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6800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234.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YQZQ-4标段 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渝黔铁路土建4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三年十月重庆至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YQZQ-4标段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 制: 复 核: 审 核: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渝黔铁路土建4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三年十月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渝黔铁路土建4标项目经理部 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目 录1 编制依据31.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3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31.3 施工图和施工调查提供的隧道基础资料31.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32 工程概况42.

2、1 工程简介42.2 工程地质概况43.1.2.1 地层岩性43.1.2.2 地质构造43.1.2.3 不良地质42.3 水文地质52.3.1 地表水52.3.2 地下水类型52.3.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52.3.4 隧道涌水量预测52.4 气象52.5 地层岩性62.6 工程重点、难点83 设计施工工法83.1 各工序施工工法83.2 隧道各段开挖方法及衬砌类型94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94.1 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94.2 风险评估程序104.3 风险评估方法124.4 施工阶段中低风险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124.5 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135 风险评估内容145.1 安全

3、风险评估因素145.2 不良地质现象及风险事件描述155.2.1 天然气(瓦斯)165.2.2 人工填土165.2.3 顺层165.3 工序环节165.4 初始风险评估结论165.5 安全风险评估记录175.6 工期风险评估记录176 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176.1 风险对策措施176.1.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186.1.2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186.1.3 防止塌落掉块、坍方管理186.1.4瓦斯防治管理196.2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236.3 残余风险等级评定237 风险评估结论248 风险管理相应预案、处理措施248.1 隧道坍塌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248.2 隧道瓦

4、斯燃烧、中毒、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268.2.1 事故应急处理流程268.2.2瓦斯爆炸的应急处理278.2.3 瓦斯燃烧事故的应急处理288.3影响既有建筑物事故应急处理措施288.4危岩落石事故应急处理措施298.5水田、水塘失水应急措施298.6 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措施309 附表31附表1 渝黔四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风险清单表31附表2-1 初始风险等级表32附表2-2 残留风险等级表33附表3 风险因素权重表34附表4 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35附表5 风险期望损失表36附表6 风险对策措施表37附表7 风险评估综合表38附表8 风险登记表40YQZQ-4标中低风险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

5、评估报告1 编制依据1.1 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风险隧道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

6、术规程(TB10301-2009 J944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J9472009);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铁建设2007100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TB10121-2007);煤矿安全规程。1.3 施工图和施工调查提供的隧道基础资料(1) YQZQ-4标中低风险隧道设计文件 ;(2)施工相关合同文件;(3) YQZQ-4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1.4 隧道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结果本标中低风险隧道施工图阶段(设计阶段)初始风险为塌落掉块、瓦斯

7、、坍方、危岩,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度、低度、中高度、高度,残余风险为低度、低度、低中度、低度。隧道风险等级为、级。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本标除太公山隧道、綦江隧道、万家庙隧道、松岗隧道为级高风险隧道外,其余11座隧道为中低风险隧道。本标所有隧道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设置双侧救援通道。YQZQ-4标段中低风险隧道统计表表序号隧道名称进口里程出口里程隧道长度(m)风险等级1柏树湾隧道DK50+813DK51+0662532兴隆岗一号隧道DK51+190DK51+3481583兴隆岗二号隧道DK51+473DK51+5961234王家坝隧道DK51+661DK53

8、+84321825陈家岗隧道DK54+140DK54+4252856杨家湾一号隧道DK57+159DK57+7045457杨家湾二号隧道DK57+797DK57+873768黑石山隧道DK65+591DK70+12145309路梯垭隧道DK71+310DK72+640133010三江一号隧道DK73+476DK73+59812211三江二号隧道DK73+730DK73+9041742.2 工程地质概况3.1.2.1 地层岩性沿线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红层,为砂、泥页岩碎屑岩层。第四系松散地层分布于沿线基岩之上。3.1.2.2 地质构造标段线路通过地区处于川黔南北向构造带及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主

9、要构造体系为北东向构造体系。3.1.2.3 不良地质标段线路走向大部分地段平行区域构造线方向,顺层地段分布十分普遍,对工程危害较大:明洞挖方地段易造成顺层坍滑,隧道工程存在顺层偏压。标段处于川东高陡褶皱带西南重庆-綦江一带,储油气层较多,太公山隧道、松岗隧道位于天然气构造区或侵染区为高瓦斯隧道,对施工影响极大。其余11座隧道处于气田浸染区,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初步判断王家坝、黑石山隧道为低瓦斯隧道,其他隧道无瓦斯。2.3 水文地质2.3.1 地表水隧区地表水主要为水库水和溪沟水,水塘、水田在隧区零星分布。 2.3.2 地下水类型测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 松散

10、堆积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Q4dl+el、Q4dl+pl 、Q4c+dl 的粉质粘土和块石土等松散堆积层中,其富水性差,仅局部存在有上层滞水现象,孔隙水不发育。 基岩孔隙裂隙水本区岩层砂泥岩互层、泥岩夹砂岩、浅部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深部岩层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孔裂隙中。 2.3.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标段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埋置深度影响,中低风险水量不大;水样试验统计分析成果表明,多数地下水无侵蚀性。2.3.4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在0-1139m3/d之间,雨季隧道最大涌水量按中低风险期1.5倍计算,故预计隧道雨季最大涌水量约为3600 m3/

11、d(黑石山隧道)。2.4 气象重庆境内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夏季易涝,春秋易旱,由于地形和季风风向的影响,各地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地势由低向高,降雨量逐渐减少,气温和蒸发量逐渐降低,区内夏秋炎热,冬春寒冷少雪,隧道沿线地区的气象参数见下表。沿线主要地区的气象参数表内 容重庆市重 庆重 庆江津区綦江县气 温多年年平均气温()17.818.218.6极端最高气温()42.544.344.5极端最低气温()-1.8-

12、2.3-1.7风 速 及风向年平均最大风速(m/s)1.51.31.3最大风速风向(m/s)26.7/NW18.0/N19.0/SSE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mm)1151.51034.71040.5日最大降雨量(mm)221.3162216.5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mm)1227.610151163.2湿 度相对湿度(%)808278雾 日全年雾日(天)583421雪最大积雪深(cm)441.82.5 地层岩性隧区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坡残积层(Q4dl+el )和坡洪积层(Q4dl+pl),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 。岩性描述如下

13、:人工填土(粉质黏土) (Q4ml):色杂,硬塑,主要为粉质黏土,局部含泥砂岩碎块石,分布于公路、民房地基填方地段,属级普通土。人工填土 (Q4ml):紫红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夹有35%的砂岩、泥岩碎砾石、厚02m,级普通土。人工填土(Q4ml):杂色,松散至稍密,干燥稍湿,以块石为主,空隙有粉质粘土及角砾等填充,厚约420m,分布于隧道出口段高速公路外侧斜坡,为渝黔高速公路开挖时弃土堆积体,堆积年限约10年,属级软石。 松软土(Q4dl+pl):紫红色,软塑,含少量砂岩及泥岩角砾,主要分布于斜坡凹部或沟谷底部,厚26m,级普通土,D组填料。 粉质黏土(Q4dl+pl):褐色,

14、褐灰色,硬塑状。主要分布于斜坡凹部或沟谷底部,厚26m,属级普通土,D组填料。 粉质黏土(Q4dl+el):紫红、黄灰色,硬塑状,含少量砂岩及泥岩角砾,分布于斜坡一带,中低风险厚02m,属级普通土,D组填料。 砂岩、泥岩互层(J3p):以砂岩为主。砂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呈灰白、灰紫色,厚巨厚层状,粉细粒结构;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W3厚35m, 属级软石, 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W2,属级软石, C组填料。弱风化泥岩具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作填料应及时施作。 砂岩(J2sn):暗红色灰白色岩,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硬质,中厚层状,钙泥胶结。

15、强风化带(W3)一般厚26m,属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带属B组填料。砂岩、泥岩互层(J2s):砂岩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结构;泥岩为暗紫、紫红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强风化带(W3)厚14m,属于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泥岩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做填料应及时施作。泥岩夹砂岩 (J2s):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多呈碎块状,岩质软,手可掰断,遇水易崩解。强风化带厚14m,属属于级软石,D组填料; 弱风化带属于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泥岩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暴露空气中易风化之特性,若做填料应及时施作。各隧道具体

16、地层及岩性见下表。YQZQ-4标段中低风险隧道地层岩性统计表表序号隧道名称进口里程出口里程隧道长度(m)地层岩性1柏树湾隧道DK50+813DK51+066253、2兴隆岗一号隧道DK51+190DK51+348158、3兴隆岗二号隧道DK51+473DK51+596123、4王家坝隧道DK51+661DK53+8432182、5陈家岗隧道DK54+140DK54+425285、6杨家湾一号隧道DK57+159DK57+704545、7杨家湾二号隧道DK57+797DK57+87376、8黑石山隧道DK65+591DK70+1214530、9路梯垭隧道DK71+310DK72+6401330、

17、10三江一号隧道DK73+476DK73+598122、11三江二号隧道DK73+730DK73+904174、2.6 工程重点、难点(1)黑石山隧道出口、路梯垭隧道进出口、三江一号隧道进出口、三江二号隧道进出口有危岩,洞口刷坡施工前,危岩处理是施工重点。(2)本标中低风险隧道均处于倾斜地层、砂泥岩互层,且埋深较浅,隧道施工中顺层偏压、坍塌是本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安全控制的难点。(3)路梯垭隧道进口洞顶有房屋;黑石山隧道下穿下穿渝黔高速公路、綦江西部工业园区綦齿园、綦江桥河互通;王家坝隧道上方水田分布较多,DK52+460地表有水塘,DK52+153为明挖;房屋受损、地表建筑物沉降、水田水塘失

18、水风险是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3 设计施工工法3.1 各工序施工工法本标中低风险隧道、级围岩采用台阶法(临时仰拱)、大拱脚台阶法开挖、CRD法。进、出口设置108长管棚,洞身部分浅埋加强地段设75中管棚预支护、42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等预注浆支护,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型钢钢架等支护形式。渝黔4标中低风险隧道开挖方法统计表序号隧道名称暗挖段开挖方法台阶法台阶法(临时仰拱)大拱脚台阶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1柏树湾隧道2兴隆岗一号隧道3兴隆岗二号隧道4王家坝隧道5陈家岗隧道6杨家湾一号隧道7杨家湾二号隧道8黑石山隧道9路梯垭隧道10三江一号隧道11三江二号隧道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防

19、水板无钉铺设,隧道纵向施工缝刷涂混凝土界面剂,横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及波纹排水管。衬砌作业采用超前仰拱满幅一次灌注,仰拱填充二次施作,拱墙衬砌一次成型的方法。墙拱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砼由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拌制,搅拌运输车运输,输送泵泵送入模。3.2 隧道各段开挖方法及衬砌类型隧道各段开挖方法及衬砌类型详见各隧道设计图中“隧道说明附表”。4 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4.1 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 本次评估对象为渝黔四标11座隧道。 评估目标 通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环境等方面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风险因素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

20、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4.2 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人员 隧道风险评估由中铁二局渝黔铁路土建4标项目部负责组织,风险评估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参与风险评估人员由本单位隧道、工程地质专业有多年工作经验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知的多名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风险评估小组人员组成见下表:风险评估小组成员表序号姓名专业职 称组内职务1匡明道桥、隧道教授级高工组 长2左巧峰隧道高级工程师副组长3王国炜隧道高级工程师副组长4雷爱新工程管理高级工程师副组长5袁小刚隧道工程师组 员6何复生隧道高级工程师组 员7刘俊俊地质

21、工程师组 员8万世顺隧道工程师组 员9罗玉恩隧道工程师组 员10邱开生隧道工程师组 员 风险评估小组的职责 熟悉施工图纸,核对图纸与现场实际的相符情况。 对风险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进行施工阶段的动态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在施工期间对风险实时监测,定期反馈,随时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沟通。 根据风险监测结果,调整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文件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风险隧道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要求,以及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规定、项目部风险隧道管理实施

22、办法,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是: 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影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本标中低风险隧道风险等级。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中度、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形成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 项目部各部门、作业队、各作业班组按项目部风险隧道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各负其责,做好隧道风险过程管理。 风险评估流程图见下图。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建立专门机构定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

23、各种风险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余风险的处理措施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改变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对风险进行评估检查施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中反馈的信息施工阶段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满足不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4.3 风险评估方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经验和施工图提供和施工调查积累的隧道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和反馈,综合运用了风险层次分析法、核对表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4.4 施工阶段中低风险隧道风险评

24、估指标体系框架风险评估根据各阶段信息建立风险指标体系,见下表。项目阶段施工方法风险事件备注施工阶段矿山法突水(泥、石)坍方瓦斯危岩滚落 坍塌其他4.5 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本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点所带来的风险等级,方法是根据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发生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环境影响),来对应衡量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接受准则和处理措施。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表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50.030.30.1可能40.0030.030.01偶然30.00030.0030.001不可能292101SI10110003001000

25、10030030100101100.110.010.124624260.520.5环境影响等级标准表后果定性描述灾难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环境影响描述永久的且永久的但长期的临时的临时的严重的轻微的但严重的且轻微的注: “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 风险等级标准表 后果等级概率等 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12345很可能5高度高度极高极高极高可能4中度高度高度极高极高偶然3中度中度高度高度极高不可能2低度中度中度高度高度很不可能1低度低度中度中度高度风险接

26、受准则表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中低风险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5 风险评估内容5.1 安全风险评估因素从“地质特征、工序环节、预测预报、工程处理”四个方面对灾害进行分析。施工阶段发生灾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具备发生灾害的不良地质 未发现风险源(超前预报、监控量测、瓦斯检测、安全检查)。 发现风险源,

27、但技术方案不合理(支护、清淤、注浆、瓦斯排放)。 发现风险源,但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我部采用层次分析法,按隧道各工序出现的风险进行了调查、统计,本标中低风险隧道风险因素达5项。通过采用矩阵法、头脑风暴法等综合方法,初步辨识和评价出本标中低风险隧道的主要安全风险事件共4项,即:塌方、影响既有建筑安全、瓦斯、围岩落石。施工风险统计表序号隧道名称塌方影响既有建筑安全瓦斯危岩落石涌水成因风险等级风险等级风险等级风险等级风险等级1柏树湾隧道浅埋、顺层偏压中度高度/2兴隆岗一号隧道浅埋、顺层偏压中度高度/3兴隆岗二号隧道浅埋、顺层偏压中度高度/4王家坝隧道浅埋、顺层偏压、上有水塘、水田等中度高度/中度/中

28、度5陈家岗隧道浅埋、顺层偏压高度/6杨家湾一号隧道浅埋、顺层偏压高度/7杨家湾二号隧道浅埋、软质岩、顺层偏压中度/8黑石山隧道浅埋、顺层、偏压、软岩中度高度高度中度高度中度9路梯垭隧道浅埋、围岩破碎中度高度/高度/10三江一号隧道浅埋、顺层、偏压高度/中度/11三江二号隧道浅埋、顺层、偏压、软岩中度高度/中度/5.2 不良地质现象及风险事件描述本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不良地质现象为天然气(瓦斯)、人工填土、顺层,分布情况如下:5.2.1 天然气(瓦斯)根据渝黔铁路重庆至赶水段隧道钻孔浅层天然气检测研究报告(西南石油大学2009年9月10日)报告,隧道区川东高陡褶皱带西南重庆-綦江一带,由于隧区地

29、腹深处产储油气层较多,这些储气层中的天然气有可能顺裂隙向上运移,对施工有一定影响。5.2.2 人工填土人工填土分布于部分隧道出口右侧斜坡、洞顶,主要为当年渝黔高速公路修建弃碴填土及当地开发弃土。土层厚约420m,主要由强风化的砂、泥岩块(碎)石组成,堆积年限约10年,固结性差,其结构松散较松散,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施工时对斜坡前缘的开挖会形成新的临空面,使人工填土的稳定性降低,在暴雨、机械震动等因素下人工填土易发生滑动,对隧道施工及运营产生较大影响。5.2.3 顺层 标段线路走向大部分地段平行区域构造线方向,顺层地段分布十分普遍,对工程危害较大:洞口明洞挖方地段易造成顺层坍滑,隧道洞身工程存

30、在顺层偏压。5.3 工序环节塌方、影响既有建筑安全、瓦斯、危岩落石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落底、支护三个工序环节。5.4 初始风险评估结论通过以上综合评估,各段初始风险见下表: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潜在的风险因素表 序号风险事件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发生后果风险等级标准风险接受准则处理措施1塌方42高度不期望2影响既有建筑安全42高度不期望3瓦斯爆炸22中度可接受4危岩落石42高度不期望5.5 安全风险评估记录渝黔四标中低风险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记录详细列于附表,其中:附表1安全风险清单表;附表2-1初始风险等级表;附表2-2残留风险等级表;附表3风险因素权重表;附表4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附表5风险期望损失表

31、;附表6风险对策措施表;附表7风险评估综合表;附表8风险登记表5.6 工期风险评估记录本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中,除了黑石山隧道有工期风险外,其余隧道均无工期风险。经评估小组讨论认为:黑石山隧道工期风险为高风险,除此以外的10座隧道工期风险为低风险。为规避工期风险,黑石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工序循环管理卡控,用每道工序节约的时间来控制总工期不侵占架梁通过时间。同时,加快进口及出口的掘进速度,同时必要时增加仰拱栈桥、跳挖仰拱的方式来赢得贯通时间。6 风险对策措施及建议6.1 风险对策措施6.1.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识别评估体系决策管理体系技术应对体系安全措施体系对风险识别进行动态管理

32、,将风险调查、风险监控和处理贯穿在整过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等级或避免风险发生。项目部风险管理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6.1.2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本标中低风险隧道通过的不良地质,在施工过程中应通过多种综合手段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探明牚子面前面的地质情况,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有效对策,避免灾害发生。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规范要求,及时进行监控量测,对洞内围岩、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形、受力情况及地下表水、地下水和地表情况进行施工全过程监测,及时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及时准确评故风险,制定和实施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避免风险发生。6.1.3 防止塌落掉块、坍方管理 严格坚持“预

33、探支、短进尺、弱爆破、强(紧)支护、快闭合、勤量测、及时反馈”的施工原则。 采取超前地质钻孔进行中长距离预报;采用地质素描法和钻爆施工时用长炮眼孔进行短距离预报。 设有专人负责围岩量测,并及时将量测数据与施工信息认真分析并反馈到技术负责人、现场监理。 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钢管支护与注浆预支护加固。 开挖后及时按审批的方案内容施工初期支护并封闭成环,必要时快速封闭掌子面、增设临时仰拱与临时对撑加固初期支护。 二衬仰拱和二衬适时紧跟开挖面。洞口浅埋地段、软岩大变形地段等应提前进行二衬施工。6.1.4瓦斯防治管理 加强施工通风和瓦斯监测,并采用喷雾洒水等防尘措施。 施工期间建立瓦斯监测、报警和施工通风

34、系统,稀释和排出洞内瓦斯,防治瓦斯积聚。 瓦斯防治措施: 本标中低风险隧道为低瓦斯或无瓦斯隧道,当本标11座隧道其中的任何一座内瓦斯大于0.5%时,所在隧道按瓦斯隧道相关要求组织施工,瓦斯探测、检测控制标准及处理措施详见瓦斯监测作业流程图,并建立健全安检制度,制定各种应急预案,隧道瓦斯监测作业流程详见下图。隧道瓦斯监测作业流程图 瓦斯隧道一般规定从事隧道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强制性的瓦斯隧道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专职瓦斯监测机构,采用瓦斯人工检测方式加强监测。人工检测使用便携式智能光干涉甲烷测定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两种仪器。便携式智能光干涉甲烷测定器由专职瓦检员佩带并按

35、操作规程检测瓦斯,从事隧道施工的管理人员、工班长、爆破工进洞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随机检测瓦斯浓度,特别注意拱顶、开挖凹凸处等瓦斯、天然气易产生积聚部位的监测。检测人员必须执行巡检制度。各种电气设备和施工机械的性能,必须经专职人员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洞使用。加强火源管理,建立洞口封闭管理和安检制度,严禁将火柴、打火机及其他易燃物品带入洞内,严禁穿着化纤衣物进洞。 超前探测施作要求隧道正洞及辅助坑道均应进行全断面超前探测,超前探孔孔径中低风险为89mm,单孔长度为30m(可根据钻机实际能力加长到50m),搭接长度不小于5m,探测孔布置如下图,并在超前探孔处设置检测点,以检测是否有有

36、害气体涌出。若探测到有有害气体,应根据记录确定有害气体的涌出位置。正洞超前探孔布置图辅助坑道超前探孔布置图 瓦斯、天然气等有害气体检测检测地点及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A、开挖工作面风流、回风流中,爆破地点附近20m内的风流中及局部坍方冒顶处。B、坑道总回风的风流中。C、局扇及电气开关前后10m的风流中。D、各种作业台车和机械附近20m内的风流中。E、电动机及其开关附近20m内的风流中。F、隧道综合洞室中瓦斯易于积聚处。G、接近地质破碎带处。每个检测地点应设置明显的瓦斯记录牌。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填写在瓦斯记录本和记录牌上,并逐级上报。瓦斯检测人员必须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施工注意事项A、临时停工的地

37、点不得停止通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和警标,恢复通风后,需经瓦检人员进行检测,达到允许浓度后,方可复工,否则施工人员不得进入。B、瓦斯探测孔各循环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m。C、各种有害气体容许浓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的规定。 严格按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路瓦斯隧道技术暂行规定、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等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做好隧道通风及瓦斯监测工作,并且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6.2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对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地段与特殊位置,采取多种形式的超前地质预报,增强主动安全管理。 适当增加施工时风险管理费用的投入,以更利于安全风险的管理。 安全风险评估应在施工阶段适时做出动态调整。6.3 残余风险等级评定通过对中低风险隧道风险评估,对初始风险评定为高度的风险,采取多种综合手段,将残余风险降到中度以下可接受范围内。渝黔四标11座中低风险隧道各隧道残余风险等级评定见下表:序号隧道名称风险事件风险处理措施残留风险概率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等级1柏树湾隧道塌落掉块、坍方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3孔+加深炮眼),大拱脚台阶法开挖;c、ay全封复合衬砌,全环I20b型钢钢架0.6m/榀、拱墙设格栅钢架1.0m/榀,设置108大管棚注浆或42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加强通风和监测。12低度2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