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783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容摘要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新能源企业群体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重要上市资源。本文正文收集整理了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案例,对新能源企业上市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附件收集整理了各国的新能源政策和技术发展前沿,并对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新能源汽车、LED等新能源产业状况和上市资源进行了详细分析。(1)研究样本选择了海内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170 多家,美欧日等国企业绝大多数选择本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海内外上市的中国新能源企业近60 家,其中海外上市的31 家,在深沪IPO 上市的仅有14 家。从IPO 市盈率来看,深沪上市新能源企业均值为27.83 倍,募

2、集资金总额均值0.95 亿美元,均远低于海外市场。但在发行市场化改革之后,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能源企业的市盈率和募集资金均值与海外市场已大体相当。(2)海外市场大多数不强调新能源企业上市前的盈利能力,侧重于对高成长型企业的挖掘。数据显示,48%的海外上市新能源企业上市前属于亏损状态,纳斯达克近五年上市的14 家新能源企业中,上市前亏损的有8 家。但纳斯达克还是发掘出了类似“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这样的高成长,具有未来“行业领袖”特质的企业。(3)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分化较为明显,既有上市之后业绩增长近60 倍的“第一太阳能”,也有上市后从来没有盈利过的公司。相较而言

3、,深沪上市新能源企业盈利稳定但成长性不太突出。2009 年,深沪上市新能源企业净利润均值为0.42 亿美元,仅为海外上市样本均值的四分之一,深沪仅有两家亏损新能源企业,占比为7.14%,也远低于海外上市20.5%的比例。(4)海内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股票涨跌幅均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波动系数较大,市盈率偏高。深沪IPO 上市新能源企业的波动性较小,而通过重组进入新能源产业的股票则波动较大,暴涨暴跌现象频发。新能源企业股票的市场风险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对“新能源概念”的炒作之上。(5)我国新能源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细分行业的新能源 2009 年11 月2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首都科技

4、界的讲话中对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空间开发、地质勘探等七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详细阐述。(6)新能源企业上市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产业政策变更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企业核心技术的缺失;企业新兴商业模式持续竞争力问题以及收入确认、税收优惠政策等财务问题。(7)基于海内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分析的实证显示:相对灵活和市场化的环境是美国等资本市场在新能源上市资源开发中能够赢得先机的重要原因;随着创业板推出、代办转让系统逐步完善和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新能源企业将更多选择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但在制度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关键词:海内外新能源企业,发行上市目 录导言

5、.5一、海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6(一)IPO情况分析.6案例链接一:诞生于高校的全球MOCVD 龙头企业AIXTRON .7案例链接二:First Solar的非线性成长.9(二)业绩情况.10(三)市场表现.13案例链接三:2009 年全球LED股票的疯狂牛市.15二、我国海外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情况.16(一)IPO情况分析.16(二)业绩情况.18(三)市场表现.20案例链接四:江西赛维海外遭遇“举报门” .22三、我国深沪上市的新能源企业情况.24(一)上市情况.24(二)业绩情况.25案例链接五:金风科技资本运作“弯道超车” .26(三)市场表现.27案例链接六:三安光电以“新能源”名

6、义疯狂.28四、我国新能源企业上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29(一)新能源企业上市的可行性和资源情况.29(二)新能源企业前往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分析.30(三)新能源上市企业的主要风险.32(四)新能源企业上市的难点问题.34(五)基于实证分析的两点启示.35参考文献.36附件一:各国新能源产业支持政策比较.37附件二: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综述.50附件三:太阳能光伏产业分析.54附件四:风电产业分析.61附件五:核电产业分析.66附件六: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72附件七:LED照明产业分析.78附件八: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未上市企业一览.85导言 2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需要持续性的 能源产出作支撑。

7、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稀缺性,再加之因传统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重新审视其能源战略。开发利用连续、再生、永续利用、高效、清洁的新能源逐渐成为了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的最优途径。然而,全球新能源发展仍困难重重。新能源的生产量、交易量与消费量扩张不足,新能源(不包括水电能)仍然不到全球总能源生产量的10%左右;新能源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显然不愿为质量标准与技术服务体系均尚不健全的“新能源”埋单;新能源需要巨额投资且风险巨大,但回报却是较慢、较低,因此除了引入风险投资之外,由市场主导的新能源开发时常受制于融资困难,难以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新能源企业的上市

8、融资也是近些年才有所突破。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目前有近60 家新能源上市企业,其中31 家在海外市场上市,14 家在深沪市场IPO 上市,另有14 家通过重组方式借壳上市。新能源企业群体有望成为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重要上市资源。研究海内外新能源企业发行上市情况,具有以下价值:(1)全球上市的新能源企业170 多家,其中中国企业近60 家,占比超过30%,但在深沪IPO 上市的仅有14 家,这一现象需要我们给予重视;(2)新能源企业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企业发展往往受到政策和产业技术更新等因素影响,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上市过程中的核心技术、经营模式、和收入确认等财务问题比较

9、突出;(3)对未上市新能源企业的分析将充实交易所上市资源研究数据库。基于以上背景和考虑,研究者整理了海内外新能源企业的上市相关资料,对新能源企业上市过程中和上市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针对性分析。2 本课题为综合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小组”承担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系列研究”成果之一。综合研究所波涛首席研究员、阙紫康副所长为课题的立项提出了建议并参加了课题讨论,陈斌副主任研究员、王洋博士参与了中期评审,在此表示感谢。一、海外新能源企业上市情况(一)IPO 情况分析1、样本选择本次海外新能源上市企业 3样本选择了美国、欧洲、亚洲的24 个交易所或市场4的112 家新能源公司,其中涵盖光伏太阳能、风能、核

10、能、电动汽车、生物质能和LED六个新能源产业,这些企业大多数新能源主业突出,属于全球资本市场新能源龙头企业,具有较强代表性。从样本市场层次分布来看,112 个样本中,纽交所等主板上市公司59 个,纳斯达克等二板上市公司53 家,OTCBB 等三板上市公司5 家;其中主板公司上市时间较早,且多属于核电和风电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板公司上市集中在20052009 年,且更多属于光伏太阳能、电动汽车(含替代能源)和LED 企业。从企业国别分布来看,日本企业 37 家、美国企业31 家、欧洲企业24 家,其他国家企业20 家;从新能源行业划分来看,光伏太阳能企业36 家,风能企业18 家,核能企业11 家

11、,新能源汽车和替代能源29 家,LED 企业18 家。表1 海外新能源企业上市分布3 此处指主营业务收入中 60属于新能源产业的上市公司,数据截至2009 年底,下同。数据来源于各大交易所网站以及路透上市公司数据库,下同。4美国(含纽交所、纳斯达克、美交所及OTCBB 等)、欧洲(含伦交所、泛欧交易所、德意志、法兰克福等)、亚洲(含东交所、港交所、韩交所、台交所、台湾柜台、台湾兴柜和墨尔本交易所等),样本公司中不含中国大陆企业。2、IPO 情况海外市场新能源企业 IPO 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2005 年之后,新能源企业成为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企业群体。112 家样本企业中有97 家在19

12、95 年之后上市,占比高达86.6%,其中2005 年后上市为66 家。以纳斯达克为例,该市场2005 年后上市的18 家“电气部件与设备”中,有16 家属于新能源企业,占比为88.8%。值得注意的是,位于产业链最高端的企业上市时间也最早。以LED照明产业为例,尽管该产业真正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和商业化是最近几年,但掌握了LED照明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如唯一能够提供商用SiC衬底5的美国Cree公司于199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全球拥有60%市场份额的MOCVD厂商德国AIXTRON于1997 年在法兰克福上市,2005 年以反向收购美国Genus公司的方式实现在纳斯达克的上市(详见案例链接一)。这

13、些企业经过资本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具有超强的实力。案例链接一:诞生于高校的全球 MOCVD 龙头企业AIXTRON外延片是LED 照明产业的核心之一,其生长主要依靠生长工艺和设备,其中设备更是成为了进入的最大门槛。LED 照明产业制造外延片的主流方法是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其设备制造难度非常大,价格昂贵,一台24 片机器的价格高达数千万元人民币,业内常常以拥有的MOCVD 设备作为衡量企业规模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尽管德国的 AIXTRON 公司并不生产LED 相关的任何产品,但是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化合物半导体外延设备供应商,AIXTRON 公司在LED

14、 照明产业的地位无可撼动。目前AIXTRON 公司在全世界安装了千余台MOCVD 设备,在近20 个国家有常驻代表,在全球拥有超过60%的生产占有率。AIXTRON 公司是我国“国家半导体照明研发及产业联盟”的唯一客座会员单位。AIXTRON 公司1983 年诞生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1997 年公司在法兰克福上市。上市之后开始进行全球收购,1999 年收购英国THOMAS SWAN 公司,2000 年收购法国J.I.P 公司股份,2001 年收购瑞典EPIGRESS 公司70%的股份,2005 年反向收购美国Genus 公司并实现在纳斯达克的上市。2009 年,伴随全球绿色照明浪潮的到来,AI

15、XTRON 的股价从2009 年2 月底的5 美元开始,连拉11 根月阳线,不断创出新高,最高价位为38.34 美元。全球MOCVD 设备龙头企业AIXTRON 的股价走势(2)企业大多选择在本土市场上市。欧、美、日发达的资本市场均能为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空间和资本运作环境。在112 家样本企业中,选择了他国资本市场上市的8 家,占比仅为7.14%,且8 家中只有两家选择了其他大洲的资本市场上市;另外同时在两个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有5 家。(3)与新兴市场相比,美、欧、日的资本市场定价和募资能力明显较强。1995 年后发行的97 只股票的平均发行价为13.88 美元,平均融资规模为1.

16、55 亿美元。其中,欧洲各交易所的平均发行价和募资额均最高,分别为25.46 美元和3.92 亿美元,日、美市场随后,而香港、台湾等新兴市场的平均发行价和募资额均较低。(4)海外市场大多数不注重企业上市前的盈利能力,但这并不影响其对高成长型企业的挖掘。IPO 市盈率指标显示,1995 后发行的97 只股票中有42 只公布了IPO 市盈率,其均值为58.26 倍,另有47 只上市前属于亏损状态,8 只没有获得相关信息。以纳斯达克市场为例,该市场20052009 年期间上市的14家新能源企业中,上市当年亏损的有7 家,占比为50%,上市前一年亏损的有8家,占比为57.1%(请见表3)。值得关注的是

17、,尽管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甚至陆续亏损的情况,但纳斯达克这种没有盈利要求的上市标准发掘出了类似“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这样的高成长,具有未来“行业领袖”特质的企业(详见案例链接二)。案例链接二:First Solar 的非线性成长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出产商之一,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公司问世的时间才不外短短10 年(公司1999 年成立),但其带市场的震撼却着实不小。第一太阳能公司最开始出产的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不高,仅为 7%左右。直到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前的2005 年,年出产总量才2.5 万千瓦,每股收益亏损0.13 美元。2006 年,第一太阳能在纳斯达

18、克上市,同一年公司分别在美国俄亥俄州和德国新建了1 条和4 条出产线,并选择德国作为进军太阳能市场的突破口。此后,第一太阳能的业绩便开始一飞冲天。2006 年,第一太阳能年出产总量达7.5 万千瓦,比前一年高出3 倍,公司开始扭亏为盈,跻身全球最大太阳能光伏组件出产商行列。到了2008 年,第一太阳能的年产量激增至50 万千瓦,每股收益增长至4.24 美元;2009 年公司的生产线已达23 条,全年总出产能力达110 万千瓦,每股收益高达7.53 美元。伴随着收入和利润的几何级数增长,公司股价也从最初的20 余美元上涨到了300 美元。在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股价的下跌幅度也小于同行业

19、的其它公司。2009 年,其股价曾重新突破200 美元。同行业的绝大部分公司下跌幅度都超过80%。第一太阳能公司的“非线性成长”来自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出成本不断降低。2007 年为1.23 美元/瓦,2008 年降为1.08 美元/瓦。2009 年首次突破每瓦1 美元,至98 美分/瓦。公司已制定目标,2014 年前将产出成本降至52 美分/瓦至63 美分/瓦,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将对全球太阳能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第一太阳能的霸主地位将难以撼动。(二)业绩情况1、企业规模以 2009 年数据为准,112 家样本企业的营业收入均值为75.31 亿美元,2009年底市值均值为61.82 亿美元

20、,如表4 所示,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市值呈现如下几个特征:(1)虽然同属新能源范畴,但各细分行业的企业规模差距巨大。核能、风能上市企业市值规模较大,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类企业次之,生物质能和LED类企业规模最小。其中核能类企业规模最大,平均市值为144.81 亿美元;LED类企业规模最小,平均市值为9.57 亿美元。(2)不同行业内部企业规模也存在巨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所处产业链的差别而产生的。如在太阳能产业链中,市值最大的是在东交所上市的Mitsubishi Electric(全球多晶硅七巨头之一),为175.6 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为40.72 亿美元;而市值最小的是生产太阳能电池配件的Ak

21、eena Solar,市值为0.4 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仅0.51 亿美元。(3)成熟市场定价能力更强,新能源企业规模较大。成熟市场6的企业市值规模均值为70.98 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为91.26 亿美元,而新兴市场市值均值仅为7.87 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为6.19 亿美元(请见表4)。2、盈利能力与新能源广阔前景相比,海外新能源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显得不太突出。2009 年,112 个样本企业的净利润均值为1.63 亿美元,净利润率均值为4.85%,其中23 家企业出现亏损,占比为20.5%。从细分行业来看,核能、风能和太阳能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和LED 类企

22、业徘徊在盈亏边缘(请见表5)。3、成长性以 20052008 年纳斯达克上市的13 家新能源企业为例,与上市当年相比,2009 年每股收益出现增长的有7 家,虽然家数与业绩负增长的大体持平,但必须看到的是,在7 家出现增长的企业中,其盈利能力增长惊人,如第一太阳能上市时每股收益为0.13 美元,2009 年为7.53 美元,增长了近60 倍;生产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的Advanced Battery 上市时每股收益为0.01 美元,上市两年后的2009 年为0.35 美元,增长了36 倍(请见表6)。4、市盈率以 2009 年收盘价数据为准,112 个样本公司股票市盈率均值为63.49,显示出

23、市场对新能源企业高成长性的厚望。从细分行业分类来看,LED 和新能源汽车两大类的公司股票市盈率最高。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市盈率水平较低。从不同的市场来看,新兴市场的市盈率明显高过成熟市场(请见表7)。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读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口国务院近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明确四大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为振兴经济、获取发展新优势,纷纷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

24、支持,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危机后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宽带网络、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粮食、环境、气候、健康等问题,也将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现阶段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5、、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七个产业领域突破口决定选择了若干重点方向,进一步集中力量,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从节能环保产业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产业绿色发展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巨大压力,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从新能源产业看,绿色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化是解决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的根本出路。近10年来,我国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诸多领域已经形

26、成了国际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应以巨大内需市场为后盾,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看,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依然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新兴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从做强我国信息产业的需求出发,未来应以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为主线,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的发展能力,加

27、速网络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壮大发展。从生物产业看,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是从根本上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领域,将对改变消耗自然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可再生产业体系、促进人类健康产生革命性影响。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具有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生物产业未来发展要以巩固基础研究、加速推进产业化、有序促进大规模应用为主线,大力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加快发展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强化重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等为主要对象的生物育种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和海洋生物技术产品的发展。推进生物制造技术和产品对传统化工工艺路线的技术替代和对化石资源的原料替代。

28、从高端装备制造业看,它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对于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要掌握发展主动权,必须优先重点发展先进航空装备和高速铁路交通等先进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建设以卫星应用为核心、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标的空间基础设施。从新材料产业看,它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瓶颈。其发展要以发挥我国在纳米、超导、稀土等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巩固学科研究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制备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大力推进大宗高端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我国要在未来形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汽车工业体系,必须超前部署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当前,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产业联盟系列化为途径,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形成知识产权,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有关负责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应当适时进行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