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5719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2学时参考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1,兽医公共卫生学第二篇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1,第二篇知识构架,第四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概论,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控制,了解环境与环境污染的概念、特点和现状,了解环境污染的分类组成、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了解环境污染对机体作用的特性、对组织器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自学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特别留意治理农业污染的方式方法,2,第二篇知识构架第四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概论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在,第四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概论,第一节 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

2、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二、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一)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并未受到认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存在许多有益人类健康的因素,但部分地区中人类长期生活有不利影响。(二)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关键看人类的活动是否尊重自然规律。,第一节 环境概述,3,第四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概论第一节 环境概述第一节 环境概述3,三、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系统复杂,具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基本特性(重点):整体性(环境系统各组成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有限性(空间的有限性决定了

3、环境的有限性)潜伏性(破坏和建设都是日积月累才表现效果)不可逆性(能量的流行不可逆性决定了环境的不可逆性,如物种灭绝)持续反应性(传代)灾难扩大性(恶因灾难性后果),第一节 环境概述,4,三、环境的基本特性第一节 环境概述4,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一、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5,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一、环境污染的概念5,环境污染的类型:按环境因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按污染物性质:生

4、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按污染产生的原因: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按污染涉及范围: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污染,6,环境污染的类型:6,二、环境污染与公害公害:指凡污染和破坏环境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公害发展的三个阶段:1、产业革命时期:燃煤大气;矿石冶炼、制碱水质2、公害发展期:煤、石油、有机化学3、公害泛滥期:煤、石油、有机农药、放射性物质、噪声、震动、垃圾、恶臭、地面沉降等,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燃煤排烟集聚在大气中,一周内死亡四千人,日本水俣病,7,二、环境污染与公害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燃煤排烟集聚在

5、大气,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8,无公害食品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8,三、环境污染的监控与可持续发展,(一)环境污染的监控指应用物理、化学手段对环境质量某些代表性值进行测定分析,同时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出的各种信息对环境污染状况做出判断,进而对污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二)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概念:可持续性与发展。具体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第二节 环境污染(重点),9,三、环境污染的监控与可持续发展(一)环境污染的监控第二节 环,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一、环境污染源二

6、、环境污染物三、优先污染物,10,第五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0,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一、环境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包括向环境产生或排放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有害物质的设备、装置、场所等。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生产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污染源、土壤污染源、水体污染源按排放物种类分类:生物性污染源、化学性污染源、物理性污染源,11,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一、环境污染源11,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二、环境污染物定义:环境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并使其正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与生物的物质。分类:根据来源:自然、人为

7、根据产生方式:生产性、生活性根据受污染物影响的介质:大气、水体、土壤根据形态:气、液、固根据性质: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其他,12,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二、环境污染物12,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二、环境污染物(一)生物性污染物1、微生物:空-腐败、气源性病原;水腐败菌、致病菌、病毒引起食物中毒或传染病;土壤易受污染、种类多2、寄生虫及虫卵:主要来源于人畜排泄物。水吸虫;土壤蛔、蛲、鞭、绦3、害虫和鼠类:农作物:甲虫、蛾;传播疾病:蚊、蜱;污染食物:蝇、蟑螂、螨;鼠:毁坏、传播,13,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二、环境污染物13,二、环境污染物,(二)化学性污染物1、大气中:一次污

8、染物:SO2、CO、NO、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污染物,毒性更强,如硫酸与硫酸盐气溶胶、硝酸与硝酸盐气溶胶等。2、水体中: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有机污染物:卤烃、酚类、苯类、多氯联苯、油类、洗涤剂3、土壤中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氟、氰化物、酸、碱、盐有机污染物:农药、化肥、石油、酚类、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有机合成洗涤剂、废塑料、废橡胶、纤维素和油脂,14,二、环境污染物(二)化学性污染物14,二、环境污染物,(三)物理性污染物1、放射性物质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2、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光、高频和微波等电磁

9、辐射3、热污染:废热导致气温、水温增加,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15,二、环境污染物(三)物理性污染物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1,二、环境污染物,(四)其他污染物1、有毒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定义: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和生物体内不易降解、毒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对人和动物健康危害严重。包括(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16,二、环境污染物(四)其他污染物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16,(四)其他污染物1、有毒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定义: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能在大气中长

10、距离迁移和沉积到地面,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主要特性:持久性半挥发性蓄积性高毒性,17,(四)其他污染物1、有毒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持久性,二、环境污染物,(四)其他污染物1、有毒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定义:一类具有毒性并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能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流动在环境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PTS与POPs的区别:POPs是PTS中危害更为严重的部分。,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18,二、环境污染物(四)其他污染物第一节

11、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18,(四)其他污染物2、环境中污染的兽药(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饲喂代谢产物或原药排出到环境中)(1)兽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目前,农业污染已经从过去的点源污染向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大气圈各层面的水体、土壤、生物、大气一体化污染发展,形成“水、陆、空”三维立体的,且各圈层间互为关联的“农业立体污染”。“农业立体污染”的扩张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生存危机之一。,19,(四)其他污染物19,20,20,(2)兽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污染:难处理,毒害水生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作物、土壤昆虫和微生物产生影响,21,(2)兽药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三、优先污染物

12、,污染物团体庞大,因此擒贼先擒王。以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又称环境优先污染物,是指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特点:以有机物为多,难以降解、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有生物蓄积性、具有急慢性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第一节 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22,三、优先污染物污染物团体庞大,因此擒贼先擒王。第一节 环境污,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重点),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浓缩、积累与放大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生物

13、浓缩(bioconcentration)定义: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浓缩。生物浓缩系数(BCF):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与它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又称浓缩系数、富集系数、生物积累率。BCF=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Cb)/污染物在周围环境中的浓度(Ce),23,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重点)一、污染物在生,影响BCF的因素:生物种及物质不同,BCF也不同。生物:生物营养级越高、摄食量越大,摄取的污染物也就越多,BCF就越大。污染物:

14、难降解、脂溶性越高如重金属、六六六、DDT、多氯联苯(PCB)、多环芳烃、二噁英等BCF高。,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重点),24,影响BCF的因素: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重,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一)生物浓缩(二)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定义: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与生物浓缩的差异是-有时间因素的参与)其程度也可用生物浓缩系数(BCF)表示。影响因素:摄入量大于消除量-导致积累越来越多;不同种生物生物积累现象不同(物种差异);同种生物

15、不同个体生物积累现象不同(个体差异);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和组织对同一元素的积累现象也不同(器官组织差异);不同物质在同一生物物种中生物积累不同(污染物差异)。,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重点),25,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一)生物浓缩(二)生物积累(三)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指在生态系统中同一条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通过摄食低营养级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高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也可用浓缩系数表示。意义: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机体中这

16、种物质的浓度显著的超过环境浓度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重点),26,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第四节 生物对污染物在,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性(重点)(一)环境化学污染物对机体的联合作用联合作用的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效应,称为联合作用。1、协同作用(A种促进B种):1+122、相加作用(两种物质相似):1+1=23、独立作用(互不影响):11+124、拮抗作用(A种抑制B种):1+11(各自定义在书上标注,重点),第六章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重点),27,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

17、的一般特性(重点)第六章 环境污,(二)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个体感受性差异个体差异导致。(三)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考点)1、广泛性2、多样性:污染物种类多3、复杂性: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致病机理复杂4、长期性:污染物难以消解,长期存在,作用于动物和人体,产生长期影响。,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性,28,(二)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个体感受性差异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第三节 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一、对细胞的影响(自学)二、对组织器官的影响(重点)(一)污染物作用靶器官靶器官(定义,重点):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并不对机体的所有器官产生同样的毒性作用,而只

18、是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某种环境污染有害物质首先在部分器官中达到毒性作用的临界浓度,这种器官就称为该有害物质的靶器官。靶器官 效应器官 蓄积器官,29,第三节 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一、对细胞的影响(自学,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二、对动物繁殖的影响三、对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一)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1、临床作用2、亚临床作用,30,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30,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3、三致作用(致癌、致突变、致畸),三致作用,定义: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作用、致突变

19、作用和致畸作用,统称“三致”作用。,致癌作用,定义: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定义:污染物中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致癌物,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定义: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不孕、胚胎早期死亡体细胞突变:癌症,定义: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致畸物:造成先天性畸形的污染物称为致畸物。,31,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三致作用定义: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4、免疫损伤作用定义: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细胞或

20、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的组织损伤称为免疫损伤。包括:免疫抑制、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因素:化学性的(如多氯联苯、苯并芘、氯化汞等);物理性的(辐射),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32,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5、激素样作用环境激素: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肿瘤等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和促进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植物雌激素(

21、豆类、木质素、拟雌内醇);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杀虫剂、多氯联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塑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危害:雄性生殖系统发育障碍,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33,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点)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1、传染病气候变化:气温、沙尘、空气动物传染病:60%可传给人类农业生产:产生污水和淤泥滋生病原体2、寄生虫病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生活史需要环境、多宿主参与。,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绦虫生活史,34,(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3

22、、职业病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伤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政府法定的职业病: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9大类100余种。,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35,(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第四节 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职业病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数可以定量检测,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

23、例发生。(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的处理,预后一般良好。,36,职业病特点:36,(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4、地方病定义: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分类:化学性地方病:人体同环境中元素交换不平衡生物性地方病: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封闭落后地区。,37,(二)环境污染引起的人类疾病37,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必须正本清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一、治理工业“三废”工业三废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治理的基本措施包括:(一)工业企业合理布局下风向、与居民区一定距离、居民区不

24、建污染性企业、企业建立三废处理系统。(二)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工艺改革减少污染;三废回收利用,化害为利。,38,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控制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控制38,(三)净化处理常用的净化方法:物理方法:筛滤、沉淀、浮选等;化学方法:加混凝剂、氧化剂、还原剂等;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处理,是有前途的一种方法,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39,(三)净化处理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39,二、预防农业性污染,(一)合理使用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限制使用某些毒性大、残留期长的农药。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执行一定间隔期。具有三致作用的农药禁止生产和使用。(二)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卫生管理灌溉前要进行预处理。,

25、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0,二、预防农业性污染(一)合理使用农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40,二、预防农业性污染,(三)防止畜禽养殖污染1、粪便、尿液、污水和恶臭处理方法:(1)用作肥料:新鲜粪便或腐熟堆肥处理施入农田(2)生物能利用: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供能照明。(3)用作饲料:特别是鸡粪,经过发酵后可作为高蛋白饲料使用。2、兽药:严格执行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未经批准的药物,限制或禁止使用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或可能具有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41,二、预防农业性污染(三)防止畜禽养殖污染41,我国食品出口遭拒的主要原因,我国食品出口遭拒

26、的种类,42,我国食品出口遭拒的主要原因我国食品出口遭拒的种类42,三、预防生活性污染日常生活中产生大量废气、污水及垃圾等,生活污水及粪便垃圾中富含氮磷钾及其他有机物质。垃圾中塑料、纤维等难处理的高分子物质占了较高的比例。生活污水中洗涤的烷基磺酸钠等有机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特点:难以处理。,43,三、预防生活性污染43,第二篇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的重点环境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环境污染物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性环境污染的控制,44,第二篇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的重点44,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