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7731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期终试卷(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命题:龚 进 审核:王晓敏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关于质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作质点(B)研究乒乓球旋转时,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C)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D)在某些情况下,月球可以看作质点,某些情况下,小汽车不能看作质点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C)路程为3.5R、位移的大小为R (D

2、)路程为0.5R、位移的大小为R3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B)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C)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C)任何有规则形状物体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5某人骑着自行车向前匀速行使时,关于自行车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都向前 (B)都向后 (C)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D)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6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棒,可绕上端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今在棒的下端用水平力F拉,使棒缓慢转动,直至转到水平方向为止,则拉力F和它的力矩M的变化情况: (A)都增大 (B)都减小 (C)F增大,减小 (D)F减小,增大 7A、B、C是三个形状大小相同小球,其中A是实心木球,B是实心铁球,C是空心铁球且质量与A相同,三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若所受阻力相同,则三球落地时间应: (A)相同 (B)B先落地,A最后 (C)A、B同时落地,C最后 (D)A、C同时落地,B最先 8人的质量为M,通过定滑轮将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

4、处放下。物体以a(ag)加速下降。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A)(M+m)g-ma (B)M(g-a)-ma (C)(M-m)g+ma (D)Mg-ma 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 从经过“200m”的路标开始计时, 第5s末经过“300m”的路标,第10s末经过“400m”的路标, 第15s末经过“500m”的路标,则这辆汽车:(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作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经过某一点A起的第1s内前进2m,则它在A点的速度:(A)2m/s (B)2m

5、/s (C)2m/s (D)都不对11一个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的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t、2t、3t,这三段路程的大小之比为:(A)1:2:3 (B)12:22:32 (C)13:23:33 (D)1:3:5 AGCB12如图所示,杆BC的B端铰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C为一滑轮。重物G上系一绳经过滑轮固定于墙上A点处,杆恰好平衡。若将绳的A端沿墙向下移,再使之平衡(BC杆、滑轮、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A)绳的拉力增大,BC杆受压力增大(B)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压力减小(C)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压力增大(D)绳的拉力不变,BC杆受压力不变13如图所示,手提一

6、根不计质量的、下端挂有物体的弹簧,竖直向上作加速运动。手突然停止运动的瞬间,物体将:(A)立即处于静止状态 (B)向上作加速运动 (C)向上作减速运动 (D)向上作匀速运动 14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M是m的二倍,水平面光滑,当用水平力F分别推m和M时,两物体之间弹力之比N1:N2应为:(A)1:1 (B)1:2 (C)2:1 (D)3:1 F3F2F1F4B15如图所示,两根重杆OA和OB,由铰链连接,并用铰链悬挂在天花板上,B位于O的正下方,若在B端分别施加图示方向的力F1、F2、F3和F4,则其中可能使两杆保持静止的是: (A)F1 (B)F2(C)F3 (D)F416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

7、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够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整个过程运动规律的是: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t/sS/m0NMS0t017如图所示的是M、N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由图可知:(A)M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N物体做曲线运动(C)t0秒内M、N两物体的位移相等(D)t0秒内M、N两物体的路程相等18有关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触面间有

8、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B)接触面间有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C)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D)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方向与弹力的方向垂直19如图所示,所受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和倾角为的斜面体间的接触面光滑,对木块施加一水平推力F,木块相对于斜面体静止,斜面体相对于水平地面也静止,则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A) (B)Gcos(C)F/sin (D)GcosFsin20如图所示,一物体放在斜面上,斜面与地面固定。若在物体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原来匀速下滑,再加力F后仍匀速下滑(B)若物体原来匀速下滑,再加力F后将加速下滑(C)若物体原来加速下滑,再加力

9、F后加速度不变(D)若物体原来加速下滑,再加力F后加速度变大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FhR2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1s内的位移是3m,第2s内的位移是5m,则该物体的加速度是_m/s2,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_m/s。 22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面最高点的正上方高h处悬挂一不计大小的定滑轮,重力为G的小球(视为质点)用绕过滑轮的绳子拉住,在拉动绳子使小球在球面上缓缓运动到接近顶点的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绳子的拉力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3如图所示,一块均匀木板AB,长为12m,重为200N,距A端3m处有一固

10、定转动轴O,另一端B以绳悬住,使板呈水平状态,绳与木板的夹角为30。如果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0N,现使一个重600N的人在板上行走,则此人在距A端_m至_m的范围内是安全的。24如图所示,质量mA=2m、mB=3m的两物体之间用弹簧相连,弹簧的质量不计。A物体用线悬挂,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当悬线突然被烧断的瞬间,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2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斜面的顶点将小球水平抛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较大,小球落到斜面上时的速度也较大,因此有人猜想:“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大小与平抛的初速度的大小成正比”。这个猜想是_(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也有人猜想:“

11、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随平抛的初速度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猜想是_(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五实验题(共24分。)26(6分)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继续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减小右边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左边的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右边的斜面。(1)请将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按正确的逻辑顺序排列:_(只要填写序号)。(2)上述关于理想实验的描述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是理想

12、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是事实,、和是推论 (B)是事实,、和是推论(C)是事实,、和是推论 (D)是事实,、和是推论27(6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1)在用细线悬挂钩码前,下列措施中哪些是必要的:(A)判断力矩盘是否处在竖直平面(B)判断横杆MN是否严格保持水平(C)判断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是否足够小(D)判断力矩盘的重心是否位于盘中心(2)在力矩盘上A、B、C三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后,力矩盘平衡,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1N,则此时弹簧秤示数应为_N。(3)若实验前,弹簧秤已有0.2N的

13、示数,实验时忘记对弹簧秤进行调零,则完成实验后测量出的顺时针力矩与逆时针力矩相比,会出现_(选填:“”、“”或“”)。28(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将力传感器安装在置于光滑水平轨道的小车上,通过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悬挂钩码。开始实验后,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同时打开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钩码滑轮安装了力传感器的小车位移传感器水平导轨释放小车;关闭传感器,根据F-t,v-t图像记录下绳子拉力F和小车加速度a。重复上述步骤。v/ms-1t/s01.640.801.80F/Nt/s00.801.800.9810.815(1)某次释放小车后得到的F-t,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

14、像,此次操作应记录下的外力F大小为_N,加速度a为_m/s2。(2)利用上述器材和过程得到多组数据数据作出a-F图像,为一直线,则(A)理论上直线斜率应等于小车质量(B)直线不过原点可能是因为轨道没有调整到水平(C)如果小车受到来自水平轨道的恒定阻力,直线斜率会变小(D)若实验中钩码质量较大,图象可能会呈现一条曲线F1F2甲乙A29(6分)“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力_。(2)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 (

15、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六计算题(共50分)30(10分)一辆卡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它驶过某车站时,一辆轿车正好以1m/s2的加速度由车站开出,它们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行驶。问(1)在轿车追上卡车前,在什么时候两车相距最远?(2)相遇时卡车离车站多远?31(12分)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距离平直公路h50m远的B处,公路上有一

16、辆汽车以v11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与人相距L200m的A处时,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时能与车相遇,人的速度至少为多大?此时人应该沿哪个方向运动?32(14分)如图所示,A、B两轮间距为L3.25m,套有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0角,传送带始终以2m/s的速率运动。将一物体轻放在A轮处的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5,g取10m/s2。则:(1)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2)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2,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33(14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0.5kg,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

17、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6s时到达高度H36m。求飞行器所受阻力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5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t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物理期末考试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345678DCBBCADC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10111213141516CCCC

18、BCDC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7181920ACDADACDAD四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21_2_ _6_ 22_不变_ _变小_ 23_2_ _3.5_ 24_2.5g_ _0_ 25_正确的_ _不正确的_ 五实验题(共24分。)26(6分)(1)_,(2)_D_。27(6分)(1)_ACD_,(2)_3_,(3)_。28(6分)(1)_0.815_,_1.64_,(2)_B_。29(6分)(1)_F_,(2)_B_,(3)_ACD_。六计算题(共50分)30(10分)解

19、:(1)t10s(2)sm 31(12分)用表示人看到汽车的视线与人跑动的方向之间的夹角,表示视线与公路间的夹角。设人从B处跑到公路上的D处与汽车相遇,所用的时间为t,于是:对ABD有:ADv1t,BDv2t,ABL,ABD,sinh/L,利用正弦定理列式可得:,即,要使人的速度最小,sin应该最大,即90,。人应该沿垂直AB方向运动。32(14分)(1)初始加速度ag(sin30+cos30)8m/s2 (2分) 第一段位移s1v2/2a0.25m 第一段时间t1v/a0.25s 第二段加速度ag(sin30-cos30)2m/s2 (2分) 第二段位移s2Ls13m 第二段时间 s2vt2

20、at22/2 t21s tt1t21.25s (4分) (2)初始加速度ag(sin30+cos30)12.5m/s2 第一段位移s1v2/2a0.16m 第一段时间t1v/a0.16s (2分) 第二段加速度ag(sin30-cos30)0 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 第二段位移s2Ls13.09m 第二段时间 t2s2/v1.545s (2分)tt1t21.705s (2分)33(14分)(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匀加速运动 (1分)由牛顿第二定律(1分)解得(1分)(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匀加速运动 (1分) (1分)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上升的高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 (1分)(1分)解得(1分)(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1分)(1分)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恢复升力时速度为;(1分)且(1分) 解得(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