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7869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简单机械复习课件.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第12章 简单机械,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第12章 简单机械,中考要点全梳理,考点1,杠杆,考点清单,1.,中考要点全梳理 考点1杠杆考点清单1.,阻碍,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阻碍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如果F1L1F2L2,则杠杆将沿F1的方向转动如果F1L2F2L2,则杠杆将沿F2的方向转动如果F1L1F2L2,则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已知F1、L1、F2、L2四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可以利用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得出另一个量,2.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成F1L1=_.,F2L2,杠杆平

2、衡条件的应用结适时总2.杠杆的平衡条件,9,费距离,8,省距,不省距离,10,3.杠杆的分类,9费距离8省距不省距离103.杠杆的分类,1.滑轮与滑轮组,滑轮,考点2,1.滑轮与滑轮组滑轮 考点2,G,G,不能,省力,2h,2h,不能省力2h2h,滑轮组中n值的确定(1)滑轮组及其绕线方式已知:直接由图中与动滑轮相接触的绳子的段数得出n值;(2)滑轮组及其绕线方式未知(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利用物重G与动力F来确定,即.利用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移动的距离h来确定,即,无论哪种方法,取值时应接“进一法”的原则取整数,滑轮组中n值的确定结适时总,2.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轮轴和斜面也属于

3、简单机械,并且都是省 力机械,若使用轮轴或斜面能省力,则一定要_.,费距离,1.使用机械一定是为了省力()理由:2.省力的机械不能省功,费力的机械可以省功()理由:,使用机械不一定为了省力,如定滑轮,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2.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费距离1.使用机械一定是为了省力,1.三种功(1)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机械,必须要做的功,叫 _,用符号_表示.(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又不得不做 的功,叫_,用符号_表示.(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_,用符 号 _表示,关系式_.,有用功,机械效率,W有,额外功,W额,总功,W总,W总=W有+W额,考点3,1.三种功有用功机械效率W有

4、额外功W额总功W总W总=W有,2.机械效率(1)定义:物理学中,将_跟_的 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_表示.(2)公式:._.(3)规律: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 功,有用功总是 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 是 _1.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轻 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 良好的状态.,有用功,总功,12,13,11,小于,小于,2.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121311小于小于,1.做功越快的机械,它的效率越高()理由:2.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理由:,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高,与机械效率无关,越省力的机械越费距离,与机械效率无关,1.做功越快的机械

5、,它的效率越高,湖南三年中考,杠杆类型的判断,命题点1,(2016衡阳7题2分)如图所示的常用工具中属于费力 杠杆的是(),湖南三年中考杠杆类型的判断 命题点1,【解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正确;用起子起瓶盖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错误;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错误;天平在使用时,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D错误.故选A.,【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杠杆的分类.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3.(2013 株洲16题2分)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

6、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两杠杆支点为O1、O2.则对应的杠杆分别是()A.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B.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C.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D.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第3题图,3.(2013 株洲16题2分)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解析】以O1为支点的杠杆中,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的杠杆,而以O2为支点的杠杆中,由于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的杠杆.故选B.,【答案】B,【解析】以O1为支点的杠杆中,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答案】,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命题点2,1.(2016怀化15题3分)下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把杠杆第1题图的两端各加一个钩码,杠杆将

7、()A.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B.右端下降,左端上升C.右端上升,左端下降D.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第1题图,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命题点21.(2016怀化15题3分,【解析】图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左边的力臂小.杠杆原来平衡,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给两边各加一个钩码时,因为两边所加力的大小相等,而右边的力臂大,所以右边所加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故杠杆的右端下降,左端上升.故选B.,【答案】B,【解析】图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左边的力臂小.杠杆原【答案】,3.(2016长沙27题3分)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 OB14,质量为60 kg的小明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

8、通过该杠杆提起吊篮中的重物,吊篮重80 N当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43 kg;当边长为40 cm的正方体重物乙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18 kg.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A、B两端绳子拉力保持竖直不计绳重、杠杆自重及摩擦,g取10 N/kg.则重物甲与重物乙的密度之比为()A.13 B.2 3 C.3 2 D.3 1,3.(2016长沙27题3分)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A,【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甲80 N)OA(60 kg43 kg)gOB,代入OA OB14,即得:G甲600 N,同理还可以得到G乙1 600 N,而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所

9、以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m甲m乙G甲G乙3 8;而两个物体的边长之比为1 2,而体积与边长的立方成正比,所以体积之比是1 8,而不同物体的密度比值与质量之比成正比,与体积之比成反比,故其密度之比为(3 8)(8 1)3 1.,【答案】D,【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甲80 N)OA(60,5.(2015 株洲30题10分)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今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5.(2015 株洲30题10分)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1)该金属棒的长度l_m

10、.,1.2,【解析】由图乙可知,B端离开地面1.2 m后,W-x图像斜率增大,即拉力变大,说明此时A端已经离开了地面,故金属棒的长度l=1.2 m.,(1)该金属棒的长度l_m.1.2【解析】由图乙可知,(2)在B端拉起的过程中,当x1=0.6 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_N;当x2=1.6 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_N.,3,5,【解析】由图乙可知,当x1=0.6 m时,W1=1.8 J,则F1=3 N,A端离开地面的高度h=1.6 m1.2 m=0.4 m,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2=5.6 J3.6 J=2 J,则G=5 N,即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在B端拉起的过程中,当x1=0.6

11、m时,测力计的示数,(3)求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d.,【解析】金属棒A端离地之前,动力臂和阻力臂按同比例减小,其比值不变,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保持3N不变,对水平位置而言有:,(3)求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d.【解析】金属棒A端离地,简单机械的作图,类型1 杠杆作图,1.(2016怀化28题3分)用一杠杆提一重物,如图所示,请画出图中力F的力臂.,命题点3,L,【解析】从支点O向力F的作用线做垂线段即为力F的力臂L.,第1题图,简单机械的作图类型1 杠杆作图1.(2016怀化28题3,3.(2015衡阳24题2分)图中,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1

12、.,第3题图,【解析】力臂越长越省力,最长的力臂即支点与作用点的连线,然后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垂直于力臂的作用线,支点到垂足间的距离即为所求的力臂.,L1,F,3.(2015衡阳24题2分)图中,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作,类型2 滑轮组绕线,5.2016娄底17题(2)2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请帮他画出图中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第5题图,第5 题答图,【解析】要使该滑轮组最省力,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应该向上,即n=3.,F,类型2 滑轮组绕线5.2016娄底17题(2)2分如,6.(2014衡阳21题2分)如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通过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匀速提起物体B,所用的拉力F=1

13、00 N,物体B重300 N(不计滑轮重和绳重,不计摩擦力),画出滑轮组的绕线.,【解析】不计滑轮重和绳重,不计摩擦力,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重物,绕线.,6.(2014衡阳21题2分)如图所示,某人站在A处通过一,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相关计算,命题点4,1.(2015娄底9题3分)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 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命题点4 1.,【解析】A选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个费力杠杆,FG;B选项是个等臂杠杆,F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C选项物体由两段绳子承担,所以F2(G);D选项物体由三段绳子承担,所以F3(G

14、),所以最省力的是选项D.故选D.,【答案】D,【解析】A选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个费力杠杆,【答案】D,3.(2016常德18题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体A在滑轮组的拉动下,沿水平地面以0.3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2 N,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为5 N不计滑轮组、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若A匀速运动4 s,则此过程中()A.物体A的重力做功24 JB.弹簧测力计移动2.4 mC.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1.5 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3.(2016常德18题3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解析】如题图所示,物体A为水平移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重

15、力不做功,故A错误;滑轮组n3,自由端拉力F速度为A速度的3倍,s0.3 m/s34 s3.6 m,故B错误;已知拉力F5 N,v0.3 m/s30.9 m/s,所以拉力功率PFv5 N0.3 m/s34.5 W,故C错误;因A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12 N,W有f s12 N0.3 m/s4 s14.4 J,拉力F做的总功W总Fs5 N3.6 m18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故D对故选D.,【答案】D,【解析】如题图所示,物体A为水平移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2015湘潭13题2分)下图是四种不同的装置,将同一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高度,若每只滑轮质量均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

16、效率最高的是(),机械效率的理解及计算,命题点5,(2015湘潭13题2分)下图是四种不同的装置,将同一机械效,【解析】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将同样的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时,做的有用功相等,而A属于定滑轮,不需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额外功,而B、C、D都属于动滑轮,需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额外功,故选A.,【答案】A,【解析】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将同样的重【答案】A,2.(2014衡阳11题2分)下列做法,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A.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B.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C.提升更重的物体D.给定滑轮加润滑油,2.(2014衡阳11题2分)下列做法,

17、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解析】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 h成倍数的变化,不影响拉力大小,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不变,不能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A符合题意;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减轻了动滑轮重,减小摩擦力,减小做的额外功,在有用功一定时,总功减小,使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增大,机械效率增大,可以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B不符合题意;使用同样的机械提升更重的物体,增大有用功,在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大,总功越大,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可以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C不符合题意;给定滑轮加润滑油,减小额外功,在有用功一定时,总功减小,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增大,机械效率增大,可

18、以改变机械效率,D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解析】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 h成倍数,7.(2016邵阳34题9分)在一次车辆故障处置过程中,拖车所用装置简化如图,为了尽快疏通道路,交警只用了30 s的时间,指挥拖车在水平路面上将质量是1.5 t的故障车匀速拖离了现场.若故障车被拖离的速度是 6 m/s,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500 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求:(1)故障车在30 s内通过的路程;,第7题图,解:(1)根据s=v t可得,故障车在30 s内通过的路程为:s=vt=6 m/s30 s=180 m.,7.(2016邵阳34题9分)在一次车辆故障处置过程中,

19、拖,解:(3)根据=100可得:80;解得,f=1 200 N.,(3)故障车在被拖离过程中受到的阻力.,(2)拉力F在30 s内所做的功;,解:(2)根据W=Fs可得,拉力F在30s内做的功为:W=Fs=500 N180 m3=2.7105 J,解:(3)根据=100可得:(3),8.(2015张家界28题5分)新农村建设中,某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 2 700 N的物体,物体上升了2 m,绳子末端的拉力为7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第8题图,解:(1)W有=Gh=2 700N2m=5 400J,8.(2015张家界28题5分)新农村建设中,某工人

20、利用如,(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动滑轮的总重力是多少N?,解:因n=4,则W总=Fs=750N42m=6 000J,机械效率,解:因,则G动=4FG物=4750N 2 700N=300N,(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动滑轮的总重力是多少N,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命题点6,1.(2016常德27题6分)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 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第1题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命题点61.(201,(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

2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_,便于测力臂,右,【解析】(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说明左端的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的力与力臂的水积,这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力臂,因为此时支点到钩码的距离就等于杠杆上的那段距离,(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个钩码,3,【解析】一个钩码的重是0.5 N,设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N3LFB4L,所以FB

22、1.5 N,即在B处挂3个钩码,(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 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 的读数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画出此 时力F的力臂,变大,1.5,(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变大1.5,【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N3LFC4L,所以FC1.5 N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钩码作为阻力,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

23、,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N3LF,机械效率相关实验,命题点7,(2016衡阳28题8分)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机械效率相关实验 命题点7(2016衡阳28题8,(1)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解析】本题考查实验中对滑轮组的分析、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个数、提升物体重力等多个量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十分关键(1)实验中应该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以保证拉力大小恒定.,匀速,(1)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拉

24、动弹簧测力计【解析,(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解析】第2次实验中,s20.4 m,h20.1 m,所以第2次实验是用乙图做的实验,乙,(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_(选填“,【解析】比较实验数据1和2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越低,【解析】比较实验数据1和2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

25、同的,【解析】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能计算出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_(保留3位有效数字),83.3%,【解析】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常考类型剖析,类型 1,简单机械作图,例1(2016 山西)如图所示,分析人拉着拉杆旅行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情景,O是轮子的转轴.以O为支点,请你画出拉力F的力臂.,【解析】先沿着F的方向,作F作用线的反向延长线,然后从支点O向F的作用线作一条垂线,如答图所示,加上垂直符号和L即可.,L,类型 1,考向1 杠杆作图,常考类型剖析 类型 1简单

26、机械作图例1(2016 山,例2(2016天水)如图所示,在B端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B,使杠杆平衡,请画出此力,并画出FA的力臂.,例3题图,L,【解析】当杠杆只有FA作用时,B端会向上运动,需施加一个方向向下的力即FB使杠杆平衡;要使FB最小,则FB的力臂应最大,故FB的作用点在B端端点,方向竖直向下,延长力FA的作用线,用虚线画出,过O点作力FA的作用线的垂线段L,该垂线段L就是所求的FA的力臂.,FB,例2(2016天水)如图所示,在B端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B,使,考向2 滑轮组绕线作图,例3 用滑轮组拉出陷入泥中的汽车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解析】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

27、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考向2 滑轮组绕线作图例3 用滑轮组拉出陷入泥中的汽车,例4(2016乐山)如图所示,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 N 的推力,将质量为30 kg的物体在5 s时间内匀速推到1 m高的平台上,斜面长s2 m.(g取10 N/kg)则()推力F做功的功率为40 W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C.推力F做的总功为300 J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 N,例4题图,例4(2016乐山)如图所示,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例4题,【解析】推力F是动力,它做的功是总功,W总=Fs=200N2m=400J,故C错误;推力F做功的功率故A错误;斜面的有用功

28、为重力做功W有用=Gh=mgh=30kg10N/kg1m=300J,机械效率故B正确;由于物体在斜面上作匀速运动,则它所受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200N,D错误;故选B.,【答案】B,【解析】推力F是动力,它做的功是总功,W总=Fs=200N【,例5(2016深圳)重1 000 N的物体A,在4 s内匀速向前运动了4 m,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300 N,拉力F为120 N,忽略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以下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了8 mB.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 000 WC.物体A克服摩擦做功480 JD.机械效率为83.3,例5题图,例5(2016深圳)

29、重1 000 N的物体A,在4 s内匀速,【解析】由题图知绳子的段数n,物体向前运动4m,则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 s=34m=12m,A错误;物体A 在水平面上移动,重力做功为0,功率为0,故B错误;物体A克服摩擦力作的功 Wf=f s=300N4m=1200J,C错误;机械效率 故D正确.,【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绳子的段数n,物体向前运动4m,则绳自,例6 如图所示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 N,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45 kg的重物在2 s内匀速提升2 m,不计绳重和摩擦,在2 s内做的有用功为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若增加所挂物体的重力,该滑轮组机械效率将_(选填“变大”“变小

30、”或“不变”)(g取10 N/kg),900,90%,变大,例6 如图所示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 N,用这个滑轮9009,【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知道,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 距离s3h32 m6 m,物体受到的重力Gmg45 kg10 N/kg450 N,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 h450 N2 m900 J;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滑动组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动滑轮重力一定,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有用功越多,但额外功不变,所以机械效率变大,【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知道,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机械效率问题的核心是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机械或人做功过程中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1

31、)滑轮、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a已知拉力F和提升重物的重力G:有用功W有Gh,总功W总FsFn h,机械效率,机械效率问题的核心是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机械或人做功过程中的有,b已知提升重物的重力G,动滑轮的重力G动:有用功 W有G h,总功W总GhG动h(GG动)h,机械效率;,b已知提升重物的重力G,动滑轮的重力G动:有用功导,水平匀速拉动重物 已知重物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力f,拉力F.有用功W有f s 物,总功W总FsFns物,机械效率:,水平匀速拉动重物导备考指,(2)斜面 已知拉力F、物重G、斜面长l、斜面高h、物体与斜面间 的摩擦力f,沿斜面匀速拉动物体:有用功W有G h,额 外功W额fl,总功

32、W总Fl(或W总W有W额G hfl),机械效率(或,导备考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突破,实验 1,1.实验前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 调.注意: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使杠杆重心落在 _上,排除_对杠杆平衡产生的影响;方便读出_)3.用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测力计 示数的变化(拉力力臂变小,示数逐渐变大),支点,杠杆自重,力臂大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突破实验 1 1.实验,4.最小拉力、力臂的作图5.分析数据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应用(a.在杠杆平衡时,两

33、边增减砝码后杠杆是否平衡的判断以及杠杆再平衡的 条件;b.力或力臂的计算)7.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 性)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4.最小拉力、力臂的作图点命题,例1(2016 南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右,【解析】(1)杠杆的平衡调节和天平一样,平衡螺母的调节方向遵循“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准则,本题中杆杠左偏,所以应该将平衡螺母右调.,例1(2016 南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

34、究杠杆的平衡条,(2)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2”处挂2个钩码,在刻度线“4”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F2_F1;再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右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 F3_F1.(均选填“”“”或“”),【解析】弹簧测力计竖直拉动杠杆并使杠杆平衡后,无论弹簧测力计向哪边偏,因为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而动力臂变小,所以动力变大.,(2)如图乙所示,在刻度线“2”处挂2个钩码,在刻度线【,(3)得到实验结论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只借助杠 杆上的刻度线,右侧只使用弹簧测力计,左侧只悬挂重物若弹簧

35、测力计的量程是02.5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通过计算可知,悬挂的重物最重可达_N.,5,【解析】FL1=GL2,即,要想G最大,则要F以及 最大,F最大2.5N,最大为5,所以.,(3)得到实验结论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只借助杠 5【解析,(4)实验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拉住杠杆,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5)在图乙杠杆右侧刻度线“1”处挂4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向_(选填“右侧”或“左侧”)下降,为了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6)将图乙杠杆左侧下方的钩码增加到4个,发现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在不更换

36、弹簧测力计的条件下,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_(写出一条即可),竖直,杠杆左侧钩码减少一个,左侧,将弹簧测力计向右移动,(4)实验时应用弹簧测力计沿_方向拉住杠杆,使在水,1.实验原理(_)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3.弹簧测力计_拉动的目的(拉力等于 _)4.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 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2,实验 2,匀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实验原理(_)测量滑轮组的,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大 小的关系(控制_ _,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 的_)b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

37、所吊钩码的_相同,改变动滑轮的 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同一滑轮组,数量,数量,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一滑轮组点命题数量数量,6.分析数据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并选择实验装置()7.机械效率的计算 8.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力,物重 越大,机械效率_b.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动 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9.数据分析与处理,大,大,6.分析数据判断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并选择实验装置 大点,例2(2015岳阳)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例2(2015岳阳)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例2题图,(

38、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88.9%,【解析】在第2次实验中,W有=G h=4,W总=Fs=1.5 N0.3 m=0.45 J,.,例2题图(1)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结,(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未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解析】该弹簧测力计的每大格表示1 N,每小格表示0.2 N,由指针所指位置可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2 N.,2.2,(2)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未填,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是由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_(选填“高”或“低”).【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

39、,当被提升的重物为2 N 6 N时,机械效率为83.3%90.9,可见,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高,(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是由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为_(只填序号).A.71.6%B.82.4%C.92.1%【解析】由(3)的结论可以推知,当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 N的物体匀速提升10 c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大于90.9%,答案即为C.,C,(4)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8 N的物体匀速,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_)2.弹簧

40、测力计应沿与斜面平行的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的大小等于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3.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倾斜程度、粗糙程 度、物体重力的大小),实验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1.实验原理(_,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大小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控 制斜面的_与物体的_相同,改变斜面 的倾斜程度)b.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大小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 制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斜面的 _),粗糙程度,重力,粗糙程度,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点命题粗糙程度重力粗糙程度,c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 斜面的_与_相同,改变物体的 _)5.机械效率的相

41、关计算及表达式(),粗糙程度,倾斜程度,重力,c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控制 点命题粗,6.分析数据与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的倾斜角越大,机械效率越大;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小;在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无关.,6.分析数据与总结实验结论点命题,例3(2014淄博)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斜面越缓越省力,是不是机械效率越高呢?(2)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亮与几个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装

42、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例3(2014淄博)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0.7,71.4,0.771.4,(1)表格中缺少2个数据,请补充完整(保留一位小数).【解析】第一次实验中有用功W有=Gh=1 N0.7 m=0.7 J,第三次实验机械效率为:=1 J/1.4 J10071.4.,(1)表格中缺少2个数据,请补充完整(保留一位小数).,(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解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出拉力大小,应沿斜面向上匀速拉

43、动木块,要使木块的倾斜角变大,应把木块向左移动,匀速,左,(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实,(3)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_【解析】观察数据可以看出物重相同时,斜面倾角为30时,拉力为0.7 N,机械效率为71.4,斜面倾角为45时,拉力为0.9 N,机械效率为77.8,可以得出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小),低(小),(3)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省力,机,(4)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选填实验次数),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_.【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同一斜面,探究机械效率与重力的关系,因此要选择

44、斜面倾角相同,物重不同的实验进行对比,所以应选择,得出结论是对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无关.,无关,(4)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选填实验次数),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on,I would have liked to have been born Alexander.如果今天我不是拿破仑的话,我想成为亚历山大。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素材积累,If I had not been born Napo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