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510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17.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ppt课件.ppt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对策,课件大纲:,新发传染病概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危害 近30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 近10年新发的急性传染病 病原体对人类危害排行榜 中国法定传染病分类 39种 人类如何应对新的传染病,是指以前没有发现、近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也有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新发现的传染病,EID(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简称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通常是指近 30 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区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一般将 1970 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人其中。

2、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新发传染病 40 余种,截至目前,在我国陆续发现的有十余种。,近30多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年份 病原 1976 埃博拉病毒 1980 人类嗜 T 淋巴细胞病毒-I(HTLV-I)1982 伯氏包柔螺旋体 1983 人类免疫缺陷毒(HIV-1 HIV-2)1983 大肠杆菌 O157:H7 1983 幽门螺杆菌 1988 人类疱疹病毒-6(HHV-6)1989 丙型肝炎病毒 1990 戊型肝炎病毒,疾病埃博拉出血热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莱姆病艾滋病(AIDS)出血性肠炎 溶血尿毒综合征胃炎 胃出血 胃癌 幼儿急疹(婴儿玫瑰疹)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 肠道外传

3、播非甲非乙型肝炎,近30多年来新发现的病原体及传染病 年份 病 原 疾 病 1992 霍乱弧菌 O139:H7 新类型霍乱 1992 巴尔通体 猫抓病 细菌性血管瘤 1993 Sin nombre 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993 庚型肝炎病毒 非 A-C 肝炎 1996 阮粒(阮毒体)新型变异克鲁兹非德 得-雅柯病 1997 A 型流感病毒(H5N1)禽流感(H5N1)1999 西尼罗河病毒 脑炎 2003 SARS 冠状病毒(SARS-coV)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2009 新型 H1N1 甲流病毒 新型 H1N1 甲型流感 2010 新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012

4、MERS-coV 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状)2013 A 型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H7N9),近10年余年新发的急性传染病 1997(香港)人感染高致病性 H5N1 禽流感 2002(广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9(墨西哥)新型甲型 H1N1 流感 2012(约旦,沙特)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 2013(上海)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2014(四川)人感染 H5N6 禽流感 2015(江西,广东)寨卡病毒病,病原体对人体危害排行榜,寨卡病毒的流行与防控,WHO 通报,2015 年 5 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例。2016 年 2 月 2 日(北京时间),WHO宣布,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

5、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 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密切相关。截至 2016 年 2 月底,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 36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当前寨卡病毒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出 现上升态势,疫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已出现 10 例输入性病例,同时我国台湾也报告1 例输入性病例。,为何重视寨卡病毒?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 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该病通过蚊媒传播,防控难度大,一旦传 入流行危害极大,早期发现病例并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其扩散是当前防控的键。,一、寨卡病毒病概述 感染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

6、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者约 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 2-7天,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重症、死亡病例少见。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寨卡病毒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在系统发生树上和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或西尼罗病毒等相近。全长为 11kb 的单股正链 RNA,包含 10794 个核苷酸编码的 3419 个氨基酸。该病毒 1947 年在乌干达一片名为寨卡的热带雨林内的恒 河猴中首次被人类发现。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病毒抵抗力尚不完全明确,应与黄病毒属类似:不耐酸、不耐热。,1951 年到 1981 年,人类感染该病毒的个案陆续在非洲的 埃

7、及、加蓬、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和亚洲的印 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散发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也相应的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均已被人类测定,近期美洲寨卡疫 情的基因分析提示流行毒株倾向于亚洲型。新毒株所编 码的非结构蛋白可能使得病毒在人体中具备更强的复制 能力,但具体的毒株基因分析仍在进行中。,寨卡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 病毒的非人灵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 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 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传播媒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

8、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 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 区域。广州市主要媒介为白纹伊蚊。,传播途径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 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 他人 与登革热传播方式一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当前关注的重点 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病毒可 通过胎盘有孕妇传播给胎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 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 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数例可

9、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 接触传播的病例。,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潜伏期和传染期,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 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 有免疫力。,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 限资料提示可能为 3 12 天。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 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患者的尿液-血液-精液等分泌物都可以检出 病毒核酸。,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流行季节,疫情概况,2007 年以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散发分 布于非洲(如埃及、中非共和 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

10、塞拉 利昂)和亚洲(如泰国、柬埔 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 宾和越南等国),确诊病例仅 14 例。发病少且疾病较轻,因此之前 并不是人类重点关注的传染病。可能部分病例被诊断为登革热。,2007 年-2014 年:疫情渐趋严重,开始出现 暴发疫情,且影响区域有扩大趋势:2007 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1250 居民中报告 185 例,其中 49 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时有 散发病例报告。各国散发病例增多。2013 年 2014 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 10,000 例,其中有 70 例重症病例。两起疫情提示,病毒已

11、经在太平洋地区传播。,2015 年至今:疫情在美洲地区持续暴发流行,波及34个 国家,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开始发现该病毒与胎儿或新生儿小头畸形 之间可能存在关联。2015 年 5 月份巴西确认本地病例。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 150 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哥伦比亚报告 25000 例疑似病例,1331 例确诊病例。*佛得角报告超过 7000 例疑似病例。,新生儿小头畸形巴西卫生部 2016 年 1 月 27 日通报,自 2015 年第 45 周 以来,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 4180 例,已调查 732 例,其中 270 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1 月 15 日,美国夏威夷,1 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病 例所生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 2015 年 5 月 期间前往巴西居住生活一段时间 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间寨 卡病毒感染有关,但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仍有待研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