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726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ppt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第四章,主要掌握的内容,天然林养护工程技术 次生林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退耕还林工程与技术 风沙源治理工程与技术,温暖带落叶阔叶林,亚马逊常绿阔叶林,亚马逊热带雨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森林的主要功能,农业水库、天然吸尘器、自然总调度。森林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资源。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源基地。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调能力。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用,随着工业化的兴起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大片森林被破坏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退化后的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作用减弱储存生态系统营

2、养元素的能力降低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第一节 天然林养护工程技术,天然林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多种效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中起着主导作用。,一、天然林的特征及受到的干扰,不规则的树冠层结构存在天然树种古老的树种保存完好大平洋西北部的花旗松已存活800-1200年大量的枯林(5-10%)相对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一)特 征,欧洲小叶椴200cm栎树230cm欧洲白蜡树130cm,波兰的比亚沃维耶扎(Bialowieza)森林中树的直径很大,枯木(dead wood),提供栖境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平衡维护

3、水域生态系统减少河道侵蚀净水为鱼类提供适宜栖息条件,Aspen Fire(Tucson)AZ 2003,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自然灾害:山体滑坡、火山爆发、洪涝灾害严重干扰:风暴、严重火烧、干旱 风干扰(windthrow):导致生成较小的林间 空地,一般小于0.1hm2。火烧:破坏森林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生态因素,一定频率、一定强度的火烧,能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二)干 扰,人为干扰狩猎/救护行为盗伐火烧污染,干扰事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破坏的物理强度:新物种的存活。距种子源的距离生境变化:光、土壤湿度、营养物质等。,二、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概述,(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

4、指导思想,宗旨: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根本目的: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实现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工程包括层次: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区;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天然林资源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69%。,(二)工程范围,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包括云南、四川等18个省(区、市)的重点森工局(场)及长江、黄河中上游等地区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森工企业、采育

5、场和以采伐天然林为经济支柱的国有林区。,(三)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步骤,1.编制工程实施规划,做好森林分类区划2.调减和停止天然林采伐,积极开展营造林建设3.选择建立转产项目,妥善安置富余人员4.加强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工程实施质量,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停伐木材产量1239.0万m3。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853.6万m3减到1102.1万m3。,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营造新的公益林1.91亿亩。,三、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理论基础,1.森林生态系统理论2.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3.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4.林业资源经济学理论,四、天然林养护技术,概念:是

6、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一)封山育林技术的概念、优点及意义,优点:投资少,见效快,尤其在高山陡坡、交通不便等地方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意义:形成了具有自我保护性质的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可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也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的透水性,改善生态环境等,确保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1)有天然下种能力且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母树每公顷30株以上或阔叶母树每公顷6

7、0株以上;如同时有针叶母树和阔叶母树,则按针叶母树除以30加上阔叶母树除以60之和,如大于或等于1则符合条件;(2)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苗每公顷90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苗每公顷600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计算方式同上;,(二)封山育林的条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均可实行封山育林:,(3)有分布较均匀的针叶树幼树每公顷600株以上或阔叶树幼树每公顷450株以上,如同时有针阔幼树或者母树与幼树,则按比例计算确定是否达到标准,计算方式同上;(4)有分布较均匀的萌蘖能力强的乔木根株每公顷600个以上或灌木丛每公顷750(沙区150)个以上;(5)有分布较均

8、匀的毛竹每公顷100株以上,大型丛生竹每公顷100丛以上或杂竹覆盖度10以上;,(6)除上述条款外,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段及沙丘、沙地、海岛、沿海泥质滩涂等经封育有望成林(灌)或增加植被盖度的地块;(7)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级树种和省级重点保护树种的地块;(8)郁闭度0.50低质、低效林地;(9)有望培育成乔木林的灌木林地。,1.全封 在封育期间,禁止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三)封山育林的方式,边远山区、江河上游、集水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恢复植被较困难的宜封地应实行全封。,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施封禁,其它季节,在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前提

9、下,按作业设计进行生产活动。,2.半封,有一定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的宜封地,可采取半封。,3.轮封 轮封是根据封育区的具体情况,将封育划片分段,轮流实施全封或半封的封育方式。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燃料等有实际困难的非生态脆弱区的封育区,可采用轮封。,按照培养目的和目的树种比例分为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和竹林型五个封育类型。,(四)封山育林的类型,封山育林应做好:搞好规划设计,划定封山育林的界限、林种的区划;设计合理的封禁方式;确定封禁的年限;采用适当的育林措施;封山育林的管理等。,(五)封山育林的路线,第二节 次生林生态恢复工程与技术,(一)概念 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

10、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培树种的萌生林与入侵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也属于次生林。,一、次生林概念及特征,(二)特征,1.树种组成较单一2.年龄较小,年龄结构变动大3.树种传播能力强,起源多为无性繁殖4.林分稳定性较低,中间竞争表现激烈,演替速度较快。5.生长迅速,衰退较早6.林木分布不均,层次结构简单,二、次生林恢复的意义,提供多种多样材种、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护农田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次生林恢复技术,次生林改造指改变次生林低劣林分的综合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低劣林分状况(树种组成、林相、疏密度、起源等),即调整林分结构,增大林分密度,提

11、高林分经济价值和林地利用率。,(一)次生林改造,1.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及改造原则,成因:立地选择不适,幼抚不及时,抚育不当,缺乏科学造林,树种配置不合理等导致林木生长不良,虽然成活、成林,但不能成材,生长量很低,导致低产林的形成。改造原则:改无林为有林;改灌丛为乔林;改疏林为密林;改萌生为实生;改杂木阔叶林为针阔混交林。,2.改造的技术模式,次生林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采伐和造林来实现的。次生林改造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全面改造,适用于:非目的树种占优势而无培育前途且立地条件较好,林地生产潜力较高的林分。模式:将林地上的绝大多数林木采伐,只保留少数小径级的珍贵树种与目的树种的幼树,在迹地更新

12、,进行全面造林。,全面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对天然次生林坚决不采取皆伐作业,只采取择伐和渐伐作业,并且做到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如必须要皆伐天然次生林,必须控制面积,因立地条件区别对待;对皆伐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迹地更新,采取补植与促进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自然力和林地上丰富的原生物种资源。,模式:又称伐前造林改造法,它是在林冠下补植、补播或促进天然更新的改造方法。它一般用于林分部闭度小,但林分分布均匀的次生林。适用于:它一般用于林分部闭度小,但林分分布均匀的次生林。,(2)林冠下造林改造法,适用于:郁闭度0.5以上的次生林地。模式:以带状皆伐为主,将要改造的林分作带状伐开,形成廊状空地,再在带状空

13、地用目的树种造林,等到幼林长成后,再根据引进树种生长发育的需要,逐步伐去保留带上的立木,最终形成针阔混交林或针叶纯林。,(3)带状改造(最常用),图 次生林的带状改造,适用于:既有目的树种,也有非目的树种,林木生长潜力不一,林龄和径级分布差异较大且不连续分布或散生的林分以及疏密度不均,甚至郁闭度很大的林分。择伐改造模式:择伐掉上层具有不同郁闭度的近、成、过熟林木;抚育保留有生长前途的中、小径目的树种。,(4)择伐改造,适用于:在具有培养前途,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壮龄林中进行。择伐改造模式: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期间,对未成熟林分定期而重复地采伐部分林木。,(5)抚育间伐,适用于:已经进行过天

14、然更新或促进天然更新,但目的树种的数量和质量未达到更新标准,而次生阔叶树种已获得了良好更新的林地,以及郁闭度在0.3以下的各种强度采伐迹地。择伐改造模式:人为地栽植耐荫的针叶树种,以形成群落合理的林分,从而加速森林向地带性顶极群落演替的进程。,(6)栽针保阔,1.上层抚育 将胸径30cm以上的霸王木砍掉,解放次林层的树木,但要注意林分中树木分布的均匀性。2.下层抚育 砍伐过密的次林层树木或更新层树木,促进上层的针叶树或目的树种的生长,也可专门用于培育某些大径级树木,以满足未来林业对可采木材资源的需求。,(二)次生林抚育技术,3.综合抚育 在同一林分中,采伐一部分径级较大的树木(15cm以上)以

15、供经济利用,同时伐除径级小于7cm的过密树木。目的是为中等树木留出营养空间。4.带状抚育 隔带进行上层、下层或综合抚育。保留带内不采取任何经营措施,以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求。经营带内采伐一定的树木,以获取木材,或促使保留木快速生长。,5.模拟自然天窗的人工更新 根据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不均匀的特点,以植生组造林形式,每23株为一组,组间距为2m2m,使天然次生林中生长一定密度的目的树种,并对其进行集约经营,目的是培育后备木材资源,同时可维持次生林结构和生物多样性。,1.幼树定植定植:在幼林中,选择遗传性强,表现型好,生育健壮,可望成林的幼树,作为不断优选的对象。定植根据幼林特点而定,一般12次。当

16、幼林高生长超过1.5m以上,应进行第二次定植。第一次定植每公顷保留50006000株,第二次定植每公顷保留40005000株。其余幼树伐除。,(三)珍贵树种定株定向培育技术,2.疏伐定株 以定株培育对象为中心,周围保留一些辅佐木,以促进定株林木的生长。除此之外的林木,均须伐除。一般定株每公顷伐去600700株。,第三节 退耕护还林工程与技术,(一)退耕还林提出的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加剧了自然灾害。,一、退耕还林工程概述,(二)退耕还林工程的范围,工程建设范围包括25个省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个县。重点安排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突出重点。范围

17、主要是坡度25以上的耕地必须逐年退耕。水土流失严重、沙化、盐碱化等严重的耕地及生态地位重要的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规划;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的耕地,在退耕还林规划中优先安排。,(三)退耕还林遵循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逐步改善退耕还林者的生活条件。,(四)退耕还林实施方案,(1)退耕还林的具体范围;(2)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3)树种选择和植被配置方式;(4)造林模式;(5)种苗供应方式;(6)植被管护和配套保障措施;(7)项目和技

18、术负责人。,1.用材林选择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的树种。2.经济林重点选择丰产和优质的树种,主要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3.生态林选择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根蘖性强、耐风蚀等特点的树种,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二、退耕还林树种,1.生态保护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指在立地条件较差、土壤贫瘠、坡度25以上的陡坡地段和江河源头、库区周围等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区,营造以生态林为主的退耕还林类型。(1)封山育林治理模式(2)林灌草生态治理模式,三、退耕还林工程模式与技术,(一)工程模式,2.生态经济型模式(1)林果治理模式(2)林药治理模式(3)笋用林治理模式(4

19、)工业原料林模式(5)林农复合治理模式,退耕还林实用技术主要包括:适于不同退耕区的优良树种配置和营造技术,低山丘陵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技术、太行山石质山区辅助封山育林技术、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乔灌草护坡生物工程营建技术、干热河谷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生态经济型林业经营技术等,为退耕还林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服务。,(二)主要技术,1植物篱营造技术,(1)概念 该技术沿等高线一定间距种植速生、萌生力强的多年生灌木或灌化乔木或草木植物混种一行或多行的植物篱,植物篱间为作物耕作带。我国称由灌木带的植物 篱为生物地埂,在国际 上称为植物篱。,(2)植物篱树种选择,选择原则是:能固氮、生长迅速、根系深、萌芽

20、快、耐割,能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既有良好保持水土作用,又能用作燃料、饲料和绿肥。推荐树种:茶树、桑树、紫穗槐、黄荆树、马桑、银合欢、刺槐、杜仲、金荞麦、黄花、香根草、麻等。,(3)整地、播种或栽植(4)抚育管理 植物篱营造技术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项生物技术工程措施,植物篱不但能保持水土,还可提供大量绿肥、饲料和薪柴,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覆膜造林技术,3.整地技术(1)鱼鳞坑整地(2)水平沟整地(3)反坡梯田(4)穴状整地,鱼鳞坑为半月形坑穴,外高内低,长径0.51.2m,短径0.51.0m,埂高0.20.3m。坡面上坑与坑排列成三角形,以利蓄水保土。,水平沟整地:适于土层

21、浅薄的丘陵、沟壑荒地或退耕地。沿等高线布设,品字形或三角形配置。种植点设在沟埂内坡的中部。,第四节 风沙源治理工程与技术,(一)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的背景 近年来,京津乃至华北地区多次遭受风沙危害,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风沙源治理工程概述,(二)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范围,工程区西起内蒙古的达茂旗,东至内蒙古的阿鲁科尔沁旗,南起山西的代县,北至内蒙古的东乌珠穆沁旗,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等五省(区、市)的75个县(旗)。工程区分为四个治理区,即北部干旱草原沙化治理区、浑善达

22、克沙地治理区、农牧交错地带沙化土地治理区和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治理总任务为222292万亩。,根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规划,工程由南向北划分为5个治理区:(1)沙化草原治理区(2)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区(3)农牧交错带沙化土地治理区(4)燕川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5)京津近郊综合治理区,(三)工程建设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2)坚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3)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封育的对象:具有一定植被盖度的半固定和半流动沙丘。封育方法:利

23、用木桩或水泥桩和刺线(或网围栏)按一定面积和形状将所要封育的沙地围起来,实行全面封禁,禁止滥垦、滥伐、滥牧、滥挖,当植被覆盖度达到30%以上时,可实行半封。,二、风沙源治理工程治理技术,(一)封沙育林(草)技术,1播区条件 沙地飞播造林适用于地方偏远,交通不便,人工造林困难的沙荒地。选择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3000亩,宜播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的宜林(草)沙地为播区。,(二)沙地飞播造林(草)技术,2.飞播植物种的选择 飞播植物种应具有种子吸水力强、有利于自然覆沙、发芽快、扎根迅速、耐干旱、耐贫脊、耐风蚀沙埋、自然更新容易、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沙生植物。3.播期选择 播期一般在该地区雨季到来

24、之前1020天。各地适宜的飞播期是有差异的。如旱草原沙地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干草原一荒漠草原区,5月中旬至6月中旬。,4.播量的确定和种子处理根据不同树(草)种的特点,飞播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为每公顷插种量(kg);N:可靠的成苗株数(10000株/hm2);W:种子千粒重(g);E:种子发芽率();R:种子净度();F:为每平方米实际落种粒数与设计种子数的百分比;A:为鼠、虫危害损失率();Q:为意外损失率()。,5.飞播作业,要求实际播幅不小于设计的70,根据飞行高度播幅一般控制在50100m,单位面积落种粒数不低于设计的50,落种准确率大于85。,根据沙区特点,考虑到飞播效率,通常确

25、定播带长35007000m,播大粒种子带宽50m,航高6070m;播小粒种子带宽40m,航高4555m。为防止落种不匀,播幅宽应在播带基础上增加2030的重叠。,6.成苗调查,飞播当年秋季进行成苗调查。要求宜播面积平均每公顷有苗3000株以上,有苗面积占宜播面积的50以上。,7.成效调查,飞播造林五年后,可采用成数抽样调查法或路线调查法。调查内容有播区的宜播面积、成效面积、平均每公顷株数及管护措施等。,8.飞播区的经营管护,飞播后播区要全封35年,严禁人为活动。,植物治沙技术主要包括建立植被或恢复天然植被以固定流动沙丘;保护封育天然植被,防止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原向沙漠化方向发展;营造大型防

26、沙阻沙林带,阻止绿洲、城镇、交通和其他经济设施外侧的流沙侵袭;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绿洲和牧场的稳定,并防止土地退化。,(三)植物治沙技术,(1)林带结构 依据林带透风阻沙能力的大小,可划分为三类: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通风结构林带,1.农田防护林造林技术,林带的布设应与防治目标一致,通常应设置主林带与副林带。主林带走向通常与主害风方向垂直,而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构成护田林网。目前以建设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为最好,主林带间距200300m,副林带间距500600m,而在沙质地上,主林带间距可以缩小为150200m,副林带间距400500m。窄林带可由23行乔木组成,最多不超过5行。,(2

27、)林带间距与宽度,配置类型主要有乔木与乔木搭配、乔木与灌木搭配等几种形式,在不同搭配之间可以采用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和带状混交造林,避免单一树种造林。,(3)造林树种选择(见表3-2),(4)林带配置,(1)丘间低地造林技术,2.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固沙技术,治沙实践证明,邻近绿洲边缘及绿洲内部的流动沙丘,环境条件不同于高大流动沙丘那么严酷,通过人工沙障的辅助,植物固沙是能够成功的。,(2)沙丘固沙造林技术,沙丘造林首先应选择迎风坡中下部安排造林,丘顶不造林,让风吹蚀削低。选择沙丘迎风坡中下部横对主风方向,成行栽植固沙植物,株距11.5m,行距24m。在流动沙丘中,选定一部分作为需要固定的沙丘,用设

28、沙障和造林的方法,迅速地固定起来,不让继续流动,而其余沙丘,不加任何固沙措施,使其移动。几年后,让其移动的沙丘移动到被固定的沙丘位置,扩大了平坦的丘间低地。,固沙植物的选择原则是:选择多年生生长快、耐瘠薄、耐风蚀、耐沙埋、根系发达能有效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植物种;选择萌蘖能力强、村叶茂密、冠幅大的植物种;选择种源丰富,还可以进行人工无性繁殖的植物种;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植物种。,(3)固沙植物选择,(1)阻沙林带的林带结构与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乔灌组成,行间混交为宜:愈接近外来沙源一侧,灌木比重应该增大,使之形成紧密结构。树种选择(2)阻沙林带规模 防风阻沙林带的宽度取决于沙源状况。,3.防风阻沙

29、林带技术,1.保水剂的种类 目前国内外的保水剂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丙烯酰胺-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铵等);另一类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四)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技术,在植树穴内将保水剂与土壤充分均匀混合后再栽植苗木,当土壤中的保水剂遇到下渗水后,可以有效蓄贮水分供苗木利用。,2.保水剂的使用方法,施入量一般情况下以占施入范围内(植树穴)干土重的0.1为最佳。,3.保水剂的使用量,一些国家防沙治沙的经验与做法美国:形成合力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有法律和制度保证,奖惩分明 自然资源保护署形成全国网络,提供水土保护的技术和资金援

30、助 利用旧报纸纸浆、植物纤维等原料,发明出如发胶一样的绿色材料,稳固沙土,一战后昂贵的小麦价格,使美国成千上万移民蜂拥到南部大平原开荒种地。植被遭破坏,加之20世纪30年代初的连年干旱,使南部大平原垦区沙漠化迅速蔓延。继1933年11月11日起自于南达科他州的首场沙尘暴后,沙暴一次比一次猖獗,最令美国人震撼的是1934年5月11日开始持续两天的强劲沙暴。此次沙暴形成了高3公里,长1440公里,宽400公里的沙尘带,从大平原一路肆虐到芝加哥,像下雪一样铺天盖地把沙尘倾倒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数天后,沙尘暴抵达纽约、华盛顿等东部地区,最终带着3亿多吨沙土,消失在大西洋数百公里的外海。沙尘暴肆虐最严重

31、的地方,地表因积沙上升了1米左右,无数房屋、农具、庄稼被埋在沙土中,35万农民倾家荡产,被迫逃离大平原。,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让美国人开始懂得要善待自然。自1935年起,美国人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1935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水土保护法。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刚上台100天,美国政府就启动了多项恢复生态平衡的计划。,早在上世纪20年代,把治沙作为毕生追求的领军人物休哈蒙德贝内特就敏锐觉察到土壤侵蚀的灾难性后果,并到处奔走,大声疾呼,告诫政府和民众要善待大自然。随着环保科技的发展,贝内特的这一治沙理念越来越显出其前瞻性。美国从来没有停止保持水土以防止沙漠化和沙尘暴的进程。政府主管部

32、门的“自然资源保护署”已形成了一个全国网络,在各地根据需要设置分支机构或科研中心,为地方政府、企业、民众,甚至外国政府,提供水土保护的技术和资金援助。,数十年来的治沙实践,已为美国相关行业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主要包括:开发适宜在沙土地生长的豆科植物,以利于沙土地恢复地力;在沙土地的植物根部围上石子,因这些石子不但可保存晨露为植物增加水分,且可延缓沙土中的水分蒸发;在沙土地上挖掘人工槽,以利于收集雨水,以及把随风飘飞的草树籽拦下,给它们以生根发芽的机会;或者在每1平方米内放置一两个捆绑起来的稻草堆,不但可有效降低风沙对环境的肆虐,且可帮助附近的树草扎根成长。,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治沙区都应该

33、种树,因草树对地下水源的大量吸取,会对特定地理构造地区的水土平衡造成破坏,带来得不偿失的负面影响。如在美国内华达州,尤其是拉斯韦加斯一带的沙土地带,市府或饭店吸引游客种植棕榈树较为普遍。然而,种活一棵棕榈树的代价非常昂贵,种其他树种也因沙漠中水贵如油而不现实。为此,当地政府从外地运来土壤,上植树草,并进行滴灌,借以降低成本。更具特色的是,美国人利用旧报纸纸浆、植物纤维等原料,发明出如发胶一样的绿色材料,大面积喷洒在沙漠上,像植被一样稳固沙土,效果不错。,实例广东电白热带季雨林恢复,1.背景:由于近百年的砍伐和开垦,本地原始森林已基本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2.恢复的方法及步骤,自1

34、959年起人们在此处建立了一个模拟当地地带性植被结构的人工阔叶混交林。实验地及其周围50km2内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土壤及其贫瘠。工作人员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步进行整治和森林重建。,1)重建先锋群落(1959-1964),在光板地上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工程:开截留沟(排洪沟)和筑拦沙坝等。生物:用速生、耐旱、耐瘠的桉树、松树和相思树重建生物先锋群落。经过一段时间,恶劣的环境得以改善并有利于后来的植物生长。,2)配置多层多种阔叶混交林(1964-1979),在20hm2的先锋群落迹地上模拟热带天然林群落的结构特点,从天然次生林引如了黎胡、铁刀木、黑格等乡土树种和大叶相思、新银合

35、欢等豆科外来树种种植。混交方式有小斑块、带状和行混等。在树种配置考虑阴形和阳性、深根和浅根、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豆科与非豆科的种类搭配问题。小苗定植、挖大穴施基肥,幼林成林后封山育林。,3.恢复后的群落结构,在恢复过程中先后引进320种植物,分属230属70个科。最近的群落调查发现,在1400m2的样地中出现了72个树种。森林群落可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层,群落外貌浓绿,高度达12m,乔木层覆盖率达80%。,4.恢复后的功能,生产量和生产力是衡量恢复的基本指标之一。光板地为0,阔叶混交林三样地上生物量分别为46.33t/hm2、72.88t/hm2、112.50t/hm2,而同地带的天然林为350 t/hm2。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光板地水土侵蚀量52.3t/(hm2.a),而人工阔叶混交林为0.18t/(hm2.a),基本接近天然林的水土保持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