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17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枣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枣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枣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枣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枣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儿》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枣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枣儿是九年级下册第五元第三篇文章,它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述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主题。二、学情分析长期以来,语文课本中的戏剧文本成了鸡肋都不如的摆设,教材必选,教学未必教,考试绝不考。学生对于戏剧文本的学习与欣赏自然比较陌生,本课教学力图从戏剧文本本身的特点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定位着眼,侧重剧本的文学欣赏,而非话剧的表演。九年级

2、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欣赏的能力,生活阅历也相对较丰富,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也较七、八年级学生深刻一些,这都为戏剧的阅读和欣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2 .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能力目标1 .熟悉剧情,领悟剧中人物矛盾冲突。2 .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德育目标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四、教学重点1 .把握剧中矛盾冲突。2 .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五、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六、教学准备1.印发学案,布置学

3、生预习。3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父亲或者母亲在外地工作的请举手。过年的时候,出门在外的他们都会回家与亲人团聚。4 .播放微课视频。(二)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回答2 .看一看书找找有关枣儿的故事。学生发言,概括故事,教师点拨。预设: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3

4、.为这场话剧拟一张海报(“编剧剧情主要人物精彩看点上演时间导演演员”)(三)再读课文,把握冲突1.介绍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课件显示。2.文章里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明确。(走与留、等待与不归)3.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等待与不归二指导学生关注“舞台说明”,读好人物台词。(四)品味语言,感悟内涵1.巧克力象征什么呢?枣儿又象征什么?预设:巧克力代表新奇的事物,象征现代生活。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但更主要的是传统生活的象征,是精神家园的象征。全剧以枣儿为象征,借枣儿来写亲情,又借亲情来反映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

5、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2.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发表于剧本1999第一期)预设:真正的矛盾之源是“开拓生活与留恋家园”。(五)畅谈看法,言说心声1.一种是守着枣儿,清贫而温馨;一种是追寻巧克力,而与亲人分别,大家更喜欢哪一种?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真实的想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2.师总结,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六)板书设计:枣儿矛盾冲突:走与留等待与不归开拓生活与留恋家园(枣儿)象征:亲情故乡传统生活精神家园(七)课后作业:1 .给出门在外的爸爸妈妈编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2 .将本篇话剧改编为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