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管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5887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刷色彩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印刷色彩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印刷色彩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印刷色彩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印刷色彩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刷色彩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色彩管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12 -编号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业 论 文 课题名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印刷色彩管理学生姓名:时南丽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 2010 年 月摘要: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印刷色彩管理,并通过实施印刷色彩管理来优化印刷生产,进而提升印刷企业整体效率。认为印刷色彩管理是自动化颜色控制,是持续的、循环的过程。对印刷生产的优化包括设备状态的优化与生产过程的优化。关键词:印刷色彩管理自动化颜色控制规范化印刷生产优化一个典型的图像复制系统包括多个输入、输出设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等),而每种设备都有其自身表现、还原颜色的方式,也就是说,颜色是依赖于设备的。这也就是一幅扫描的照片图像在显示器

2、上、打样样张上或印刷稿件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的原因所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众多软件开发商纷纷投入到色彩管理系统(CMS)的开发行列。目的是要对图像的整个复制过程的色彩进行管理,保证同一图像的颜色从输入到显示、输出中所表现的外观尽可能一致.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在彩色图像处理中是被业内人士所看重的。在软件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色彩管理功能也有很大的改进。随着CTP、数码打样、数字印刷等印刷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印刷色彩管理在印刷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着手引进并实施印刷色彩管理,期望通过印刷色彩管理与现代印刷新

3、技术的配合形成效率更高的印刷生产系统,提高印刷品质及企业的竞争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印刷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对印刷色彩管理的认识还有不足。如认为印刷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在如何充分利用色彩管理来提升印刷效率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正确认识及实施印刷色彩管理对现代印刷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正确认识印刷色彩管理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印刷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1.印刷色彩管理的三个步骤色彩管理理论将色彩管理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校准、设备特性化、色彩转换。这三个步骤简称为“3C”,即“Calibration”、“Characterisation”及“Conversio

4、n”。见图一,第一步是calibration,意思是“校准仪器”;第二步是characterisation,即是“确立特性”;最后是conversion,代表“转换色彩空间”。无论你选择任何发展商的色彩管理系统,都必须顺序地经过此三个步骤。 色彩管理第一步-校准(Calibration) 校准指调校仪器达到标准。所有仪器必须校准后才可使用,确保仪器的表现正常;例如一个秤或电子秤,如果秤上没有东西而显示不是零,又或秤一磅的东西但显示不是一磅,这个仪器便不能提供正确的答案,它须要修理或调校。又例如一个反射密度仪,它可量度四色印刷品上各油墨之密度,显示CMYK各油墨之相对密度,通常每个反射密度仪都会

5、有一张贴切身制造的CMYK密度校准卡,卡上之四色已印上其标准密度。如果反射密度仪读取卡上之四色而显示与卡上之数字不同,那么表示这个仪器须要校准,现今的密度仪都有一个功能按钮让用户校准答案。色彩管理第二步-特性(characterisation) 特性指每个色彩输入(colour input device)或色彩输出仪器(colour output device),甚至彩色物料(例如油墨、显示屏幕之染色化学磷等),都有一定的色彩范围(colour gamut)或色彩表现能力。这步骤的目的是确立仪器或物料之色彩表现范围,并以数学方式记录其特性(character),以便进行色彩转换之用。图三以CI

6、E xyY方式表示某仪器及物料之色彩范围;图中比较下,人眼的色彩范围最广,而印刷品之色彩范围最小。 色彩管理第三步-转换(conversion) 转换指仪器与仪器或仪器与物料或物料与物料之间的色彩转换。每个仪器或物料的色彩范围都各有不同,例如彩色显示屏是RGB色彩,而彩色印刷是CMYK色彩(不计算六色印刷或专色);而且不同牌子(甚至相同牌子)的彩色显示屏的色彩范围未必一样,同样地不同制造商的四色油墨的色彩范围亦可能不相同。色彩管理中的色彩转换不是提供百分百相同之色彩,而是发挥仪器或物料所能提供最理想之色彩,同时让使用者预知结果。例如软式打稿(soft proofing),是利用彩色显示屏(RG

7、B色彩)模拟四色印刷(CMYK色彩)之色彩。见图五,三边形与四边形重叠之面积代表相同之色彩,范围以外之色彩由色彩管理系统计算(色彩配对/gamut mapping)最接近之色彩代替之。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利用数码打稿之色彩模拟生产出印刷品之色彩。见图六,假设六边形代表六色数码打稿之色域,其色彩范围盖括四色印刷,理论上可输出和印刷品一样的色彩;相反,如果四色印刷要模拟六色打稿色彩,因为六色中某些色彩超出其色域色彩管理系统会透过色彩配对而计算最接近之色彩代替之。色彩管理系统亦可透过显示屏提供预视(模拟)四色印刷或六色打稿之色彩;无论显示屏之色域是否很广阔,并不影响仪器间之色彩转换,最多只不过是影响在显

8、示器预视色彩之真实性。在三个步骤中,校准与设备特性化是有效实施色彩管理的关键。校准不只是对各设备的简单校正,而是对印刷生产工艺与过程的一次全面性的诊断,是印刷生产工艺参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设备特性化的关键在于获得高质量的色彩特性文件,重点在于选择能正确反映印刷条件的印刷样张,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及专业色彩特性描述文件生成软件。2印刷色彩管理是自动化颜色控制过程印刷过程是颜色传递及复制的过程,颜色在各种不同的颜色空间相互转换,颜色的准确传递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往主要依靠人为经验控制颜色的传递,是一种事后的控制,这种低效率的方法在过去可行,但已不能适应现代印刷企业所面对的激烈竞争环境。因此,实现高效的

9、、自动的颜色传递控制,实现色彩的准确复制,对提高印刷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印刷色彩管理就是在印刷生产中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的手段。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从印刷机的角度来看色彩再现,协调印前处理、制版、打样、印刷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把印刷机的特征集成到印前阶段,使得印刷条件的任意变动都会在打样样张和制版工艺中自动地体现出来。因此,完整的印刷色彩管理应该是利用印前数据进行印刷预设定、校准、特征化、色彩转换、在机测量、反馈与修正的循环过程。印刷色彩管理对颜色的自动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印刷企业通过色彩管理来降耗增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玛诺RFMC-10A型已具备了独特设计侦测系统:侦测头

10、内置有寸动马达,来回有规律大范围扫描侦测织物纬斜状况;每个侦测头配置数字讯号处理器(DPS),实时精确解析侦测到纬纱讯号,大幅提高侦测效能;侦测头/投光器位置可依幅宽自动调整;投光器光源采用LED技术,稳定性佳,寿命长,每个投光器输出亮度可独立且自动调整;具有穿透式和反射式两种光源,可适用于各种厚薄织物;矫正系统采用了先进无级变速油压系统,操作和显示系统采用了15 TFT彩色触摸屏和工业级计算机,配置了人性化人机界面操作系统,各主要操作程序皆以图标导示,再辅以语音输出功能使操作更加容易;具有预设定功能,可预防织物经整纬以后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纬斜或弧性纬斜;机台可自我诊断及显示异常讯息。RFMC-

11、12型RFMC-10型基础上对侦测部分进行了全新设计,使震荡透镜更耐用;探测头具有测量纬斜和纬密/针织线圈数双重功能;可应用“自动功能”自动设定滤波器;将探测头移动装置改进为齿状皮带自动调位装置,无需保养;织物张力采用气压预设定张力罗拉控制,灵敏度高,晃动小;新增操作边盘使维修更方便;所有系统均可直接添加拉幅定型机定型时间控制、出布湿度测量控制、废气排放湿度控制等监控系统模块,以降低采用这些系统时成本。RFMC-12型纬纱自动调整器几乎适用于所有织物,增加了染整接单加工能力。3印刷色彩管理是持续的过程近年来,据调查显示在印刷企业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数码打样,并认为色彩管理

12、就是数码打样;二是认为数码打样的应用是一次性的,不注重印刷生产规范化的持续性与色彩特性文件的更新。这两个问题对印刷色彩管理的有效实施有相当的阻碍。认为色彩管理就是数码打样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数码打样只是色彩管理的一个部分,是对印刷结果进行模拟的系统,是一种更适合于CTP系统的打样方式。色彩管理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是随着印刷条件的变化,在对印刷生产进行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颜色传递与控制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二、印刷色彩管理与印刷生产优化印刷生产的优化包括:设备状态优化与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状态优化指的是通过调整印刷生产中各设备以及与设备相配合的各种环境、材料因素的设置,使设备运行

13、在稳定的、最优的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生产过程优化是指最大程度的减少及自动化印刷生产工艺环节,从色彩控制角度它涉及印前与印刷过程。下图为生产优化后的印刷色彩管理流程。 1设备状态优化设备状态优化是印刷环境、印刷材料及各硬件设备的协调与统一,主要包括印刷机的优化与印前设备的优化。印前设备的优化对象包括扫描仪、计算机、显示器、激光照排机、CTP与数码打样机等。优化方法是通过数据化与规范化来稳定印刷工艺参数,具体如下:1)印刷环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印刷环境主要指印前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照明条件等,印刷环境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应以国家或国际印刷行业标准为依据。车间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应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以使

14、静电降至最少,胶片、印版和设备上的灰尘、纸毛等污染物降至最少,保持纸张的稳定性,尽可能减少润版液、印版、油墨的问题。照明条件的规范化需建立标准的观察环境,如车间的墙壁保持中性灰,使用D65或D50标准光源与灯箱,以保证图像原稿及印刷样张观察的稳定性与一致性。2)印刷材料的规范化印刷材料的规范化包括材料选购、材料测试及性能数据档案建立的规范化,最好能执行相关质量标准(如ISO9002标准体系)。印刷企业应制定材料选择与购买的标准,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与测试,确定材料的性能、材料之间的匹配性以及材料与设备的兼容性,并建立材料数据档案,做到印刷材料的规范化管理。印刷材料主要有:油墨、印版、橡皮布、辊子

15、、纸张和润版液等。3)显示器的校准与规范化印前环境中对显示器的要求较高,显示器的呈色特性受照明环境、显示器亮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显示器最理想的照明环境要求窗户遮上厚重的暗色窗帘,以避免外界光源的干扰,阻止环境光对人眼色彩感觉的影响。此外,显示器在使用前自身也需要校准,虽然显示器在出厂时通过了厂家的调试与校准,但没有两台显示器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显示器的颜色再现性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可用屏幕校正仪对显示器进行校正,校正的项目主要有亮度、反差、Gamma值、荧光剂类型等。4)扫描仪的校准与规范化多数扫描仪在启动时会自我校准,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扫描仪会以一个内置参考物为准进行自检。对于没有自动校准功能

16、的扫描仪,必须对它进行校准。扫描仪一般可使用IT8色标进行校准。5)软片输出工序的规范化软片输出工序的规范化是为了确保软片输出的质量。优化工作应从印刷机开始,然后回到印前系统及分色。印刷机优化须对印刷机的各部件进行标准设置,知道印刷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对印刷材料的质量与兼容性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印刷机的最优工作状态,并稳定这种状态。包括软片的选择、软片性能的测试、显影液温度与浓度的控制及软片输出数据档案的建立等。软片输出的质量主要有两个因素:软片密度及软片记录网点的线性化控制。软片密度一般要求最低密度值不大于0.07,最高密度不低于3.5。网点的线性化功能在RIP中可以设置,目的是要确保网点能正

17、确的记录在软片上。6)传统晒版工序的规范化传统晒版工序的规范化,体现的是以印刷为重心的制版理念,高质量、高效率规范的晒版对提高整个印刷生产效率有很大的贡献。晒版工序规范化包括:保持晒版车间干净无尘、湿度符合要求、确保晒版机性能稳定、掌握正确的曝光与显影时间、善用各种检测工具。7)CTP制版的规范化 CTP制版缩短了印刷生产周期,提高了印刷效率。与传统制版工艺相比,CTP具有时效性高、网点质量好、可复制的阶调层次范围大等优点TP制版的规范化应参考传统晒版工艺参数,建立良好的数字化生产环境。8)数码打样的规范化数码打样是使用数字化原稿直接输出印刷样张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实现客户的看样签样。因此,印刷

18、企业一般以客户满意作为打样合格的标准。但是这种非专业性的主观评价难免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当印刷品无法实现样张的色彩效果时,客户与企业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而当印刷品与样张匹配时,由于企业没有定量衡量样张的标准,就无法保证下次的样张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刷企业就必须制定数码打样标准化文件,对数码打样进行规范化。数码打样的规范化包括选择适合自己的数码打印机及配套的纸张和墨水、以印刷为依据采集数据实现数码打样机模拟印刷的色域、数码打样系统的定期检测与维护等。9)印刷机的规范化印刷机规范化的目的是要找到印刷机与印刷材料相匹配的最佳状态,确定印刷机的最大油墨密度和网点扩大特性,此过程中须通过一系列测试来完

19、成。印刷机各印刷部件的设置应根据印刷机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包括墨辊和水辊的设定、印刷橡皮布的压缩量设定、印版和橡皮布包衬的正确性、印刷机输纸装置的清洗与润滑、递纸套印系统和收纸装置的清洗与润滑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与印刷机性能匹配测试,确定印刷机的最优状态,并数据化。2生产过程优化主要包括优化油墨预设定及优化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两个方面。(1)优化油墨预设定油墨预设定指的是印刷机油墨预设值的确定。油墨预设定的方法有三种:人为经验设定、印版扫描设定、从印前环节直接产生油墨预设数据。人为经验设定的准确性、效率主要取决于印刷生产人员,数据化与规范化较为困难,而且经验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印版扫描设定是指

20、通过印版扫描仪对黄、品红、青、黑四色印版中图文信息进行扫描与分析,获得油墨预设数据,并通过存储设备或网络将预设数据传递到印刷机控制中心,最终反映在印刷机上。其准确性及效率取决于印版扫描仪的精度、扫描的速度与数据传递的速度。第三种方法是从印前环节直接生成油墨预设数据,生成油墨预设数据的系统是数字化工作流程,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预设数据以PPF(PrintProductionFormat)文件通过存储器或网络传递到印刷机控制中心,并最终反映在印刷机上。三种方法比较,第三种方法速度更快、更稳定、更易实现数据化与规范化,能更好的对印刷生产过程进行优化。(2)优化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是通过

21、一些在线印刷质量监测系统对印刷图像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到印前环节与印刷控制台,进行及时修正。优化色彩还原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建立有效的自动色彩还原控制系统,在印前与印刷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提高印刷机的有效运行时间。数字化工作流程就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我国目前推广应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有两种模式,一是长距离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二是短距离的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CTP为基础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二是基于大幅面激光照排机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一、长距离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 这一流程即以CIP3为基础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它使高精度彩色数码图像的采集、处理、图文组合、数码打样、输出胶片或直接

22、制版、数据传输、印刷和印后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作业自动化和集成化。目前,国内一些先进企业正在尝试应用,但成功实现者寥寥无几。 由北京印刷技术协会主办,克里奥公司、三菱公司和北京精美彩印公司合办的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CIP3)研讨会和现场演示会,试验准备工作和现场演示工作,实践了拿现场观众佩戴的手表,在Ever Smart扫描仪上进行实物扫描输入以及采用透射、反射稿,通过自动扫描输入,并自动去脏,瞬间生成精美的图像文件,通过Iris数码打样,Dolev照排机出片,晒版、打孔到上机印刷的全过程。印刷现场演示,从开机到找准规距,调准墨色至正式开印,只需50张白纸,其印刷样张颜色与数码打

23、样颜色效果基本一致,确实又快又好,令观众叹为观止。克里奥的CIP3必胜工作流程 扫描输入(input)、屏幕显示(display)、Iris数码打样(output)经校准后符合精美公司数据,产生ICC Profile文件;Iris数码打样样张送印刷做签样使用;克里奥必胜解释的高分辨率图像经Dolev照排机或Lotem直接制版机输出预打孔胶片或印版送印刷使用;克里奥必胜解释的低分辨率图像按墨道分区产生Inkpro油墨数据文件,传到Mac机后通过网络,软盘、Smart卡或手工输入到印刷机;同时,由克里奥必胜产生的印后加工数据送到切纸机、折页机等印后设备使用。 CIP3的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了印前(Pr

24、e-Press)、印刷(Press)、印后(Post-Press)的数字化和一体化。 通过这次实际作业,深深感到CIP3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工作效率确实很高,产品质量确实很好,体会到印刷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的新阶段,令人鼓舞。但后来在实际生产中又感到其推广应用确实很难,主要问题是: 1许多企业缺乏资金,CIP3要求印前、印刷、印后具有一整套工作流程相互匹配的软、硬件设备,其价格昂贵,一般要几十万元。 2企业缺乏具有良性循环的整个信息系统,CIP3要求印前、印刷、印后紧密结合,要具有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作业管理的基础。而且对设备的要求很高,要有极高的印刷机精度和固定的机台,专印一些活件。目前许多企

25、业的基础管理不扎实,缺乏严格、量化的科学管理,也做不到专机专印。 3企业缺乏综合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具有上进心。能掌握这套新系统的高技能操作人员。因此,CIP3全数字化工作流强很难运作,这也是推广应用这项新技术的最大难点之一。 4字库不统一,中文处理系统必须加强汉字字库的开发和统一。如苹果电脑升级后,原有的字库版本无法进行管理,造成前端与后端连接不上,数字化工作流程无法实施。 综上所述,如果印刷企业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达到相当水平,就很难实现全数字化工作流程。但又必须看到它是发展方向,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先行实施。可喜的是,许多国内外著名开发商已推出各具特色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从技术层

26、面上为企业实施CIP3全数字化工作流程创造了条件,可以期待,这项流程的应用会越来越广阔。二、短距离的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 印前科技每一次革命性的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印刷业的进步,同时印刷业的每一次进步,也都离不开印前科技的发展,笔者认为,未来印刷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前业的进步。目前印前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已取代了许多传统工艺,而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将彻底取代传统工艺,实现向纯数字化的转变。所以业内许多有识之士积极推广应用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占领新技术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使生产力和产品质量得到升华。 目前,两种工作流程同时开花,竞相争艳。 1以CTP为基础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这种工作流程在北

27、京、深圳等一些先进印刷企业已广泛应用,效果明显,并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印刷质量、生产效率都比传统工艺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先行者都充分感受到这项新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效益和高品质。 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涵盖从扫描输入、文件处理、数码打样、直接制版到上机印刷等各个环节之间数据的处理及交换的过程。一套完整的CTP系统,不仅是一台制版机,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与之匹配的理想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直接制版机、数码打样机只不过是输出设备,要由数字化工作流程来决定它如何工作,数字化工作流程在一套CTP系统里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起着指挥的作用。 目前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有多种解决方案,其中基于PDF的工作流程

28、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工作流程,在PDF工作流程中的PostScript数据或其他数据格式被转换成PDF格式。PDF避免了PS页面描述语言中的不可预测性,来自任何应用软件、任何平台的PS文件都被转换成PDF格式,其单一性保证了生产的可靠性,同时PDF与设备无关,具有相当高的压缩能力,保证数据格式的灵活、紧凑。 看到雅昌彩印公司采用的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就是以PDF为基础的工作流程,是由网屏公司研制的汇智(True Flow)数字印前工作流程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网络浏览器上运行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支持PDF、PS、ICC色彩管理、拼大版、CIP3、PPF文件输出、工作传票、热文件夹等功能,并有

29、配套的数码打样软件Lab Proof,将RIP完成的I-bit TIFF数据和CMYK TIFF数据在大幅面喷墨打印机上输出彩样。 汇智软件安装在一台COMPAQ服务器上,可以使整个输出过程全自动进行。 汇智这一智能化的印前工作系统,是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核心,它可直接解释PDF1.3和PostScript3,以及in-RIP功能。整套流程融合在软RIP程序中,其中RIP的功能是接受PS、PDF、EPS等格式的文件,一次解释、计算,并形成中间格式的文件,再多次输出,如生成数码TIFF图、PDF文件,再去拼大版、加网等,可使数字流程实现多功能、直观的自动化处理,其最大特点是文件信息本身的来源

30、与结果是二致的,这也是数字化工作 流程最大的优点。 雅昌公司通过两年多的生产运作,体会到整个流程方便、准确、可靠、生产效率极高,中间没有颜色层次信息损失和变化,特别是网点传递精确,一个数据走到底,产品质量稳定。现在,雅昌70以上的产品都采用CTP制版,印出了许多高档艺术画册,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受到国内外客户的赞赏。 实践证明,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已经成熟,从生产实用性来分析,使用方便、准确、可靠与兼容性和系统集成等是其成熟的标志。 国内外著名厂商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解决方案,如爱克发的爱普极、克里奥的印能捷、海德堡的满天星、网屏的汇智、方正的畅流等,笔者看到这些流程在全国各地印刷J-A作顺畅。上

31、述流程都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各有特点。 认为,以爱克发的爱普极为代表的工作流程很有特点,它的数字胶片(1-bit TIFF)和RIP后拼大版及一次RIP、多次输出的解决方案不错。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首先要确保文件处理准确一致,另外,在最短的时间内灵活安排生产也非常重要。生产中经常要补版、再版,一套印版要求异地同时印刷,印刷前改变印刷机及改变纸张规格、装订等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下,数字胶片和RIP后拼大版是关键技术,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1)数字胶片。数字胶片实际上就是1-bit TIFF文件,在1-but TIFF文件中记录整个印版的网点信息,内容与胶片或印版完全一样,所以称其为数字软片。

32、数字胶片的最大优点是不论用什么样的输出设备,不论在什么时间输出,得到的印版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其作用与传统胶片一样,我们甚至可以将直接制版机看作是一台数字胶片晒版机。 在爱克发的爱普极数字工作流程中,有Print Drive模块,其主要功能就是处理数字胶片。同时在Print Drive模块中有与传统制版车间在拼版台上处理胶片的同样功能。如数字胶片的拼版、修版、套版、连晒等,它可以完成在传统拼版台上对胶片的所有操作,所以Print Drive也可称为数字拼版台。数字胶片扮演传统胶片的角色,在CTP生产中承担着重要任务。 (2)RIP后拼大版。所谓RIP后拼大版,实际上就是数字胶片,也就是用完成加网

33、的点阵数据拼大版。以爱克发的爱普极为代表的工作流程,将传统RIP的第一项工作,即PS文件的解释工作交给PDF生成软件来完成,生成的是按项目清单方式描述页面的PDF文件,PDF生成软件为Normdlizer。其加网部分则由RIP来完成,生成数字胶片。拼大版不是采用中间格式的PDF文件,而是采用数字胶片文件。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RIP后拼大版,正因为爱普极是真正的RIP后拼大版,所以其Print Drive模块在许多印刷厂的实际生产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一次RIP多次输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真正的一次RIP多次输出,实际应该是数字胶片的多次输出。在爱克发的爱普极工作流程中,Print

34、 Drive可以同时控制多种输出设备,如直接制版机、照排机、数码打样机等。Print Drive可以将数字胶片同时送交给这些设备输出印版、胶片或数码打样样张。这个过程是真正的一次RIP、多次输出,这种流程的最大好处是每个输出设备都不会对数字胶片做处理,而是直接输出,从而确保所有设备的输出一致性。 综上所述,由于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的不断成熟,加 上有许多成功的解决方案,笔者坚信,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这一奇葩,必将在我国印刷企业里越开越艳丽。 2基于激光照排机的数字化工作流程 基于激光照徘机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最适合我国目前大多数印刷企业进行技术升级的需要,因为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印前设备,将现

35、有生产系统与新系统结合在一起,发挥最大功效,使老树开新花,继续焕发青春,创造效益,因而受到大家的青睐,引进先进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已势在必行。国内外著名厂商也把这一流程作为目前工作流程发展的目标,推出了成功的解决方案。 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印刷厂看到许多工作流程的运作,北大方正精心研制的畅流工作流程很有特点,它具有一套完善、高效、稳定、可靠、可灵活扩展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把新系统与老系统紧密结合,做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术升级,非常适合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需要,方正畅流如今在全国已有30多家用户。北京新华印刷厂也引进了该流程并已投产使用,运作效果相当不错。 方正畅流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是用于高端用户的无缝

36、输出系统,是基于PDF、JDF等世界最新标准的工作流程,也是全球第一个以最新JDF文件为电子工作传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通过JDF文件传递数据,采用PDF作为流程内部的标准文件,将印前各个独立软件整合成一个系统,全面整合了印前输出工艺流程。 方正畅流将数据库账号管理、PDF格式转换、预检查错、折手拼版、黑白激光打印、彩色数码打样、胶片输出或CTP输出、乃至远程校样等功能整合在系统统一的中文操作界面下,形成高度集成、规范、高效的印前输出流程软件,彻底改变了手工操作模式。另外,方正畅流运用其页面独立、可编辑的特点,配合实时的数字拼版折手功能,可以轻松实现输出前最后一分钟的内容修改和页面替换,受到广大

37、用户的青睐。 此外,在全国一些印刷厂看到,爱克发的爱普极流程也不错,也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可以充分整合印刷厂印前现有设备,能够将新系统与老系统结合在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又可保证系统的简单可靠,它的特点是: 从输入角度讲,爱普极新增了Powerlm Porter模块,可以接收目前几乎所有印前工作流程的中间文件格式,可以将其转换为标准的PDF文件或TIFF IT文件,纳入爱普极流程中统一管理。Print Driver的Open Connect可以直接接收其他流程的1-bit TIFF文件或胶片网点扫描文件,在Print Drive中拼大版输出。 从输出角度讲,爱普极新增了Raster

38、 Blaster模块,可以直接驱动不同厂家的近百种激光照排机和直接制版机,以及惠普等厂家的喷墨打样机,从而使印刷厂的原有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照排机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已经成熟,各种解决方案可以做到使用方便,处理准确,兼容性强。笔者和许多用户在实践中都体会到它的可贵之处在于: (1)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印前设备,发挥其功效,做到投资少、见效快。 (2)企业技术得到升级,彻底解决了传统印前生产流程中烦琐的手工拼版作业,使拼 版作业既快又精确。 (3)为企业进一步上CTP及数字化工作流程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颜色层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相当稳定,再现性好,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数字化工作流程必将给我国印刷企业带来更大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品质-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