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7550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银行频频发生亏损倒闭,各国根据实际的金融现状并吸取历史教训,纷纷制定出一系列的银行监管制度及措施。由于我国基本国情及金融方式有着特殊性,银行倒闭案很少发生。但是在经济、金融日益开放的进程中,随着互联网及网络金融的发展,我国面临着很多银行体系和金融安全的问题,对银行的监管也不容忽视。我国的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化,金融监管方式也在持续地完善,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金融机构资产中占有一半以上,同时证券市场又是资本市场的主体,这两者都因其本身的内在不稳定性或脆弱性而蕴藏着巨大金融风险,可能由此引发银行危机,威胁到中国银行体系的安全性。作为防范银行风险的第一道关口,银行

2、准入监管是保证银行业安全与稳定发展的有效预防措施,是国家对银行业市场监管的重要工具。研究出一套完整科学的银行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改进银行准入监管的手段,提高银行准入监管的有效性。面对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条件,国家更需要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干预。一个良好的银行准入监管体制能够有效地选择合格的机构从事银行经营活动,创造一个高效率和富有竞争性的银行经营环境,对有效的防止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很好的保障银行业务的发展和深化,便于监管机构进行随机监控和审核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则是在以往银行准入监管法律法规的研究基础上,对银行准入监管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银行监管、银行准入监管和银行电子监管

3、的内容;其次通过分析银行准入监管的条件要求,选取相对重要的指标,将指标细化分层,构建出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接着通过层次分析法算法并设计出算法函数,使用MATLAB工具对指标进行排序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从而完成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最后将本文构建的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设计语言设计出一个银行准入电子监管指标评价计算窗口,通过对各指标评分,综合分析评价银行准入条件等级,真正实现银行准入监管的方式创新监管电子化。关键词:银行监管;银行电子监管;银行准入监管;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bstractSince the 1990s, ban

4、ks worldwide take a loss even go bankrupt fr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draw lessons from history, countries have worked out a series of banking supervision systems and measures. Because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financial have their peculiarities, bank failu

5、res in the case rarely occurs. But in a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creasingly opening process and with the Internet and online financial development, China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of the banking system and financial security, banking supervision cannot be ignored. In china, the financial reform is co

6、ntinually deepening, the way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s also persistently improving, however, commercial bank assets occupy more than half of the assets of al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stock marke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capital market, both of them are containing huge financial

7、risk because of its the inherent instability or vulnerability, thus, it can lead to bank crises, and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the Chinese bank system.As the first pass against banking risk,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is an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 of ensuring banking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dev

8、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the state supervising the banking market. Developed a complet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can improve the means of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In China, facing of banki

9、ng whole competitiveness adverse condition, intervene in the bank entry is even more urgent. A good bank access regulation system is help for selecting qualifie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he banks business activities effectively; help for creating a more efficient and competitive Banks operating envi

10、ronment; help for preventing the risk of unnecessary; good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and important to facilitate regulators monitoring and auditing bankings.Based on the previous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this paper is a more in-depth study on banking entry sup

11、ervision. At fir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Banking Supervision,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and Banking electronic supervision;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requirements of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 selects more important relatively indicators, analyses these indicators stratificati

12、on, and build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nking entry electronic supervision; subsequently, the paper designs an AHP algorithm function, calculates indexes weight and checks consistency by drawing support from MATLAB tools ,thus comple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

13、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nking entry electronic supervision; finally, the paper appli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anking entry electronic supervision which has been build, designs a calculation window for evaluating banking entry electronic supervision indexes by drawing support from comput

14、er software and language, scores on the index, analyses and evaluates the class of banking entry requirements comprehensively, achieves the innovation to the way of banking entry supervisionelectronic supervision. Keywords: Banking Supervision; Banking electronic supervision; Banking entry supervisi

15、on; Index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目 录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一)本题的研究背景1(二)选题的意义2二、国内外相关研究3(一)国外相关研究3(二)国内相关研究4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7第一章 理论概述91.1银行电子监管理论概述91.1.1银行监管的定义91.1.2银行监管的目标91.1.3银行监管的内容101.1.4 银行电子监管的定义101.2银行准入监管概述111.2.1银行准入监管的含义111.2.2银行准入监管的目的111.2.3银行准入监管的必要性121.2.4 银行准入条件131.3 层次分析法的简单介绍14

16、1.3.1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141.3.2层次分析法的步骤14第二章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192.1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目标及设计原则192.1.1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目标192.1.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192.2 一级指标的选取与分析212.3指标细化分层22第三章 计算指标排序273.1 构建判断矩阵273.2 层次分析法算法的实现293.2.1 层次分析法算法的流程293.2.2 层次分析法算法的程序实现303.3 利用AHP算法及MATLAB工具计算指标排序权重32第四章 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描述与实现384.1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描述384.2 银行准入电子监

17、管评价界面及功能的设计394.3 应用举例41第五章 总结445.1 内容总结445.1.1本文创新点445.1.2不足之处455.2展望45参考文献46致 谢49附 录5055绪论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一)本题的研究背景金融业是一国经济的命脉,银行业又是金融业中的特殊行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亏损倒闭频频发生,如1995年2月26日英国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3月15日里昂信贷银行亏损、2008年1月28日法国兴业银行由于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违规操作造成近50亿欧元巨额亏损、2008年7月11日美国的印地麦克银行被美国政府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日本振

18、兴银行于2010年9月10日正式向日本金融厅申请破产保护等等。虽然我国基本国情及金融方式有着特殊性,银行倒闭案很少发生,但是,对于我国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金融日益开放的进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银行体系和金融安全的问题。我国银行机构中存在着很多的脆弱性,如信息不对称、资产结构差异和投资者的道德问题等,都会导致银行的损失而重组。如196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友联银行由于其严重的亏损而无法继续营业,于2000年4月19日被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1988年9月经过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东发展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试点银行成立,但经过18年的发展,存

19、在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资本充足率完全不达标,因此不得不于2004年启动改革重组工作,并于2006年11月16日被花旗财团以3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85.6%的股份。1992年成立的中国光大银行,于2005-2006年期间发生严重的亏损,不良贷款远高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资本充足率也严重不足,不得不提出重组方案,并于2007年8月5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面对多次的银行亏损倒闭给所属国甚至全球金融带来的猛烈冲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银行领域蕴藏的风险,银行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以来,各国都开始重视对银行业的监管,依据不同的国情对银行业监管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改革,并经

20、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比较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而作为银行监管的首道关口,银行准入监管也备受关注。银行准入监管是银行业监管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对银行业市场监管的重要工具,可以规定银行准入的条件和方式,对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银行的行为和市场绩效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是国家对银行业的重要监管工具,是国家为了弥补银行非市场经济本身缺陷而建立的。面对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条件,我国更需要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干预。(二)选题的意义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据了关键地位,所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十分必要,而银行准入监管则是对银行监管的第一道重要关口。银行准入监管是保证

21、银行业安全与稳定发展的有效预防措施,研究出一套完整科学的银行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改进银行准入监管的手段,提高银行准入监管的有效性。银行准入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深入,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实际的金融现状并吸取历史教训,各国纷纷制定出一系列的银行监管制度及措施。而作为防范银行风险的第一道关口,银行准入监管尤为突出。各国银行法对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监管机构必须对银行机构进行严格的筛选,其监管内容主要集中在申请进入银行机构的开业审批、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查、银行经营业务内容的审核等方面。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

22、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原称银行法规与监管事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了对商业银行发照的审批,即对市场准入的监管。中国银监会银监会,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在2005年制定的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了十项任务,明确地将构建规范、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增加了两家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准入,调整了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和外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

23、为现有的商业银行提供了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虽然各国对于银行准入的监管研究很多,但是都只是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大范围的约束,对银行准入监管的指标体系也只是在各国的法律中做出不同的规定。而本文的研究是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分析银行准入监管指标体系的构成,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层次分析,并对指标进行赋权,构建出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本题的深入,是对银行准入监管及指标体系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及细化,并为相关理论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一个良好的市场准入监管体制能够有效地选择合格的机构从事银行经营活动,创造一个高效率和富有竞争性的银行经营环境,对有效的防止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很

24、好的保障银行业务的发展和深化,便于监管机构进行随机监控和审核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指标体系就是对对银行业准入的监管内容的规定,包括对银行在资本金、所有权结构、高管人员和业务范围等领域做出的一系列管理、控制和审核的指标。只有达到指标要求的机构才能获得准入资格,而不符合这些指标要求的机构则会被拒之门外。本题将银行准入监管的这些指标更进一步的细化,并提出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体系进行实现。本题的深入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一是对银行准入监管手段及方式的创新及改进,使得银行准入监管不仅仅是依赖于人工评阅,而是将银行监管与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银行监管的电子化;二是可

25、以大大提高银行监管效率,更好的维护银行市场秩序,保持银行业的良好品质,预防不稳定机构进入银行体系,从而更好的保证存款者的利益;三是通过银行监管准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可以有效的评价银行的优劣等级,及时发现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银行,并对其提出预警,从而可以采取相关对策,有效减少银行破产的风险。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银行监管效率,改进监管手段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银行准入监管一直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和首要组成部分。随着各国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管制的放松,银行发展十分迅速,银行风险无所不在。银行准入监管是银行监管的第一道关口,是防范银行风险的关键所在。对银行准入的监管是保证银行健康

26、稳定发展的有效预防性措施。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核心原则,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9月1日发布的成员国国际银行监管领域里一份重要文献,1997年9月1日正式生效。中,提出了对商业银行发照的审批,即对银行准入的监管。中国银监会在2005年制定的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中长期规划中提出了十项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构建规范、公正、透明、高效的银行准入管理体系。 除了各国对银行监管和银行准入监管的相关政策性规定,许多学者也纷纷

27、投入到银行监管和银行准入监管的研究中。(一)国外相关研究从国外学者对于银行监管和银行准入监管的研究来看,内容集中在银行风险和银行准入的单个条件及其给银行业稳定性带来的影响,研究出银行准入的宽松程度与市场约束有效性的关系,从银行充足金、市场约束力、银行竞争状况等方面进行。Hovakimian和Kane对美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1。Gerard Caprio,Jr和William CHunter2通过分析跨国银行和金融风险的特征,得出国际金融自由化给各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利弊的两面的结论,并通过列举各国银行倒闭的实例对为何要防范银行危机和如何防范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James,R.B

28、arth and Gerard对世界150多个国家的银行数据进行收集,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市场约束与银行的发展、稳定、效率、贷款健全性等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了外商银行准入的严格限制、慷慨的保险制度、银行的国有化和利率的管制程度等因素对市场约束有效性的负相关关系3。Hendrik和Sehnabel对银行业竞争状况和贷款市场的研究表明,严格的资本监管会降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4。Barth认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监管会使商业银行降低收益贷款比率,而不能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性和个体银行的经营5。Claesesn S.,DemirgUcKunt,and Huizinga通过对80个国家1988-1995年

29、7900家银行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6。Loeb7,Baron8和Laffont9分析了银行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监管问题。Dale10提出银行和金融行业发展的模糊效应正在转向监管问题。Masciandaro(2004)11对金融监管模式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世界银行监管权力逐渐统一的趋势。Kabir12和斯蒂格利茨13讨论了监管主体及实施监管的成本原则。Viscusi等14研究了监管的对象、范围和政策工具的选择。Minsky15-17及其追随者认为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促使银行在系统内增加风险性业务和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

30、因而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从他们的研究来看,他们对银行准入监管的具体要求并没有做出完整的研究,特别是对于银行准入监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是没有深入研究。因此,监管单位对于银行准入的监管,还仅仅停留在零散的法律条文规定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实现监管方式的便捷及高效。(二)国内相关研究在银行监管和银行准入监管方面,我国部分学者主要对我国现有的银行监管法律规定上做出了研究,并通过分析他国的相关管理政策,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巴曙松、屈芳、王艳娟、王勇强等人将研究集中在重要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31、”的简称。上。巴曙松18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资本充足监管框架的形成及其市场影响。屈芳19使用历史分析方法,整理了外资银行准入的发展历史和监管法律制度,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WTO、巴塞尔和欧盟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外资银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的缺陷,最后使用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分别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分析完善我国外资银行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方向。王艳娟20结合巴塞尔协议,借鉴国外做法,提出了加强我国对外资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的力度,完善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的几点建议。王永强21分析了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的经济本质,介绍了巴塞尔银行

32、监管委员会以及典型国家(地区)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的状况,并在反思我国电子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立法提出若干建议。而赵艳华22则主要是对我国的外资银行管理条理及其实施细则进行了论述分析,指出了这两个法则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程吉生和马世媛则将研究的目标转向美国对银行准入监管的法律上。程吉生23重点分析了美国外资银行准入监管立法上的新动向,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意见。马世媛24通过详细分析美国对外资银行准入监管的法律制度,并提出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有的学者重点分析了银行准入的壁垒及银行准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等等。如王佳25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33、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市场准入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结合美国、台湾和加拿大银行业市场准入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准入的实际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谭卫东26对市场上银行各个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银行经营决策的作用机制做了较深入的探讨,阐释了市场约束本身的缺陷,通过相关数据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地检验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效应的情况。然后对我国金融安全体系建设、银行业改革、扩展金融监督渠道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以世界银行专家Broadman对银行进入壁垒的分类为借鉴,黄希婷27 以“进入壁垒”为切入,研究了我国银行业进入壁垒及其对银行业绩效

34、的影响。于良春,王冠28对我国银行业进入的经济型壁垒和政策性壁垒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我国银行业的进入情况及政策问题对其壁垒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确立有效指标体系的前提下,任昆29分析了监管指标,得到了银行非现场监管的主要指标,再通过逐步判别分析与神经网络联合建模,建立了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的模式识别方法。国内外对于银行准入监管的研究虽然不少,但从国内学者对银行监管和银行准入监管的研究状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理论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银行准入壁垒和银行准入对我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各国的银行准入监管相关法律及制度与他国进行比较,吸取他国的经验,并提出我国银行业准入的不足。另外,从指标体系的

35、研究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学者关于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如经济、文化、工业等,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但是对于涉及银行准入的指标体系较少。例如于水,张美慧30研究了村级农技员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刘永胜,唐波,杨嫘31基于平衡积分卡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原理设计了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熊波32主要对银行稳定性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构建及压力测试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金融稳定性评估方法和思路建言献策。张海冰33在参考经济开放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银行业开放度指标体系。李昂34通过调查、采样

36、、数据统计及分析,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A海事局执法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倪星、余凯35研究了政绩评价指标体系。韩兆洲36构建了由2大类中7类共30项指标组成的政府政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臣,杨宁,何婷婷37,初步构建了研究型大学教授履职考评3级指标。王春菲38重新构建陕西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完善我国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新思路。李芳39在分析现有企业指标体系的缺陷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宋松柏 ,蔡焕杰,徐良芳40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黄强,程旭宇,刘祺41在分析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

37、构建了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肖素梅,殷国富,汪永超,石宇强42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路正南,王正明,张爱龙利43用系统测评指标体系,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王曰芬,戴建华,李鹏翔44提出评价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四个子能力的指标体系。尽管有些学者已经对银行准入监管指标体系有了一些初探,但是他们的研究都仅仅是涉及银行准入监管指标体系的单一指标,如银行的资本金指标、高管人员准入指标、市场约束等,但并没有对银行监管准入指标体系做出全面具体的研究,也没有将这些指标进行量化。只有卢小冰45分析了监管、监控指标的单一指标分析和综合指标分析,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

38、础上,提出了区分问题银行的方法,并以一个银行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李俊峰、庞艳、林忠清、王静和陈惠玲等都只是从银行准入监管的某一项指标做出研究。李俊峰46针对我国银行业监管中的市场准入指标中的市场约束问题做出了详细研究,重点分析了市场约束的运作机制和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现状。庞艳47深入剖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现状及不足,并将国内外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实施与国内外商业银行进行比较,进而进行可行性论证,得出国内外商业银行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启示,并提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林忠清48从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监

39、管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福建银监局的创新监管方式,提出提高任职资格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银监会提出的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监管理念的实现。王静49对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和市场约束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监管和市场约束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美国次货危机的教训及新巴塞尔协议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修订1988年协议,以增强协议规则的风险敏感性于2001年底出台新巴塞尔协议的最终文本。,提出建立中国银行业有效监管的主要政策建议。陈惠玲50在我国银行高管人员市场准入监管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立法、变“时点”监管为持续监管以及构建良好外部环

40、境等对策建议。贺潇颍51在研究资本充足管制有效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的现状与问题,应用计量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实证结果和我国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存在的不足,就如何提高管制的有效性提出建议。李振宇52围绕巴塞尔协议的最新要求,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国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诸多经验,初步建立了以内部评级法为核心的风险评估体系。刘宜53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总体的流动性状况,探索了四大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的不同流动性问题及原因,通过对国内现在通行的用来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

41、要内容 国内外对于银行准入监管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集中于理论研究,也只是停留在人工监管方式上的理论研究,监管效率低。虽然有的学者已经开始就银行准入条件提出过银行准入监管指标体系,但是他们的研究也都仅仅集中在指标体系中的某一项指标,如银行的资本金指标、高管人员准入指标、市场约束等,即使有些学者将银行准入的四个条件列为银行准入监管指标体系,但对这些准入并没有进行具体化和量化,没有做出全面具体的研究。至于银行监管方式的创新,有的学者提到了电子金融监控,有的学者研究了金融信息化、银行电子化,有的学者甚至提到了金融电子化监管的概念,但是对于金融电子监管的实现却研究甚少。 本文通过选取银行准入监管

42、相关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细化分析,构建成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将银行准入监管的内容变成能够用计算机实现的条件,从而实现对银行监管方式的创新监管电子化。本文主要对银行准入指标的深入研究,将指标量化,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各类指标分层并赋权,实现对银行准入指标的监管并根据不同指标实现对银行等级的评价。本文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图1 论文研究思路框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是对本文的理论基础的概述,首先介绍了银行电子监管,包括银行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内容和银行电子监管,其次分析了银行准入监管的含义、目的、和必要性,最后

43、对本文所用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2章在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选取指标,构建出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次结构,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构建各相关指标的对比判断矩阵;第3章重点分析了层次分析法的算法流程,设计算法代码,并使用MATLAB工具完成指标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权重的计算,完成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章是对银行准入电子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通过设计一个计算模块,对各银行准入电子监管指标进行评分,计算银行准入评价总得分,从而分析银行准入条件等级;第5章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主要总结出全文的可能创新点及其不足,并对未来提出展望。第一

44、章 理论概述1.1银行电子监管理论概述1.1.1银行监管的定义自银监会正式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集宏观调控与监管为一身的管理模式正式结束,银监会担当起监管中国银行业的职责。对于银行监管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这一概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可以有宏观和微观之别54。广义而言,银行监管指银行监管主体(政府监管当局、银行业自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被监管者内部的监督部门)对银行及与之相关的主体(股东、董事、关联人、其他参与银行交易的主体)的监管。狭义的银行监管仅仅指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

45、的监管。宏观上,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最后贷款人职能、存款保险制度等。微观上,银行监管仅仅指对银行机构本身、其业务活动及其他银行交易参与者行为的管制与监督。另外,由于银行业务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的层次范围和不同的角度来阐释银行监管的含义:(1)从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货币稳定的角度来看,银行监管是在人们意识到银行业对社会公众利益、国家利益和经济稳定带来重大的影响之后,采取的法律约束行为。(2)从银行的现场稽查角度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检查和银行审计;

46、(3)从银行法律和规定角度看,银行监管指银行管理;(4)从银行非现场监督角度看,银行监管是指银行监督,是报表监督和指标管理。1.1.2银行监管的目标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银行的监管在金融法规中,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存在了许多差异,但是从综合意义上讲,银行监管的内容和目的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银行监管的内容包括了对货币政策与银行执法情况的监督、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督、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银行准入与退出的全部运作过程。其监管的目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德国、日本和新加坡为代表,其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营,从而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银行

47、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允许银行体系能够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第三种是以英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同时能够有效的维护银行的经营。虽然银行监管的这三类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都主要强调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维护银行体系的经营安全。从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来看,我国的银行监管目标是:维护社会公众、银行机构的利益;维护货币信用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障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1.1.3银行监管的内容自从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挂牌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管集于一身的管理模式,银监会担当其监管中国银行业的职责。银监会对银行的

48、监管只要包括五个方面(如图1-1):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银行日常经营业务的监管、银行业市场退出的监管、银行合并监管和银行间市场的监管。图1-1 银行监管内容其中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监管当局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经营金融产品的机构申请进入市场进行管制的一种行为;日常经营监管即对银行机构的资本制度、资本构成、资本质量状况、支付能力和盈利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市场退出监管、银行合并监管则主要是针对问题银行机构,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降低问题银行给银行业和银行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损害;银行间市场监管则是对银行业市场的一个整体监管,以免出现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和破坏。1.1.4 银行电子监管的定义在给出银行电子监管的定义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银行电子监管。银行电子监管是随着银行信息化发展而建立的一种新的银行监管方式,即为保证存款者、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银行监管当局根据银行法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实际的银行业机构以及网上银行进行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