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7972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ppt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第一讲 传播学概论第二讲 传播学史和传播学主要流派第三讲 传播过程、传播符号与社会互动第四讲 传播类型及功能第五讲 传播者第六讲 传播媒介第七讲 传播内容第八讲 受众研究第九讲 传播效果第十讲 传播中的说服理论,课程安排:,第二讲传播学史及主要流派,1.传播学的成长过程,2.传播江湖中的人和事,3.传播在中国的发展,4.传播江湖中的门户之争,1.传播学的成长过程,传播学: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就对辩论、对话、说服等主题进行过许多探讨。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做为一个学科才真正形成。,为什么传播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2

2、0世纪40年代才成为一个学科?,思考,传播学诞生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大众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传播学的诞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传播,内部条件:传播学是诸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主干的信息科学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1.行为科学,孔德:社会学之父 主张现代学术应以科学为本,他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引入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领域,力图将这方面的研究置于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从而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实证主义大师,社会科学如何进行研究?,社会学扛鼎之作,超过1/4的被访大学生曾想自杀 2006年5月

3、1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董姓女博士生,自杀身亡。3月1日,华南农业大学一名三年级的女研究生跳楼自杀,这是该校十天内发生的第三起大学生自杀事件。5月初,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思考,人为什么自杀,自杀论 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克姆著189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 迪尔克姆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当个体透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便会

4、发生自杀现象。,自杀之三种类型:(1)自私型自杀 其特点是自杀者和社会整体关系比较疏远,缺乏信任感,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生某种变故,当事人就感到缺乏社会上的支持。(2)利他型自杀 其特点是自杀者和大的集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集体利益看得和个人利益一样重要,甚至他的生命与之相比也微不足道。(3)畸变型自杀(又称态度型自杀、迷惘型自杀)其特点是自杀直接与社会条件有关,这也表现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影响。,注:新教徒在教义上要求教徒有更多的独立性;犹太教徒与社会的联系密切,他们是一个非常紧密的、封闭性的整体,不但家庭成员之间,而且家庭之间的联系也很密切,因此犹太人很少自杀。,自杀率,低,高,军龄长的人,军龄

5、短的人,文化程度高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无孩子的人,有孩子的人,独身的人,结婚的人,新教徒,犹太教徒,迪尔克姆由于在书中运用大量的经验资料来说明自杀现象受社会事实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这一大胆尝试,结束了西方社会学中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该书也因此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行为主义: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因为人的思想处在“黑箱”里面,看不见摸不着,而人的行为却是实际可见的。行为主义只看“看么做”,而不管“怎么想”或“怎么说”这种取向尽管有其偏颇之处,但也确实加强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2.信息科学,出现于20世纪中叶,是一组彼此

6、钩联、互为犄角的理论学说和哲学认识论。,信息论,香农(Claude E.Shannon)美国贝尔实验室电信工程师1948年第一次提出信息论1949年,与韦弗合作,出现信息论的奠基之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传播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主要考虑电信系统的信息传播,但许多思想对探讨人类传播现象同样具有普遍意义。,贡献1:是提出了信息这一概念,并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概括了信息的本质。贡献2: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对传播学研究及其模式构造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论与传播学,控制论,威纳(Norbert Wiener)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科

7、学家1935年1936年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二战期间主导高射瞄准器和导弹的研究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论的思想1948年出版代表作控制论1950年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信息论是控制论的基础控制论是信息论的应用,贡献1:反馈这个概念的引入。反馈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中有一部分又返回到输入端,也就是信息的部分回流。控制的实质就是通过信息对特定的系统如自然、社会和工程先进进行调节,使之达到所需的状态,而信息的调节又是经由反馈机制来进行的。,控制论与传播学,传播学中的反馈:,报纸的发行量 广播的收听率 电视的收视率 读者来信 热线电话,系统论,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之和,系统是一种有机的构成,

8、而不是各个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或排列组合.系统论对传播学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方法论上,那就是始终从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角度看待传播过程,始终将传播活动置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进行考察。,3.新闻学,报学,传播学,新闻学,Press journalism mass communication,传播学是对新闻学的超越,但传播学是建立在新闻学基础之上,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非新闻学所能比,但新闻学为传播学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和理论学说。新闻学为传播学开辟了一方学术天地或研究领域,如新闻理论、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思想、新闻史等成果积淀。,2.传播江湖人与事,传播学四大先驱:,何谓先驱?在丰富传播学的理

9、论学说,构想传播学的体系框架,推动传播学的学科进展,做出了十分显示的贡献。因此被誉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政治学家 拉斯韦尔 心理学家 卢因 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 社会心理学家 霍夫兰,1.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78)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国际法协会主席国际政治心理学协会名誉主席二战期间负责美国国会图书馆“战时传播研究部”多届美国政府顾问1926年发表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与李普曼的舆论学被认为是早期传播研究的两部经典之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成名作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对传播学的最大贡献,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1.从传播的内部结构

10、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环节 2.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主要作用,传播的5W理论,或称5W模式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或是五个环节:谁(Who)传播主体说什么(Says What)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对谁说(To Whom)传播对象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说话人说话内容听话人,与5W相对应的传播学五种研究:,针对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control analysis)针对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针对传播媒介的媒介分析(media analysis)针对传播对

11、象的受众分析(audience analysis)针对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effect analysis),涵盖了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人类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视 社会协调 文化传承,拉斯韦尔的这本书构建了传播学大厦的蓝图,2.卢因(Kurt Lewin,1890-1947)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32年赴美,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1933年为躲避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194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团体动力学研究团体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学由此得到不少启发的借鉴,团体动力学:研究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B=f(P E)B:行为(Behaviour)P:个人(perso

12、n)E:环境(Environment)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把关人”理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理论把关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即传播学所讲的控制凡是具有或表现这种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1950年,DM怀特运用这个概念对一位报纸编辑的新闻选择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3.拉扎斯菲尔德(Paul F.Lazarsfeld,1901-1976)就读于维也纳大学1925年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29年被聘为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1933年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赴美国研究并定居美国193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

13、迁到哥伦比亚大学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1933年为躲避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194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两级传播理论:1948rh 人民的选择(two 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基于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并不是一步到位地传给受众这个过程分为两步:1.从大众媒介到受众中的一小部分人 2.由这一小部分人再扩散到广大的受众,大众媒介,广大受众,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贡献:应用数学博士,把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到传播学研究中来,用这一优势不断改进传播的研究方法。,4.霍夫兰(Car

14、l Howland,1912-1961)行为主义在社会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1936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这所美国一流大学任教33岁起担任该校心理系主任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部心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有关态度的研究:,态度,认知,行为,情感,态度的ABC理论,A affect 情感B behavior 行为C cognition 认知,认知吸烟有害健康情感就是喜欢抽烟行为天天要买烟抽,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改变,1953年出版传播与劝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三方面来研究传播与劝服的问题研究方

15、法上的贡献在于以实验法见长,是谁册封了“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之父:施拉姆(Wilbur Schramm,1907-1988)毕生致力于传播学研究的美国学者一生编写了30多部传播学著作为传播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曾数次访华进行学术交流为我国传播学的起步和研究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施拉姆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之一: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研究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47年伊利诺大学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 并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在此诞生 施拉姆任该校第一任传播系主任 1956年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施拉姆对于传

16、播学的贡献之二: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形成了一支桃李芬芳,不断繁衍的庞大队伍。,施拉姆对于传播学的贡献之三:出版了一系列流传甚广的传播学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传播学概论(1982),20世纪初期 20世纪中期 20世纪后期,萌芽期,成型期,繁荣期,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传播学为何诞生于美国?,1、政治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及美国大选。2、经济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3、社会正面影响;负面影响。4、学术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5、人才为躲避纳粹大批知识分子移居美国,3.传播学在

17、中国,1.引进与起步无果而终,上个世纪50年代郑北渭、张隆栋、王中等教授在教学及研究中都曾有过运用传播学相关知识的先例复旦新闻系的世界新闻译丛系统介绍传播学因政治而中断,一批西方传播学著作也相继在大陆出版发行:报刊的四种理论(1980年)传播学(简介)1983年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传播学概论(1984年)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1985年)传播概论:传媒、信息与人(1985年),2.真正起步: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是对传统新闻观念的冲击,新闻机构开始被称为“新闻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从而回归并突出了媒介本身的特点。“信息”、“反馈”、“把关人”、“受众”、“传播者”、

18、“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意见领袖”、“双向传播”等一系列概念的引入,给新闻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至今天的“新闻学”已逐渐被“新闻传播学”所取代;其次是对于媒介功能的重新认识,即从“阶级斗争的工具”转向“传播信息的工具”,强调信息传播是媒介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的实现都必须以此为前提;第三是促使实现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艰难转变,而这是与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受众理论的影响直接相关的;第四是对效果理论的研究,促使实务界重视与传播效果有关的各个因素,如不同媒介个性特点的研究、对信息本身的研究,受众调查成为媒介改革的重要举措和依据。所有这些,都对新时期的新闻改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余波至今

19、未息。,3.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对传播学理论的汇集、梳理、分析、运用 居延安的信息沟通传播(1986年)邵培仁、戴元光、龚炜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1988年)周晓明的人类交流与传播(1990年)徐耀魁的大众传播学(1990年)张隆栋的大众传播学总论(1993年)李彬的传播学引论(1993年)张国良的现代大众传播学(1995年)胡正荣的传播学总论(1997年)传播学者还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传播实际出发,开展大规模的大众传播效果调查、受众调查、民意调查以及一系列专题调查 陈崇山、弥秀玲的中国传播效果透视(1986年)赵水福的中国社会心理的轨迹:亚运会宣传效果调查(1991年)柯惠新、张帆的亚运宣

20、传效果调查(1991年)喻国明的有关报纸读者的调查分析(1995年)丁俊杰、黄升民主持的中国城市消费调查(1996年至今),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参加者只有二十几人,除黄可凤、张黎等人翻译的几篇文章外,没有其他论文。但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16字方针,从而确定了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会议还将开展传播学教育、研究提到议事日程,对后来一系列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动员和组织作用。1986年在黄山召开的全国第二次传播学研讨会上,已有学者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1993年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上,则出

21、现了一批与中国传媒实践结合起来的课题;1995年在成都召开的第四次研讨会开始关注传播学的学术定位,着重讨论传播学的本土化问题;1997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五次研讨会上,大陆、台湾、香港的传播学者首次欢聚一堂、共同探讨;199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第六次传播学年会,首次尝试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较规范的国际会议的操作方式,规模、议题、质量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拓展,成为世纪之交名副其实的传播学盛会。,1979年,复旦大学一批学生,用刚刚习得的传播学方法,尝试在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下开展调查,进行现在传播学很时兴的“受众研究”,当时正赶上林彪江青集团受审。他们抓住这一重大新闻,及时调查受众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这一消

22、息的。尽管调查规模很小,但因其时间较早而产生了一定影响。,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观众、听众调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受众调查。这次调查从组织机构的权威性、规模、统计规范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国外传播学者认为“中国传播学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内新闻界则认为“北京调查”是“我国新闻史上一次突破性的行动”,我国新闻学实证研究由此开始,受众观念、受众理论得以建立并强化,受众研究组织相继问世。,传播学都曾被当作“资产阶级新闻学”加以批判性介绍 1983年传播学被批

23、成“精神污染”,有些老教授认为传播学的要害就是否定阶级斗争 1989年又有人撰文批判传播学不讲阶级和阶级斗争 直到1992年的再次思想解放,才彻底改变了传播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1995年的国务院学科目录上就把新闻学和传播学并列为一个专门的二级学科;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传播学列入博士、硕士专业目录,新闻与传播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这种学科地位的升格是传播学作为一门学问、一种学科正式被国家和社会所承认的重要标志。有学者认为这对推动传播学在中国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说明高层领导具有符合时代潮流和世界潮流的战略眼光,因为21世纪是信息唱主角的时代,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和学术研究不关

24、注这个基本的核心问题,那么这个国家的学术思想就很难称得上先进。,4.传播学门户之争,传播学学术思想源流:欧洲源流: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 德国社会学家西默尔 美国源流:杜威、库利、帕克、米德,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43-1904)法国一位法官1890年:模仿的法则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而纯粹的发明是极少的,大量的行为是模仿,模仿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和传播发生的。1901年:舆论与群集对舆论的结构及其形成,运动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概念作了严格的界定,认为报刊是公众的“精神纽带”,它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默尔(Georg

25、 Simmel,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社会分化论(1890)社会学(1908)社会学的根本问题(1918)社会学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要解释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就是要搞清人在这个传播链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与谁有着信息传播的关系。,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创办一张以报道社会科学最新成果和改良社会为宗旨的报纸思想新闻大众传播在改造社会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在力量,新闻救国,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

26、4-1929)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组织(1909年出版)专设传播一章探讨传播的概念、传播的意义和重要性、传播与人际关系等初级群体:个人日常所处的基础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镜中我: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态度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传播就是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帕克(Robert Ezla Park,1864-1944)博士论文群众与公众(1904)人在出生之际并不具备社会性,使儿童成为社会性存在的是学习语言和感觉自我的过程,这其中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1922年帕克对美国外语报刊进行

27、调查和内容分析,发表移民报刊及其控制一文,被认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源头。,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精神、社会与自我提出“主我”(I)和“客我”(me)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62)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出版自由与新闻舆论学等著作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刻板成见,经验学派,批判学派,vs,经验学派: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如何确定一个学校的学风如何?,经验性方法的三个前提:普通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可以通过

28、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提示社会现象之客观性的科学方法。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则:1.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2.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提供理论假设的无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3.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中“定理”,经验性方法的缺陷:1.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无限复杂,而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2.在目前情况下,经验性研究主要依靠问卷调查或控制实验。问卷调查:仅有概率论意义上的科学性控制实验:仅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可用3.主要依赖个人或小群体层面

29、上的经验材料,在微观层面有一定的效用,但在考察社会历史过程以及宏观社会结构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4.尽管主张“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社会现象,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传播学的美国经验学派:也被称为管理学派,他们否认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支配的社会,而认为是一个由多元利益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社会。因此,传播学研究的任务不是为了变革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维护现存制度而非批判性地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传播学研究的14座里程碑,1.20年代佩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2.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效果研究。3.1940年伊里调查,采

30、用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4.40年代关于昼间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5.40年代艾奥瓦大学对玉米良种的推广研究。6.霍夫兰在二战期间关于电影的说服效果研究。7.耶鲁项目研究,进一步对说服效果进行系统研究。,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传播学研究的14座里程碑,8.50年代个人影响的研究,提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交织性9.1951至1953年里维尔项目研究,对传单和标语进行实验研究10.50年代到60年代施拉姆关于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研究11.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12.60到70年代由格伯纳进行的媒介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的研究13.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卫生局长的报告研究14.1982年第二次

31、“军医署长报告”,进行后续研究和总结,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观点:1.“促销文化”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倾向2.着重分析大众传媒是怎样表现和强化这一倾向的3.关心的焦点是资本主义垄断媒介如何剥夺了人的尊严的自由4.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恢复这些剥夺的人的基本价值的方法和途径。,1.政治经济学派: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G.默多克&P.格尔丁 依据马克思关于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观点,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出发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支配与控制的现状。,在7

32、0年代,71%的日报和74%的电视台,78%的电影和70%的书籍以及65%的唱片发行是由各行业中5家最大的企业控制的,这种集中和垄断的趋势依然在不断加剧。,2.文化研究学派:又称伯明翰学派S.霍尔&D.莫利 大众媒介是国家意识形态装置大众传播是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播可以分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讯息符号是与一定的价值体系或意义体系结合在一起的受众的符号解读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多样的,媒介符号的解读:同向解读或“优先式解读”妥协式解读反向解读或“对抗式解读”,3.意识形态“霸权”理论:A.格拉姆西 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支配阶级不再主要依靠国家、军队、法院等“强制装置”,而让要是通过意识形态“霸权装置”之一,大众传媒通过日常的新闻报道、宣传和广告活动,把支配阶级的特殊利益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从而掩盖阶级支配的实质。从事传播研究的目的,在于唤醒民众的觉醒,推动社会改革,4.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主张:通过改善“传播的合理性”来实现社会变革通过扩展没有支配和强制的传播关系来改革社会,批判学派的特点总结: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主要考察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在方法论上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