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623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检修规程1 总 则1.0.1 本规程适用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以及接入此配电系统的用户自维线路(不包括用户变电所、开闭所配出线路),凡新建、改建以及检修配电线路时,必须遵守本规程。1.0.2 配电线路一般分为中压(1千伏10千伏)配电线路和低压(1千伏以下)配电线路。1.0.3 新设配电线路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至少按十年发展规划考虑。中压配电系统的网架线路还应考虑互供互带能力。1.0.4 新建、改建、大修配电线路时,其线路结构、金具等应按配电线路定型设计施工,特殊线路、大档距线路可按具体情况设计。2 线路供电方式及设计要求2.0.1 中压配电线路宜采用10千伏三相三线

2、式供电。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380/220伏三相四线式供电。单相供电方式可应用在照明负荷及其他单相负荷地区。在一个变台供电半径范围内既有照明负荷,又有动力负荷时,应采用三相四线式供电。2.0.2 用户的电力一般由公用电网供给,尽量减少专线供电方式。供电可靠性应根据用户用电性质决定。重要用户、军事机密用电或中压负荷电流在200安培以上的大用户,根据电网的具体情况可给于专线;重要用户宜采用中压双电源供电,但必须经调度和运行部门批准。经批准装设中压双电源的重要用户,两个电源线不应由同一棵电杆进户,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障一回线路停电检修时,另一回不至于受到影响。2.0.3 同一电杆上并架的中压线路不宜

3、多于两回(不包括中压夜间线、临时线路);二次变10千伏出线路径不够时,可局部线路采用多回供电,并进行10千伏系统优化设计,避免多回线路同时停电;低压线路并架时,除交叉杆外也不宜多于两回。2.0.4 同一棵电杆上的中低压线路应由同一电源供电。2.0.5 配电线路宜使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节能金具,市区宜采用绝缘导线,可采用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2.0.6 新设、改造中压配电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线路电压损耗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4%。为了保障供电可靠,系统运行经济、灵活,以及考虑负荷的发展,城市中压配电线路主干网架的导线截面宜统一,且不宜小于:1. 大、中、小城市区:绝缘线240平方毫

4、米;2. 大、中、小城郊区:裸铝线150平方毫米。 2.0.7 配电线路的供电半径一般应根据负荷密度来确定,为了保障电压质量,减少线损,供电半径不宜过大。1. 中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市区不宜大于3公里;郊区不宜大于10公里;2. 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市区一般为150300米;郊区不宜大于500米。2.0.8 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采用表2.0.8所列数值。耐张段的长度一般不宜大于 1公里表2.0.8 配 电 线 路 的 档 距(米) 线路电压地 区高 压低 压城 区郊 区40505070405040602.0.9 中压线路干线应分段安装负荷开关,每段长度一般不宜大于1.5公里。开关应满足负荷和短路

5、容量的要求。中压分支线应按负荷大小在首端装设开关,与用户自维线路分界处应装设自动跳闸开关、分断器开关或跌落式熔断器(此杆竣工后应移交给供电公司)。2.0.10 街道路灯宜采用低压控制,宜采用低压绝缘线;低压路灯线、路灯控制线的安装位置不应高于动力线和照明线;低压路灯火线应设在电杆的道路侧。2.0.11 配电线路的三相负荷应力求平衡。配电变压器二次的零线电流不应大于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5%。2.0.12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电压损耗选取。最大电压损耗不得超过4%。一般情况下,低压主干线截面不应小于:1. 市区:铝线、绝缘线95平方毫米;铜线50平方毫米;2. 郊区:铝线、钢心铝绞线35平方毫米;

6、铜线25平方毫米。2.0.13 电焊机、点焊机、电热器等容量较大的用电器具,宜采用三相式供电。在公用电网上接用此类单机电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 接用380伏电压;2. 在线路上引起的电压损耗不大于4%;3. 不引起变压器过负荷。不能满足以上条件时,应设专用线路、变压器供电。2.0.14 低压线路的分段保护应满足以下要求:1. 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不小于控制范围内的最大负荷电流;2. 控制范围内的短路电流不小于保险丝额定电流的四倍。2.0.15 低压线路的零线应按如下要求确定:1. 单相或两相线路的零线截面必须与相线截面相同;2. 三相四线式线路的零线截面一般与相线截面相等,也允许使用较小截面,但

7、不得小于相线截面的二分之一;3. 多回线路公用同一零线时,零线所用材料、截面与负荷最大的一回线路相截面相同。2.0.16 新建或改建配电线路一般先按地图调查、然后实际测量线路经过处所附近状况及地势,按1:2000缩尺绘制平面图。500米以下的中压线路(一般指分支线路)及低压线路可绘略图代替。重要的配电线路或经过地段地形复杂的中压线路,还应绘制断面图。2.0.17 架空电力线路应按下列要求选择适当路径:1. 易于巡线及维护;2. 线路路径较短,地形不复杂,投资较少;3. 与铁路、架空弱电流线路、架空电力线、架空索道、管道交叉为最少;4. 必须横越铁路、公路、河川、架空线路时,需在能成直角或接近直

8、角之处通过;5. 尽量不跨或少跨建筑物,并必须符合规定要求;6. 占用土地可能不发生交涉困能的地方;7. 尽可能与城镇规划相结合。2.0.18 架空电力线路应避免在下列处所架设:1. 国家纪念塔、碑及其类似处所或规划之地;2. 屋顶、庭园、林木丛生之地;3. 山洪、水灾较多之处;4. 生产、贮藏易燃易爆物的库房、厂房等处所;5. 产生腐蚀性气体、液体及污秽严重之地;6. 不易通过的山河、湖泊及基础不易稳固之地。2.0.19 架空电力线路的电杆应选择适当位置,避免在下列处所埋设:1. 妨碍交通的场所或妨碍交通信号视线的场所;2. 铁路路基取土处及路基斜坡面;3. 地下管道、暗渠、电力电缆、电讯电

9、缆及其他地下设施埋设之处;4. 建筑物及地道等出入口;5. 车马通行频繁易受损伤之处;6. 临河岸及接近水渠之处;7. 沙地、沼泽地及涌水地。2.0.20 设计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计图纸规格宜基本一致,便于装订和存放;2. 设计、审核、批准等程序完备;3. 设计使用统一规定的符号、字母;4. 平面图内应包括下列各项:1) 变电所、受电地点(杆塔)及线路的位置;2) 线路附近的地势、沿线主要构筑物、铁路、公路、河川、桥梁、主要用户位置、并注明其名称;3) 线路两侧的弱电流线路、电力线路;4) 线路名称、号码,电杆位置、档距、转角度、电杆种类、长度以及线路方位;5) 导线型号、亘长、根数;6

10、) 变台、柱上开关的位置、设置容量、结构型式、避雷器型号及数量、接地体结构等;7) 拉线及拉线杆位置、截面、长度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3 配电线路器材的检验3.0.1 凡用于配电线路上的所有器材必须经过检验,安装前还需检查,不合格者不得使用。3.0.2 凡线路上采用的设备或器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重做鉴定:1. 试验合格证超过了规定的有效期;2. 超过了规定的保管期;3. 运输或其他原因可能影响质量者;4. 经检查发现变质、变色、变形、绝缘浸潮等可能降低电气、机械性能,认为有必要者。3.0.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应符合下列需求:1. 外表光滑、平整、内外壁均匀不露筋、不跑浆,凸凹不平不应大于3毫

11、米;2. 杆身弯曲不超过杆长的1/1000;3. 按规定方式放置地面,无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05毫米,长度不超过1/3周长;4. 在杆身下三米处必须装设永久性制造商标,商标上应有国家标准型号、制造日期等。3.0.4 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无断股、松股、折叠及磨损现象;2. 无烧伤、退火及腐蚀现象;3. 绝缘线无破损,偏心度不超标。3.0.5 绝缘子、瓷横担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有制造厂商标,经试验符合国家标准;2. 瓷件与铁件结合紧密,铁件镀锌完好;3. 瓷釉表面光滑、完整、无气泡、斑点烧伤和缺釉等现象;4. 瓷横担的弯曲度不应大于2%;5. 已使用过的悬式绝缘子,应测量绝缘电

12、阻值,其值不应低于300兆欧。3.0.6 横担、金具应符合下列要求:1. 符合规定尺寸,横担螺孔中心应在横担准线上,允许最大加工误差不超过1毫米;2. 无明显弯曲、变形、无裂纹、气泡、砂眼;3. 热镀锌无脱落,表面无腐蚀现象;4. 线夹应采用节能线夹,并经试验合格;5. 抱箍应采用热加工成型,不得冷弯加工;6. 螺栓丝扣均匀、光滑、螺帽配合适当。3.0.7 变压器、柱上开关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技术参数和性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满足使用要求;2. 有铭牌、标志清楚、明显;3. 外表完整,无碰伤,油漆均匀无剥落,外壳无渗油现象;4. 变压器油位、油色正常;5. 柱上开关操作灵活。变压器分接头开关位

13、置正确,调节灵活;6. 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必须满足安装地点:使用环境条件、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动热稳定电流、额定短路开断电流、额定短路关合电流、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外露绝缘件爬距等技术要求。3.0.8 户外中低压隔离开关、跌落开关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技术参数和性能满足使用要求;2. 开关应有铭牌;3. 瓷件无破损,浇铸件不活动;4. 跌落式熔丝管长度调整合适,熔丝容量符合规定;5. 各部件安装牢固,合闸后接触严密可靠。3.0.9 中、低压避雷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技术参数和性能满足使用要求;2. 瓷件无破损;3. 密封及底部接线端焊接应良好;4. 复合绝缘氧化锌避雷器内外绝缘粘接牢

14、固。3.0.10 新购入的每批熔丝(片)应做熔断试验,特性应符合要求,不合格不得使用。4 电杆与基础4.0.1 配电线路应采用定型产品。离心式环形截面钢筋混预应力凝土电杆应符合表4.0.1要求。物殊电杆另行设计。4.0.2 各型电杆、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1. 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2. 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3. 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4.0.3 选择钢筋混凝土杆应使得杆承受的最大弯矩不超过允许弯距。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配电线路应采用国家标准环形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电杆。非标准杆技术数据应根据制造厂技术说明书。表4.0.1 钢筋混凝土电杆结构要求 截 面

15、型 式基 本 要 求环 型最小直径(毫米)用于中压线路190用于低压线路150保护层最小厚度(毫米)10混凝土最低标号普 通 杆400预 应 力 杆5004.0.4 分段式钢圈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电杆,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要由经过焊接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的焊工操作,焊完的电杆经检查合格后使用;2. 焊接用的焊条应与钢圈材质相配合;3. 施焊前应先将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污垢等清除干净;4. 按钢圈对齐找正,中间应留25毫米的焊口间隙。如钢圈有偏心,其错口不应大于2毫米;5. 正式焊接前,按对称位置点焊34处,然后对称交叉施焊,点焊用的焊条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相同;6. 钢圈厚度大于6毫米时

16、,应用用V型剖口多层焊接。焊接中应特别注意焊缝接头和收口的质量。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焊缝中严禁堵塞焊条及其他金属;7. 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高度和遮盖面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表4.0.4 焊 缝 加 强 面 尺 寸 规 定 表焊缝加强面尺寸(毫米)钢圈厚度S(毫米)101020高度c1.52.523宽度e1223示意图8. 焊缝表面应以平滑的细鳞形与基本金属平缓连接,无折皱、间断、漏焊及未焊满的陷槽,并不应有裂纹。基本金属的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毫米(当钢材厚度超过10毫米时,不应大于1毫米),仅允许有个别表面气孔;9. 施焊中钢圈应用耐火材料醮水冷却。雨雪、大

17、风时应采取妥善措施后方可施焊,杆内不得有穿堂风。当气温低于-20时,应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为100200,焊后应使温度缓慢下降;10. 焊完的电杆其分段弯曲度均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千分之二。否则,应割断重新焊接。4.0.5 施工完的电杆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电杆根部中心与线路中心线的横向位移:直线杆不得大于50毫米;转角杆应向外角侧预偏100毫米;2. 导线紧好后,直线杆顶端在各方向的最大偏移不得超过杆长的二百分之一;转角杆应向外角中心线方向倾斜100200毫米;终端杆不应向导线侧倾斜,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毫米;分歧杆应向拉线侧倾斜100毫米;3. 承力杆的挠度不应大于千分之三。4.0.

18、6 电杆基础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岩石做的底盘、卡盘和拉线盘,但安装要牢固可靠。4.0.7 一般土质地区的电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表4.0.7所列数值。承受荷重大和特殊地段(如水田、泥塘、沼泽地带等松软土质)的电杆,应加深埋设,或增设卡盘、底盘加固,或浇制混凝土基础。表4.0.7 电 杆 埋 设 深 度杆 高(米)789101112131518埋 深(米)1.41.51.61.71.81.92.02.32.33注:卡盘应用专用金具与杆身联结牢固,直线杆应顺序的在线路左右两侧与线路平行的交替埋设,承力杆应埋设在承力侧且深度应埋设在自地面起至电杆埋设

19、深度1/3处。4.0.8 电杆基础的上拔倾复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 直线杆-1.52. 耐张杆-1.83. 转角终端杆-2.04.0.9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制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200号;采用岩石的底盘、卡盘、拉线盘、须做强度试验。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1. 岩石底盘-32. 岩石卡盘-43. 岩石拉线盘-54.0.10 电杆、拉线基础与堤坝基础(按设计确定的)间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基础埋设深度的2倍;电杆、拉线基础与沟渠边沿间距离,不应小于1米。小于1米时应有保护措施。4.0.11 电杆基础的回填土应夯实,夯实遍数按土质、坑深而定

20、,一般不少于三遍,松软土质还需增加夯实遍数;如坑内有水,应将水排出,然后填以干土或碎石;易被流水冲刷的基础,应采取防护措施(如设水围子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米,其中填以石块)新埋设的电杆基础应做防沉台,台面应高出原地平面300毫米。4.0.12 设有开关设备的电杆和特殊型电杆,可设固定爬梯。4.0.13 新建线路及换后的新杆,应设置线路标志牌。线路标志牌的规格及设置位置按图4.0.13规定;标志牌应设置于电杆的道路一侧。图4.0.135 拉线、顶杆、与车档5.1 拉 线5.1.1 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及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确定拉线的形式,一般采用普通拉线、V型拉线、水平拉线、共同拉线、弓型拉线;拉

21、线使用条件:1. 普通拉线:终端杆、转角杆、分歧杆等处,电杆根部附近相当距离内,能设拉线地锚时;越野线路,每隔适当距离架设;2. V型拉线:电杆较长,多层横担受力,且受力大或圾不均匀时,在张力合成点上下两处装设;3. 水平拉线:为了不妨碍交通,拉线需横越道路时使用;4. 共同拉线:直线杆在线路方向存在不平衡张力,且不能架设普遍拉线时,可在杆间设共同拉线;5. 弓形拉线:于道路狭窄地带,不能装设普遍拉线时,使用弓形拉线。5.1.2 拉线应用镀锌钢绞线制做。拉线截面应根据使用拉力决定,一般可按导线根数和表5.1.2-1选取,线路转角杆的合力拉线,还须考虑转角系数(表5.1.2-2),但拉线最小截面

22、不应小于25平方毫米。表5.1.2 -1 根导线所需拉线(钢绞线)截面 (平方毫米) 导线型号拉 线 角 度导线型号拉 线 角 度304560304560LGJ-2535507095120150185240LJ-35507011.411.615.221.226.632.533.540.0527.110.113.288.210.714.918.823.023.728.436.85.07.29.36.66.78.712.219.315.318.823.130.04.15.837.6LJ-95120150185240LJ-16253550709514.920.225.329.137.78.413.1

23、15.416.723.124.910.614.217.920.626.76.09.310.811.616.417.68.611.714.516.821.64.87.68.99.513.314.4 注:1. 导线拉力根据本规程弛度表。 2拉线的安全系数为2,在盐碱地区或需提高拉线强度时应另行计算。 表5.1.2-2 拉线的线路转角系数线 路 转角 度5101520253035404550系 数0.0870.1740.260.3470.430.520.60.6840.7650.845 5.1.3 拉线底把应采用热镀锌拉线棒,按使用拉力选取见表5.1.3,安全系数不小于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毫米。

24、表5.1.3 拉 线 配 用 标 准拉线使用拉力(吨)元 棒钢 直拉 径线(毫米)拉线材料地锚拉线绝缘子镀锌钢绞 线(毫米)混凝土拉线盘(毫米)*埋设深度(毫米)型 号规格(长径短径)11625型2003006001,200J-2(小型)90801.51635型2004008001,300J-2(小型)908021950型2004008001,500J-4.5(中型)11010042270型2005001,0001,700J-4.5110100525100型2006001,2002,000J-9(大型)150130625100型2006001,2002,000J-9150130注:如用条石做拉

25、线盘应采用坚硬的花岗岩(以深处岩层为准)并应做强度试验(极限抗弯强度不低于70公斤/平方厘米,极限抗弯强度应不低于300公斤/平方厘米。5.1.4 严重腐蚀地区的拉线棒应采取防护措施:1. 防护部位:自地下500毫米至地上200毫米处;2. 措施:涂沥青;缠麻袋片两层,再刷防腐油。5.1.5 拉线的连接金具一般采用楔型线夹,UT型线夹或钢卡子;拉线上把采用楔式线夹,下把采用UT线夹, ;线夹舌板与拉线的接触应紧密无缝, 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拉线的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的松股,有松股不超过1mm缝隙 ;UT线夹上帽向钢绞线端头方向200mm处开始绑扎(10#铁线),绑扎10道,拧3个花小辫,绑线应

26、严密,最宽处缝隙不超过1mm, 余线剪去,留头长度50mm, 余头不得有破股。5.1.6 拉线如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应装设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米(一般装于距电杆不小于3米处)。5.1.7 拉线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普通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应为45度,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度;2. 拉线装设方向:30度及以内的角度杆设合力拉线,拉线应设在线路外角的平分线上;30度以上的角度杆拉线应按线路方向分设,每条拉线应向外角的分角线方向移0.5米1米;终端杆的拉线应设在线路中心线的延长线上;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3. 水平拉线与路面的距离:对路面中心的垂

27、直距离不应小于6米;在拉线柱处不应小于4.5米;4. 水平拉线柱宜采用底盘,埋设深度同表4.0.7。拉线柱应向拉力的反方向倾斜10度20度,拉线柱尾线与拉线柱之间的夹角不应小于30度,尾线应设在水平拉线的上方并距杆顶为250毫米处。5.1.8 采用拉线专用金具UT型及楔型线夹连接。件 号名 称1大方垫2拉线底盘3U型螺丝4拉线棒5U T 型接线夹6钢绞线7楔型线夹8六角代帽螺丝9U型挂环 图5.1.8 楔型线夹-UT型线夹钢绞线拉线组装图1. 上端(拉线抱箍处)用楔型线夹,下端(连接拉线棒处)用UT型线夹。如图5.1.8;2. 金具的各丝扣上应先涂以润滑剂;3. 线夹舌板与拉线的接触应紧密,线

28、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钢绞线端头弯回后距线夹200毫米处,应用直径3.24.0毫米镀锌铁线绑扎10道后拧三个花的小辫,余线剪去;4. 拉线的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5. 一组拉线采用双线夹时,尾线端的方向应一致;6. 拉线中把环(即拉线绝缘子套)的制作:在拉线绝缘子长径的1.5倍处用34个注钢线卡子,将钢绞线卡紧不得抽动。5.1.9 拉线上把与钢筋混凝土杆的联结应使用专用拉线抱箍,不得用其他抱箍代替;拉线抱箍一般设在相对应的横担的下方,距横担中心线100毫米处。5.1.10 同杆架设的两层导线应设V型拉线,使用共同拉线盘,分设拉线棒;多层低压导线截面在50平方毫米以下可只打一条拉线。5.2 顶杆

29、(撑杆)5.2.1 顶杆仅用于设置拉线确有困难的场所。5.2.2 顶杆与主杆间的夹角一般应为30度。顶杆一般应与主杆材料相同,梢径不得小于150毫米。5.2.3 顶杆的埋设深度一般为0.8米,顶杆底部应设底盘或石条。5.2.4 顶杆与主杆的联结应紧密,水泥杆用专用金具联结,如图5.2.4。图5.2.4 顶杆与主杆的联结5.3 车 档5.3.1 车档一般应设在离被保护杆0.5米处,埋设深度不少于1米,地上部分不少于1米,车档的数量按现场需要决定。装设方法如图5.3.1。 图5.3.1车 档6 导线、绝缘子与金具6.1 导线6.1.1 中压配电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三角排列、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低压配

30、电线路的导线一般采用水平排列或集束线,垂直排列或矩形排列;同杆架设的双回或多回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6.1.1规定。表6.1.1 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毫米)导 线 排 列直 线 杆转角或分支杆中压与中压中压与低压低压与低压8001200600450/6001000300注:转角或分支线横担距上面的横担采用450毫米,距下面的横担采用600毫米。6.1.2 架空配电裸线路的导线最小截面应符合表6.1.2规定。表6.1.2 绝缘导线同杆架设多回路线路横担间的最小垂直距离(毫米)架设方式直线杆转角或分支杆中压与中压中压与低压低压与低压5001000300200/300100

31、0200(不包括集束线)中压绝缘线路与66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之间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米。表6.1.3 架空配电裸线路导线允许最小截面(平方毫米)导线构造导线材料中压线路低压线路多 股铝钢芯铝绞线7035(25)25(16)25(16)注:括号内数字仅用于人烟稀少的非居民区6.1.3 架空配电裸线路导线允许最小截面:1. 中压配电裸线路每相的跳线(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跳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300毫米;低压配电裸线路不应小于150毫米;2. 中压配电裸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毫米;低压配电裸线路不应小于50毫米;3. 中压引下线与低压

32、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400毫米;4. 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200mm;5. 低压绝缘线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100mm;低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50mm。6.1.4 配电裸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6.1.4所列数值。表6.1.4 配电裸线路导电最小线间距离(米)档距 (米)线路电压40及以下5060708090100110120中 压低 压0.6 0.30.65 0.40.70.450.750.5

33、0.850.91.01.051.15注:表中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靠近电杆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米。6.1.5 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只允许有一个接头;3. 跨越重要的电力线、通讯线、铁路和公路等处所,跨越档内不准许有接头;4. 接头距导线固定点不应小于0.5米;5. 铜铝接头不得承受拉力;6. 绝缘线的连接不允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的线夹、接续管连接;7. 无承力线的集束绝缘线严禁在档内做承力连接;8. 低压集束绝缘线非承力接头应相互错开,各接头端距不小于0.2m;9. 铜芯绝缘线与

34、铝芯或铝合金绝缘线连接时,应采取铜铝过渡连接;10. 剥离绝缘层、半导体层应使用专用切削工具,不得损伤导线,切口处绝缘层与线芯宜有45倒角;11. 绝缘线连接后必须进行绝缘处理。绝缘线的全部端头、接头都要进行绝缘护封,不得有导线、接头裸露,防止进水;12. 中压绝缘线接头必须进行屏蔽处理。6.1.6 导线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接部份的导线、连接管、绑线无氧化膜;连接管的型号与导线相配;2. 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档距内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抗拉强度的90%;3. 导线接头应紧密、牢靠、造型美观,不应有重叠、弯曲、裂纹及凹凸现象;4. 绝缘线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线夹、

35、接续管的型号与导线规格相匹配;2) 压缩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1.2倍,机械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2.5倍,档距内压缩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体计算拉断力的90%。6.1.7 线路铜导线承力接头的连接应符合如下要求:1. 单股线的绑接法:除净导线氧化膜后,将导线并在一起,放上压条,按表四规定绑扎,再将绑线各端在导线上各绑扎五回,端头与压条拧二个麻花,最后将导线端头作弯钩,并剪去多余部份,弯钩应紧靠绑线,如图6.1.71;2. 多股导线的承力接采有编接法。将被接导线分股破开,清除导线表面氧化膜,用铜绑线将两个接头紧缠在一起,再在两端各用破股的导线逐股缠绕,19股及

36、以上导线可用两股同时缠绕。每股缠绕回数为:7股导线绕10回;19股导线绕7回。各股端头要压绕在线内,最后一根与前股余线拧2个麻花,再在导线上缠五回剪断,如图6.1.72、3。导线编接规格按表6.1.73。 图6.1.71 绑接法导线直径3.24.05.06.08.0A6080100120150绑线直径2.112.112.32.32.49表6.1.71 A 值 表 (毫米)图6.1.72 编接法图6.1.73 编接接头表6.1.73 编接接头长度及绑线规格(毫米)导线截面(平方毫米)TJ-16TJ-25TJ-3550TJ-7095TJ-120绑线缠绕段C(毫米)608080100100接头全长(

37、毫米)300400500700800绑线直径(毫米)2.112.112.492.492.496.1.8 铜导线的非承力接头采用绑缠法,适用于多股线的跳线(过引线)接头和直径3.2毫米及以上单股线的跳线接头,如图6.1.8,跳线的绑扎长度B应符合表6.1.8规定。 图6.1.8 跳线绑接法表6.1.81 跳线绑扎长度B及绑线规格 (毫米)导 线 直 径3.24.05.06.08.0绑 扎长 度 B6080100120150绑 线 直 径2.112.112.32.32.49 表6.1.82 跳线绑扎长度B及绑线规格 (毫米)导线截面(平方毫米)TJ-16,TJ-25TJ-35,TJ-50TJ-70

38、,TJ-95TJ-120绑扎长度B100150200230绑线直径2.112.492.492.66.1.9 铝绞线承力接头的连接应采用钳压法或爆炸压接法施工;钳压法的顺序与标准:1. 端头用绑线扎紧,将导线锯齐,并用钢刷清除导线表皮、管内部及垫片的氧化层,再涂以中性凡士林油或导电膏;2. 将导线穿入管内(压接钢芯铝线时应夹上垫片)两端线头伸出管外3040毫米;3. 根据导线规格选择压模,调节压钳支点螺丝,使适合压模深度。压接时应使最外面的压模位于被连接导线的断头侧。铝线、钢芯铝线钳压接头应 符合表6.1.9规定;4. 压接后管子应平直,弯曲度(弯度与管子长度之比)不应大于2%,如超过规定,允许

39、在木板上用木锤轻敲矫直;5. 管子经压接后或矫直后不应有裂纹,管口附近的导线不应有灯笼、抽筋等现象,否则应割断重接;6. 裸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的钳压顺序应符合图6.1.91、图6.1.92规定;7. 截面为240平方毫米的钢芯铝绞线的连接应使用两个钳压管。管与管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毫米(如图6.1.93);8. 压接后,压接管两端段涂上樟丹油。图6.1.91 铝绞压接顺序(从管子一端起压)表6.1.9 铝线、钢芯铝线钳压接头规格表导线型号配用钳压管 型 号钳压模型号钳压模数钳压凹槽高度h(毫米)(允许1.0毫米)ala2a3LJ-25LJ-35LJ-50LJ-70LJ-95LJ-120LJ-1

40、50LJ-185LJ-240LGJ-25LGJ-35LGJ-50LGJ-70LGJ-95LGJ-120LGJ-150LGJ-185LGJ240QL-25QL-35QL-50QL-70QL-95QL-120QL-150QL-185QL-240QLG-25QLG-35QLG-50QLG-70QLG-95QLG-120QLG-150QLG-185QLG-240QML-25QML-35QML-50QML-70QML-95QML-120QML-150QML-185QML-240QMLG-25QMLG-35QMLG-50QMLG-70QMLG-95QMLG-120QMLG-150QMLG-185QMLG-

41、24066881010101012141416162024242614212.514.016.010.523.026.030.033.514.517.520.525.029.033.036.039.043.036404448525660343846546264662525283233343542.548.554.561.567.57074.54345505956626593.5105.5123.5142.5160.5166173.5 注:a1、a2、a3见图十四、图十五。图6.1.92 钢芯铝线压接顺序(从管子中间向两侧起压)图6.1.93 LGJ-240钢芯铝绞线压接顺序(从接头中间向两侧起压)9. 爆炸压接法:爆炸压接的质量及安全注意事项按爆炸压接专用规程执行。6.1.10 绝缘线承力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1. 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法、液压法施工,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统称绝缘护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