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17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邹忌讽齐王纳谏(第1课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

2、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2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分组讨论解决文本内容的理解。2 .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 .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2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3、1 .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音频朗读文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寻找答案。2 .解题: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3 .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

4、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 .检查生字认读。(1)出不生字:帙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朝于齐回进明确:yzhaoguankuTjTchaojian(画线字读音)(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2 .掌握重点词语。修:长,这里指身高。H失丽:光艳美丽。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善:好。乃:于是,就。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闻:使闻。地方:土地方圆。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讽:委婉劝说。谤讥:公开指责。3

5、.特殊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差我者(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朝服衣冠(在早晨)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忌不自信一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判断句式标志。)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者,也”,判断句式省略句:(忌)与(之)坐谈皆以(我)美于徐公(忌)问之客通假字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受: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有:通“又”,用

6、于连接整数和零数。(邹忌修八尺有余)三、深读课文,理解内容1 .阅读第一段,思考:(1)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2)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以及妻、妾、客的三答。(3)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思(可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7、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2 .阅读第二段,思考: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3 .阅读第三四段,思考:(1)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理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

8、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课堂练习小组同学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五、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2 .直译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