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776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 宋惠平摘要: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瓶颈,电子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种种局限,以其多媒体特性、共享性、开放性和动态可生成性成为一种针对性强,方便实用的课堂教学资源。本文就电子教材的开发模式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关键词:电子教材 开发 应用媒体与教学资源回顾教育的几次重大变革,技术的变革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文字与印刷术、电声媒体、计算机与网络,这些技术从兴起到成熟应用,每一次都促进了教育方式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也促使教育媒体及其软件不断更新换代。技术的发展,理念的更新,共同

2、促进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而教学资源的建设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瓶颈。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编写符合中小学教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含电子音像教材、图册及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网络化的多媒体教材逐渐凸现出优越性。电子教材定位随着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落实和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迫切需要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武进区教育局电教中心在2003年10月召集了11所学校进行了苏教版小学

3、语文教材的电子化工作(定名为“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目前,12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部开发完毕。1不可否认,传统的文字教材在教育的传承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并且它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回避的。面对教学资源的课堂应用,我们重新思考,能不能开发一种整合课件与网页的教学软件,它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开发的、超越时空的多媒体教材,具有字、音、形、色、义等的合成性、动态性及可再生性等特点,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实施教/学活动。它以网页的形式存在,突破时空的局限,可供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反复使用,数据更新及时,具有共享性、开

4、放性、动态可生成性。我们把这种教材称为“电子教材”。2电子教材的开发模式(一)开发人员 电子教材的开发涉及的相关人员有三个层面:专家、领导、设计与开发人员。其中,专家扮演把关人的角色:把握电子教材的定位,对其特色、功能等方面进行评析,对其发展指引方向。领导是整个开发工程的总指挥,由他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包括人员的交流与调配、资金设备的调用等。他与专家保持定期交流,指挥开发小组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做出重要决策。具体的开发工作主要由设计与开发人员完成,实际开发中,这部分人员常常由学科教师与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开发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实施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学科教师主要承担这几方面的工作:需求分析(分析

5、教学中的重难点,选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信息)、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信息的多媒体设计)、教学应用(电子教材的具体教学应用,是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评价反馈(对教学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修改等方面的反馈意见)。技术人员则依据学科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系统功能设计,依据学科教师设计的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此外,技术人员还要对整个电子教材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实施动态管理与维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主要分工如下图所示:图一:电子教材的开发人员及其主要分工(二)具体开发步骤具体的开发步骤有分析、设计、制作、合成、调试评价、应用和修改几个阶段,开发流程与其他网站的建设相仿,但是在分析和设计阶段要注

6、重学科特色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学科教师进行学习条件分析、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学习条件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学习技能和学习环境,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和需求,为下面的设计明确方向。设计阶段由学科教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主要内容有教学设计、媒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其余几个阶段在此文中就不再赘述,具体的开发流程见下图所示:图二:电子教材的开发流程电子教材的教学应用模式电子教材的主要优势是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促者、调控者,学生是主动学习者,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的建构者。依据教学环境的具体情

7、况及学生的个体水平,可以尝试使用电子教材的单机版或网络版,教学应用模式可如图所示:3图三:电子教材的教学应用模式电子教材在教学中可应用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提出预习任务,学生可借助电子教材进行自主体验,开展阅读、思考等学习活动,初步感悟,罗列出自己存在的疑问;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利用电子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讲解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协商学习等,针对主题展开师生、生生对话,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后阶段,主要是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探索,借助电子教材,学生们可以进行拓展研究、练习和实践活动,以巩固知识

8、、深化知识和拓展知识。在具体教学当中,上述应用模式可依据教学目标,对其中的学习方式(讲解、自学、探究、合作)有所侧重。下文作者以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作进一步的阐述。课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秦兵马俑电子教材可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图三: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我们身临其境,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材中选配了三幅兵马俑的图片,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

9、片资料的兴趣。学生通过图文的对照学习,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这也是课文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按照“课前预读(初步了解秦兵马俑的位置、历史、规模)整体悟读(了解主要内容,批注感受)交流研读(讨论难点疑点,联系读出感情)整合回读(交流感受,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环节组织学生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围绕着“秦兵马俑”这个知识点,丰富了电子教材内容,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电子课文、秦佣欣赏、交流平台、作品上传栏目。“拓展阅读”为学生提供了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前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学生在学生课文时将两方面知识有机联

10、系,产生意义的建构,为学习课文作必要的铺垫。“电子课文”和“秦佣欣赏”是为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各类兵马俑进行学习,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线交流”和“作品上传”是为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提供的交互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方面去深入探究秦兵马俑,将学习的兴趣延伸至课外。在教学中,围绕电子教材,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设定目标,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开展讨论,教师作一步步引导,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整个教与学的环境中,电子教材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创设了情境,丰富了资源,学生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协商交

11、流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且,教师还可以布置课余的实践研究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深入掌握。结语电子教材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融进课堂,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使用电子教材,最重要的工作是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从而实施个性化教学。进一步研究电子教材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丰富电子教材的功能与特色,将实实在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课程材料建设提供立体、开放、多元的思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参考文献:1、宋惠平.武进电子教材个案展示J.信息技术教育,2005,(5)2、项国雄.从传统教材到电子教材J.信息技术教育,2005,(5)3、罗蓉 邵瑜. 电子教材的应用与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5,(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