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震灾害及科学应对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地震灾害及科学应对方法ppt课件.ppt(1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地震灾害及科学应对,一、地震二、地震灾害三、地震应急四、地震监测及预报五、安徽防震减灾工作六、地震观测技术展望,地 球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 壳,地 幔,地 核,33km 莫霍面,2885km 古登堡面,地 球板块构造,主要板块分布:A太平洋板块;B欧亚板块;C印度-澳大利亚板块;D北美板块;E南美板块;F非洲板块;G南美洲板块。,地 球断层和活断层,地壳及其表面大规模的破裂面称为断层。越来越多的地震实例
2、证明了强震与断层活动关系密切 一方面,大地震总会在地表造成破裂,形成新的断层;另一方面,强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上。,活断层: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断层。,地 震地震定义,由于地球构造运动使得地层破裂或断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地震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要有向震源区供给机械能的能源要有能够储存弹性形变能的地壳介质和地质构造要有释放能量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地 震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一类在地球内
3、部传播称为体波,另一类沿地表面和岩层表面传播称面波。,地 震地震波,地震时地面“先颠簸后摇晃”:Vp=78km/s;Vs=45 km/s;V面波=3 km/s。,地 震地震要素,震 源震 中震中距震中区震源深度震 级发震时间烈 度,地震三要素,地 震地震要素,震级与烈度的关系,不同,地 震地震分类,地 震地震活动特点,地球上每天都发生地震,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能被人们感觉出来的仅占1%,约5万次,可能造成破坏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6级以上地震约100多次,7级以上大震约18次,8级以上巨大地震约12次。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
4、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全球地震带 全球有三条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地 震地震活动特点,板块的相对运动使中国的岩石圈处于高压之下,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史书记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是1556年的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达80万余人。,由于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工程结构、物品等物质的破坏。,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可分为社会层面和自然层面两大类。,地震灾害汶川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北川映秀断裂上,前山断裂也有部分段落同时破裂。地表破裂
5、长度约200km。,震前北川全景,震后北川全景,震前、震后对比,震前北川县城吊桥:横跨在江面上的吊桥,是北川的一道悠然自得的风景线,震后北川县城吊桥:地震后吊桥已经严重破坏,扭曲不堪增加了过桥人的危险。,震后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震后的碉楼明显倾斜,房屋坍塌严重,街上都是残垣一地。,震前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仿羌族碉楼造型,是北川的标志建筑物之一,震前、震后对比,震前北川夏禹大桥:夏禹大桥和龙尾隧道相连,带你进入这个美丽的县城北川,震后北川夏禹大桥:湔江上的另一夏禹大桥一大半桥身,齐齐地落到几十米高的山涧中。,震前北川的河流和山谷:一条小河在两山间,典型的蜀地风光。,震后北川的河流和山谷:坍塌
6、的山体堵塞河流,河流已经消失,两山合为一山。,震前、震后对比,峨眉山市(评估区4),什邡(评估区1),德阳(评估区2),郫县(评估区2),喷砂冒水,绵竹武都(评估区1),天全(评估区3),北川县城(评估区1),安县辕门(评估区1),生命线工程-电力,天全(评估区3),什邡铁路破坏(评估区1),映秀(评估区1),北川(评估区1),生命线工程-交通,都江堰移动(评估区2),绵竹红白广电机房(评估区1),绵竹移动基站(评估区1),什邡联通湔氐镇基站(评估区1),生命线工程-通讯,天全供水管道(评估区3),广元市(评估区3),绵竹供水管道损坏(评估区1),什邡天然气管道损坏(评估区1),生命线工程-供
7、水、供气,南江红花水库坝体变形(评估区4),紫坪铺坝顶护栏损坏(评估区2),江油洞子沟水库坝体平行裂缝(评估区2),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什邡桃子庵水电站进水闸门损坏(评估区1),地震灾害特点毁灭性,1976唐山大地震,2004印尼大地震,2005巴基斯坦大地震,2011年日本9级大地震,地震灾害特点突发性,时 间: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震 中: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 118.2,北纬39.6)震 级: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烈 度:震中烈度度震源深度:23千米 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
8、,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地震灾害特点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1)应急响应,1、有感地震应急响应:省局响应震级3.03.9,市局一般响应震级2.5-2.9,个别震源甚浅、震感较强的小震震级下限可以降低。2、四级应急响应(本省一般地震灾害):响应震级4.04.4级。3、三级应急响应(本省较大地震灾害):响应震级4.55.4级。4、二级应急响应(本省重大地震灾害):响应震级5.56.4级。5、一级应急响应(本省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响应震级6.5级以上。,(2)应急准备预案准备,1、应急预案的本质意义:由法制取代人制,用科学方案取代长官意志,由容易贻误时机走向快速
9、高效。2、应急预案的主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应急工作体制,规范应急行动。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平时应急准备工作要求和震时不同响应条件下的组织及人员职责、主要任务和期限、保障条件等。4、应急预案的检查落实:包括备案检查、实地检查、实战模拟演练、预案桌面推演等。要求做到组织、责任、装备、物资、经费五落实。,(3)震时应急指挥协调,以北川县城紧急救援为例,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出“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的命令。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指挥人员缺乏经验,不能及时把握救援的关键所在。,北川紧急救援,救援依靠力量,(1)群众自救互救。救出易救人员。(2)专业救援队伍。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
10、,群众的自救互救无能为力,需要依靠专业队伍的救援。,专业救援队特点:,远道而来,不熟悉压埋人员分布情况。很多队伍无人引导,在寻找合适的作业面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在重灾区分布不均。有的重灾区看不到救援队,有的地方集中了很多支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需要政府统一部署、有效组织、引导,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非专业救援车辆占据通往灾区的公路,专业救援队伍不能及时进入灾区,徒手群众面对死城,无能为力,救援队伍不能及时进入灾区,原地待命,个别救援队徒步进入北川,深夜,要求北川指挥部放行救援队,救援理念:保障安全,救助他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 百分之百的努力。两种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科学救援精神。,
11、地震应急防范长期防范,长期:十年以上 根据地震活动的空间规律设防,地震大多发生在板块和构造块体边缘的断裂带上,地震应急防范中期防范,中期:未来13年 通过监测确定主要地震危险区,可能发生严重灾害性地震的城镇,中国人口稠密区7级以上大地震震中分布图,地震应急防范短临应急防范,短期:未来三个月左右临震:未来十天以内通过有感地震和一般破坏性地震开展地震应急防范通过较多突发性宏微观前兆开展地震应急防范,地震应急防范地震谣言防范,及时公开震情,普及地震科学知识,举办专家讲座,有针对性释疑解惑。对肆意传播地震谣言的人进行批评教育,特别严重者给予处分、处罚。,地震应急防范震后应急防范,利用直达波和面波的到时
12、差(几秒钟)进行应急防范(扳应急手闸、发警报等)利用较大地震发生与海啸、山崩、建筑物破坏倒塌、水库溃坝、火灾等次生灾害发生的时间差(几分钟到几小时)开展预警防范通过震后半小时到数小时快速高效的应急反应和自救互救与紧急救援行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减轻震灾损失,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如何在地震中自救(获得救助)?,1.从感觉地面震动到房屋倒塌,有几秒钟至几十秒钟的时间,可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间逃出建筑物或做安全躲藏,如跑进卫生间,躲进坚固的桌柜下,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千万不要逃到电梯、阳台、房檐下或楼梯井等处,那些地方容易倒塌,很不安全。,如何在地震中自救(获得救助)?,
13、2.如果被废墟掩埋,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刚被掩埋时,要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灰尘呛闷窒息。之后要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灰尘和压在身上的物件。设法用周围物品支撑上体上方的重物,避免余震时再次塌落。尽量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空气。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的地方挪动。一时无法脱险,尽可能寻找食物和水,就算没有水源,也要用容器或衣物收集自己的尿液解渴,等待救援。,如何在地震中自救(获得救助)?,3.等待救援时要尽量节省力气,不要盲目大声呼喊、无用挣扎;要努力保持安静,休息,睡眠,保存体力,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有手机者,可尝试拨打呼救电话。如果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
14、物敲打墙壁,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如何在地震中自救(获得救助)?,4.室外避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变压器、广告牌、公路、铁路、山坡、陡崖、河边、水坝、桥梁等处。,如何在地震中自救(获得救助)?,5.逃出时应尽量避开余震及其它次生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等)的伤害。如果遇到有毒燃气泄露时,可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尤其注意不要使用明火。要注意避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仓库。,“伏而待定”:当感觉到有地震时,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保 护 头 部,不同场所避震,因地制宜,根据自己所处情况采取相应避震措施。平房
15、、楼房、公共场所、教室、立交桥、行驶车辆,预防次生灾害与余震,互救原则,如何开展地震救援(互救)活动?,(1)先救多后救少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如学校、工厂、医院、宾馆等。(2)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附近被埋压人员,不要舍近求远,以免错失救人的机会。(3)先救医务人员和青壮年 先救医务人员,增加抢救力量。先救青壮年,吸收增加救援力量。,如何开展地震救援(互救)活动?,(4)先救轻后救重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吸收补充扩大营救队伍。(5)先救易后救难 要注意先救有呼救声的,先救容易救的,这样才能提高救援的效率。先救容易救出的人,达到多救人和扩大救援队伍、获取救援信息的目的。,如何开展地震救援(互救)
16、活动?,(6)先救生后救人 每救一个人,首先保全生命,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救别人。尽量在有限时间内就更多的人。(7)安全第一 互救时一方面要注意救援者的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对被救者造成新的伤害。,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地震监测,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来临之前,对地震活动、地震前兆异常的监视、测量。一主要用监测仪器,
17、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来观察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东汉张衡地动仪公元132年记录公元138年甘肃青海大地震,地震监测中国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解放前,由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建的北京鹫峰地震台,观测仪器是进口的三分向伽魏式电流计记录地震仪。另一个是南京北极阁地震台;1954年初在兰州、西宁、太原、西安、北京等地安装了中国自行研制的51式地震仪;1957年,采用中国生产的基式地震仪先后建立了昆明、成都、兰州、北京8个基本地震台;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我国开始建设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这是我国第一个遥测地震台网;1983年中国
18、与美国合作在中国建立了中国合作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九五”后,地震观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台站观测和数据处理由人工读数、计算转变为仪器自动读数、数字采集、计算机处理数据;-数据传输由信函邮寄、电话报数转变为遥测传输、网络传输;-数字存储由图纸、观测本等纸介质记录存储转变为计算机数据库等磁介质存储;-日常分析处理由人工在纸介质上进行转变为计算机实时处理。,1929年到1930年设立鹫峰地震台,地震仪采用照相记录,记录地震多而准确,参与国际资料交流。1949年解放前夕大陆仅剩南京与上海两个地震台。,1930年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1943年
19、重庆北陪中国第一台自己研制的地震仪(李善邦),地震监测现代地震监测技术特点,地震监测地震台网,用于监测全球地震活动性,其尺度几乎跨越全球。,固定:用于长期监测某一特定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由若干个建立在固定地 点的地震台和一个负责业务管理和资料处理职能的部门组成的地震台 网称为固定台网。流动:为了地震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的需要,或在某处发生强震后,为监视震 区及邻区的余震活动情况,临时架设了由若干个地震台和一个资料处 理中心的地震台网。一旦已取得一批有用的记录或余震活动已趋于平 静就将台网撤离。,国家测震台网:大陆105台,海底2台,2个小孔径测震台阵 区域测震台网:31个台网,含678台火山测震台
20、网:6个台网,含35台,国家火山台网中心1个流动测震台网:800台套国家测震台网中心:1个,“十五”后中国测震台网,“十五”后中国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全国(90)Ms3.0 重点地区 ML1.5-2.0,火山地区ML 1.0速报能力:全国 Ms4.5,10分钟 重点地区 Ms4.0,5-8分钟 遥测网内 ML3.0,5分钟 对国内MS5以上的大地震,地震矩张量解的速报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测深能力:壳内结构:横/纵向分辨率1050km/25km 岩石圈深部结构:横/纵向分辨率到50100km/510km 上地幔结构:横/纵向分辨率100200km/100km以内,5个观测台网,国家重力台网、国家
21、地磁台网、地壳形变台网、地电台网、地下流体台网,2个地震前兆台阵,四川的西昌台阵、甘肃的天祝台阵,31个区域中心地震前兆台网部,5个学科台网中心,国家重力台网中心、国家地磁台网中心、地壳形变台网中心、地电台网中心、地下流体台网中心,1个国家地震前兆数据中心,“十五”后中国前兆台网,前兆观测,“十五”后中国前兆台网,主机,地下流体主要观测仪器,用仪器来观测地震时地面运动的过程以及在其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反应情况就是强震动观测。,强震动观测,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
22、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长,中,短,临,10年,1-2年,3个月,10天,时间上 长中短临渐进式,古地震历史地震构造活动地壳形变地震图象外因调制(自转、黑子),地震图象趋势异常(形变、电磁、流体等)旱震等,趋势异常加速、转折,出现短期异常、突发性快速异常出现。地磁、流体、形变、电磁波、蠕变波、调制、触发等。,1972年的全国地震工
23、作会议和山西临汾召开的地震科学讨论会上,以7级左右地震的预报为目标提出了长、中、短、临的预报分期方案,同时把震时和震后也列为两个必要的阶段,并建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地震形势会商会制度。这一措施推动全国地震预报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与制度化。,空间上 场源结合,场 源 结 合,以 场 求 源,综合分析,我国的地震预测研究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两类主要的预测方法。,地震预报中国的地震预测研究方法,一类是地震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小震报大震。对中期、中长期预测效果较好另一类方法即前兆分析方法,即地下流体、地形变和电磁等前兆异常。主要偏重于中期、短期、临震,地震预报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预报中国地震预报水平,对地
24、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地震都作出准确预报;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1975年我国对辽宁海城7.3级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大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被确定为世界上唯一一次成功的短临预报而载入史册。,1974年6月国务院69号文件,特发了国家局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会商会的意见,提出渤海北部地区一至二年之内可能发生5-6级地震的中期预报;1975年1月国家局年度趋势会商会提出:1975年在辽东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5.5-6级地震的短期预报。
25、,海城地震预报工作,预报范围的缩小主要是依靠微观和宏观测点资料,这些异常先是在震中外围地 区然后慢慢的向震中收缩临震预报主要是靠突出的前震活动及大量的宏观异常。海域地震的异常:波速(P波残差)、小震频度(74年开始)、地震活动(由震中向外)、波速比(下降)、小震群、空区、前震、地倾斜、水化学(偏离正常)、应力、流动地磁、电阻力共40项。,海城地震预报工作,安徽防震减灾,历史地震,地质构造,监测预报,地震实例,“场带站”,应急救援,安徽省地处华北、下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断褶带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贯全省,在断裂格局上起着主导作用。全省地壳结构具有明显层状特征,新构造运动比较活
26、跃。历史上,安徽的破坏性地震大都分布于不同块体差异运动的交接地带、断陷盆地的边缘,以及活动性断裂的端点或交汇处,且都属于浅源地震。,安徽地质构造,安徽地质构造郯庐断裂带,早期发现时以山东郯城与安徽庐江两地名命名的。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深大断裂带,南起湖北武穴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共分三段,北段主要在东北地区,中段主要在山东境内,安徽位于南段。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带为界两边各1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7次,其中最大的1次为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莒县间8.5级地震。,安徽地质构
27、造郯庐断裂带,在安徽境内,断裂具体穿越泗县、五河、嘉山、定远、肥东、庐江、桐城、潜山及宿松等县境,全长约500千米,此即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它构成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主体。自有记载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其附近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其中最大地震为1829年的五河5.5级地震。相比较来说,安徽段的地震活动水平偏弱,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频率偏低。,安徽历史地震,根据现有资料统计,自公元294 年以来,全省共发生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3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3次,6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的为6,即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 年)凤台地震和1917年霍山地震。我省最近几次显著地震为2014年4月20日的霍山
28、Ms4.3级地震,2011年1月19日的安庆Ms4.8级地震,2006年7月26日的定远Ms4.2级地震,2009年4月6日肥东梁园Ms3.5级地震等。,我省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安徽省卫星遥感影像(安徽省地质调查院,1999)和地震震中分布,安徽地震监测工作,安徽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大厅,操作区,办公区,安徽地震监测工作测震监测,安徽省测震台网由1个测震台网中心和41个测震子台站组成,台站平均间距5070km左右,全省重点区域加密布设,间距为数十公里。安徽省测震台站整体建设统筹结合了我省市县发展规划和均匀架台的布局原则,在原“九五”期间和模拟观测台站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的改造、升级和应用开发,“
29、十二五”新建台站也陆续投入运行。,安徽测震台网直属台站分布图,安徽地震监测工作测震监测,主要设备有宽频带地震计(KS-2000/BBVS-60/CMG-3ESP-60)、甚宽带地震计(CTS-1/BBVS-120)、井下地震计(FSS-3DBH/JDF-2),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数据采集器(DR24/SMART24/EDAS24IP/EDAS24GN-3)及电源设备。安徽省测震台网所属测震台站的技术系统主要由地震计、数据采集器、GPS时钟、数据传输设备、供电及避雷设备构成。,安徽省测震台网典型测震台站技术系统构成图,安徽地震监测工作测震监测,数据传输采取有线方式,主要有光纤宽带信道、SDH信道、A
30、DSL宽带等三种,其中采用SDH信道的台站10个,采用光纤宽带信道的台站25个,采用ADSL宽带的台站6个。,安徽数字测震台网数据传输信道网络拓扑构成,安徽地震监测工作主要科研成果,地震信息发布平台,双机热备系统,智能台站,智能手机EQMP应用软件,安徽省地震局智能台站建设,台站列表栏,告警信息栏,台站内部显示区域,安徽地震监测工作前兆监测,大地形变、流体学科、电磁学科,安徽地震监测工作前兆监测,我省定点形变观测分布图,倾斜(7个)淮北、安庆、佛子岭、泾县、金寨、淮南、泗县应变(8个)合肥、淮北、泾县、泗县、六安、蚌埠、滁州、嘉山水准(1个)肥东拟增上台站或测项(12个)铜陵地震台形变,桐城市
31、地震台形变,蒙城地震台、宿州市地震台、定远、凤阳、明光、天长、来安、全椒、太湖地震台钻孔应变,亳州市深井台钻孔应变,安徽地震监测工作前兆监测,水物理台站(33个)庐江、合肥地震监测中心、淮南、宿州、利辛、和县、长丰、肥西、凤台、省级井网18个、市县井网7个。水化学台站(5个)庐江台、蚌埠台、舒城水化站、临泉水化站、寿县水化站拟增上台站或测项(3)霍山落儿岭深井综合、舒城龙河口深井综合、马鞍山当涂地下水观测站,我省流体观测分布图,安徽地震监测工作前兆监测,地电阻率(5个)合肥、蒙城、黄山、安庆、嘉山大地电场(2个)蒙城、嘉山电离层(1个)蒙城地磁(4个)蒙城、金寨、泾县、蚌埠电磁扰动(10个)合
32、肥、泾县、蚌埠、淮南、马鞍山、滁州、利辛、凤台、萧县、淮北朱庄矿拟增上台站或手段桐城市地震台电磁波、霍山土地岭电磁扰动、舒城晓天电磁扰动、合肥形变台地电。,我省电磁观测分布图,安徽地震监测工作流动监测,流动地磁网点、跨断层水准场地分布,流动重力网分布,流动地磁总强度监测网点26个,流动重力测点一共有50个,安徽地震监测工作强震动监测,“场带站”,安徽地震应急救援,我省合肥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宿州市、安庆市、滁州市、巢湖市、宣城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等13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在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开阔地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已经和规划建立了74个应急避难场所。
33、,安徽地震应急救援,安徽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响应流程图,安徽地震应急救援,有序应对必须制订好预案和应急流程,安徽地震实例2009年4月6日肥东Ms3.5级地震,2009年4月6日22时22分,我省合肥市肥东县发生3.5级地震,震中位于肥东县梁园镇(北纬31.98,东经117.50)。虽然震级较小,但震源较浅,有感范围较大(市区及三县普遍有感)。强有感区在以梁园为中心的30乘50公里范围的东北向椭圆范围,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较轻有感范围在整个安徽中部。应对:省地震局于7分钟内准确测定地震参数并上报省委、省政府;迅速启动有感地震应急预案;现场工作组连夜赶赴震区指导当地开展工作,同时架设流动监测
34、仪器;及时向各新闻媒体通报了震情和趋势意见。,安徽地震实例2011年1月19日安庆Ms4.8级地震,2011年1月19日12时07分,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北纬30.6,东经117.1)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9.0公里。此次地震是安徽近33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东侧的宿松-枞阳断裂近侧,为丘陵与盆地交界处,该断裂上1654年和1963年曾分别发生5.25和4.5级地震。该断裂位于长江谷地,地貌上构成是山地与盆地分界线,具有一定程度的新活动。,安徽地震实例2011年1月19日安庆Ms4.8级地震,此次地震极震区呈北东向椭圆分布,长轴方向与宿松-枞阳断裂带走
35、一致,最大烈度为度,主要分布于杨桥镇及周围8个行政村。其中度区约30平方公里,度区约为120平方公里,致灾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安徽地震实例2011年1月19日安庆Ms4.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迅速反应,启动地震三级响应,6分钟内将震情信息上报中国地震局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各项处置工作也全面展开:一是现场工作队紧急集结,第一时间奔赴震区;二是召开紧急会商会判定地震趋势;三是省、市及台站各级部门加强震情监视和应急值守;四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震情信息,安排专家接受媒体采访;五是华东协作区各省局派队赶赴地震现场支援;六是现场工作队抵达震区后迅速开展应急救援、流动监测、危房排查、震灾评估等
36、工作。七是向省市政府提供的灾民安置、危房排查、舆情应对等建议,均被采纳。本次应急处置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张宝顺作出重要批示:“省地震局在安庆地震发生后反应迅速,工作得力,特致感谢!”。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肯定了地震现场工作开展得好。灾区市县乡各级领导高度评价现场工作队的工作。,震害防御,智能台站建设,地震烈度速报预警技术,台阵观测技术,电磁卫星和Insar技术,人工可控震源,GPS观测技术,海底地震观测,地震烈度速报预警技术,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
37、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地震烈度速报预警技术,随着强震动台站的密集程度加大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地震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引起多国政府重视。,Beijing Capital Region,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途径,地震预警的减灾应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紧急处置系统建设京津,京沪,哈大;强震动台站(每20-30km);阈值触发,人工可控震源,可控震源所产生的地震信号特性已知,信号频谱和信号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控,从地震信号激发角度而言,改善地震资料品质潜力较大。相关记录能够压制一些环境噪声影响,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在扫描振动时,可控震源的绝大部分能量都将用于产生传入大地的地震弹性波,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38、远小于炸药震源,可在城市,居民区和其它一些禁炮区使用。,GPS观测技术,一个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主的国家级地球科学综合监测网络,是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中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的延续,包括基准网、区域网、数据系统三大部分。,海底地震观测,深海海底是地球表面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地方最早提出海底观测需求的,正式源于地震监测的需要对海底地震观测更为迫切的需求来自地震灾害预警,目前,日本、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启动海底地震观测计划。但在国内,由于投资高、难度大,海底地震观测一直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海底观测网的建设计划,“大洋观测计划”,计划用5年多时间和3.8亿美元,建造大洋观测
39、的三大部分:区域网、近海网和全球网,欧洲当前的种种海底观测计划可以归纳为两个:一个是ESONET计划,即“欧洲海洋观测网”,一个是EMSO计划,即“欧洲多学科海底观测计划”,ESONET只负责设计、示范,本身并不建网也不运行,EMSO才是实际的建设计划,但二者密切配合、协同推进,DONET计划即“地震和海啸海底观测密集网络”,在日本大地震多发区“南海海槽”建网。NanTroSEIZE计划即“南海海槽发震带试验实”,现对南海海槽俯冲断层的符合钻探和长期钻孔观测。,海底地震观测,智能台站建设,无人值守台站存在的问题?,智能台站建设,智能台站,顾名思义就是使台站的维护与管理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在台站安装监控设备,维护人员能够远程监控台站的各种信息及仪器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能够远程进行操作与处理。,智能台站建设,设备管理,环境状态,安全防范,全面集中监控管理,台站管理,通过摄像机和台站智能综合监控软件,实现对无人值守台站的远程有效管理,宁可备而不震 不可震而无备,面对灾难,我们责任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