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343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答友人ppt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律答友人,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诗词译文:,诗人这首诗的主题是写友谊与爱情,以及对故乡的无尽眷念。,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

2、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者简介,此诗的题目就是“答友人”,毛主席在这儿所答的友人是他年轻时代在长沙求学时的三个湖南老朋友。一个是乐天宇,他的家乡在湖南的九嶷山下,故毛主席称他为“九嶷山人”。他在60年代初带领一个科研小组去九嶷山考察斑竹、香杉等情况。后与李达、周世钊(二人均为毛主席的老朋友)聚会,于是决定送几件九嶷山的纪念品给毛主席,其中有斑竹、斑竹管毛笔等。乐天宇还署名“九嶷山人”写了一首七言诗九嶷山颂“赠呈毛泽东主席案右”。毛主席收到老朋

3、友们的礼物,分外高兴,欣然提笔写了这首诗相答。所以诗人这首诗的主题是写友谊与爱情,以及对故乡的无尽眷念。,诗人这首诗在诗人所有诗作中最为绚丽飘逸,工艺上也最为讲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现实世界,可谓举重若轻、自然婉转。,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九嶷山)。”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舜南巡死于九嶷山,她们俩追到湘江畔,“以涕洒竹,竹尽斑”,自沉湘江,死而为神。楚辞九歌湘夫人首句为“帝子降兮北渚”。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

4、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长岛:有人讲就是长沙的橘子洲。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注释,1961年夏秋之际国民经济严重滑坡的局势已得到遏制,农业生产情况开始有所好转,表明近三年的困难时期将要过去,毛泽东心头负担减轻,要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的宏愿又在心头涌动,时代背景,这首诗据说是写给毛泽东的同学,青年时代办新民学会时的老友周世钊的,兼寄李达、乐天宇。他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致周世钊的信里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

5、?”这首诗整个场景都属湖南,自然所写之情景也立足于湖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此诗起首二句就为我们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嶷山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今天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杨开慧)而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这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

6、,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犹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毛泽东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毛泽东和杨开慧,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诗人的怀念之情通过最初的四行之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画面,这画面不仅令诗人高兴,同时也可以告慰诗人的朋友以及过逝的亲人、爱侣。诗人从忆念之情转入对欣欣向荣的祖国的感奋之情。,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最后二行诗人再度缅怀故乡,并激励故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黎明般的辉煌。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