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6867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文 本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20082020)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文本(20082020)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祥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的专项规划之一。本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第二条 规划主要任务根据县城自然环境和用水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雨水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雨水排放设施以及各级雨污水管网。 第三条 规划基本原则1、县城排水工程规划应符合祥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并与其它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2、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治理与集中处理的关系。3、设计排水区域内需考虑防洪问题,雨水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投资。4、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5、对于县城和工业企业原有的排水工程在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6、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 。第四条 规划主要内容1、确定排水制度。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

3、水排放标准;对污水排放量和雨水量进行具体的统计计算。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水、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对排水系统的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4、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对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第五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 3025-936、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 250

4、1-897、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85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0、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2-84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2、给水排水基本术语标准GBJ 125-891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1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 17-8815、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 32-7816、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抗震鉴定标准GBJ 43-82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1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82-1

5、99919、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20、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 83-9921、祥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2、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1999年版23、祥云县城道路网专业规划1998年版24、祥云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5、祥云县城排水专业规划设计合同第六条 规划范围本城市排水专业规划范围为楚大高速公路西南侧原县城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地区,面积为17.3km2;第七条 规划年限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规划期限与祥云县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祥云县城排水工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6、第二章 排水体制第八条 排水分类 县城排水按照来源和性质分为三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县城污水是指排入县城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总和。第九条 排水体制的选择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排水。新建城区按完全分流制排水,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人水体。老城区排水系统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截留倍数取n=3。第三章 排水量预测第十条 给水现状县城供水量为6000立方米/日(一水厂5000立方米/日;二水厂1000立方米/日)。其中生活用水量人均为140升/人/天,工业用水量25000立方

7、米/年,69立方米/日。 建成区基本铺设有供水管网,布置方式为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管径DNl00DN600。第十一条 用水量预测县城最高日用水量近期(2010年)2.7m3/d、远期(2020年)5.1m3/d。第十二条 污水排水量预测县城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80估算。祥云县城污水排放量预测表规划年限规划人口(万人)总用水量(万m3/d)总排水量(万m3/d)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总量(万m3/d)2010年12.92.72.2902.02020年20.95.14.1953.9第十三条 雨水量预测雨水量:按公式Q=qF计算 式中:Q雨水流量(LS) 综合径流系数(取0.6) q设计暴雨强度

8、(LSha) F汇水面积(ha)本次规划采用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祥云县气象资料推导编制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式中:P降雨重现区(a) t降雨历时(min) 第四章 污水管道系统规划第十四条 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县城污水包括生活污水量和部分工业废水量,与县城性质、发展规模、经济生活水平、规划年限等有关。污水量按县城综合生活污水量计算。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1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n 生活污水定额(L/人d);综合生活污水量的大小直接取决于综合生活用水量,取综合生活用水量的80。则n=192 L/人d。N 设计人口数;用人口密度与服务面积相乘得到。Kz 生活污水量总

9、变化系数。第十五条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1、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污水管道系统设计时常采用最大日最大时流量为设计流量,其单位为L/s。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式中:n管壁粗糙系数。该值根据管渠材料而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道的管壁粗糙系数一般采用0.014。A过水断面面积(m2)流速(m/s) R水力半径(过水断面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I水力坡度(等于水面坡度,也等于管底坡度); Q流量(m3/s)。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中对这些因素作了如下规定:(1)设计充满度污水管道的设计按不满流的方法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如下表所示。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D

10、)或渠高(H)(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2)设计流速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淤积的流速。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定为0.6 m/s。污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非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5m/s。(3)最小管径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为200mm,在街道下为300mm。在进行管道水力计算时,上游管段由于服务的排水面积小,可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水力计算。这种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4)最小设计坡度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0.004;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0.0

11、03。3、设计管段及设计流量的确定本段流量q1是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转输流量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本段流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 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区面积(ha)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单位面积的本段平均流量,即比流量L/(sha)。4、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在具体计算中,已知设计流量Q及管道粗糙系数n,需要求管径D、水力半径R、充满度h/D、管道坡度I和流速。为了简化计算,采用水力计算图表(见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第十六条 污水管道的布置1、污水管道布置的原则 (1)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

12、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污水自流排出。 (2)地形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要便于支管的污水自流接入。 (3)污水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提升,建泵站。 (4)污水干管一般沿县城道路布置。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下和狭窄的街道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 (5)管线布置应简洁顺直,不要绕弯,注意节约大管道的长度。(6)管线布置考虑县城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应使管线的布置与敷设满足近期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远期有扩建的可能。2、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排水区界是排水系统敷设的界限。在排水区界内根据地形和县城的竖向规划,划分

13、排水流域。每一个排水流域往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干管,根据流域就能查明水流方向。3、拟定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路线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也称定线。在祥云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的总平面图上确定污水管道的位置和走向,4、控制点的确定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每条管道的起点大都是这些管道的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中离污水厂最远或最低的一点,就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点。5、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污水管道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O7 m。6、污水管道的衔接各种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水面或管顶平接。7、污水管道在街道上的位置东西走向沿城市道路北边,南北走向沿城市道路

14、道路东边。 第五章 雨水管渠系统规划第十七条 雨水管渠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或选用暴雨强度公式;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排放口的位置;确定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有关参数;进行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管渠尺寸、坡度、标高及埋深。第十八条 暴雨强度公式 本次规划采用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祥云县气象资料推导编制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式中:P降雨重现区(a) t降雨历时(min)第十九条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1、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F汇水面积(ha);q

15、设计暴雨强度L/(sha)2、径流系数的确定在规划中,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0.6。3、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可相应减小,结合当地情况,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统一考虑,本规划排水系统中设计重现期采用2a。4、集水时间t的确定 集水时间t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两部分组成。可用公式表述如下:t=t1+mt2式中:m折减系数,管道采用2.0。t1地面集水时间,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地面集水时间视距离长短和

16、地形坡度及地面覆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t1=515min。本规划t1采用较大值。取t1=15min。t2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式中 L各管段的长度(m);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第二十条 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1、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1)设计充满度雨水中主要含有泥砂等无机物质,不同于污水的性质,加以暴雨径流量大,而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故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即h/D=1。(2)设计流速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质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管道,雨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污水管道, 满流时管道内

17、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为防止管壁受到冲刷而损坏,影响及时排水,对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为:非金属管最大流速为5 m/s。(3)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最小坡度为0.01。(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雨水管道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O7 m;最大埋深不超过34 m。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方法雨水管渠水力计算仍按均匀流考虑,其水力计算公式与污水管道相同,但按满流即h/D =1计算。在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采用水力计算图表(见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和计算(1)划分排水流域

18、和管道定线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的总平面图,按实际地形划分排水流域。(2)划分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有支管接入处或两条以上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按顺序进行检查井的编号。(3)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规划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各地块采用划对角线的方法划分汇水面积。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的数值。(4)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

19、流系数值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取径流系数=0.6。(5)确定设计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前面已叙述过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有关原则和规定。设计时结合该县城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选择设计重现期。各个排水流域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选用同一值。取重现期P=2a。根据该地建筑密度情况,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区内设置雨水暗管与否等,确定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取地面集水时间t1 =15min。(6)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q0是暴雨强度q与径流系数的乘积,称单位面积径流。即(7)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以求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及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管底标高和管道

20、埋深等值。计算时需先定管道起点的埋深或是管底标高。第六章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第二十一条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根据祥云县城功能分区、地形情况污水采用分区处理分区排放。城北工业区比较集中,建议在城北工业区的南端另建一个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0000吨。城北工业区中的重污染企业应在建厂的同时,建设污水处理装置,经本企业污水处理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再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附近天然水系。本排水规划区内污水由县城的南端祥云县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目前污水处理规模为日处理0.75万吨,结合现状城市污水排放量及城市污水排放量估算,城市供水能力,城市用水量的发展,对祥云县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

21、,确定污水处理规模为:一期(2010年):1.5万m3/d二期(2025年):3.0万m3/d (注:城北工业区的南端另建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m3/d)第二十二条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根据城市污水的实际监测数据,参照其它中小城市的污染负荷水平,并考虑祥云县城今后排水情况,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指标见下表: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单位:mgL项目CODcrBOD5SSTNTP设计值300180200357.0第二十三条 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要求由其受纳水体的功能来决定。结合青海湖保护要求、受纳水体现状水质状况,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二级处理的一级标准。污水处

22、理厂设计出水水质 单位:mg/L指标CODcrBOD5SSTNTP设计值6020208l 第二十四条 污水处理程度根据以上确定的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本污水处理工程各污染物的去除率见下表。污水处理厂设计去除率 单位:mg/L指标CODcrBOD5SSTNTP进水水质300180200357.0出水水质6020208l去除率180.088.990.077.185.7第二十五条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祥云县污水处理厂现用处理工艺为ICEAS工艺,污水处理水质达标、运行稳定、工艺成熟,污水处理厂扩建仍采用ICEAS工艺。ICEA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排水延时鼓风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将沉淀、生物反应、二沉

23、过程在一个池ICEAS池中完成。ICEAS池由隔板分为二个区,污水经预反应区流入主反应区,经历好氧、缺氧、厌氧周期循环变化过程,达到去除有机物N、P的目的,ICEAS池每个运行周期经历曝气、沉淀、滤水三个阶段,按运行周期,三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运行。第二十六条 污水处理厂厂区布置1、平面布置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30亩(含远期用地),污水总管从北面引入,厂区分为两个区:生产区及管理区。由于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生产区设于东南部,管理区设于西北部。生产区布置有格栅渠、泵房、沉砂池、ICEAS反应池,污泥浓缩池、配电、控制、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主反应池ICEAS池设四组,每组两个池子,近、远期各两组。

24、生产区道路宽4.5m,成环状。管理区布置综合楼、值班室等建筑,生产区和管理区有6m道路相隔。生产区臭气噪声对管理区影响甚微。2、高程布置处理厂原地面标高约为80.54m(黄海高程系),进入污水厂管底标高约为76.5m。污水经泵站提升15m后,重力流到各处理构筑物,处理后的水排入青海湖,ICEAS反应池出水水位标高控制在81.50m左右。3、厂区道路为保证全厂运输安全可靠,厂内道路连成环状。主干道8m,次干道4m,转弯半径35m,路两侧设侧石,纵坡2。另外设2m宽的便道将干道连接到各处理构筑物。由于构筑物高程在地面以上2.3m,为便于管理、巡视,在各构筑物顶部设有走道,走道、沟渠上盖钢铬板,两侧

25、安装铁制扶手。第七章 县城防洪第二十七条 城市防洪系统现状祥云县城地处县域西南部,没有较大的地面径流,对县城构成洪水威胁的水库和河流状况如下:1、水库:游丰坝水库、栽秧箐水库、小官村水库、品甸海水库、品甸海水库。2、河流:县城地区有1、2、3号渠由北向南穿过,均为上游水库的出水渠,径流量随季节变化很大,对城市构成较大的威胁。这三条渠最后都从城市南面排入东面的青海湖。第二十八条 城市防洪系统设防标准结合祥云县城的具体情况,确定其防洪系统设防标准为: 近期规划(到2010年) 20 年一遇 远期规划(到2025年) 50 年一遇 远景规划(2025年以后) 100年一遇第二十九条 城市防洪工程系统

26、规划由于地形条件,规划区内的排水流向基本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最后的接纳水体为青海湖,故将城市外围的地面径流作为防洪工程的主要考虑对象。1、从城市现状的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来看, 目前用清红路上的雨水排水渠代替一号渠的排洪和农灌功能只能是暂时的,将来待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摸时,必须将上游的地面径流从城市外围直接排入青海湖,不能再从城市中心穿过;近期在祥香路与清红路交叉口设分流闸门,旱季时关闭,保障农灌用水,雨季时开启分流泄洪;远期在环城北路与清红路交叉口设分流闸门,将洪水御之于城门外。2、进行城市区段河道上下游的整治工程,提高洪水排泄能力,修复完善上游的水利工程,提高其防洪蓄水能力。 3、有

27、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运动,有针对性的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高水土保持能力。第八章 水环境保护规划第三十条 为贯彻我国水资源发展战略和水污染防治对策,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污水资源化,保障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第三十一条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依法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未达到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企业要实施限产限排。2、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统筹安排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3、控制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科学规划畜禽饲养区域,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畜禽粪污综

28、合利用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在青海湖最高水位线外一公里范围内严格控制种植蔬菜、花卉等单位面积施用化肥量大的农业活动,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4、削减湖内污染负荷,组织专业队伍,建立打捞藻类或漂浮物作业制度。5、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优先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缩小湖泊水面的行为。采取生物控制、放养滤食鱼类等措施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加强生态湖滨带和水源涵养林等生态隔离带的建设与保护。6、严格按有关规定保护城区饮用水水源,水源上游1000 米、下游100 米和周围200 米范围划定为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水源保护

29、区内的建设活动和污水排放,严禁在城区取水口附近进行建设。7、推行节约用水奖励措施,逐步实行定额用水制度,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第三十二条 县城新区开发、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排水设施应当按照雨、污水分流的要求建设。在未实行雨、污水分流的老城区,应当实行污水截流。第三十三条 县城公共排水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县城排水规划的要求。县城新区开发、旧区改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根据县城排水规划配套建设县城排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 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县城排水设施初步设计提出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

30、见进行设计和建设。 第三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县城公共排水设施,其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依法实行招标投标。 承接县城排水设施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三十六条 县城公共排水设施竣工后,应当按照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竣工资料交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县城建设档案机构存档。 第三十七条 在县城排水管网覆盖地区排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污水排入县城排水管网,不得任意排放。 第三十八条 在县城公共排水管网上连接管道排水的,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

31、)建设项目平面布置图及排水管道、出水口平面图; (二)排水的水质、水量; (三)污水处理工艺; (四)依法应当提交的其他资料。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县城公共排水管网上擅自连接管道排水。 第三十九条 排水户排放的污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入排水设施的水质标准,其中排放的产业废水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四十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向县城公共排水设施临时排水的,应当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排放前应当先行沉淀。未经批准以及排放前未先行沉淀的,不得直接向县城公共排水设施排放。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临时改变县城公共排水设施排水流向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期限

32、届满后,应当恢复原状。 第四十一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污水排放量大、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水户排放的污水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进行重点监测。 第四十二条 县城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排水设施维护技术标准,对县城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保证县城排水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县城排水设施养护单位应当在每年汛期之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排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排水设施抢修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造成他人财产损失。 第四十三条 因县城建设需要拆迁县城公共排水设施的,应当先还建后拆迁;还建的县城公共排水设施应当经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拆除原有的县城公共排水设施。 第十章 附则第四十四条 本规划包括文本说明书和规划图件三个组成部分。规划文本和规划图件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相互参照、配合使用。第四十五条 本规划由祥云县人民政府授权县城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第四十六条 规划自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实施。12 说明书 祥云县城市排水专业规划(200820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