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边缘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边缘理论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形成背景基本内容优点、缺点现实意义,3,形成背景,借鉴他人成果 核心边缘理论,4,形成背景,生长级理论,普劳克斯,赫希曼,鲍得维尔,汉森,5,形成背景,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弗里德曼在建立空间极化理论利用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创新往往是从大城市向外围地区进行扩散的。,6,形成背景,1966年弗里德曼在他的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策中,正式提出核心-外围理论。1969年在极化发展理论中,进一步将“核心一边缘”归纳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主要用于解释区际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7,理论内容一、核心边缘理论定义二、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 三、经济增长的空间结构形态四、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8,
2、一、核心-边缘理论(1966年J.R.弗里德曼),一种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理论,它试图解释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再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最后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back,9,二、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1、核心区域 城市或城市集聚区(经济发达区)国内都会区;区域的中心城市 亚区的中心 地方服务中心。2、边缘区域 国内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 过渡区域 资源前沿区域,10,边缘区域的划分,边缘区域 国内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 1)过渡区域 上过渡区域(在核心区外围,联系密切);下过渡区域(处于停滞或衰落的向下发展状态,与核心区域联系不密切);2)资源前沿区域 又称资源
3、边疆区,可能形成次一级核心区域。(以美国东北部为例),弗里德曼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模型,1986年,back,12,三、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一)离散形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经济活动前后向联系少,城市化水平极低,工业不发达。(二)聚集型 城镇之间横向联系也逐步加强,中心城市逐步形成。,13,(三)扩散型 中心城市已有相当大的规模,扩散作用日渐增加,周围城镇得到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四)均衡型 城市间联系密切,城市体系出现网络化、多中心的特征。,back,14,四、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4、。,15,(一)前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区域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区际之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彼此孤立。城镇的产生和发展速度慢,各自呈独立的中心状态。,16,(二)工业化初期阶段,在某些位置优越地区各行业发展,出现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发展成为核心,其他地区就是它的边缘。,17,(三)工业化成熟阶段 核心-边缘区控制与依赖关系被强化,核心区域发展快,且次一级核心区开始形成。,18,(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核心区域对边缘区域的扩散作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城镇体系。,均衡型空间结构,19,优点:解释了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
5、、发展不平衡,再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普遍适用于解释区际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20,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的解释模型,并且把这种区域空间结构关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为区域规划提供了理论工具。对于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显著,经济全球化、产业国际化这一背景下,国内外统筹发展都需要新理论思维。因此,该理论的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政策建议作用.,21,缺点弗里德曼对“核心”与“边缘”没有明确的界定,只是形成一种相对的概念。较少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忽略了知识溢出的外性,进一步加剧地区差异。,22,核心边缘理论的现实意义,理论从产业发展和空间
6、演变相结合的角度建立起区域空间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关系,不仅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阶段性变化规律,也揭示了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解释了核心区和边缘区的空间演变。,核心边缘理论的现实意义,核心边缘理论的研究向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深化,涉及到多学科门类,理论意义也不仅局限于地理空间。国内的研究中,理论广泛应用于区域空间结构、产业群组织与升级、旅游区及其规划、都市圈规划等方面。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变化能具体说明哪些地区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哪些地区在发展中滞后了。,24,除了以上几点意义,在处理如下几个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7、,(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核心边缘理论的现实意义,25,核心边缘理论的意义,(1)核心区域作为经济区发展的引擎,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占主导地位。空间结构重构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做大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强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其他经济区的建立;充分发挥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带动作用,通过基础设施共享、交通带动、产业转移、生态补偿等促进各方面合作,加强腹地扩展;各核心城市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稳步发。,26,核心边缘理论的现实意义,(2)边缘区域要积极响应核心区域的资源、技术、人才扩散,对接产业转移,缩小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差异,有重点地培育新的核心区域;同时制定合理的空间准入原则,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巩固工业在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