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842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编写: 詹友基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2006 年 2 月目 录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二、切削变形实验三、切削力实验四、车床三向静刚度测定实验五、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实验六、切削区平均温度的测量实验1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进一步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巩固和加深对刀具各标注平面参考系及标注角度基本定义的理解。并掌握车刀测量方法。3、通过对车刀各剖面内角度的测量与计算,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几何关系。4、测量给定车刀的几何角度,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仪器:车刀量角

2、仪 2、 测量用车刀: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90外圆车刀,切断刀,大刃倾角车刀。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1、图1-1量角仪(本校制造)图1-1 量角仪(本校) 量角仪由底置l、转盘9、立柱3和刻度盘6、测量片7等零件组成。底盘1用来安装立柱3,并以销2孔为中心刻着100的转盘9,当转盘9两侧面的基线对准底盘刻线转90时。定位块10的d面是垂直的。当测量片7的指针对着刻度盘0时,测量片7的b面与转盘9的平面是平行的,而且垂直于C面、A面。立柱3的上下移动靠螺母4来调整。2、图1-2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图1-2 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量角仪由底座l、平台3、立柱7和大小扇形盘6、

3、11、大小指针5、10等零件组成。 底座l呈圆盘形,平台3可绕底座中心转动,底座外缘左、右各有刻度l00,当基线板2对准圆盘刻线0时,活动尺4侧边与指针5下端的测量板平面垂直。测量板5上有三个测量刃口A、B、C,其所在平面即为测量车刀角度时的测量平面。当小指针l0和大指针5均为0时,刃口A与平台平面平行,B、C与平台平面垂直。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本校制造)要测量某一车刀角度时,首先应规定一个假定走刀方向,即要先辩明车刀的主、副切削刃及前、后刀面,以确定需要测量角度的位置。然后将车刀放在转动平台上,左或右侧面靠在活动尺的侧面上。测量角度的顺序通常先测偏角,再测刃倾角,继而测前角、后角。这样调整

4、方便,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即测量顺序为:主切削刃:;副切削刃:。(1)主偏角的测量首先把车刀放在转盘9上,使车刀的侧面与定位块l0的d面紧密接触,这时可以调整螺母4,使滑块5上下移动,然后转动转盘9,使车刀主刀刃贴合于测量片7的A面,这样转盘9刻线对着底盘l的数据给予处理,即是主偏角的角度。(2)刃倾角的测置测量刃倾角的方法基本上是同测量主偏角角度一样,所不同的是调整测量片7的b面与主刀刃贴合,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直接读出刃倾角的角度。 (3)前角的测量 测量前角的方法是车刀放转盘9上,使车刀的侧面与定位块l0的d面紧密接触,然后转动转盘9,(测量片7处于车刀主剖面位置),此时调整测量片7的b面与

5、车刀的前刀面贴合,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上直接读出前角角度。 (4)后角的测量 测量后角的方法基本与测量前角相同,所不同的是调整片7的C面与车刀的后刀面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直接读出后角角度。(5)副偏角的测量测量副偏角的方法基本上与测量主偏角相同,所不同的使测量片7的A面与车刀的副刀刃紧密接触,这样转盘9刻线对着底盘l的数据给予处理,即是副偏角的角度。(6)副后角的测量 测量副后角的方法基本上与测量后角相同,所不同的是调整测量片7的C面与车刀的副后刀面相结合,这样在刻度盘6上可以直接读出副后角的角度。(7)的测量测量方法基本上是同测量前角相似,所不同的是转盘9应转到使定位块l0的d面与测量

6、片7的A面平行后,再调整测量7的b面与前刀面紧密接触,这样在刻度盘6上可以直接读出的角度。(8)的测量测量的方法基本上与测量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转盘9应转到使定位块l0的d面与测量片7的A面垂直后,再调整测量片7的b面与前刀面紧密接触,这样在刻度盘6上可以直接读出的角度。五、编写实验报告书实验报告内容:记录所测量车刀名称,记录测得角度数据,画出所测车刀简图,并标注几何角度。六、实验思考题与结果分析1、分析车刀 =的条件。2、分析车刀 =的条件。3、分析车刀=的条件。4、分析实验产生的误差及其原因。实验报告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班级_组号_座号_姓名_一、实验报告书内容1、记录测量数据,分别填入表1

7、-l2、计算车刀各剖面角度值,并与测量结果比较,分别填入表1-2。3、示图表示车刀几何形状并标注基本角度数值。二、测量与计算数据记录表表1-1 被测车刀几何角度值车 刀基本角度测量值(度)刀号名称1234表1-2 被测车刀各剖面角度测量与计算值车刀角度测量值(度)计算公式计算值(度)刀号名称175外圆车刀245外圆车刀实验2 切削变形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观察切削过程产生变形现象,了解实验方法及所用装置。 2、了解切屑形成过程及切屑的各种形状。 3、掌握测量切屑变形的方法。计算变形系数h值。 4、研究切削速度,前角与走刀量等因素对切屑变形影响。 二、实验设备 机床:普通车床、车头刨床。 试

8、件:中碳钢(45钢)、低碳钢(A3)。刀具:高速钢车刀,硬质合金车刀。仪器与装置:低倍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快速落刀装置。 量具:游标卡尺、钢板尺。 其它:漆包线或细钢丝、手锯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l、观察切屑变形观察切屑金属层内部变形,利用快速落刀装置,使切削时刀具瞬间脱离工作,从而获得切屑停留在加工表面上根部试样。然后锯下,经金相磨片抛光与腐蚀后,通过金相显微镜或在金相照片上,观察切削金属层内部三个变形情况。并参考图2-l画出金属内部变形示意图。 图2-1金属内部变形示意图 图2-2快速落刀装置 图2-2是车床上用手锤敲打后,使刀具停止切割的快速落刀装置。车刀2是利用螺栓2与剪切销3固定

9、在刀夹4的槽中,切削时,用锤敲打车刀,使销子剪断,车刀绕螺栓转动,快速脱离试件。 2、测量切削变形量切屑变形程度还可用变形系数(切屑厚度压缩比)来度量。在切削层金属形成切屑时,其切屑厚度通常要大于切削厚度,而切屑长度却小于切削长度,如图2-3所示。由于切削宽度与切屑宽度差异很小,根据体积不变的原则,变形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图2-3 变形系数的计算变形系数是大于1的数,它可直观的反映切屑的变形程度,且容易测量。值越大,表示切出的切屑越厚越短,变形越大。计算变形系数h值的方法有,测量切屑长度法与称切屑重叠法。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l、研究前角对切屑变形系数的影响,先把材料装上虎钳,量出材料长度,并

10、将刨刀和机床调整妥善(调整滑枕行程长度为150毫米;工作台进给量为0.33毫米行程量;滑枕行程速度10.5米分;刨刀角度: =10, =13,= 8, =75, =15, =0,=2毫米),然后开动机床,将被切下的整段切屑用线条量出其长度屑填入实验报告,并按公式计算切屑变形系数值,然后改变刨刀前角o=20,(其他不变)重新切削,将所测数据填入实验报告。 2、研究切削速度对切屑变形的影响,首先将材料装上虎钳量出材料长度,将刨刀和机床调整妥善(刨刀几何角度,=15,=8,=75,=15,=0,调整滑枕行程为150毫米,=2毫米,f=0.33毫米/行程,滑枕每分钟往复行程数12.5次及滑枕行程速度4

11、.2米/分),然后开动机床将被切下的整段切屑用线条量出切屑长度,算出切屑变形系数。并将数据填入报告书,然后再改变滑枕速度14.8米/分或每分钟滑枕往复行程数52.5次,其它不变,依次进行。 3、研究进给量对切屑变形的影响。用上述同样方法,选刨刀几何角度为(=20,=13,=75,=15, =8,=0),调整行程为150毫米,滑枕每分钟行程数为 次,行程速度为 米分,切削深度=2毫米,分别以f=0.33毫米行程与f=0.67毫米行程进行试验,分别量出切屑长度填入试验报告并计算切屑收缩系数值。 五,思考题 1、切屑有几种类型,它们的特点怎样? 2、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切屑种类和加工表面粗糙度有何影响

12、?怎样解释这种影响?实验报告 切削变形班级_组号_座号_姓名_一、实验报告书内容 1、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有关表2-1 2、绘制观察到变形示意圈,并从金相显微镜或金相图片上分析与描绘金属内部各变形区特点,标注滑移线,滑移面与剪切角。 3、测量切屑长度,计算变形系数h值。 4、实验结果分析;二、实验数据记录表表2-1机床名称与型号试件材料序号前角进给量f切削速度V切屑长度变形系数123456实验3 车削力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高性能应变式测力仪的使用方法。2、了解车削时切削用量改变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3、掌握处理实验数据方法,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二、实验装备与工具 机床:普通车床(CA

13、6L40或CQB6l40) 试件:铸铁、普通碳钢(Q235)、优质碳钢(6080500mm) 刀具:硬质合金车刀(焊接式或可转位式) 仪器:三向电阻应变式测力仪、4通道动态电阻应变仪、A/D转换模块,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量具:游标卡尺三、测力仪的工作原理电阻式测力仪是使用弹性元件,将切削时受力后的变形成比例地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来与基准量比较,从而测得切削力的。本实验所用的电阻式应变式测力仪已集成弹性元件、应变片与电桥,测力仪受力后产生的信号经过电阻应变仪的放大,再经过数模转化模块,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输入电脑,采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软件已对测力仪标定。四、实验内容步骤 1

14、、装夹工件 2、连接测试仪器,组成测力系统 3、试验切深对切削力的影响 固定切削用量vl00mmin ,=0.2mm/r,刀具角度=15,=8, =90,=15,改变切削深度=1.5、2、2.5、3记录切削力的值。 4、试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 固定切削用量vl00mmin , =2mm,刀具角度=15,=8, =90,=15,改变进给量=0.1、0.15、0.21、0.3记录切削力的值。 5、整理实验报告书五、实验报告书的内容与要求 1、记录实验数据。 2、整理实验数据建立切削力经验公式。 1)在双对数座标中分别画出,和、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相应的切削力公式中的指数。本实验是以单因素法进行切

15、削实验,即改变一个切削参数。固定其它因素测定切削力。并在双对数座标中用图解法确定曲线关系。利用曲线求出指数和系数,然后综合建立切削力的经验公式。具体方法简述如下: 图3-1所示为实验后在双对数图中得到的-、-直线图形。 图3-1 -和-关系曲线直线图形的对数方程为: (3-1) (3-2)将上式两边取真数,得方程式为: (3-3) (3-4) 在(3-3)、(3-4)式中,、分别为图3-1中直线的斜率,即 =,= 值为-直线中=1mm时的值;同理是在-直线中=1mm时的值。 综合(3-3)、(3-4)式,可得实验公式为: (3-5)式中系数值可按求得的及值计算得到,即 = (3-6)此外,也可

16、按下式计算: =故 (3-7)系数=即可得七、实验思考题和结果分析1、 解释对影响的规律。2、 解释对影响的规律。 3、分析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原因?如何改进实验报告 车削力测定班级_组号_座号_姓名_一、实验数据:1、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影响车刀几何角度车刀材料工件材料工件直径()转速n(rpm)切削速度v(m/min)进给量(/r)顺序切深()mvkNmvkNmvkN123452、绘制(-)对数座标图3、进给量对切削力影响车刀几何角度车刀材料工件材料工件直径()转速n(rpm)切削速度v(m/min)切深()顺序进给量(/r)mvkNmvkNmvkN123454、绘制(-)对数座标图二、实验数据整

17、理,求出切削力公式中的指数及系数。三、写出切削分力实验计算公式。实验4 车床刚度测定一、实验目的:l、熟悉机床刚度的两种测定方法。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和机床刚度的计算方法。 3、分析影响车床刚度的因素和探讨提高车床刚度的措施。二、静载荷测定法。(一)实验设备及仪表: CA6140普通车床一台;三向力静刚度测定仪一台,千分表四架,磁性表座三架。(二)实验方法及步聚:1、Fy单向施力:(1)安装头、尾顶尖,并检查及配合情况;(2)移动尾架安装三向力测定仪,并使尾架套筒伸出约为50mm; (3)将模拟车刀固定在方刀架中,把加力螺杆旋入0孔中,安装钢球和测力环,使环与车刀球头接触,各接触点均须落在主

18、轴轴线的水平面内; (4)将千分表安装在相应位置上,并使触点通过主轴轴线水平面,如图5-l所示; (5)旋转加力螺轩,施加2000N载荷后,卸载,反复做三次,最后卸载后千分表调零; (6)逐次加载从03200N,递增400N,记录各千分表指示值(即y头y尾y刀),再逐步卸载从3200N0,递减400N,记录各表指示值。不要调整千分表零值,再重复做一次,同样记录各千分表指示值。图4-1 三向静载测定法2、F f、F p二向施力:将加力螺杆移到30螺孔位置,按上述(5)(6)步聚进行。3、F f、F p、F c三向施力: 将弓形架绕其轴线转动(-60);并用插销固定其位置。按上述(5)(6)步骤进

19、行。(三)实验报告要求:1、绘制各部件刚度曲线。 以纵坐标表示作用力Fp,切削分力F f、F p、F c与模拟切削力P的关系为: F f=Psin F p =Pcossin F c=Pcoscos以横坐标表示变形量y,在坐标纸上用色笔绘出头架,尾架、刀架的加载和卸载曲线。2、计算各部件的平均刚度:以载荷F=3200N时,计算头架,尾架和刀架的平均刚度。3、计算车床刚度。4、比较车床各部件刚度大小,分析影响车床刚度的因素。(四)思考题:1、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有何影响?2、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机床刚度?3、分析各部件的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为什么不重合?三、动载荷测定法:(一)实验设备及工艺装备:CA6

20、140普通车床一台,YT15硬质合金外圆车刀一把,其参数如下:刀杆截面:BH=2525几何参数=15,=5,=45,=10,=0,=1工件材料:45钢,=650Nmm2,D=80mm,L=200mm。游标卡尺0.05/200一把;千分表一架;磁性表座一架。(二)实验方法及步聚:1、将工件装置在两顶尖间,由拨盘带动旋转;2、车刀悬伸长度为20mm,刀尖与两顶尖等高;3、车一段外圆台阶,使其半径差如图5-2,即:(D1D2)2=1.75,并记下数据;4、调整好切削用量,并纵向走刀一次;n=360rmin ;f=0.15 mmr ;ap=0.25 mm5、安装千分表并测出外圆台阶的半径差即:(d1d

21、2)/2,并记下数据。6、计算复映系数和机床刚度: 注: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艾兴编)P38中查出;车削力公式为: (N) ,取=0.6 = 2795:根据实验中的切削条件查阅各修正系数为0.88。(三)实验报告要求。1、按公式 计算车床刚度;2、分析比较动载荷测定法和静载荷测定法求得的车床刚度值。(四)思考题:l、误差复映系数说明什么问题?2、为什么说生产测定法求得车床刚度较接近实际情况。图4-2 生产法测定刚度实验报告测 量 记 录 表序号测力仪读数(u)负载P(kgf)千分表读数=0=0=30=0=30=60y头y尾 y刀y头y尾 y刀y头y尾 y刀01234567876543210二、绘

22、制各部件刚度曲线(根据测量记录表的数据);Fp y 三、计算各部件刚度和车床刚度。四、根据生产法测得的数据,计算车床刚度。五、分析比较两种测定法求得的车床刚度值。 实验5 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调整好的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尺寸的变化规律。 2、熟悉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3、分析加工中产生的误差性质及该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 微机控制车床一台;试件1l0个;块规一付(已组合尺寸);杠杆千分尺(精度为0001mm)二把;微型计算机一台;函数计算机器一架(自备)。 三、实验方法和步聚 1、根据零件图加工要求编程后,在微机控制车床上连续加工试件1l

23、0个。 2、组合块规尺寸(即零件平均尺寸),且将杠杆千分尺调零。 3、依顺序,逐一测量工件外圆尺寸。(读数估计到0.1m),并记录在表一中。 4、数据处理及统计计算: 方法A:借助有统计功能的函数计算器,计算表二,并作图。 方法B:把测量数据输入微型计算机,打出图表及结果。 四、实验报告要求 l、按表二进行计算,并作出分布曲线图和-点图。 2、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及减少误差的可能性。3、分析该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五、思考题:1、分布曲线和点图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如何区分? 2、工艺能力系数与系统性常值误差有无关系?为什么?实验报告表一 分布曲线数据表(相对值,单位)1234567892

24、24466890 325476991426487092527497193628507294729517395830527496931537597103254769811335577991234567810013355779101143658801021537598110316386082104173961831051840628410619416385107204264861082143658710922446688110表二 分布曲线计算表(单位)顺序项目计算公式结果1分组数 KK=8122组 距 h3组号组界组中心值频率m/n频率密度(频率/组距)12345678910114算术平均值5均

25、方根偏差6常值系统误差=7随机性误差668工序能力系数9废品率=0.5-表三 分布曲线图及与零件公差带的比较图Y X 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减少误差的可能性。实验6 切削区平均温度的测量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自然热电偶方法测量切削温度的原理与装置。2、研究车削时切削速度,走刀量,切削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3、用实验方法确定切削温度=C中各项系数及指数值。二、实验装备机床:普通机床(CA6140或其他型号车床)试件:45碳钢(80500)刀具:高速钢车刀或硬质合金车刀(焊接式或机夹式)。仪器:自然热电偶测温装置,电位差计(UJ36或UJ37)、或毫伏表、XY记录示波器。三

26、、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热电偶法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组成闭合电路,如果在这两种金属的两个接点上温度有差异时(通常温度高的接点端称为热端,温度低的一端称为冷端),在电路中将产生电动势,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电势与温度具有某种线性关系。用自然热电偶法测量切削温度时,是利用刀具与工件作为热电偶的两极(但刀具和被加工工件材料必须是不同的,且刀具和工件均与机床绝缘),当切削过程中产生高温时,刀具刃口与工件表面接触处即成热电偶的热端,如在冷端处接入毫伏表或电位差计时,即可测得该热电势的大小,从而反映出刀具与工件接触处的平均温度,整个测量装置如图6-1所示。为了将测得的切削温度毫

27、伏值换算成温度值,必须事先对实验用的自然热电偶进行标定找出“毫伏值温度”的关系曲线,标定装置如图6-2所示。标定时取二根与刀具及工件材料完全相同的金属丝,在其一端进行焊接后便组成一对被校热电偶,然后将该被校热电偶与铂铂铑丝组成标准热电偶放入管式炉内同一位置处,以保证两个热电偶的热端温度相同,与此同时将两个热电偶的冷端插入恒温的水槽内,用导线把两个热电偶的冷端分别接到被校毫伏表及经过校准的标定电位计上,升高炉温,至某一定值,在炉温恒定后,记下被校毫伏表及标准电位计读数值,由于标准电位计的“温度毫伏表”的关系曲线是事先经过标定的,这样就可以获得被校热电偶及毫伏表的“温度毫伏表”标定曲线。图6-1

28、自然热电偶法测量切削温度示意图1-工件 2-车刀 3-车床主轴尾部 4-铜接线柱 5-铜顶尖(与支架绝缘) 6-毫伏计 图6-2 热电偶的标定1-管式炉 2-标准热电偶 3-被校热电偶 4-温度计5-冰槽 6-标准电位计 7-被校毫伏表四、实验进行方法及步骤1、在车床上安装试件、刀具。2、将试件与刀具冷端的引出导线分别接入电位差计(或计入仪)的正、负极接线头上,并对仪器进行“基零”调节。3、进行切削用量各要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试验。试验切削深度对t切削深度的影响。固定走刀量f,切削速度v,依次改变切削深度进行切削,记下毫伏表读数并用已标定的“温度毫伏值”曲线换算成温度值。试验走刀量f对切削温度的

29、影响。固定切削深度,切削速度v,依次改变走刀量f进行切削,记下毫伏表读数并用已标定的“温度毫伏值”曲线换算成温度值。试验切削速度v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固定切削深度,走刀量f,依次改变切削速度v进行切削,记下毫伏表读数并用已标定的“温度毫伏值”曲线换算成温度值。4、整理实验数据: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画出与,与,与的关系曲线。曲线的斜率即为切削温度=C公式中的指数值x,y,z。在已画出的曲线上任取三组实测温度值的数据,将实测时的,值代入下列公式:mv中分别求得,值。三组的平均值即为公式=C中的系数C值。五、实验报告1、实验数据(1)切削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车刀几何角度 车刀材料试件材料试件直径(毫米

30、)转数n(转/分)切速(米/分)走刀量(毫米/转)顺序切深(毫米)毫伏表读数切削温度格mvloglog用双对数坐标纸画 Z=(2)进给量f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车刀几何角度 车刀材料试件材料试件直径(毫米)转数n(转/分)切速(米/分)切深(毫米)顺序走刀量(毫米/转)毫伏表读数切削温度格mvloglog用双对数坐标纸画 Y=(3)切削速度v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车刀几何角度 车刀材料试件材料试件直径(毫米)进给量f(毫米/转)切深(毫米)转数n(转/分)切速(米/分)毫伏表读数切削温度格mvloglog用双对数坐标纸画 X=2、计算切削热公式中系数值3、实验的结论由实验求得的切削温度计算公式为:=4、实验思考题分别解释、和对的影响规律和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