,中国人中慢乙酰化者约占26.5%。ADR一般对女性较为敏感,但也有男性多于女性的情况。如慢性气喘病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过敏反应男性约占39%,女性约占61%;药物性皮炎男女比例约为3:2。血型对ADR的影响报道不多,如少数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后能引起静脉血栓,A型血出现这种ADR的发生率比O型血高。长期低蛋白饮食或营养不良,肝细胞酶活性下降,药物代谢减慢,容易引起ADR;vitB6缺乏时,可加重异烟肼引起的神经系统的损害。,种族,性别,血型,

15、食物,17,ADR在不同种族、民族用药者身上,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18,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同一种药物可有不同剂型适用于不同,非药物因素,19,非药物因素19,护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护理药理学不仅关注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而且还着重关注药物ADR及其防治措施、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和护士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护理药理学围绕着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三、临床用药护理管理,基础知识,临床用药护理过程的知识,临床用药监护知识,20,护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三、临床用药护理管理基础知识临床用药护理,21,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临床药

16、效学、药动学和时辰药理学等基础知识。,临床用药的护理管理1、给药途径的管理,(1)病情的缓急情况。如休克患者宜快速补液、某些慢性病如哮喘、阻塞性肺气肿(非感染期)通过口服、吸入等途径给药。(2)药物作用的靶器官。如皮肤疾病通常局部给药,严重感染则全身给药。(3)药物不良反应。会产生严重胃肠功能紊乱,则应选择非胃肠道给药或直接给药,不宜口服给药。(4)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受剂型种类、用药目地、药物性质的限制。如胰岛素必须经非肠道给药,因为它是一种多肽的化学结构,易被胃肠道分 解破坏。,(5)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某些药物口服吸收入血后,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大部分被代谢,以致减少全身分布的量。如利多

17、卡因因首过效应可灭活约70%,用于抗心律失常,应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最为恰当。(6)安全性和方便性。(7)患者的配合情况。,22,临床用药的护理管理1、给药途径的管理(1)病情的缓急情况,2.给药时间管理,(1)按医嘱要求的每日给药频次合理分配给药间隔。如果医嘱每日给药3次,建议在6:00、14:00、22:00.(2)注意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要求饭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通常在饭前或饭后1-2小时给予,要求空腹用药的常在清晨服用。(3)掌握药物体内过程的节律变化,掌握患者个体时间节律资料,以确定合适的时间治疗。(4)规划患者的用药时间,准确执行用药时间,一般不得要求提前或超过规定用药时间3分钟。,(

18、5)当发现患者用药时间不合理时,应及时同医生取得联系,不得随意更改。,23,2.给药时间管理(1)按医嘱要求的每日给药频次合理分配给药间,3、口服给药时间管理,(1)根据特殊的吸收部位给药。有些药物具有特殊的吸收部位,需在饭后服用才能很好的吸收.如vitB2是经过小肠上的特殊转运系统吸收的,空腹服用吸收率很低。(2)根据药物脂溶性大小给药。如脂溶性维生素,饭间服用,伴随脂溶性食物,吸收率显著增加。(3)根据时辰药理学给药。如氢氯噻嗪早上给药,尿中排出的Na+、K+比值增大,毒副作用较少;心脏病患者对强心药的敏感性以凌晨4时为最高。,(4)按照日间平均服药法给药,尽量避开夜间服药。,24,3、口

19、服给药时间管理(1)根据特殊的吸收部位给药。有些药物具,4、药物配制管理,(1)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配制。(2)注意力高度集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3)所用的消毒器材,必须严格无菌操作。(4)必须用指定的溶媒稀释,浓度适当。如洛赛克、奥美拉唑、硫普罗宁等。(5)药液必须充分混匀,输液内不得有不溶物存在。(6)当加入药物时,要记录药名、剂量、日期及加药时间。,(7)不同种类的药物不得用同一付注射器。(8)对于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必须现配现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滴完。,25,4、药物配制管理(1)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配制。(7)不同种类,5.静脉输液滴速管理,(1)临床上静脉输液,首先是根据病情

20、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程度来决定输什么、输多少;然后根据治疗目的、输入液体的特点、年龄及心肺肾功能情况来决定输注速度。(2)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因素。包括液体压力、静脉压力、液体粘稠度和相对密度、脉管疾病、输液管道的扭曲或阻塞、药物结晶、针头位置不正、局部肿胀等。,(3)常用液体的滴注速度。a.等渗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等),可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及心肺功能情况采用快速(80-100d/min),或中速(40-60d/min)b.高渗盐水(5%-10%氯化钠)因其高渗易造成细胞内脱水,细胞外溶液增加,故应慢速为宜,以免因其肺水肿及心功能不全。c.氯化钾 因可引起高钾血症,宜慢速

21、静滴,以每小时少于1g为宜。d.右旋糖酐40 用于扩充血容量250-500ml,应于1-2小时内滴完;用于治疗血栓形成,则滴速宜缓慢。e.甘露醇 用于脑水肿,250m应在15-30min内滴完。,26,5.静脉输液滴速管理(1)临床上静脉输液,首先是根据病情及水,(4)不同情况下输液滴速的调节a.感染性休克 必须快速补液,按每分钟8-10ml滴速的滴速或60-100d/min,进入继续补液阶段后,应根据血压、心率、尿量等临床观察来调整滴速。b.出血性休克 快速输入,1000ml最快可在开始10-20min内输完。快速输注中,应严密观察中心静脉压、血压、心肺情况。c.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病情变化,

22、灵活调整滴速,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d.新生儿、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27,(4)不同情况下输液滴速的调节27,6、用药中需重点监护的患者,(7)使用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的药物时。(8)同一种药品有多种适应症,用药剂量范围较大,或包装标示不清晰时。,(1)长期服药,必须经常调整剂量,严密监测用药安全性的患者。(2)所用的药品发现严重或罕见的ADR,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3)应用麻醉药、精神药、抗凝药、抗菌药、抗肿瘤者等。(4)处于特殊生理期者人,如妊娠、哺乳、儿童、老年人。(5)因病情需要,处方中药品超适应症或超规定剂量时,医嘱中用法用量与说明书不一致时。(6)使用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

23、用药患者。,28,6、用药中需重点监护的患者(7)使用近期药品说明书有修改的药,(1)给药前评估a.了解治疗目的b.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c.识别高危患者,(5)疗效评价、减轻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3)促进疗效a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b.通过非药物措施提高药效,(4)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ADR)a.可能那些发生ADRb.ADR发生的时间、早期表现,护士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7、护士在临床用药中的作用,(2)给药a.了解药物的适应症b.了解药物的给药途径c.防止药物外渗,29,(1)给药前评估(5)疗效评价、减轻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3),1、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大

24、多数为细菌或蛋白,宜在餐后30min服用,不宜用热水。不宜与抗生素、小壁碱、秘剂同服,以免杀灭菌株或减弱药效。可间隔2小时服用。,2、滴丸,剂量不宜过大,用少量温开水送服,或直接含于舌下,服用后宜休息片刻,滴丸在保存中不宜受热。,四、各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监护,30,1、微生态制剂 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大多数为细,31,3、口含片 含服时把药片放于舌根部,尽量贴近咽喉,不要,6、滴耳剂,用前应将滴耳剂捂热以接近体温,抓住耳垂轻轻向后上方拉使耳道变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并观察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连续用3天患耳仍疼痛,应向医生汇报或停药。,7、含漱剂,含漱剂中的成分多为消毒防腐药,

25、含漱时不宜咽下或吞下。幼儿、恶心、呕吐者、意识不清、精神疾病暂不宜含漱。含漱后宜保持口腔内要浓度20min,不宜马上饮水和进食。,32,6、滴耳剂 用前应将滴耳剂捂热以接近体温,抓住耳垂轻轻,五、静脉给药中药物安全及相关问题,输液治疗速度快,不受吸收等因素影响,成为临床尤其是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静脉注射直接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直达人体重要器官,因此在合理的医嘱、合理的调配、护士的正确执行任一环节稍有疏忽,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33,五、静脉给药中药物安全及相关问题 输液治疗速度快,不,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正确掌握静脉给药速度给药浓度问题;重复用药;,给药途径问

26、题;溶媒选择问题;药物配伍问题;药物配置的稳定性;药物的储存问题。,1、不合理的静脉用药,34,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途径问题;1、不合理的静脉用药34,a.给药剂量不合理 抗菌药物用量过大: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为多。如青霉素为时间依赖性药物,一般成人每日剂量静脉滴注为480-640u,均应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时应加至少量溶液中,作间隔性快速滴注。但临床上有将一日量一次注射完成的用法。因其半衰期为半小时,一次注射后迅速达高峰,但几小时内就消除殆尽。不仅不能有效杀死病原菌,更易导致耐药及热源发生。,b.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给药时间是影响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为频次过多或过少。这种现象主

27、要体现在抗生素使用中,对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所以应多次给药。而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该提高药物浓度,关键是给足剂量,给药时间间隔也逐渐转向一天一次疗法。,35,a.给药剂量不合理b.给药间隔时间不合理35,c.正确掌握静脉给药速度 输注速度过快,还可导致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过快超过安全范围产生毒性作用,特别是一些治疗指数窄,毒性作用大的药物。输液速度过慢,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达不到抢救和治疗效果.,d.给药浓度问题 输液中添加药物的浓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过度稀释难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而过浓则可能由于

28、血药浓度升高过快产生不良后果。例如氯化钾不能静推,需严格稀释后静滴,稀释浓度为0.1%-0.3%。250ml溶液中加入氯化钾不可超过7.5ml;500ml溶液中不可超过15ml,稀释后还要严格掌握滴速。例如抗生素用液量小可以迅速将 药给入体内,减少药物溶解后因氧化等减效。迅速达到药物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发挥抗菌作用。,例如缩宫素催产时静滴过速、剂量过大,可使胎儿窒息,甚至子宫破裂。,脱水药必须适当快速地输入静脉,才能使血液达到必需的高渗压而发挥脱水作用,若输入速度过于缓慢,脱水药则可被体液稀释并迅速向间隙扩散和从尿中排泄,使血液达不到有效的高渗压而影响脱水效果。,36,c.正确掌握静脉给药

29、速度d.给药浓度问题例如缩宫素催产时静滴,e.重复用药问题 主要与市场上复方制剂品种增加,且组成成分复杂有关,例如: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核黄素f.给药途径错误 注射剂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看清医嘱,确定给药途径,防止错误造成严重后果。,g.溶媒选择问题 溶媒选择是静脉输液配置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许多静脉注射药物有着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因此选择溶媒时应特别谨慎。h.药物的配伍问题 临床上为了取得更佳的疗效,弥补单味药物的疗效不足,常采用联合输液用药的方式,但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会造成药物间的不良反应,使药物降低或失去疗效,毒副作用增加,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故

30、配伍前要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对新上市药物和缺乏配伍经验的药物,能分开用的尽可能分开。,医生处方:去甲肾上腺素 16+5%葡萄糖针 2 5 0,口服止血。由于环节上的差错,口服误为静脉滴注,病人即脸色潮红,血压升高,病情恶化.,37,e.重复用药问题g.溶媒选择问题医生处方:去甲肾上腺素 1,i.药物配置后的稳定性药物本身的结构、晶型、PH值及溶剂的极性、渗透压、环境的温度、日光照射等许多因素不同,药物的稳定性也各不相同。稳定的药物先配。不稳定的药物定时、临时配置的方法。稀释药液放置时间过长,易造成污染,造成药液效价降低甚至增加毒副作用。对光不稳定的药物遮光保存、输注。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不

31、良反应的发生。,j.药物储存问题 根据药物性质妥善保存,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应装在有色密盖瓶中,针剂用黑纸遮盖,放阴凉处。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必须装瓶内盖紧;生物制品及其它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放在冰箱内28摄氏度保存。所有药品,应定期检查效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取用,杜绝使用过期失效药品。药物与包装盒(瓶)必须一致,且每个包装盒内只能存放一种药物。,现配现用原则,38,i.药物配置后的稳定性j.药物储存问题现配现用原则38,六、老年人安全用药细则,双击添加标题文字,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胃肠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对药物的吸收有影响。胃酸分泌减少 影响药物溶解,解离 胃肠道及肝血流量减少-影响

32、从肠道吸收 肝消除效应 血药浓度胃排空速度减慢到达肠道时间延长,吸收时间肠蠕动减慢吸收增加,1.药物的吸收,39,六、老年人安全用药细则双击添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胃肠道的,生物转化:肝脏 老年人特点:,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进行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进行代谢。肝细胞减少,功能降低 应减少剂量,延长用药间隔。,2.药物的代谢,40,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2.药物的代谢40,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由肾以原形排出体外的药物蓄积药物排泄时间延长,清除率降低,半衰期延长,老年人用药剂量应减少,给药间隔时间应延长,如地高辛、雷尼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如

33、有脱水、低血压、心力衰竭或其他病变时,用药更应谨慎。,3.药物的排泄,41,老年人肾功能减退 老年人用药剂量应减少,给药间隔时,为了保证老年人准确、安全、有效的用药,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技术,还要严格把握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受益原则5种药物原则小剂量原则择时原则暂停用药原则,4.老年人的用药原则,42,为了保证老年人准确、安全、有效的用药,护理人员不仅要,5种药物原则,1.了解药物的局限性 2.抓住主要矛盾,选主要药物治疗。3.选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4.重视非药物治疗。5.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43,5种药物原则 43,a.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的指导b.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指导 加强给药护理 指导按时服药 服药依从性教育c.指导正确服药d.帮助老年人保管药品,定期整理e.加强健康教育,5.加强老年人用药的指导,44,a.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的指导5.加强老年人用药的指导44,45,谢谢观赏谢谢观赏45,谢谢观赏!,2020/11/5,46,谢谢观赏!2020/11/5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