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080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6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工程监理细则(DOC58页).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 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弱电工程)内容提要: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特点监理工作的流程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建设厅监制一、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特点:本工程为饭店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70000m2,地上68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为288米,地下2、3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1层为商业用房,1至4层为裙楼,6至38层为办公用房,40至67层为酒店用房,5、22、39层为避难用房,地下2层及3层部分为人防。参建单位:建设单位:饭店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包单位: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

2、有限公司弱电工程施工单位:自控有限公司弱电工程智能化系统主要特点:本弱电工程:弱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分项工程,关键技术是系统集成,集成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知识全面支持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弱电系统中各子系统间及其它机电系统、土建工程、装饰工程之间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对弱电系统规划、设计不管是逻辑设计还是物理链接设计,工程技术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经验上提出了高的要求。本弱电工程:内容广、面大,智能化程度高,全面,技术难度大,复杂,系统工程设备安装,调试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安装施

3、工时间紧,要求高,其主要工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灭火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视系统;门禁一卡通控制系统;停车场出入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网络设备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科学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及紧急广播系统;中央计量系统;漏电保护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机房工程系统;客房电子门系统;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酒店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VAV空调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客房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模糊变频系统。在满足安装施工条件情况下,弱电安装施工:总工期为450天,全部完成验收合格,按期交付,节点工期:2002年11月底完成塔楼安装调试并达到独立运行条件,

4、2003年3月底完成全部系统安装调试并达到运行条件。质量控制目标是:所有质量控制点必须全面,全数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合格率100%,总控制目标,满足并配合总包单位及机电安装等施工单位,创省安全文明工地和工程质量,争创国家奖工程。二、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2.1事前控制2.1.1熟悉施工设计图及有关安装施工规范及技术规程,招投标文件,安装施工合同及建设单位特殊要求。2.1.2检查进场的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企业安全资格许可证,质量认证书,资信证明等有关企业证书原件,是否符合投标文件的要求,检查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名单,主要机械设备,电子测量仪器设备等是否符合投标文件的要求,是否满足本工程的

5、要求。2.1.3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并签署监理意见。2.1.4检查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等)、特殊工种人员的资质证书或上岗证原件;审查主要机械设备、电子仪器、仪表设备的进场报验资料,设备型号规格和设备完好程度。2.1.5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重点审查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施工参数,主要的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设备、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等,必须要有针对性。2.1.6在以上各项工作完备后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同意开工。2.1.7主要材料、设备的进场报验及验收。2.1.7.1弱电设备:弱电设备进场后及时

6、报验,进场报验后汇同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安装单位、供货商,共同对进场设备开箱检查、验收,检查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和随带文件,应有生产许可证号和安全认证标志,电子电器设备及元器件,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技术指标应齐全;乙供设备的品牌必须要符合文件的要求,各种柜、箱内元器件齐全;无损坏丢失、接线无脱落脱焊现象,无明显机械损伤;电子电气设备及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及性能、控制精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2.1.7.2金属线管:按批检查合格证及有关产品检测报告,外观要无压扁,内壁光滑,JDG、KBG、SC(镀锌钢管)管镀锌层合格,表面无锈斑,按标准现场检查管径,壁厚要均匀性,配件要外形完整,符合设

7、计和规范要求,无变形和锈蚀。2.1.7.3电缆桥架、线槽,按批次检查合格证及检测报告,部件齐全,表面光滑,不变形,涂层完整无锈蚀。2.1.7.4电线、电缆、双绞线、光缆、同轴电缆;按批检查合格证及检测报告,合格证要有生产厂家许可证编号,有安全标识,外观要完好,绝缘层完好无损,厚度均匀,电缆无压扁、扭曲耐热、阻燃电线、电缆,电线、电缆外保护层要有明显标识和报告厂标,如:对电线、电缆的绝缘性能、导电性能和阻燃性,截面积等有疑义的,按批抽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场和使用,如对双绞线的线径、节类别;同轴电缆线径、屏蔽、阻燃、光缆的纤芯,除对资料齐全外,如有对质量有异的,按批次抽样复

8、检,合格后方能进场使用。2.1.7.5加强严格管控,主要的材料和主要的电子电气设备进场,必须先报验后安装使用,杜绝不报验,就安装使用或安装使用后再报验的不规范做法。2.2事中控制2.2.1导管敷设质量控制2.2.1.1检查导管的连接方法:2.2.1.1.1套管连接用于暗敷SC钢管,套管的内径应与连接管的外径相吻合,长度为连接管的管径1.5-3倍,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牢严密。2.2.1.1.2JDG、KBG管,用续接连接时,不同规格的钢管只用不同的续接接头连接,续接连接应牢固可靠。2.2.1.2检查导管进箱、进盒的连接。2.2.1.2.1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于管径相吻合,要求

9、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盒、铁箱禁用电焊、气焊开孔,并应做防腐处理刷防锈漆。如用空型盒,孔大管小时,可用铁皮垫圈垫平,不得露洞。2.2.1.2.2管口入盒,入箱,暗敷配管可用跨接接地线焊接焊固定在盒边上,严禁管口与敲落孔焊接,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左右,管头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牙,两根以上管入盒、箱,管的长短要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2.2.1.2.3预埋在砼内或墙内的电线管,应确保深度和接线盒的紧贴度,在入线盒处应弯成“鸭颈弯”。2.2.1.3检查电线管的敷设质量。2.2.1.3.1空心砖墙,加气砼块墙体上敷管,根据土建标高500线或100线空盒、箱的高度位置及管线的走向,然后进

10、行开槽,注意,尽量避免水平开槽,槽宽应不小于管处径加15mm,槽深不小于管外加15mm,管外的保护层不应小于2mm管线敷设后用管卡固牢,间距不大于1m。最后用不小于M10水泥砂浆进行填充抹面、保护。2.2.1.3.2砼、墙柱内敷设电线管时,应在楼板模板支好后,根据图纸及土建的放线进行划线定位,确定管、盒的位置,待土建钢筋绑扎好,而面筋未铺时敷设盒、管并加以固定,并对盒、箱子加以封堵,注意管径不应大于楼板砼厚度的一半,平行的管子间距不应小于20mm。2.2.1.3.4管路在敷设过程中,应在过长的或弯曲较多的线路中要求适当加入过线盒,以便于管内穿线。2.2.1.4检查接地焊接质量(本工程针对金属钢

11、管)不同的管径选用不同职级的元钢最为跨接接地线,其焊接长度应为元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焊,焊缝应均匀牢固,焊接处应清除表面的焊渣,进行防护处理,刷防锈漆。2.2.2管内穿线电线、电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桥架内线、缆敷设的质量控制。2.2.2.1钢管穿线前应检查各个管口和护口是否完整,如有遗漏和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2.2.2.2当线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穿线时可往管内吹入适当的滑石粉。2.2.2.3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样称电压的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弱电各种线缆不得穿入交流回路同一电线管内,以防止产生电磁对信号的干扰。2.2.2.4有条件:弱电电线

12、管尽可能采用金属管,双绞线、同轴电缆尽量避开续接连接,必须续接连接时,在电管内或桥架内,并必须在图纸上标注,以便以后维修。电缆敷设、穿管及管道之间应按弱电配线工程要求执行,线、缆两端预留长度应按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2.2.2.5线芯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压板压接,必须削除掉绝缘层再进行连接,绝缘包扎不得低于原导线绝缘水平,在接线盒内的连接触良好、可靠。2.2.2.6线路的接、焊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绝缘电阻的遥测。2.2.2.7参与绝缘电阻遥测:在电气器具全部安装完毕,在送电前进行绝缘电阻的遥测,先把线路上的开关、刀闸、仪表设备等用电开关全部置于断开位置,将干线

13、和支线分开,一人遥测,一人及时读数并记录,相与相,相与零,相与地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不同的管径应选用不同直径的元钢作为跨接接地,其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焊,焊缝应均匀牢固,焊接处应清除表面焊渣,进行防腐处理刷防锈漆。2.2.3、桥架安装的质量控制:2.2.3.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或接零可靠,且要符合: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不应小于2处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不小于4mm2;镀锌电缆桥架连接板不跨接接地:位于连接板两端不少于3个防送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栓头在桥架内,螺

14、帽在桥架处,桥架安装应横平竖直。2.2.3.2直线段钢质桥架,长度超过30m,铝制品电缆桥架长度超过15m应安装伸缩节,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的半径。2.2.3.3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支架间距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2.2.3.4桥架与支架间的螺栓,桥架的连接板螺栓的固牢无遗漏,栓头在桥架内侧螺栓在桥架的外侧。2.2.3.5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的防火分隔的桥架,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2.2.4桥架内电线、电缆敷设质量控制2.2.4.1、电线、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弯拆、压扁、护层断裂的表面严禁划伤等缺陷。2.2.4.2、大于

15、45度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处设点固牢。2.2.4.3、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箱各处管子管口处等密封处理。2.2.4.4、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不大规范规定。2.2.4.5、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编号牌。2.2.4.6、电缆敷设完后进行电缆绝缘电阻的测试,直流耐压试验和直流泄漏试验及电缆相位的检查。2.2.5电管内、桥架内弱电线缆穿线、敷设质量控制2.2.5.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总线控制、多线控制等同芯导线或同芯电缆线截面积阻燃型、耐热型、防火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2.

16、5.2、综合布线系统,双绞线大对数电缆,必须符合E1A/T1A568TSB-36、NEMA-WC36、100UTP/FTP、S-UTP及E1A/T1A150-150STP-150-Z2-LC相应标注。2.2.5.3、电信同轴电缆,粗缆和细缆基带同轴特性阻扰与电缆信号传输,阻扰特性不同,衰减常数,种类与特点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2.5.4、电信光缆,电视光缆,光缆结构,加强结构物件,护皮纤线冲层外径,KEVAR,PVC护套,纤芯,包层,光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2.2.5.5、通信工程电话系统电缆:HYA、HPVV、HXV、HYVC型大对数电话电缆,RVB、RVS电话线,必须符合国家标

17、准规范定。2.2.5.6、电管穿线,桥架内电线、电缆敷设后调试质量控制。传输特点:综合布线系统基本链路测试。主要项目:Wiye Map;Length(ft);Insertion Loss Margin(dB);NEXT(dB);PS NEXT(dB);ACR-F(dB);PSACR-F(dB);ACR-N(dB);PSACR-N(dB);RC(dB).以上的项目各种参数测试必须符合TCP/IP传输协议,以太网传输介质双绞线,最大传输距离不大100m(90m)。传输介质:光纤链路测试。MMF多模光纤,SMF单模光纤,光纤布线链路的(dB),光纤布线链路的任一端口,测出波长的光回波损耗(dB),以

18、及传输数据方式CDMA/CP最大传输距离,不超网络传输介质的有关规定。以太网IEEE802.3有关标准,长波、短波光源100MbPS,1000Pbps,1Gbps的允许最大传输距离等标准规定。2.2.6弱电工程部件设备安装,物理连接的质量控制要点。2.2.6.1电话程控交换机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2.2.6.1.1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设备技术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2.2.6.1.1.1主要设备,如数字程控交换机,数字数据接点机(DDN),宽带接入设备(DSLAM,LAN,Switch)、数字传输设备

19、、电源设备等必须全部到齐,其他设备和材料数量应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工程施工中严禁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关键设备应有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或入网许可证等文件资料。2.2.6.1.1.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有的器材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设计不符的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2.2.6.1.1.3线缆的检验要求:1)工程中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2)电缆所附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电缆型号、生产厂名、制造日期和电缆盘长)且应附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并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3)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盘中抽样测试

20、。4)线料和电缆的塑料外皮应无老化变质现象,并应进行通、断和绝缘检查。5)局内电缆、接线端子板等主要器材的电气性能应抽样测试。当湿度在75以下,用250V兆欧表测试时,电缆芯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M,接线端子板相邻端子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 M。6)剥开电缆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7)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面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根据光缆出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测试记录,审核光纤的几何、光学和传输特性及机械物理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在使用62.5/125m或50/125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应现场检验测

21、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9)衰减测试,宜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和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10)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与实际长度一致,如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断定是否有断纤存在。2.2.6.1.1.4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纤调度软纤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性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配合合适额保护盖帽;2)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纤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3)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

22、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YD/T9501998和ITUTK.20建议规定。4)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数量和位置应与设计相符。5)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受(RX)的明显标志。6)对绞电缆(UTP或STP)的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插接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如YD/T 626.11997YD/D 621.31997)。7)通信电缆设备验收检查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厂商质保资料的要求。2.2.6.1.1.5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2.2.6.1.1.5.1认真阅审施工图检查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同时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以及制图的规范化等

23、质量标准。对设计意图不明或不合理的地方应交由设计单位或业主处理,有关技术文件及必要的设备安装及使用说明书应齐全。2.2.6.1.1.5.2检查机房建筑情况,(含防火安全措施)应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机房地线和电源线的布放也应符合规范要求(如交换设备机房要求)方能进行施工。2.2.6.1.1.5.3管线施工的质量检查和监督机架安装(含电缆走道及槽道)质量的控制,按YD/ 50481997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2.2.6.1.1.5.4配线施工的质量和监督1)电缆布放的路由、位置和截面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2)捆绑电缆要牢固,松紧适度、平直、端正,捆扎线扣要整齐一致,槽道内

24、电缆要求顺值,转弯要均匀、圆滑、曲率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0倍,同一类型的电缆弯度要一致。3)电源电缆和通信电缆宜分开走道敷设,合用走道时应将它们在电缆走道的两边敷设。4)软光纤应采用独用塑料线槽敷设,与其他缆线交叉时应采用塑料管保护。敷设光纤时不得产生小圈,有激光光束的光纤,其端面不得正对眼睛,以免灼伤。5)电缆或光纤两端成端后应按设计做好标记。2.2.6.1.1.5.5敷设电源线的质量控制1)交换机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110V或220V)必须有接地保护线。2)直流电源线成端时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3)机房的每路直流馈电线包括所接的列内电源线和机架引入

25、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的兆欧表测试正负线间和复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M。4)交换系统使用的交流电源线两端腾空时,用500V的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M。5)电源布线应平直、整齐,导线的固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施工图的要求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6)电源线色标要清晰、正确(正线上涂红色油漆,负线上涂蓝色油漆)。7)采用电力电缆作为直流馈电线时,每对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的红蓝标志。安装电源线末端必须用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8)汇流条接头处应平整、整洁,铜牌镀锡,铝排镀锡锌焊料。汇流条转弯和电源线转弯时的曲率半径应符合相关要

26、求。9)汇流条鸭脖弯连接的搭接长度,铜牌等于其宽度,铝排等于其宽度的1.3倍,鸭脖长度为汇率条厚度的2.3倍。10)电力电缆和电源线不得有中间接头。2.2.6.1.1.5.6总配线架的安装质量控制1)总配线架的位置符合设计规定,位置误差小于10mm,垂直度应小于3mm,底座水平度误差不超过水平尺(用24in水平尺测量)准线。2)铁架应接地良好。3)走道边铁、滑梯槽钢、直列面保安器和横面试验弹簧排等在安装完成后应成一条直线。加固吊架和滑梯牢固可靠,滑梯滑行自如,制动装置可靠。3)告警装置完整、可靠。2.2.6.1.1.5.7系统测试(调试)大纲的审核和实施及质量监督:1)测试和检测应按YD507

27、7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和GY/T106等有关国家现行的标准内容实行。2)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一般测试要求3)通电测试前要求:机房温度1828,相对湿度3075,直流电压4553V。硬件检查应符合如下要求:设备标志齐全正确,电路板数量、规格、安装位置与施工图纸相符,设备的各种选择开关置于指定位置上,设备的各种熔丝规格符合要求,列架、机架接地良好,设备内部的电源布线无接地现象,并确认主电源正常。4)硬件测试,按厂商提高的设备技术资料测试。5)系统调试。系统建立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系统的交换功能(包括本局和出入局呼叫;市话汇接呼叫;各种用户交换

28、机的来去话呼叫;长途及国际来去话呼叫;计费;非电话业务;特种业务呼叫;新业务性能)。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包括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话务观察和统计;例行测试;中继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用户数据和局数的管理;故障诊断;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输入、输出设备的性能测试)。系统的信号方式及配合(包括用户的信号方式(脉冲、多频);局间信号方式(随路、共路);系统的网同步功能)。6)程控用户交换机或其他通信设备(如远端模块等)除检查出厂及厂验记录外,还需参考生产厂家提高的资料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如YDJ501998,ITUTG960,961,I630)建议的相关规定等进行通电测试或初验测试,如:7)

29、可靠性测试。一个月内次要再启动不大于3次,严重再启动0次,再装入启动0次,软件测试故障不大于8个,更换印刷板次数不大于0.13次/100户。8)接通率测试。9)接续功能测试(系统交换功能)。10)处理能力和过负荷测试。11)维护管理和故障诊断能力测试(系统测试中的维护管理)。12)系统信号测试(包括用户信号方式,局间信号方式,组网能力,网同步功能等)。13)系统建立包括初始化,系统自动/人工再装入,系统自动/人工再启动等;14)系统的维护管理功能(包括人机命令核实、告警系统测试;话务观察和统计;例行测试;中继和用户线的人工测试;用户数据和局数的管理;故障诊断;冗余设备的人工/自动倒换输入、输出

30、设备的性能测试)。15)系统的信号方式及配合(包括用户的信号方式(脉冲、多频);局间信号方式(随路、共路);系统的网同步功能)。2.2.6.1.1.5.8试运转验收测试(1)试运转要求1)程控交换机运转验收是对质量稳定性观察的重要阶段,是接入用户后对交换机实际质量最直接的检验。2)试运转阶段应从初验测试完毕、割接开通后开始,时间不少于三个月。3)试运转验收测试的主要指标和性能应达到试运转观察指标,方可进行总验收。如果主要指标不符合要求,应从次月开始,重新进行三个月。在试运转期间,如果障碍率总指标合格,但某月的指标不合格时,应追加一个月,直到合格为止。4)在试运转期间,应接入设备容量20以上的用

31、户联网运行。(2)试运转观察指标。1)硬件故障率。因元器件损坏,须更换印制板的次数;第1、2、3个月均不应大于0.1次/100门。2)试运转期间,系统自动再启动的指标要求如下表所示。类别第一月第二月第三月全局处理机全局处理机全局处理机13对3对以上13对3对以上13对3对以上次要342323严重121101再装入0100003)计费差错率应不大于10-4。4)交换网络非正常倒换的指标不大于:第一月,2次;第二月,1次;第三月,1次;总计4次。5)在试运转阶段不得出现由于设备原因进行人工再装入和最高级人工再启动。6)在试运转期间不应产生由于软件设计错误造成的故障。7)分群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与初验测

32、试阶段指标相同。2.2.6.1.1.5.9试运转模拟测试。1)局内接通率测试:用模拟呼叫器每月测试1次,每次作1万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9.9,呼叫在忙时进行;用人工拨叫方法每月测试1次,每次2000次呼叫,接通率不小于99.9,呼叫在忙时进行。2)局间接通率测试。各局内出入中继接通率每月测试1次,每个局内作200次呼叫,接通率应不小于95,测试时连接对用户在话务清闲时进行。3)长时间同行测试。每月测试一次,用10对话机连成通话状态,在48h后,通话电话应正常,计费正确,无重接、断话或单向通话等现象。2.2.6.1.2卫 星 数 字 电 视 及 有 线 电 视 系 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通常由抛

33、物接收天线、高频头和模拟、数字、信号主要有C波段、KV波段卫星接收机三大部分组成。电视卫星信号如要进入有线电视信号,则需由卫星天线至功分器、卫星接收机,经调制器进入混合器。有线电视天线一般由天线、前端装置、传输干线和用户分配网络组成。2.2.6.1.2.1材料设备质量控制要求1)产品性能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单位测试认定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必须持有生产许可证。还需按施工材料表对系统进行清点、分类。2)产品附有铭牌(或商标),检验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各种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外观应无变形、破损和明显脱漆现象。3)国外产品应符合中国广播电视制

34、式PA制和频率配置。4)在同一项目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具有性能和外观的一致性。5)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为75。6)有源部件均应通电检查。2.2.6.1.2.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1)认真审阅施工图,除满足设计和合同要求外,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已会审批准,还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2)施工单位必须有系统工程施工执照。施工所需的设备、器材、辅材、仪器、机械准备就绪,能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3)天线安装要求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预埋管线、支撑件、预留孔洞、沟、槽、基础、地坪等都符合设计要求。2)天线安装间距满足下表要求。天线间的关

35、系间距天线间的关系间距最低层天线与支承物顶面1两个天线同杆左右安装1两个天线前后安装3天线正前净空不影响电波接收两个天线同杆上下安装1(不小于1m)注:指工作波长;设计时以低频道的考虑;计算点指天线的中心位置。3)若天线系统需用一个以上的天线装置时,则装置之间的水平距离要在5米以上。4)分段式天线竖杆连接时,直径小的钢管 必须插入直径大的钢管内30cm以上,才能焊接,以保证天线竖杆的强度5)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安装应十分牢固、可靠,以防大风将天线吹离已调好的方向而影响收视效果。天线立柱的垂直度用倾角仪测量,保证垂直。用卫星信号测试仪器调整高频头的位置。6)为了减少拉绳对天线接收信号的影响,每隔1/

36、4中心波长的距离内串接一个绝缘子,通常一根拉绳内串接有23个瓷绝缘子。7)保安器和天线放大器应尽量安装在靠近该接收天线的竖杆上,并注意防水,馈线与天线的输出端应连接可靠并将馈线固定住,以免随风摇摆造成接触不良。8)天线避雷装置的安装按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执行。(4)系统前端,机房设备的安装:1)电缆连接的走向应合理,特别不能为了走线的美观,将电缆拐成死弯,导致信号质量下降。2)机房内电缆的布放,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电缆必须顺直无扭绞,不得使电缆盘结,电缆引入机架处、拐弯处等重要出入地方,均需绑扎。3)电缆敷设在两端连接处应留有适度余量,并应在两端标识明显的永久

37、性标记。4)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5)引入引出房屋的电缆应加装防水罩,向上引的电缆在入口处还应作滴水弯。6)机房中如有光端机(发送机、接收机),端机上的光缆应留约10m的余量。(5)分配网络的安装和施工1)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电缆与通信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1m。2)辐射盒、用户终端盒应符合设计图要求,与其他线缆间距符合规范要求。3)放大器、分配器和分支器的安装。按图纸要求施工,固定牢固。放大器箱内安装均衡器、衰减器、分配器、放大器件。(6)防雷接地装置施工:安装和施工中的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必须按照防雷接地标准进行,应测量所

38、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返工,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7)调试大纲的审核和实施及质量监督:1)调试大纲中应包括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录B中表B1、表B2,即前端设备调节器测试记录、干线(桥接、分配、延长)放大器测试记录表、用户端测试记录表;2)调试步骤应明确,首先对天线的调试,前端的调试,干线和分配网络的调试以此进行调试,检查各点的电平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系统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并作好记录,作为今后工程验收和日后维修的依据;3)调试中或试运行中发生的故障无论已查明原因还是排除都应作好记录;4)卫星天线调试除校准立柱的垂直度,用仪器调整好极轴角外,还需用

39、测试仪对天线进行精调。5)前、终端接受信号应符合要求,前端增益不小于99.7dB,末端增益不小于63+3 dB,图像质量评价4级以上,主观评价项目和客观测试项目符合有关规定。2.2.6.1.3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广泛用于工矿企业、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学校、宾馆、大楼、旅游景区、部队营房等。它的特点是服务区域大,传输距离远,信息内容以语言为主兼用用音乐,话筒与扬声器不在同一房间,故没有声反馈问题。为减少传输线功率损耗,一般都采用70V或100V的额定电压传输,或用调频方式进行多路广播传输。按其用途可分为:业务宣传和时事、政策广播。播送背景音乐和插播公共寻呼。火灾事故和突发事故的

40、紧急广播。2.2.6.1.3.1材料设备质量控制要求1)扬声器箱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2)调音台的功能应满足使用功能和合同的要求,操作使用方便,工作稳定,接插件性能好,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完善的操作指示系统。3)周边器材(如均衡器、压缩限幅器、反馈抑制器、电子分频器等)使用功能,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厂家的产品技术说明书。4)各类线缆具有出厂合格证等质保资料。以上各类器材设备均应提供生产厂的生产营业执照及相关测试证明。2.2.6.1.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扩声设备的安装包括扬声器的布置、系统线路敷设和音控、室内布局三个方面:(1)扬声器的布置属电场的系统设计问题,安装按设计要

41、求进行。1)扩声系统宜采用明装,若采用暗装,装饰面的透声开口应足够大,透声材料或蒙面的格条尺寸相对于主要扩声频段的波长应足够小。2)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牢固,不得因振动而产生机械噪音。3)扩声系统声特性测量方法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如GB/T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WHO30119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建设部体育馆行业标准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范围等。(2)扩声系统的馈电网络:音频信号输入的馈电1)话筒输出必须使用专用屏蔽软线与调音台连接。线路长度在10m50m之间应使用双芯屏蔽软线作低阻抗平衡输入连接。中间设有话筒转接插座的,必须要求接触特性良好。2)长距离连接

42、的话筒线(50m以上)必须采用低阻抗(200),平衡传送的连接方法。最好采用有色标的四芯屏蔽线,对角线对并接穿钢管敷设。3)调音台及全部周边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需采用单芯(不平衡)或双芯(平衡)屏蔽软线连接。,视距离远近选用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选择;c.供电线缆选择宜用隔离变压器,接地防雷应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敷设。4)功率输出的馈电,功率输出的馈电是指功放输出至扬声器箱之间的连接线缆。5)短距离(厅堂、舞厅和其他室内扩声系统)宜用低阻抗输出,一般用截面积为26mm2的软发烧线穿管敷设。其双向长度的总直流电阻应小于扬声器阻抗的1/501/100。6)长距离(室外扩声、体育场扩声、大楼背景音乐等)用

43、高阻抗定电压传输(70V或100V)音频功率,馈线宜采用穿管的双芯聚氧乙烯多股软线。7)每套节目敷设一对馈线,而不能共用一根公共地线,以免节目信号间的干扰。8)供电线路选择(单相、三相、自动稳压器),宜用隔离变压器(1:1),总用电量小于10KVA时,可用单相220V。大于10KVA时,用三相电源再分三路输出220V供电。当电压波动超高5或10时,应采用自动稳压器,以保证各系统设备正常工作。(3)接地与防雷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敷设。1)扩声系统应设专门的接地线,不与防雷接地或供电接地共用地线。2)所有馈电线均应穿电线铁管敷设。3)网络线路的施工规范应参照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

44、量验收规范相应内容。(4)音控室内布局按设计要求进行。公共广播与紧急广播系统的检测要求1)检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度、音频线的敷设和接地形式,保证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际的阻抗匹配合理。2)放声系统应分布合理,符合设计要求。3)检测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符合设计要求。4)通过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评定系统的音响效果。5)功能检测包括: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公共寻呼插播;紧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消防紧急广播功能检测按火灾自动检测报警系统相关要求执行;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播出;功率放大器应冗余配

45、置,并在主机故障时,按设计要求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公共广播系统应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应与消防分区一致。6)主观评价:播放音质清晰动听、超低音、中音、高音层次清晰,无杂音信号。2.2.6.2信息网络系统质量控制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系统)、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客房管理系统、VAV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模糊控制系统、中央计量系统、无线覆盖系统(AP)完整的信息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交换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应用系统,信息网络系统(INS)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构成的信息网络平台。借助

46、于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应用业务。2.2.6.2.1计算机网洛系统(1)材料设备质量控制要求材料、设备的品牌、型号、规格、产地和数量应与设计和合同相符。1)包装和密封良好,技术文件附件及随即资料应齐全、完好,并有装箱清单。2)做好外观检查,外壳、漆层应无损伤或变形。3)内部插件等固紧螺钉不应有松动现象。4)进行必要的环境检查,如设备的供电、接地、温度、湿度、洁净度、安全、电磁环境、综合布线等,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和安全技术标准。5)软件版本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提高完备齐全的文档(包括软件资料、程序结构说明、安装调试说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

47、等)。6)进口产品除以上规定外,还应提高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求1)设备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在标准19英寸机柜内或独立放置。除机械尺寸注意空间外,还需满足水平度和垂直度的要求,螺钉安装应紧固,最重要的是设备本身及机架外壳的接地线符合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2)检查系统配置要求,包括对ATM和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按各生产厂家提高的安装手册和要求,规范地编写或填写相关配置表格并应符合网络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配置表,通过控制台或仿真终端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保存配置结果。3)网络集线器的安装,其机柜(或外壳)或集线器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接地要求。4)计算机机房验收按照GB5017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