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7885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虫害部分复习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虫害部分知识重点名词解释1 昆虫:专指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特点: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有1对触角、2对翅、3对足;有变态。2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卵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成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变态变态!)3 发育:由卵到成虫的过程。两个阶段:胚胎发育:由卵核分裂开始到幼虫孵化;胚后发育:幼虫孵化出到成虫性成熟。4 龄期:相邻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5 表变态:成虫与幼虫外形极为相似,但幼虫个体小,性器官未成熟,成虫期间继续脱皮。如弹尾目、缨尾目、双尾目。6 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在身体形状及内部器官上十分相似,生活

2、环境与生活习性也非常相似,但幼虫个体小,性器官未成熟,而成虫期不再脱皮。(过渐变态:在转变为成虫前,有一个类似蛹期的时期。)只有3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7 完全变态:幼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不同,成虫不脱皮。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虫期。8 羽化:不完全变态的末龄幼虫或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变为成虫的过程,也就是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9 趋性:即对某种刺激(如光、热、化学物质等)的趋向或背离活动,如趋热性、趋光性等,分正趋性、负趋性。10 雌雄二型: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个体大小、体形、颜色等方面常有显著

3、差别,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11 多型现象:指同种昆虫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12 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幼虫、若虫、稚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13 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见到各个虫态并存的情况,既有上一代的幼虫、蛹和成虫,也有下一代的卵甚至幼虫,以至其世代很难划清,这种情况叫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等而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14 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生活史常以1年或1代为时间范围,昆虫在1年中的生活史称年生活史或生活史年,即昆虫在一年内出现的各个虫期及世代变化情况。15 休眠:常常是不良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如高温

4、、低温等)。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以恢复生长。16 滞育:主要受光周期的控制,常常是不利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的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17 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其它物体而获得好处的现象。18 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着生殖隔离的群体。它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昆虫纲分为二亚纲:无翅亚纲、有翅亚纲,33目。(详见“各目基本特征”部分。)19 两性生殖:需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后,才能发育成新个体。20 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作

5、用发育成新的个体。21 卵生:子代以卵的虫态离开母体的生殖方式。22 胎生:子代以若虫或幼虫的虫态离开母体的生殖方式。23 集群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分临时性群集、永久性群集。24 假死性:一些金龟子、叶甲等的成虫,在受到突然的振动或触动时,就会立即收缩其附肢而摔到地上,称“假死现象”。这是昆虫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2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比较长期地稳定在经济损失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旨: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全面考虑生命平衡、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

6、效果,提出最合理、最有益的防治措施;不着重害虫的彻底消灭,而是着重将其数量调节到不造成经济损失的地步;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26 全面防治(HPC):强调全面控制害虫的重要性,要彻底治理、全面防治,消灭重于治理。27 植物检疫(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和害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包扩对外检疫、对内检疫。28 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包括寄生性和捕食性的生物。29 化学防治:用有毒的化学物质与虫体表面接触或进入昆虫体内使其中毒死亡,见效快,作用直接。即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

7、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动物的一种方法。30 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简单工具以及温度、热、电、放射能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如捕杀、诱杀、阻杀、高温杀虫等。填空1 昆虫纲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1对触角、2对翅、3对足(胸足),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腹部大约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具外生殖器;有变态。2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3 据口器着生位置的不同,头部形式不同,可分为3种头式:下口式(蝗虫)、前口式(步行虫)、后口式(蝉)。4 头部的构造:头部具有触角、(1对)复眼、(3个)单眼、口器等器官;头部分为5个区:头顶、额、唇基、颊、后头。(书P200页 图)。5 触角的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8、;触角的类型:丝状(蝗虫)、刚毛状(蝉)、锯齿状、念珠状(白蚁)、球杆状(蝶)、锤状、膝状(蜂)、栉齿状、羽毛状、腮叶状等(详见P202图)。6 口器的类型:咀嚼式(蝗虫)、刺吸式(蚜虫、蝉)、锉吸式(蓟马)、虹吸式(蛾蝶类)、刮吸式(牛虻)、舐吸式(家蝇)等。7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5个部分组成。8 胸部构造:由3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下方各有1对足,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通常各着生1对翅膀,即前齿和后翅。9 每个胸节由4块骨板构成,即1块背板、2块侧板和1块腹板。10 足的构造: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以及前跗节组成。11 足的类型:(

9、7)步行足(步行虫)、跳跃足(蝗虫后足)、捕捉足(螳螂前足)、开掘足(蝼蛄前足)、游泳足(龙虱后足)、抱握足、携粉足(蜜蜂后足)等。12 翅的类型:(7)膜翅(蚜虫、蜂类)、鳞翅(蝶、蛾)、缨翅(蓟马)、鞘翅(金龟子、天牛)、半鞘翅(蝽蟓)、平衡棒(蚊、蝇、雄性介壳虫后翅)、覆翅(蝗虫、蝼蛄、蟋蟀的前翅)等。13 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偶发性:家蚕;经常性:蜜蜂、介壳虫、粉虱、蓟马周期性:蚜虫),多胚生殖(小蜂、小茧蜂、姬蜂),胎生和幼体生殖(介壳虫、蓟马)。14 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2个阶段。15 变态类型:可分为表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16 不完全变态:分

10、为渐变态(蝗虫)、半变态(蜻蜓)、过渐变态(粉虱)。17 完全变态幼虫的类型:分为多足型(蛾蝶类幼虫)、寡足型(蛴螬)、无足型(天牛、蛆)、原足型。18 蛹分为3类:离蛹、被蛹、围蛹。19 雌雄二型现象:具有雌雄二型现象的昆虫有:介壳虫类、舞毒蛾、袋蛾、杨尺蛾等。20 根据趾勾排列行数的多少可分为单行、双行、三行和多行;根据趾勾排长短可分为单序、双序和三序;根据趾勾排列形状可分为环状、缺环、中带、二横带、单横带。21 治虫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控制在“观赏允许的为害水平”以下);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的目的。22 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部分。23 植物检疫对

11、象:松突圆蚧(松林线虫病)、梨圆蚧、美国白蛾(杨树花叶病毒)、锈色粒肩天牛等。(列举34种。)24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通过改进栽培技术措施,使环境条件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而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简洁地消灭或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常用方法:1、选育抗病虫品种;2、育苗措施;3、栽培措施:适地种植,合理搭配,合理轮作;4、管理措施:注意园圃卫生,加强水肥管理,加强抚育管理。25 园林害虫防治方法:1、植物检疫;2、园林技术措施防治;3、物理机械防治:捕杀,诱杀,阻杀,高温杀虫;4、生物防治;5、化学防治。26 杀虫剂分类:根据作用方式:胃毒剂、触杀剂、内吸剂、熏蒸剂、拒食剂、不育剂;根据

12、加工剂型: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片剂;根据农药来源与化学组成: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制剂、微生物制剂。27 生物防治主要内容包括:1、以虫治虫: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2、以菌治虫;3、以鸟治虫;4、以激素治虫。28 捕食性天敌:广捕食性:蜻蜓、螳螂等;专捕食性: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29 寄生性天敌: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如姬蜂、茧蜂等。30 园林“五小” :蚧虫、蚜虫、粉虱、蓟马和螨类。简述1、 各种园林害虫防治方法的特点(1) 园林技术措施防治:优点:不需要额外投资,具有预防作用,可长期控制虫害,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缺点: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害虫大发生时必须依靠其它防

13、治措施。(2) 植物检疫的特点:1、 实施手段的强制性;2、 涉及范围的社会性;3、 所起作用的防御性和技术要求的特殊性。(3) 生物防治:优点: 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份,而且能直接消灭大量害虫; 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 不会污染环境; 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 对一些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缺点: 效果比较缓慢; 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 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4) 化学防治:优点:防治害虫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限制较小,适宜于大面积虫灾使用;缺点: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药害; 长期使用农药,可使某些害虫产性不同程度的抗性。2

14、、 各类害虫的危害特点(前两类为初发性害虫,后者为次期性害虫。)(1) 食叶害虫: 具有咀嚼式口器,往往以幼虫或成虫危害健康植株,从而使植株生长变弱,为蛀干害虫侵入提供适宜条件; 这类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因此受环境条件因子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 繁殖量大,且往往具有主动迁移、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 某些害虫发生具有周期性。代表类群:刺蛾类,袋蛾类,毒蛾类,夜蛾类,天蛾类,尺蛾类。(2) 刺吸害虫及螨类: 多聚集为害树木或花卉的嫩梢、枝、叶、果等部位,以植物汁液为食,(少数蚜虫、螨类等形成虫瘿在组织中为害); 成虫或幼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营养,给植物造成病理或生理伤害,导致枝、叶枯萎,

15、甚至整株死亡; 由于刺吸式害虫为害,还给某些蛀干害虫的侵害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致使一些植物诱发煤病。 害虫本身往往还是病毒病传播的媒介; 害虫个体小,繁殖力强,发生初期往往被害状不明显,而扩散蔓延快,如不抓住有利时机,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很难收效。代表类群: 同翅目、缨翅目、半翅目的昆虫,如蚧虫、蚜虫、叶蝉、木虱、粉虱、蓟马、蝽等; 蜘蛛纲害虫,如红蜘蛛、螨虫等。(3) 蛀干害虫: 钻蛀树干和枝桠,取食韧皮部和木质部,造成园林植物生理损害; 隐蔽生活,防治困难; 一旦受害,很难恢复; 多为次期性害虫。代表类群:天牛类、小蠹虫类、木蠹蛾类、织叶蛾类、螟蛾类。(4) 苗圃害虫:一般包括地上及地下害虫2大类。代表种类:蝼蛄类、地老虎类、金龟子类、种蝇、大蟋蟀、白蚁、金针虫(叩头虫幼虫)等。以下57页内容为主要各目基本特征及区分要点(来不及全部录入了,就翻拍下来。调大显示比例凑合看吧 这部分还是需要背一背,至少把握关键特征。估计实验里涉及到的内容会考到。)祝各位所向披靡战胜病虫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