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44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病因,遗传因素,由于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内分泌与代谢:女性易患,月经期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饮食: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烟、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头痛。其他:情绪紧张、头部外伤、饥饿、睡眠障碍、气候变化、精神刺激等,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病因遗传因素,由于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偏头痛发病机制,偏头痛发病机理有三种学说,(1)血管源性学说;(2)皮层扩散性抑制(CSD);(3)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偏头痛发病机理有三种学说(1)血管源性学说;(2)皮,发病机制,血管源性学说 Harold

2、Wolff(1938)提出 先兆-颅内血管收缩 头痛-颅外血管扩张,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4,发病机制血管源性学说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4,发病机制,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偏头痛是由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先兆是由于CSD(皮层扩散性抑制)引起,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5,发病机制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5,发病机制,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大脑皮层或下丘脑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 SP,CGRP,VIP硬脑膜血管神经源性炎症(血管扩张、血浆外渗、肥大细胞脱颗粒)致痛物质,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6,发病机制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偏头痛临床特点1、反复发作性,间歇期无症状;2

3、、大多为一侧,局限于额、颞及枕部;3、搏动性头痛,可转为持续性钝痛;4、少有先兆症状,如视觉、感觉和运动等。5、恶心、呕吐、畏光或(和)畏声、倦怠等 是常见伴发症状,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7,偏头痛临床特点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7,(一)偏头痛的IHS分类,1.偏头痛1.1 无先兆性偏头痛1.2 有先兆性偏头痛1.2.1 典型先兆伴偏头痛性头痛1.2.2典型先兆伴非偏头痛性头痛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1.2.4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1.2.5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1.2.6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8,(一)偏头痛的IHS分类1.偏头痛1.1 无先兆性偏头痛,1.3 通

4、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1.3.1 周期性呕吐1.3.2 腹型偏头痛1.3.3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1.4 视网膜性偏头痛1.5 偏头痛的合并症1.5.1 慢性偏头痛1.5.2 偏头痛持续状态1.5.3 持续性先兆不伴脑梗死1.5.4 偏头痛性梗死1.5.5 偏头痛诱发的痫性发作,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9,1.3 通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二)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0,(二)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0,1.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标准 BD,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不成功)C.头痛至少具备

5、以下特点中的2条:1.单侧2.搏动性3.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4.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加剧或头痛时主动避免此类活动(如散步或爬楼梯),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1,1.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标准 BD,至少5次发,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D.在头痛期间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条: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畏声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2,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D.在头痛期间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条:,1.2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典型先兆的表现 1、先兆包括至少以下一条,但是没有运动障碍:(1).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症状(如视

6、野缺损)(2).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症状(如麻木)(3).完全可恢复的言语功能障碍,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3,1.2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典型先兆的表现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典型先兆的表现2、至少符合以下2条:(1).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2).至少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连出现5分钟(3).每个症状5分钟并且60分钟,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4,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 典型先兆的表现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4,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5,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5,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有先兆偏头痛的诊

7、断主要依据先兆特征,需要有2次以上的先兆发作,并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可能。如果在上述典型先兆1小时内出现偏头痛性头痛发作,即可诊断为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如果典型先兆后的头痛不符合偏头痛头痛的特点,则诊断为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典型先兆后也可以无头痛发作,诊断为典型先兆不伴头痛。,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6,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先兆特征,需要,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一旦先兆期出现肢体无力表现,需考虑偏瘫型偏头痛,若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有类似发作,则诊断为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否则诊断为散发性偏瘫型偏头痛。,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7,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一旦先兆期出

8、现肢体无力表现,需考虑偏瘫型,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如果先兆明显地表现出起源于脑干和(或)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的症状,且不伴肢体无力时诊断为基底型偏头痛,确诊需要下列2项以上的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双鼻侧或双颞侧视野同时出现的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水平下降、双侧感觉异常等。偏瘫型偏头痛和基底型偏头痛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出现的60分钟内有偏头痛性头痛发作。,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8,有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如果先兆明显地表现出起源于脑干和(或)双,1.3 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1.3.1周期性呕吐,A.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B和CB.周期性发作,个别患者呈刻板性,

9、每次持续1小时至5天C.发作期间呕吐至少4次/小时至少1小时D.2次发作间期症状完全缓解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19,1.3 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1.3.1,1.3 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1.3.2 腹型偏头痛A.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BDB.腹部疼痛发作每次持续1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不成功)C.腹部疼痛具备以下所有特点:1.位于中线、脐周或难以定位2.性质为钝痛或“微痛”(just sore)3.程度为中度或重度D.腹痛期间有以下至少2项:1.食欲减退,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0,1.3 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1.3.2,1.3 可能为偏

10、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1.3.2 腹型偏头痛2.恶心3.呕吐4.苍白E.不能归于另一种疾病,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1,1.3 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1.3.2,1.3.3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A.符合标准B至少发作5次以上B.无先兆眩晕发作,数分钟到数小时后自行缓解。C.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和听力、前庭功能正常D.脑电图正常,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2,1.3.3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A.符合标准B至少发作5次以上偏,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培训课件,偏头痛持续状态,A.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当前发作除持续时间外与以前发作相同。B.头痛有以下两个特点:1.持续72小时2.程度较严重C.不能归于

11、其它疾病,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4,偏头痛持续状态A.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当前发作除持续时间外与以,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5,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5,偏头痛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6,偏头痛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6,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的区别 偏头痛 丛集性头痛 紧张型头痛 家族史 多有 多无 可有 周期性 部分女性 和月 有丛集发作期,丛集 多无 经周期有关 发作频率为隔天1次到 每日8次性别比(男:女)1:32 2.53.5:1 4:5 头痛性质 搏动性 尖锐痛、撕裂牵拉痛 压迫痛、紧箍感头

12、痛部位 多单侧 固定单侧眶周 多双颞 持续时间 472h 15min3h 30min7d头痛程度 中重度 重度或极重度 轻中度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 结膜充血、流泪、流涕 极少 畏声、畏光活动加重头痛 多有 多无 多无,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7,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7,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8,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8,偏头痛的治疗,(一)一般治疗 1.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安静,卧床休息;2.避免声光刺激;3.节制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4.戒烟戒酒等。,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9,偏头痛的治疗(一)一般治疗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29,(二)药物治疗 急性期主要用曲坦类、麦角碱类、非甾体

13、类抗炎镇痛药。,1.曲坦类药(5-HT受体激动剂)舒马曲坦(英明格)、佐米曲坦(佐米格)、利扎曲普坦等。,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0,(二)药物治疗1.曲坦类药(5-HT受体激动剂)偏头痛,2.麦角碱类 双氢麦角胺、麦角胺等。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1,2.麦角碱类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1,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2,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药物用法用量日最大剂量半衰期(小,预防性药物主要有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郁药、钙通道阻断剂。,1.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2.抗癫痫药 丙戊酸、

14、托吡酯、加巴喷丁等;3.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百忧解等;4.钙通道阻断剂 氟桂利嗪;5、其他 核黄素 辅酶Q10,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3,预防性药物主要有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抗抑,预防性治疗指征,中至重度偏头痛每月发作2次以上、每次持续2天以上者,或发作不频繁,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治疗性用药无效或对治疗不耐受;治疗性用药使用过度者特殊类型的发作,如偏瘫型、基底型、先兆时间长的偏头痛。患者希望尽可能减少发作者。,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4,预防性治疗指征中至重度偏头痛每月发作2次以上、每次持续2天,预防偏头痛的常用药物,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5,预防偏头痛的常用药物 受体阻滞剂用法用量不

15、良反应,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注意事项,偏头痛的诊断必须正确,有些药物对紧张型头痛,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无效。无预防偏头痛作用的药物如下:巴比妥类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现已不再被推荐用以预防偏头痛发作。小剂量开始:缓慢逐渐增至有效剂量,注意观察药效和副反应若早期药效不佳不要轻易放弃,至少应足量尝试12个月,才能判断其预防之效果。有的患者往往服用24周后停药,这是不妥当的。获得满意疗效后,通常需要维持治疗6个月,然后逐渐减量。,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6,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注意事项偏头痛的诊断必须正确,有些药物对紧,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7,Thank you 偏头痛发病机制和诊断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