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691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9.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20张PPT),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背景(1)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2)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康熙帝,雍正帝,顺治帝,乾隆帝,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背景 康熙帝雍正帝顺治帝乾隆帝,玉米,甘薯,措施(1)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2)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作

2、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玉米甘薯措施,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朝有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对清朝有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表现:,(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表现:(1)

3、手工业各行,清代纺织图,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清代纺织图规模大、分工合作、雇佣关系,2商业的发展,思考:对比P44宋代商业、P69明代商业、P98清代商业的内容,清朝商业发展有何进步?,(1)从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都商业繁茂;,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商业的发展思考:对比P44宋代商业、P69明代商业、P9,吴江县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汉口镇“人烟数千里,贾,(2)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商帮名称组成人员主要商业活动特点晋商山西商人组成贩卖粮食、食,晋 商 老 照 片,徽商故里,晋 商 老 照 片徽商故里,【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

4、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个亿。,【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按清朝惯例,只有乾隆年间的盐商有过戴红顶子的,而戴红顶又穿黄马褂者历史上却仅有胡雪

5、岩一人,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三、人口的增长,材料: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边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及概况?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三、人口的增长时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统计数顺治十八年(1661,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

6、了很大的增长。,2.概况,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3.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消极影响),1)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2)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看,康乾盛世是值得称颂和自豪的,它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上都有显著发展,其盛世局面超过前代任何一次,确实值得赞扬。,但从世界历史横向发展来

7、看,却不宜夸大评价。在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盛世已显得暗淡无光了。,从中国历史的纵向发展看,康乾盛世是值得称颂和自豪的,,课后习题,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清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到康熙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C.对黄河、淮河、大运河进行治理 D.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边远地区得到了开发,B,课后习题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下列表述,与史,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8、)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D,2.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B,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4、清朝前期,许多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据载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的是()A北京B江宁C苏州D杭州,C,4、清朝前期,许多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据载拥有“十万烟火”,5、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哪位皇帝在位时()A.康熙 B.雍正C.顺治D.乾隆,D,5、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人口数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