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7878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1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泸州天仙洞旅游区总体规划方案_71页.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 明 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O七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设计号: 06057 委托单位: 天仙镇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编号: 0 2 1 0 8 2 院 长: 樊 晟 高 级 规 划 师 总工程师: 毛 刚 高 级 规 划 师 院规划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7年12月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主持人: 王 丹 硕士研究生、规划师参加编制人员:岳 波 工 程 师肖 顺 规 划 师张洁琪 规 划 师协编单位:天仙镇人民政府泸州市园林局前

2、言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于200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至今未编制过总体规划。根据纳溪区人民政府要求,受天仙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天仙洞风景名胜区进行总体规划编制,本次规划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综合型风景区的标准和要求编制,目的是为了准确把握天仙洞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确定风景区的性质、范围和利用方向,促进风景区所在地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工程组于2006年7月初进场踏勘,收集基础资料,10月下旬提出规划初步方案,向天仙镇人民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进行多次汇报和交换意见,并向院总工办汇报,经综合地方和院总工办的意见,完成本次规划的评审成

3、果,包括:一、规划文件 1.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3.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二、规划图纸 1. 区位分析图 2. 综合现状分析图1100003、高程分析图 110000 4. 景源评价图110000 5. 规划设计总图110000 6. 保护培育规划图1100007. 风景游赏规划图110000 8. 游览设施规划图1100009. 基础工程规划图11000010.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1000011.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11000012. 近期建设规划图110000目 录第一章 区位关系分析1第二章 综合现状8第三章 规划重点及对

4、策14第四章 景源评价15第五章 规划总则22第六章 分区、结构与布局25第七章 容量、人口及生态原则28第八章 保护培育规划32第九章 风景游赏规划36第十章 典型景观规划42第十一章 游览设施规划44第十二章 基础工程规划46第十三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3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6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8第十六章 分期建设规划61第十七章 规划管理配套措施64第一章 区位关系分析1.1区域界定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内,是川南地区中小型湖泊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文化交融的风景名胜区。本次规划着眼于泸州市的纳溪区,确定为广域、市域、区域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和论证天仙洞风景名

5、胜区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1.1.1 广域关系在四川省范围内,由成都市、内江市、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等大中城市以及相邻的重庆市构成的区域。1.1.2 市域关系在泸州市范围内,由与纳溪区相邻区县构成的区域。1.1.3 区域关系天仙洞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纳溪区区域。1.2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在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1 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分布规律根据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规划的研究成果,受盆地形态和人文活动强度的影响,省域风景名胜资源的分布呈现出按圈层分布的独特规律,共划分为五个圈层。1、代表性文化资源圈层古蜀文化及遗址观光区(代表性文化资源圈层),本圈层单独构成古蜀

6、文化单元,以远古历史人文及物资载体为主要内容特征,包括成都、德阳、眉山等市区。 2、扩散性文化资源圈层历史文化及田园揽胜区(扩散性文化资源圈层),本圈层单独构成将帅故里单元,以近现代历史人文和川中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特征,包括南充、达县、遂宁等丘陵低山区。3、交融性景观资源圈层人文丛林及山水游览区(交融性景观资源圈层),本圈层由以古蜀道、古关隘、古战场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蜀道雄关单元;以龙门山断裂带地质景观、山水风景景观群落为主要特征的天府源流单元;以山岳景观、佛教胜地、低海拔立体植物群落为主要特征的中山秀峰单元,以大面积的岩溶地貌及丹霞地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集中分布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岩溶单元等四个

7、景观地理单元构成,包括都江堰、广元、乐山、宜宾、泸州等地。4、生态性景观资源圈层生态保护及景观展示区(生态性景观资源圈层),本圈层由以溶蚀河湖、溶蚀钙化田及优秀的山林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的分布为主要特征的溶蚀山水单元;以红叶林分布、雪山、羌族风情及优秀的山林生态系统、大熊猫重要栖息地为主要内容特征的物种生境单元;以极高山、现代冰川、高海拔立体植物群落分布为主要内容特征雪峰冰川单元等三个景观地理单元构成,包括康定、松潘、理县、丹巴等地。5、旷野性景观资源圈层旷野风光及风情体验区(旷野性景观资源圈层),本圈层由以高原草场、沼泽湿地及野生生物的分布为主要内容特征的高原湿地单元;以旷野山原风光、摩梭风情

8、及康巴风情为主要内容特征的香格里拉单元;以中山山原、河谷、盆地、海子风光、良好的气候条件及彝族风情为主要内容特征的宽谷彝风单元等三个景观地理单元构成,包括稻城、红原、巴塘等地。1.2.2 分析要点1、四川是中国自然风景的胜地。四川省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是中国西部的风景资源大省。风景资源类型众多,有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有以人文风景为主的,有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各具特色,且其中均不乏代表。四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自然风景的胜地,其原因是源于典型的盆地地形以及独特的气候条件。以成都平原为盆底,向四周升高隆起;特别是向西与青藏高原相接;其次是向北向南,就形成了地势变化非常丰富、相对海拔特别

9、大的地形态势。而这些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形成的自然风景也就特别具有魅力。同时这些地区人烟也特别稀少,其自然生态环境也得以较完好的保存下来。2、四川省共划分五个圈层、12处景观地理单元。在圈层式的布局结构中,12处单元因所在圈层的宏观地位作用不同、所在具体的地理位置不同,在全省风景名胜体系中表现出不同的重点程度、内容特征和发展方向。天仙洞风景区处于体系中人文丛林及山水游览区(交融性景观资源圈层),属本圈层中四个景观地理单元之一的丹霞岩溶单元。该单元为省域风景名胜体系中之二级单元,并包括川南城市文化群及川南中山景观群两大部分。风景区处于川南城市文化群部分。1.2.3 结论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以丹霞峰丛、

10、丹霞峡谷地貌的自然山水为景观资源主体,是丹霞岩溶景观单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处于全国丹霞地貌的集中区,周边以赤水河、四面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尤为集中。其历史文化内涵深厚、风景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品鉴、旅游观光和休闲的区域,是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3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在重庆市的地位和作用1.3.1 重庆市基本概况重庆位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

11、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地界东临湖北、湖南,南接贵州,西靠四川,北连陕西。重庆幅员辽阔,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成层性明显,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重庆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夹两江、拥群山,山清水秀,风景独特,各类建筑依山傍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素以美丽的山城、江城著称于世。

12、特别是美丽迷人的山城夜景,每当夜幕降临,城区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灿若星河,蔚为壮观,堪称奇观。1.3.2 重庆市风景名胜资源类型重庆市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丰富,不仅有多处风景游览区, 还有众多名胜古迹。枇杷山公园耸峙居中,是瞭望全市,欣赏重庆夜景的最佳处。被誉为“山城花冠”的南山公园,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芳斗艳,四季飘香。市郊南温泉公园、北温泉公园,温汤宜人(38), 岩壑幽深,景色迷人。四面山自然风景区,配置成趣,移步异景,游人恍若置身于艺术画廊之中。大足石刻有唐末两宋以来的五万多躯摩岩石刻雕像,足饱眼福。由重庆乘船顺流东下,可饱览川江的小山城长寿,巴国古都涪陵,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丰都;

13、登上拔江耸翠的叠楼石宝寨,立祠江边的云阳、张桓侯廊等风物文绩,再经蜀后先主刘备托孤的白帝城,进入夔门,即可尽情地欣赏“长江小三峡”和 “长江三峡”的风光。除此之外,重庆的陪都遗迹、红岩革命纪念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等景点都很有名。1.3.3 结论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与重庆市的风景资源相比,以奇特的丹霞峰丛和丹霞峡谷为特点,与重庆市的风景资源类型相辅相成,丰富了景观类型,具有吸引重庆地区客源市场的潜力。1.4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在泸州市的地位和作用 1.4.1 泸州市基本概况泸州市,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

14、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海拔高度24052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

15、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土地肥饶,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特色。1.4.2 分析要点1、泸州市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丰富泸州市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丰富、空间分布现对均衡,而且具备与周边地区风景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优势。市域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佛宝;玉蟾、丹山、黄荆、九狮、笔架山、天仙洞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玉龙湖、龙马潭、方山等市级风景名胜区;有泸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叙永、以及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窖池、龙脑桥、摩崖石刻、春秋祠等。周边地区重要风景资源有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四面山、赤水。泸州市风景资源根据自然条件和分布状况划

16、分为四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别为东部旅游区、南部旅游区、西部旅游区、中部旅游区。泸州市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和经济优势,按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天仙洞风景区在四个游览区的中部旅游区内,该区属泸州中心城区及其近郊范围,区内人口稠密、历史悠久,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客流量大,是本市旅游中心,主要的客源集散地,故天仙洞应利用这一天时地利条件,依托自身优势以及泸州市域旅游南内环线“泸州市天仙洞叙永春秋祠丹山景区水尾、墩子河景区四洞沟景区(贵州赤水)法王寺佛荫张坝桂圆林泸州市”和南外环线“泸州市天仙洞叙永春秋祠龙泉洞古蔺红龙湖黄荆八节洞四丈洞景区(贵州赤水)法王寺佛荫张坝桂圆林泸州市”,积极拓展,形成泸州南郊以休闲

17、度假、旅游观光的复合型风景名胜区,在泸州市域旅游市场中发挥较大的带动作用。2、泸州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体,泸(州)隆(昌)、泸(州)合(江)、泸(州)永(川)、泸(州)宜(宾)和321线国道、省道公路为骨架、南北运输以铁路和321线国道省道为主轴,东西运输以长江干流和泸永、泸宜公路为主动脉的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联合运输的立体交通体系。3、泸州经济区位优势从泸州的地缘关系和经济地域框架看,是四川向云贵开放的门户,是连接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区和重庆宜昌以水能开发为支柱经济区的中枢,是成都经济区南移、重庆经济区西延的重要基地,泸州的发展,对四川经济的振兴,对川南经济开发区的腾飞

18、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4.3 结论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在泸州多类型、高品质的风景环境文化序列中,以“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代表,尤以丹霞地貌的自然山水景观为精髓,为川南风景名胜体系再添风采,对加强和完善川南风景名胜体系的整体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泸州市乃至川南风景名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在纳溪区的地位和作用 1.5.1 纳溪区基本概况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接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地理坐标东经1050910537,北纬28022826,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形似正方形,全区幅员面积1150.6平方公里。

19、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坝、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至963.2米之间,最高点在打古镇普照山白土岩。区内有条形山脉2支,均东西走向。一支横穿区境中部,一支横贯区境南部打古镇、上马镇、合面镇文昌。纳溪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总降雨量1200毫米,年均温度17,年日照1220小时。纳溪辖1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8个村民委员会,1844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区年末总人口472178人,141717户,其中农业人口386313人。境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99%以上,少数民族有苗、回、彝、壮、满、水、蒙古等17个少数民族600余人。境内水资源丰富,长江流域经西

20、北、永宁河纵贯南北,还有大小溪流130多条,总长度640余公里。2005年末有效灌溉幅员面积1150.6平凡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8万千瓦,农用地1361.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90.4%,其中耕地448.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9.0%;建设用地690.3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6.0%;未利用地414.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6%。有4个土类,21个土属,65个土种。森林覆盖率50.1%,是全国速丰林基地和全国杂竹大县(区)之一,因此,纳溪林业在全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天然气是该区主要矿产资源,蕴藏量约79亿立方米。区域工业已具规模,境内有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

21、公司,为全国最大化肥生产基础地之一,列为国家特大型企业。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2亿元,第二产业16.5亿元,第三产业8.1亿元。财政总收入11879亿元,其中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5元,人均消费支出2278元,人均住宅面积39.37平方米。目前,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农林牧鱼业总产值在农业中的比稳中有升。农村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参保人数达12225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58843人。从整体来看,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发展水平较低,还有待于大力投入和扶持。1.5.2 分析要点1、纳溪区旅游资源丰富纳溪山川秀眉,风

22、光旖旎,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相对集中成片,主要景点有:凤凰湖景区、天仙洞风景区、倒流河风景区、鼓楼山上厚河风景区、三华山百吉滩温泉风景区、普照山风景区、洞沟河屯坝斑竹林风景区、护国岩石刻、冠山公园等。天仙洞风景区是区内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集“险、奇、绝、娇、秀”于一体,旖旎的风光,雄奇的摩岩,历代名人雅士为之倾倒,常流连忘返,题诗作赋。2、区位优势突出从全省旅游网络建设来看,它处于川南旅游环线中段,是川南旅游环线的中转站和游客集散地。同时与泸州市融为一体,交通发达,被誉为泸州市的后花园。1.5.3 结论天仙洞风景名胜区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厚的人文景观,良好

23、的区位优势在纳溪区风景名胜体系中占有无可争辩地首要和中心地位。天仙洞风景区具备成为泸州市民、四川省的其他城市以及重庆市的出游者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的资质潜力。第二章 综合现状2.1 地理位置 天仙洞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2310528,北纬28382843,地处泸州市纳溪区,距泸州市中心19公里,距纳溪区中心9公里。2.2 历史沿革2.2.1 建制沿革 纳溪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开始属八国巴郡地,此后历经各朝代分属不同的县地。1949年12月3日,纳溪解放,同月12日成立纳溪县人民政府,隶属泸县专署。1996年7月1日,纳溪撤县建区,为泸州市纳溪区,区政府驻安富街道办事处,结束纳

24、溪建县764年历史。2.2.2 开发历史 天仙洞风景区正式接待游客始于1996年5月,2000年被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3 自然特征2.3.1 地貌 1、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泸州市纳溪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以南,永宁和下游两岸,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介于四川盆地于云贵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可划分为两个构造体系和构造带,长江以南属纬向构造体系的赤水至筠连东西构造带,平行排列着向斜山地和背斜谷地;长江以北属新华系构造体系地四川盆地沉降构造带的川东扫帚型皱褶带的延伸部分,与南岸相反,形成宽而

25、缓的向斜谷地。 纳溪境内地貌,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有平坝、台地、浅丘、深丘、低山、山原等6类。以低山深丘为主,其中,平坝地貌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7.21%,分布在长江、永宁河及其支流的河谷阶地以及各丘体间的冲沟地。海拔在3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米以下,陡度不到7度。台地地貌面积占2.95%,分布在石棚镇的龙华、贾坝,新乐镇的三江以及大河等地为冲击台地,海拔240至300米。丰乐镇的保安、中和,龙车镇的梨台等地为基岩台地,海拔300至500米。浅丘地貌面积占16.59%,分布在江北,利合至新太和打鼓至合面一带。海拔在3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至100米。深丘地貌面积占21.38%,海拔250至45

26、0米。低山地貌面积占41.39%,海拔不到1000米,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山形多为高岭长埂,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水切深割,深沟峡谷多。山原地貌面积占0.47%,海拔500至700米,起伏量小于200米,面积不大。纳溪全区海拔在230至963.2米之间,有条形山脉2支。均东西走向,一支横穿区境中部,海拔在500米以上,一支横亘区境南部,海拔在450米以上。境内有大小溪河130余条,总长度640公里。长江流经区境北部长28公里,永宁河是区境长江最大的支流,纵贯区域中部,境内流长56.8公里。 2、天仙洞风景区地质地貌特征 天仙洞风景区地貌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四川大把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拗川东陷褶、

27、泸州褶东的交接结构,其中一个地南北向脊穿过该区,使该地区内地貌为浅、中、深丘的结合体,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天仙镇属泸州市纳溪区唯一的岩区镇,四周都低于该区,使该区呈“凸”字形。风景区最高海拔482米,最低海拔245.1米,相对高差236.9米。2.3.2 水文 天仙洞景区区内水系响水河和观音岩瀑布为主。永宁河环抱景区,全长约40公里。此外,景区内还有一定储量的小型水库和地下水,水系较丰富。2.3.3 气象 天仙洞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8.5C,夏日最高气温28.5C,冬季最低气温10.5C,年平均降水1066.2mm,日照时数年均

28、达14.86小时。2.3.4 土壤 区内土壤以侏罗系的遂宁组、蓬莱镇 、沙溪庙组质地发育而成的沙垠土、红色沙页岩为主。PH值约在5.6-8.0之间,土层深度在40厘米以上,适应各种植物生长。2.3.5 灾害 天仙洞景区内地震、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及程度较弱,历史上无此类灾害记载。2.4 人文特征2.4.1 行政辖属 风景区范围涉及纳溪区的天仙镇,天仙镇幅员面积6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779.9亩。2.4.2 民族人口天仙镇辖九个行政村,两个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189人,4712户,其中非农业人口401人。2.4.3 经济状况 以旅游服务业、农业为主。主要作物为水稻、小麦、

29、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近几年又栽种了茶叶、藤梨、枇杷、西瓜等经济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96年5月天仙洞景区对外开放起,游人络绎不绝,1999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全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7242万元,财政收入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全年新增工业企业2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个。2.5 资源特征2.5.1 植物资源 天仙洞风景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初步统计达300余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珍楠、银杏、香樟、皂角等十余种,此外还有成片的经济林、果园及大片竹海。竹类品种有楠竹、水竹、慈竹、黄竹、西凤竹、苦竹等。植被覆盖率达76.8%。2.5.2

30、 动物资源 区内动物资源亦较丰富,有三百余种动物及昆虫,其中有珍贵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白鹤、野兔、野鸡、翠鸟、喜鹊等是遍山可见。2.6 生态特征区内植物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基本上与外界成较封闭状态,对区内生态资源及人文资源保护较好,基本无污染,水质良好,大气质量优良。2.7 开发状况2.7.1 规划情况 2004年,由重庆浩丰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天仙洞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7.2 建设状况 风景区自96年5月开始对游人开放,99年游人已达20万人次,截止2003年,已接待游人累计50余万人;景区地处321国道东侧,永宁河畔,对外交通便利;景区内

31、北区部分的道路系统初步形成,景点均向游人开放,区内已建成餐馆、会议厅、娱乐厅、钓鱼山庄等多种服务设施及农家乐等,初步具备接待条件,但违章乱搭乱建建筑情况较为严重;南区部分基本未开发,景点均保持了原始自然的风味,除必要的人行游览步道外,未增加其它人工设施;景区内电源充足,通讯设施完备,光缆程控电话已开通;水源充足,景区内居民的饮用水均依靠山里自然渗出的山泉水;无排水设施,以自然排放为主。2.7.3 开发利用条件分析1、开发建设有利条件(1)风景区外部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景区地处321国道东侧,泸、纳高等级公路纳溪段终点处,距纳溪9公里,距泸州市区19公里,距泸州兰田机场15公里。321国道直接与内

32、江、成都、重庆、贵州、云南相连接。隆纳高速、成渝高速、纳叙铁路等交通要道方便了成渝两地及省内其他城市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长江黄金水道、永宁河水道两条水路作为辅助交通,为前来游览的游客提供了多种交通选择。(2)风景区环境质量上佳。景区植被覆盖率达76.8%,水系较丰富,基本上无污染,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为景区开展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四季休闲度假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3)风景区距主要客源市场较近。目前,风景区的游客主要来自泸州市区和各泸州郊县城市,其次来源于成渝两地。泸州一带的主要游客邻近风景区,成渝两地游客也可以通过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到达风景区。(4)经过多年开发,风景区北区部

33、分的游览景观已初具规模和系统,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区部分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景观系统,人文和自然景点相对集中,有一定的游览服务设施。(5)风景区南区部分的景观保存完好。由于管理得当,景区南区部分的景观保留了原汁原味,而且景点基本沿河谷地带分布,易于展示和游览组织。(6)风景区开发建设难度条件较小景区历史上无地震、旱、涝等灾害发灾害记载;主要景观均分布在低海拔区,因此开发建设难度条件较小。2、开发建设不利条件(1)风景区景观特色不够突出。天仙洞风景名胜区目前风景环境初具气候,但其风景资源的先天条件不是特别突出,如何提高景观质量、突出景观特色、增加风景区的知名度,对于风景名

34、胜区的开发建设,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2)风景区景观展示的主题和内容深度不够。景区北区部分的人文景观,大多呈自然状态展示给游人,内容挖掘深度不够。(3)风景区核心部分相隔距离太远,不利于游览组织。风景区的核心游览部分为北区景区和南区景区,两个景区相隔5.8公里,造成了核心游览区的分割性,游人不易到达。(4)风景区北区的部分景观已遭破坏。由于一直没有正式的规划指导,北区景区的开发一直处于探索建设性阶段,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景区引进的一些游览设施和服务项目处于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违章乱搭乱建建筑较为严重,对景区的景观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第三章 规划重点及对策3.1

35、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3.1.1 资源不均匀分布风景区主要景点分布在北区景区和南区景区,两个景区相隔5.8公里,造成了核心游览区的分割,但是两个区的游览内容又相辅相成,北区以人文景点为主,南区以自然景点为主,缺一不可。3.1.2 景观单一性突出 目前,风景区的游览以丹霞景观的丹霞峰丛和丹霞峡谷等两种地貌类型的观光为主体,兼有部分人文景观观光,形式较为单一,不能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游览项目。3.1.3 景区管理上达不到省级风景区要求目前风景区的管理达不到省级风景区的要求,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有序的管理。3.2 规划重点及对策本次规划针对上述风景区发展的利用条件、现状存在问题和风景区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

36、后,确定以下规划重点及对策:3.2.1 构建完整的风景区游览系统。这是风景区发展建设的核心问题。要充分利用风景区外围的321国道和贯穿风景区内部的旅游快速干道,挖掘沿途的可游景点,丰富游览内容,并合理的组织串联,使风景区最终形成完整且畅通的游览系统3.2.2 风景区北区部分景观体系的完善。这是北区景区发展建设的核心问题。目前北区的景观游览系统已初成体系,但在游览组织、游览内容、游览设施等方面还不完善,而且与现有的其他人文景点相脱节。本次规划注重在充分挖掘现有景观资源游览潜力的前提下,有效的组织各景点,做到明确景观主题,又丰富游览内容,强化北区的游览性。同时,对景区已有的乱搭乱建违章建筑进行逐步

37、拆除,对景区风貌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3.2.3 风景区特色休闲度假功能的加强和开发。 风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而且交通便利,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较近,这对开发1-2天的休闲度假游是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目前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较弱,中、低档次的接待点较多,仅为一般的农家乐住宿服务,不能满足需求。本次规划将注重景区特色型的休闲度假功能的开发,增加景区游赏的生命力。3.2.4 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基础工程先行是风景区建设的基本保障。本次规划注重对风景区的基础工程规划,使其符合天仙洞风景区发展的需求。第四章 景源评价4.1 风景资源类型按风景区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的资源分类说明,

38、天仙洞风景区的景观由2大类、8中类、30小类构成,具有种类多样、构成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详见下表)。景观类型一览表大类中类小类分布地域代表景观自然景观天景日月星光全风景区日出、月夜、星辰虹霞蜃景彩虹风雨阴晴云雾景观冰雪霜露雪景地景山景全风景区北区、南区奇峰银桩岩峡谷南区景区状元大峡谷洞府全风景区天仙洞石林石景指动石水景泉井全风景区溪流孔雀河江河永宁河潭池瀑布跌水黄桷滩瀑布沼泽滩涂情侣滩生景森林全风景区混交林古树古木红豆杉、黄桷树、香樟树植物生态群落丘陵植物群落物候季相景观春花、夏果、秋叶其他生物景观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园景陵园墓园南区景区状元墓建筑民居宗祠南区景区乐道场古镇宗教建筑全风景区天泉寺

39、胜迹遗址遗迹全风景区古栈道摩崖题刻北区景区物价石刻石窟全风景区十二洞天风物神话传说全风景区天仙洞的传说民间文艺舞狮、舞龙地方物产泉水豆花4.1.1 山景:绵延相依的北区和南区是风景区的景观构成骨架,其间各种峭峰耸立、怪石嶙峋。 4.1.2 水景:川流不息、蜿蜒曲折的水景可谓景区的景观构成血液,为景区增添了无限灵气,与山景一起构成如画的胜境。4.1.3 植物景:区内植被茂密,四季景色各异,是景区美丽且必不可少的外衣。 4.1.4 人文景观:跨越不同时间段的丰富人文景观,与天仙洞自然风光交融一体。4.2 景源分布 风景区的主要景观集中分布在北区和南区的状元大峡谷,其余地带的景观以竹林和田园风光为主

40、。4.3 景观特征 天仙洞风景区的核心景观主要分布在北区和南区两个景区,北区景区以“奇、险、峻”为特点,是典型的丹霞峰丛景观,南区景区以“幽、静、秀”为特色,是典型的丹霞峡谷景观。景区内林木森森、花果飘香、丹崖陡峭、流瀑飞泻、幽洞连环、野趣迷人。4.3.1 俊秀的山石景观天仙洞山体由红色砂岩组成,刀削斧劈,雄峻峥嵘,与青山绿水相映托。耸立于北区景区入口处的银桩岩高约100余米,拔地而起,山型陡峭,其前缘岩石上的白色石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引人无限遐想;与银桩岩相峙而立的是有着动人传说的鼓耳石,因其形似大佛头像,又有石佛之称,该石浑然天成,没有缝隙,却有泉水仿佛从毛孔中浸出一般,汩汩而来,常年不绝

41、,在石下汇聚成池,大不盈尺,终年不盈不枯;位于薄刀岭前端的指动石高约3米,直径约5米,巨石底部有块1米大小的石头垫底,轻轻以手指一捅,巨石便会摇动,因此得名,几年前,有好事者打赌,32个人以绳子套巨石,用力拉了半天,石头岿然不动;此外,景区内崖窟众多,至今景区内的龙洞、风洞子、九仙洞等无人穿越走尽,给景区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4.3.2 灵动的自然水景画论中曾说山是画之骨,水是画之血,风景区亦然。天仙洞风景区内的水景资源丰富,因山就势,步移景易,姿态万千,有泉、溪、滩、潭、叠水、瀑布,时而临空而下,碎珠溅玉,时而迂回不前,夏日雨后,彩虹氤氲,秋冬时分,云雾缭绕,是景区的灵气之源。4.3.3 多

42、彩的植物景观景区内层峦叠嶂,郁郁葱葱,四时季相,美不胜收。春赏十里梨花,桃李芬芳,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夏听涛声盈耳,林海翻波,蝉噪鸟鸣,生机勃勃;秋观七彩织锦,烟霞盖地,山河浸染,令人心醉神迷;冬看竹海玉润碧鲜,霜叶红于二月花。4.3.4 丰厚底蕴的人文景观天仙镇位于川、黔交界处,是通往古夜郎国的必经之路,历代枭雄战将、文人骚客都在此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和故事。丹崖绝壁上的古栈道,为当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所开,全长12公里,宽不足1米,随山就势,迂回蜿蜒,仰可观流瀑飞泉,俯则见峡谷竹海;建于明朝的天仙洞寺,迄今已500多年,其石刻、石塔为川南石刻精品;连环相扣的十二洞天建于北区景区山体半

43、壁,曾是蒋介石部队的军械库;半岩石壁上的物价石刻全长208字,以副食品价格变化精确的反映出了从顺治到同治200多年物价变迁情况,在国内实属罕见;位于永宁河畔的乐道场古镇是到云南、贵州东大道上的第一渡口,建筑是典型的明清时代一楼一底的川南吊脚楼风格,镇上现有保存完好建于道光六年的禹王宫;于1940年由恽代英、肖楚女的学生曾子平所建的抗战小学,清晰的记录了当年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教育事迹。4.3.4 宁静的田园景观无论是清晨或黄昏,云雾缭绕的梯田层层迭迭,掩映于青山绿水间,有如梦境一般朦胧缥缈。这里翠竹绕岸,农舍点缀,独木桥横,稻穗摇曳,农夫荷锄,垂髫戏水,风光俊朗清逸,极富川南田园气息,完全一派“

4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宜人的风光。4.4 风景区的综合价值评价4.4.1 风景欣赏价值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仙洞风景区的风景欣赏价值正如前述景观特征中分析到的,内容丰富,具有较高价值。4.4.2 生态价值风景区包含了多种生态资产:森林、草地、水面等,其中蕴含了巨大的生态价值。风景区内物种丰富,它们的存在、遗传和选择价值很高。而风景区大量的植被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在净化城市、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4.4.3 科学价值天仙洞风景区的各种石雕、石刻,年代久远,工艺精良,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4.4.4 开发利用价值风景区凭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提供了供广大游人游览欣赏、休憩娱乐

45、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方,体现其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4.5 景源评价4.5.1 奇特的丹霞地貌 奇特的丹霞峰丛和丹霞峡谷构成了天仙洞自然景观的主体。4.5.2 景观多样性 天仙洞风景区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为最突出,同时厚重的人文景观和朴实的田园风光都是风景区重要的景观特征。 4.5.3 生物多样性 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质量高、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是天仙洞生态环境质量的最好体现。4.5.4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通过分类、分级进行综合评价。 1、分类评价:将景点分为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两类进行评价。2、分级评价:采用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分定级。4.5.5 评价标准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相关标准,进行景观资源评价。1、特级景点:具有珍贵、独特和遗产价值,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2、一级景点:具有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3、二级景点:具有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4、三级景点: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级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5、四级景点: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4.5.6 评价指标景点评价指标体系为: 欣赏价值25分,科学价值20分,历史价值5分,保健价值5分,游憩价值20分,生态特征8分,环境质量7分,交通通讯3分,客源市场2分,体量2分,空间2分,容量1分。景点的得分:85分以上为特级景点,80分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