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154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培训资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机房工程深化设计方案1.1 绿色数据中心的挑战和应对措施1.1.1 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规划难、节能难:u 数据中心布局规划是个庞大的工程,耗时耗力;u 内部和外部对建设模式争论不休;u 冷却架构和末端选择反复比较;u 安全、冗余、节能与造价互相制约。建设周期长、架构扩展难:u 建设周期长,不匹配业务上线周期;u 业务安全要求复杂;u 机柜功率密度要求多样,未来难以预测;u 新技术成本增加成本,难以合理取舍。系统复杂增加维护难度、新设备维护带来新挑战u从IDC全生命周期来看,既要考虑到机房布局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到设备安装的可行和便捷性,还要考虑到后期维护、维修的可能性和便捷性u空间规模

2、变大,水进机房成为必然,需考虑漏水防护等1.1.2 1.应对措施解决方案标准化、模块化、去工程化:u 分解成各种微模块解决方案;u 选择容易实现模块化的末端空调。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兼顾u 工厂预制和调试,尽可能去工程化;u 选择成熟度高、具有先进性的列间空调解决方案u 选择模块化高压直流、模块化UPS供电系统管理手段智能化u 选择性能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u 防水工程和漏水检测相结合;u 空调群控和运行优化。1.2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1.2.1 项目背景本方案针对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新建数据中心机房方案进行设计描述,按照规划,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纵向与横向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满足业务系统的信

3、息化的需要。本项目规划机房建设面积约192平米。建设整体目标是:设计先进的、功能完备的、可实施的信息化硬件支撑平台,对业务提供有力支撑,满足未来35年的发展需求,为了满足云计算和虚拟化的需求,提高数据中心工作效率,本项目采用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集成数据中心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机房管理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效满足客户在云时代数据中心高效可靠,快速灵活和智能管理的需求,本项目涉及的机房建设具体包括:1)制冷系统;2)供配电系统;3)服务器机柜;4)封闭冷池系统;5)监控系统;6)防雷接地系统;7)新排风系统8)气体消防系统9)装饰装修工程1.2.2 需

4、求分析建筑条件:机房位于地上四层,建筑面积约192平米。层高为6米,机房承重为1000kg/m2。机房设计应根据上述建筑条件和机房承重要求,对相应区域做结构加固处理。水文气象条件:西宁市地处高原地区,属半干旱大陆性高原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干燥多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尽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据青海气象台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5.7,一月平均气温-8.2,七月平均气温17.2,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6.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7,日气温变化幅度15-20。年平均降水量367.5mm,降水多集中在7、8、9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7.6%,年最大量541.2mm,年平均蒸发量1748

5、.6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76 倍。历年最大积雪18cm,基本雪压0.20kN/m2。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瞬时15.7m/s,基本风压0.35kN/m2。历年平均气压775.2 毫巴,平均日照时数2753.5 小时,日照百分率62.8%,历年最高相对湿度79%,平均相对湿度55%,多年平均无霜期138 天。机房等级:新数据中心机房是今后数据通讯、数据存储、系统管理的中心,作为数据处理的基础核心平台,必须保证其具有高可靠性,先进性以及绿色节能等特点,达到国标B 级机房的要求。机房容量:机房规划建设2个微模块,共计38个IT机柜,当期建设1个微模块,机房IT机柜设

6、计容量应不小于19个42U标准机柜。供电与UPS:采用2路市电+电池供电模式,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如何优化利用现有供电条件,达到国标B级机房的要求。机柜功率密度与制冷:单IT机柜平均功率密度5KW,制冷需满足上述功率密度的要求,并采用高效制冷技术,满足绿色机房要求。机房装饰装修:本着轻装修重实用的原则进行地面、墙面装修,地面做防静电处理,建设防雷接地系统。1.3 设计原则和依据1.3.1 设计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11)电子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2011

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2005)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YD/T1821-200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1-2010)通信电源设计安装设计规范(YD/T 5040-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 50689-2011

8、)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27-2005)通信用配电设备(YD/T 585-2010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 1173-2010)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13-200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9、(GB50116-201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200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S0358-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

10、J59-2011)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 5083-2005)通信用电源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 5096-2005)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2010)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9413-2010)其他现行各种相关的国颁、部颁、通信管理局颁发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招标文件及招标图纸1.3.2 设计原则数据中心机房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高安全、可靠灵活的、开放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 先进性和实用性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11、,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求。可行性 以现有成熟的系统技术产品为对象设计,同时考虑建设方的特定需求及周边信息环境的现状技术发展的趋势,使设计的方案现实可行。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整个机房必须具有高可靠性。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备份、冗余等可靠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技术措施提高整个系

12、统的可靠性。标准化、开放性 标准化、开放性是现代技术发展及应用必要的基础;因此,设计中应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空调、消防设计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以保障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并便于日后的使用和维护。其中应用软件亦应采用商品化的通用软件,减少二次开发的工作量及投资。 可扩充性 系统设计应在满足现阶段应用需要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分期投资建设或系统扩容;技术发展及应用需求发展而引起系统产品更新换代等各种可能性;满足扩充,升级和更新的要求。 方便易用性 工程的建设,是以满足人们的应用需要为目的;所以必须考虑便利于以不同

13、文化层次、各种年龄的用户使用要求;系统及功能的配置以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实用、舒适为基准,其使用应简便易学;并便于日后的维护及管理。 可管理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管理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在数据中心机房的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机房管理和监控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功能,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实现集中管理监控、实时监控、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灯光、语音报警、实时事件记录,简化机房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从而为数据中心机房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1.4 BM方案设计1.4.1 机房工艺布置机房内设备工艺布置采用艾特网能iBlock BM整体机房解决方案,布

14、置一套BM封闭冷池微模块。微模块包括42U标准服务器机柜19台,1台网络布线柜,列间35KW风冷空调3台,智能一体化配电柜1台,冷通道封闭组件1套。本项目配置模块化120KVA UPS 1台,满载后备1h,分两组,UPS和后备电池放置于单独的UPS间。 本项目机房布局示意图如图2-1所示:BM模块化机房布局图如下1.4.2 方案配置u 供配电方案UPS配置服务器负载:19台机柜,单机柜设计功率密度5KW,总负载95kW。考虑到数据中心设备分期投入的需求,选择模块化UPS。配置120kVA的模块化UPS,配置2个40kVA功率模块,满足供电需求,建议再增配一个功率模块,组成2+1冗余配置,提高系

15、统可靠性。UPS主机框选择艾特网能祁连UM-1200TAL-F,包括一个监控模块,一个旁路模块以及手动维修旁路空开。UPS功率模块选择祁连UM-0400TAL-M,单模块功率40KVA。电池配置已知单格电池(2V)放电功率W计算公式如下:W=P/ (n6)备电时间:按照1小时配置, 电池EOD点:1.75V,P:UPS负载功率,根据设计要求按照120KVA计算;KVA转换成KW乘以0.8为96KW:逆变器效率,根据UPS参数,=0.96;n:串联12V电池个数,根据系统参数,n=38。经计算,12V单体电池的放电功率为:W=961000/(0.96406)=416.7 W/Cell;根据电池恒

16、功率放电数据表, 艾特网能12V200AH系列电池恒功率放电数据表(25)SP12-200电池在终止电压1.75V/Cell时,1小时放电功率为213.4W,若采用2组蓄电池并联,则有213.4*2=426.8416.7 W/Cell,满足单体计算供电需求。因此需要2组蓄电池并联,每组电池40节SP12-200,满足系统备电时间要求。采用艾特网能SP12-200蓄电池,配置2组,402=80只电池。u 制冷方案热负荷计算与空调配置空调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机房面积和机房的发热,负载发热量按95KW考虑。考虑到负载同时在线率一般不会超过0.8,因此核算后微模块内总热量约为76KW。微模块采用3台艾特

17、网能CoolRow系列变容量列间空调制冷,组成2+1冗余备份系统,空调型号为CR035EA,单台制冷量38.1KW,100%显热比,主用机组总制冷量76.2KW,能够满足微模块内制冷需求。CoolRow列间空调放置于机柜间,配合封闭冷通道制冷,避免机柜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1.4.3 BM系统(1)制冷系统CoolRow系列列间机房专用空调CoolRow采用了代表业内先进技术,达到目前业内最高性能水平风冷&水冷3.3以上及冷冻水25以上的高能效比,以及100%以上显热比。4CoolRow机房空调特点1)EC变容量供冷技术:EC驱动电机,比普通驱动电机节能20%左右;变容量按需供冷,制冷精确,节能

18、效果好;电机变功率调节运行,节能性优于窜气卸载的变容量模式;30100%软起动,启动电流小。 2)电子膨胀阀节流技术: 控制精度高, 反应速度快,精确制冷且系统稳定;与负荷匹配精准,节能效果好。优于业内热力膨胀阀配置。3)满柜式大面积蒸发器:优于业内半柜“V”型蒸发器或“/”型蒸发器,换热面积最大,换热效率最高;蒸发器表面迎风风速小,减少风机压头及功率。 满柜式蒸发器/表冷器4)分段式冷凝水收集系统:冷凝水积水盘分段收集冷凝水,减少下部表冷器飞水现象,确保冷凝水排水通畅无溢流。优于一体式积水盘设计。 5)全覆盖式风机设计:风机柜内全覆盖均匀布置,机架上下供冷均匀;蒸发器表面风速均匀,无死角,换

19、热效率高。优于业内半覆盖风机布置。6)蒸发器亲水膜涂层: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绝热损失。优于行业白板蒸发器.7)正温度系数电子再热器:热量温度负反馈调节,实现温度电流双保护;插拔更换,维护简单。优于电子管翅式加热器。 8)可拆卸电极加湿器:体积小,易拆装;封闭加湿,效率最高;自动冲洗且可拆卸维护,维护费用低。优于远红外加湿器及全封闭电极加湿器。 9)多角度送风导流设计:可根据机房实际布置情况选择45单侧&双侧以及全正面水平垂直送风等多种送风方式。优于业内纯正面送风方式和突出机架面板平面水平平行送风方式。10)满柜式大面积过滤器:柜门同尺寸大面积过滤器配置,过滤器面积最大,过滤效果最好,优于业内半柜

20、式过滤器布置;G4级过滤器,优于行业普遍的G3配置,效果更好;金属框架,可重复使用。11)水管上下灵活走管设计:机组标配水管上下走管预留接口,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走管形式。优于业内单种走管,其它形式需非标的设计。 12)室外风机变频无极调速:可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变频无极调节风机转速,节能、降噪、寿命长。优于业内斩波调速风机的能耗和寿命。 13)整机能效业内最高:满柜式大面积蒸发器、全覆盖式风机设计、CFD风道气流优化模拟、控制系统能效管理功能、冷凝器风机变频无极调速等多项节能技术应用,整机综合能效比风冷&水冷3.3以上及冷冻水25以上、显热比高达100%以上,处于业内领先水平。(2)供配电系统

21、u 模块化UPSUPS设计理念可靠UPS系列通过精细设计,从电能输入端、电能存储端、电能输出端提供稳定可靠的全方位保护,确保负载设备安全。保障恶劣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体系便捷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主机、电池包、供配电模块、智能监控模块均极易安装;采用自适应负载检测和并机参数动态检测功能,用户扩容方便。模块化、易扩容标准化、易识别一体化、易交付容错化、易维护节能采用先进的拓扑、卓越的控制算法和优质的磁性与功率器件,全系列UPS均具备业界领先效率,从而在有效保障供电连续性的同时,大幅节省能耗智慧自有的实时操作系统,有力支撑可靠性与灵活性电池参数实时监测,自动实现温度补偿智能网管系统,覆盖所有供

22、电节点祁连UM系列 40-800 KVAUM系列模块化UPS 采用在线式双变换技术,可全面消除各类电力问题带给关键负载的影响。UM采用全模块化设计,最大可支持40-800kVA的平滑扩容,且维护简单易行,极大地改善了传统UPS可用性低的问题。UM还具有可靠高效、智能灵活的特点,可为客户中大型供电场景提供理想的供电保护。特性与价值模块化设计全模块化设计,功率模块、旁路模块、控制模块均支持热插拔,按需扩容,易于维护高可靠能源控制单元、辅助电源等冗余设计,消除单点故障。138-485Vac 超宽电压输入范围,305-485Vac 不降额,305-138Vac线性降额至40%,减少电池后备供电次数,延

23、长电池寿命高效率低负载下高效运行 :在线模式下,4 0 %负载率时效率可达96%,20%负载时效率可达95%高可用性 高功率密度,单柜可达320kVA,节约占地面积50%输出功率因数达1,对于输入功率因数0.5的容性、感性负载均不降额,带载能力强电池节数30-40节可调,设置灵活,旧系统改造时可利用原有电池。单节电池故障时避免客户更换整组电池,节约客户维护成本。户中大型供电场景提供理想的供电保护。u 智能精密配电柜 艾特网能智能精密列头配电柜符合YD/T 585-2010 的相关技术要求。智能精密列头配电柜安装于通信局站通信设备机房内机列的端首,为本列通信设备进行交流电源分配和电量参数监测。3

24、80V(或220V)交流输入电源进入柜体后,火线通过“窥口铜接线端头”连接在总断路器上,然后经总断路器电流互感器汇流排若干个支路断路器用户负载;工作地线进入柜体后,通过“窥口铜接线端头”连接在汇流排上然后经工作地铜排用户负载,完成交流电源的分配功能。主要特点 柜体内部布线方便、可靠、美观交流防雷防护功能电量监测功能: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与无功功率、电能等功能告警功能: 电压、电流、频率超限告警,开关断和缺相告警具备RS485通信接口,便于远程监控u PDU 每机柜配置两条可拆卸、可更换的固定式配电单元(PDU),用于机柜设备电源的引入、分配、保护、分合、接插。PDU为竖条形一体化结构,正面

25、可拆装。220V/32A单相输入。输出设置20*C13+4*C19。 配电单元(PDU)采用模块组合一体化设计,将配电、保护、接插(插座或端子)等集成在一起,整套可拆卸,便于安装、更换配件;也可采用将电源的引入、分配、保护部分与接插部分分开的分体结构。u 服务器机柜突出特点艾特网能服务器机柜符合ANSI/EIA RS-310-D、IEC297-2、DIN41491;PART1、DIN41494、PART7、GB/T3047.2-92S标准;兼容ETSI标准。材料采用优质冷轧钢板,主要承力结构件钢板厚度为T=2.0mm,其他非承力结构件厚度1.2mm和1.5mm。机柜静载1300kg,配置4个地

26、脚和4个滚轮。可满足19英寸标准设备安装需求,前后服务器安装立柱间距为734mm,并可以12.5mm的间距步进调整。标准机柜采用前单开后双开网孔门,开孔率达75%;并具有无门,玻璃门等多种形式可选。前后门仅需要抬起即可装拆,方便某些需要拆卸柜门的场景;后侧双开门,操作维护空间仅需要300mm。侧门使用快卸结构,方便拆卸。标准顶板为前部毛刷进线孔,后部为塑胶走线环。三段式底板可拆卸可调整,支持下进风。机柜侧门、前后门均可拆卸,在机柜四周均可进行安装布线操作。(每个机柜可以通过侧面的前后立柱和相临的机柜连接固定,做并柜连接)。相邻机柜可以通过立柱上的并柜孔和并柜压铆螺母实现并柜,无须拆除机柜门板。

27、机柜顶部有4pcs规格为M12的焊接螺母,安装吊环后支持顶部进行吊装操作。后部采用专用线缆管理通道,方便对大量数据线的敷设、管理和操作 服务器机柜配置u 封闭冷池系统 艾特网能BM封闭冷池,主要由以下组件组成:玻璃天窗组件、玻璃隔离门组件 、钢制假墙组件、消防联动系统组件、环境监控单元组件。功能特点: 实现冷热通道隔离,合理有效的利用冷量,防止冷热横穿,冷量丢失。 改变了传统的先冷却环境,后冷却设备的状况,合理的利用资源,节约用电。 给设备提供一个非常稳定的工作环境。 玻璃天窗组件根据安装需求不同,有三种天窗可以选择:活动天窗(也称翻转天窗)、功能天窗及固定天窗。该方案中消防气体管道位于机房顶

28、部,所以选择活动天窗及功能天窗。a.活动天窗活动天窗适用于顶部安装消防气体管道,可以与消防系统联动,当冷通道内部出现异常,温度过高或是出现烟火时,天窗自动打开,消防系统喷洒的消防气体可以迅速喷洒到通道内部,避免火灾发生。b.功能天窗用于安装电源、温湿度传感器、烟感、摄像头以及消防联动控制单元等。c.固定天窗适用于底部安装消防气体管道,当冷通道内部出现异常,温度过高或是出现烟火时,喷洒的气体从底部通风地板快速喷洒到冷通道内,避免火灾发生。玻璃隔离门组件本次投标选择旋转推拉门,它适用于冷通道正面左右两侧需要安装其它机柜的封闭冷通道。主要特点:密封性较好,左右门板可以实现自动关闭。双开门整体与机架通

29、过螺钉联接,门板下部安装密封毛刷,保证密封冷通道系统的密闭性。端门为左右双开结构,门页中间带有大面积透视钢化玻璃,常闭状态。钢制假墙组件根据楼柱与微模块封闭通道的相对位置不同,选择对应的假墙组件,以保证通道的密闭性。假墙一 机房楼柱内嵌在单列机柜内,在机柜前后方向设置钢制假墙,使通道内形成封闭通道,同时保证机房美观 。假墙二 机房楼柱内嵌在机柜内并凸出机柜,在机柜前后方向及机柜宽度方向设置假墙,是通道形成封闭 。假墙三 单列通道假墙,假墙完全独立与地板固定,与机柜形成封闭通道 。消防联动系统组件活动天窗供电电源:主备两路输入,给天窗电磁锁提供稳定的电压。 技术参数: 输入电压:AC 220V

30、输出电压:DC 12V 最大输出电流:25A 最大输出功率:300W 活动天窗磁力锁:锁定活动天窗,通电吸附天窗,断电天窗自动打开 技术参数 工作电压:DC 12V 额定功率:2.5W 吸附力:F10KG(可吸附起表面平整10KG物体) 活动天窗驱动系统:驱动天窗打开,当消防系统或是监控系统提供异常信号给驱动单元时,驱动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天窗断电打开 。u 监控系统艾特网能BM系统采用iMonitor数据采集单元实现对设备量、安全量、环境量的监控,连接方式全部采用RJ45网口连接,易于建设实施,工程量小。通过一个IP地址实现对“供电/散热/环境/配电(甚至不同品牌设备)”的一站式监控,节省公司

31、带宽资源。 监控界面支持不依托于任何软件,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机房信息,同时支持短信、邮件、电话告警功能,真正达到无人值守机房,机房的任何异常会第一时间通知到管理者。iMonitor监控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及优势: 可以在一个监控平台内实现对机房环境、机房设备、机房安全、机房门禁系统的集中监控,极大地提高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组网方式灵活,能够方便地实现异地集中监控; 基于B/S架构,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或其他第三方软件,安全可靠; 覆盖从微型机房、小型机房、中型机房、分布式机房、模块化机房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超强的设备接入能力,无工程化设计; 人机界面友好,容易掌

32、握,在完善监控功能的同时不增加管理人员的掌握难度。 提供丰富的告警方式,如现场告警、屏幕告警、短信告警、邮件告警等; 告警阀值可灵活设置,体现人性化管理。 具有完善的数据管理功能一旦发现异常事件,系统即自动执行预定的控制策略,同时启动报警,报警可以有几种方式,如报警窗口、实时打印、语音提示、电话语音、电子邮件、短信等。如图所示。使用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报警;当有多个报警同时发生时,系统通过事件等级,排队报警事件,并逐一报警,其中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电子邮件等由用户设置。报警具备灵活定义功能,可以分别设置设备的报警方式以及相关管理人员,比如可以设定以下报警方式:精密空调故障通过电话语音方

33、式通知精密空调管理人员并发送电子邮件给主管人员,而消防报警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消防管理人员并发送电子邮件给主管人员。这种方式大大增加管理的灵活度。监控对象艾特网能iMonitor监控系统可实现对配电、设备(UPS、空调等)、机房环境、机房安全、门禁系统的集中监控。UPS监控艾特网能所有UPS产品均可无缝接入iMonitor监控系统。监控平台实时监视UPS整流器、逆变器、电池、旁路、负载等各部分的运行状态与参数。系统可全面诊断UPS运行状况,实时监视UPS的各种参数。一旦UPS报警,将自动切换到相应UPS监控子系统的运行画面。用户还可根据需要对重要的报警事件设置电话语音拨号的报警功能。对于重要

34、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系统可查询一年内相应参数的运行曲线,并可显示查询选定具体时间相应时间的参数值,当天(以天为单位)该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方便管理员全面了解UPS的运行状况,及时地发现并解决UPS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空调监控艾特网能所有空调产品均可无缝接入iMonitor监控系统。监控平台可实时、全面诊断空调运行状况,监控空调各部件(如压缩机、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滤网等) 的运行状态与参数,并可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温度、湿度等),实现空调的远程开关机。对重要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用户可通过曲线记录直观地看到空调机组的运行品质。空调机组即使有微小的故障,也可以通过系统检测

35、出来,及时采取步骤防止空调机组进一步损坏。对严重的故障,可按用户要求加设电话语音报警。视频监控系统本监控系统的作用是对机房及主要通道的事态、人流进行宏观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并对防火、防盗所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图像取证。前端设备选用半球形摄像机用于机房内监控,后端使用液晶显示器作为显示设备,使用硬盘录像机作为记录设备。机房环境监控环境监控包括温湿度检测、烟雾探测、红外探测等。环境监控单元组件温湿度传感器封闭冷通道内,配置多个温湿度传感器,通过RS485端口上传至数据采集器,作为空调实时调节的输入。每个微模块安装标书要求配置2个温湿度传感器,分布于通道的两侧。每个机架配置1个温湿度传感器。本次配置的B

36、SSTH11RS温湿度传感器, 利用半导体敏感元件来测量空气中的温度、湿度,适用于室内环境测量,当敏感元件被监测到环境温度、湿度,输出智能数字信号。该变送器装在最能代表被测环境状态的地方,避免安装在空气流动不畅的死角处。环境监控单元组件联网型烟雾探测器功能特点:该产品为非编码型烟雾探测器,直接接入12V直流电源即可工作。正常工作时绿色LED指示灯常亮(同时兼用测试按钮),红色LED指示灯每隔18秒闪烁一次,按键开关为整机测试键。报警时红色LED指示灯闪亮。探测器具有一对(常开/常闭)输出触点。正常时触点闭合,报警后触点断开;当探测空间内烟雾浓度下降至该产品报警浓度值时(标准值为每英尺3.2%的

37、微弱灰烟,传感器有反应) ,整机自动复位到正常工作状态。 红外光电传感器 警情排除后自动复位 微处理芯片专业控制滤除各种误报 联网输出LED闪烁指示报警 SMT专业贴片工艺制造,稳定性强 防尘防虫抗白光干扰设计环境监控单元组件声光报警器在BM两侧端门的上部安装有声光报警单元。当有告警信号触发时,发出频闪,同时发出警报声。1.5 防雷接地系统u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信息处理工程,是机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影响到计算机设备本身的正常运行,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是衡量一个机房建设质量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机房大楼接地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

38、小于1。联合接地就是按均压、等电位原理,使通信局(站)内各建筑物的基础接地体和其他专设接地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共用地网,并将电气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建筑物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 联合接地u 接地方案(1)负责本项目机房接地系统的安装及连接,具体如下:完成随走线架敷设的40*4的接地铜排及配套材料的供货和安装,完成活动地板下接地铜排的及其配套材料的供货和安装,按规范要求完成机柜与随走线架敷设接地铜排和活动地板下接地铜排的连接与安装,其中与机房柱内接地体连接所需要1*240mm2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力软电缆由建设单位提供,该电力电

39、缆安装由投标方负责。(2)机房接地系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符合设计要求。(3)机房内设置水平接地网,用于机柜、交流列头柜、走线架、蓄电池等设备的接地,采用宽度40mm、厚4mm(即40*4)镀锌接地铜排沿下层走线架的一侧敷设,要求铜排相互连接。(4)水平接地网要求就近通过2条1*240mm2毫米的铜芯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及护套电力软电缆(由建设单位提供)与机房内钢柱上的接地扁钢多点连接(接地扁钢由投标方供货及安装)。(5)接地线与接地铜排进行连接时,要求加装接线端子,接触部分应平整、紧固、无锈蚀。(6)完成走线架与水平接地网的连

40、接。u 系统接地接地线、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熔接,接地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可用螺栓带有弹簧垫片连接。交流电源线与直流工作地线不能紧贴平行敷设。接地引上线与接地干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而不应采用焊接。保护接地连接到到电气保护接地网上,应当牢固可靠不应串联接地。信号回路接地与屏蔽接地可共用一个单独接地极,同一信号回路或同一线路的屏蔽层,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定。信号回路的接地点应显示仪表侧,当采用接地型热电偶和检测部分已接地的仪表时,不应再在显示仪表侧接地。u 防雷吊顶、墙面等金属构件构成电气通路并接入局部等电位接地排。地板采用机房专用防静电地板,地板下设接地柱,其支架构

41、成电气通路并接入局部等电位汇流排。1.6 新排风系统u 机房新风量设计规范要求(1)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二项中的最大值:1)按工作人员计算,每人40M3/h2)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2)主机房宜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间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10Pa。(3)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初或中效两级过滤器。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初、中效空气过滤器。也可设置亚高效过滤器。末级过滤装置宜设在正压端。(4)设有新风系统的主机房,在保证室内外一定压差的情况下,送排风应保持平衡。u 设计方案根据以上要求和分析,本方案在信息中心机房(主机房、空调电源室)加装一台独立机房用

42、新风机,新风取自大楼新风系统,采用的新风机设置初效、中效过滤网,以满足机房的工作要求。新风设备放置在机房内,通过风管将新风送到精密空调回风口处,并安装余压阀,精确控制室内正压(69Pa)和满足换风要求。u 系统安装新风净化机安装在机房吊顶内,新风系统从大楼新风管引入新风,通过风管将新风引至精密空调回风口处,新风通过室内空调系统参与机房内空气循环。风管采用保温措施,新风机、风管安装采取降噪措施。在新风进口处设置防火调节阀,新风设备与消防联动。新风管道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均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1.7 气体灭火系统我公司按照招标技术要求及图纸,进行消防系统设

43、计:主机房采用七氟丙烷全淹没的自动灭火系统。其气体消防设计面积为220,在项目的建设中共设4个分区,机房全淹没需要气体量为284 KG,机房顶面安装温感及烟感,监视机房火情。自动消防灭火系统具备自动监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切断电源和启动自动灭火系统设备或通过其他应急设施,来实现消防系统的自动化.,排风系统内的排风阀既和消防报警系统联动。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的灭火过程:发生火灾时,当一路探测器报警后,设在该防护区域内的警铃动作;两路探测器都报警后,设在该防护区域内外的蜂鸣器及闪灯动作;系统进入延时阶段,控制盘完成相关设备的联动控制。经过延时后,控制盘输出24V直流信号电源启动储气瓶组上的电磁阀,打开

44、储气瓶组释放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沿喷射短管和喷头输送到防护区域灭火。如值班人员先于火灾探测系统发现火情,当用手提式灭火器或其它移动式灭火设备无法扑灭火灾时,可直接手动启动来灭火。如发现是系统误动作,或确有火灾发生但仅使用手提式灭火器和其它移动式灭火设备即可扑灭火灾,可按下设在防护区域门外的紧急止喷按钮,可以使系统暂时停止释放药剂。如需继续开启气体灭火系统,则只需松开紧急停止开关即可。系统的控制方式:系统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控制启动方式。1)自动控制方式当防护区长期无人值班或很少有人出入时,应将火灾报警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选择键置于“自动”位置,同时将防护区门外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

45、置于“自动”状态。此时控制系统处于自动工作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灾时,气体灭火系统自动完成防护区内的火灾报测、报警联动控制及喷气灭火整个过程。防护区内的单一探测回路探测火灾信号后,控制盘启动设在该防护区内的警铃。同时向FAS系统提供火灾预报警信号。同一防护区内的两个回路都探测到火灾信号后,控制盘启动设在该防护区域内外的声光报警器,经过30秒延时后,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24V直流电,启动灭火系统。灭火剂经喷射短管和喷头释放到防护区,控制面板喷放指示灯亮,同时报警控制器接收压力讯号器反馈信号,开启防护区内门灯,避免人员进入,直至确认火灾已经扑灭。设置于防护区门外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46、,且应采取有效防止误操作的措施。在系统处于自动工作状态下,当报警系统误报警进入延时时间时,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应能停止系统喷放灭火药剂。2)手动控制方式当防护区经常有人工作时且有人值班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系统误动作,应将火灾报警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选择键置于“手动”位置,并将防护区门外的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置于“手动”状态。此时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灾时,火灾探测器将探测到的火灾信号输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发出联动信号,但不会输出启动灭火系统信号,此时需要经值班人员确认火灾后,按下控制器上相对应防护区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启动灭火系统,释放七氟丙烷气体进行灭火。这种手动控制,实际上还是通过电气方式的手动控制。手动启动后,系统将不经过延时而被直接启动,释放灭火剂。3)应急机械手动控制方式在发现火灾后,系统自动、手动两种启动方式均失灵的情况下,可直接手动启动储气瓶内实行应急机械手动控制方式,人为开启启动装置,进行灭火。1.8 装饰装修工程1.8.1 总体装饰、装修a.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主机房的主体结构宜采取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b.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得穿过主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