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8206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十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 炼字品析(2013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例“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_,【解题技巧】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炼字品析题中,虽然只涉及作品中的某一个字,但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分析,而是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做整体分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去分析:,1准确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将该

2、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歌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也就是说,把该字和诗歌主题联系起来,说明这个字在突出主题思想方面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解析】赏析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理解词语含义。诗句中“鸣”“吠”的意思非常明确,可以不用解释。其次是要将词语放在句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从诗中所写的景物,结合“静憩”“午”,“荒寻”“昏”,可以看出诗句描写的是“静”景。而诗句中的“鸣

3、”“吠”写的则是“动”,显然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景物之“静”。,【答案】诗人用“鸣”“吠”两词,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衬托出了山村的宁静安谧。,审题有误。题目要求分析这两个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而有同学理解为“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只是结合着这两个词语,把诗句的意思解释出来,并没有分析其在写景方面起到的作用。解答不完整。有的同学只以“以动衬静”四个字作答,没有具体分析衬托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考点二 名句赏析(2016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

4、花,比杏花开得早。例 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_,【解题技巧】名句赏析,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等方面为人称道之处进行品评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诗词中被后人传诵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名句,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赏析;如果是修辞名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鉴赏时要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通俗、简洁、明了

5、地对名句予以阐释。具体说来,写景类的名句,可将其“景”扩放,让人看得更清晰;抒情类的名句,可将其“情”细致化,离别、忧愁、悲伤、思念、豪放、旷达等,让人体会得更细腻;言理类的名句,可把道理的内涵提示得透彻些,让人看得更明白;修辞类名句,要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的诗句,赏析写景名句,应从分析诗句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入手赏析。就本题而言,要先分析出景物的特点,再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在全诗中的作用。诗的前两句,从“鸟稀”“花尽”“杏花飞”等词中可以看出春

6、光不再的景色特点,诗人的心情比较低落。从整首诗来看,诗人写“鸟稀”“花尽”,是为衬托“幽竹”“不改清阴”的品格。,【答案】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考点三 描绘画面(2015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注】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例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解题技巧】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种

7、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描绘图景要注意以下四点: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2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3为了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4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语言力求优美。,【解析】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第一步,先找出诗句中描写到的所有景物:日、鸦、家;第二步,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8、:日(暮)、鸦(乱飞)、家(萧条,三两);第三步,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答案】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描绘画面误区 只解释诗句,缺少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只把景物简单罗列,没有连缀成画面。,考点四 体会情感例(2016潍坊中考)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详见“考点二”暮春归故山草堂)_,【解题技巧】体会情感,即体会诗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感情基调,以及诗人的情绪等。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诗人情感世界的能力。,

9、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往往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一个“送”字,说明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也就能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词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将古典诗歌分为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所属的类型,便可快速把握该诗的感情基调。常见的题材如下:(1)伤别离情类。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

10、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2)咏怀类。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如诗经中的硕鼠。,(4)边塞类。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5)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都是借自然

11、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6)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如朱熹的观书有感。(7)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望岳等。,(8)田园诗。表现淳朴诚挚的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园、依傍田园的心境,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9)羁旅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诗人的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张继的枫桥夜泊。,4抓住意象特点。有些作品中没有点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寓情于景,这就需要分析诗中的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意象往往只有象征意义,如“胡马”“单于”象征入侵的敌人;“杨

12、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鸿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唤起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梅花”象征坚强、高洁;“竹子”“松树”象征坚强不屈、节操高尚。,解答古诗词体会情感题,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要用到,不可不知。,【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把握。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入手思考:思路1: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第三句中的“怜”是“爱”的意思,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写出了诗人对幽竹的喜爱

13、之情。,思路2:抓住意象特点。三、四句中的意象是“竹”,竹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中空、有节、挺拔、常绿的特性,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坚强不屈等美德的生动写照。在这首诗中,诗人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翠竹的“不改”,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为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体会情感误区 对词义理解有误。很多同学在解答此题时,不能区分“怜”字古今含义的不同,把“怜”理解为“可怜”,导致曲解了诗意,对情感的把握自然也出现了偏差。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有的同学未能把握全诗意思

14、,只注意到“待我归”三个字,望文生义,从而得出“对的思念”的错误结论。,考点五 技巧鉴赏例(2015潍坊中考)请简要分析诗歌第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诗歌详见“考点三”山房春事(其二)_,【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4语言特点,一般有朴素

15、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做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解答这类题,要先了解诗歌常用的技巧有哪些,然后结合诗句内容确定诗歌所用技巧。第三句中的“庭树不知”,表明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来到昔日繁盛的梁园,先是感受到一幅暮鸦聒噪、人迹稀少的萧条景象,而后细看竟发现在这萧条的废园中,树木居然繁花满枝,春色依旧。显然诗人是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

16、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这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技巧鉴赏误区 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对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没有全面掌握。有考生把“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简单地等同起来,只从运用的修辞手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分析表达效果时,只简单地罗列相关术语,没有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出运用该手法表现的景物特点或表达的人物情感。,编后语,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一、听要点。一

17、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二、听思路。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三、听问题。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大家要及时地把它

18、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四、听方法。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2023/1/8,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46,2023/1/8,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47,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