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莫干山.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25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绝莫干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绝莫干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绝莫干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绝莫干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绝莫干山.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绝莫干山七绝莫干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该诗叙写诗人游玩莫干山后,乘车在下山的路中穿行,回头看抛在身后的峰峦已入莽苍,诗人还沉浸在对莫干山盘旋陡峭的山势的回味之中时,回程的路不知不觉地走完了。该诗风格轻快,全诗即景抒情,诗句轻快,语言明白如话,诗趣意兴盎然。作品原文七绝莫干山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白话译文翻身跃入有七个座位的卧车,回头却见群峰隐入苍茫之中。刚经过莫干山的盘旋公路,车速飞驰又到了杭州。文学赏析全诗一二句叙写作者乘车在下山的路中穿行,回头看抛在身后的峰峦已入莽苍。三四句写诗人还沉浸在对莫干山盘旋陡峭的山势的回味之中时,回程的

2、路不知不觉地走完了。“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这是写毛泽东乘车归途回望莫干山。翻身跳进汽车里,回头看大大小小的山峰,已隐人到迷茫不清的草色中。诗人和随同人员,由莫干山的主峰塔山下来,很快地上了汽车,这时汽车已经发动。“翻身复进”即转身跃入,表现了乘车人动作敏捷,状写了上车的动作快而有力,说明心情欢愉,游兴未尽,不但体力未减,而且有所增强。杜甫哀江头有:“翻身向天仰射去,一笑正坠双飞翼毛泽东将手稿中的“复入”改为“复进”,避免与下旬中的“入”字重复。诗人将可坐七人的轿车称为“七人房”,通俗而幽默。“翻身复进七人房”一句,揭示了诗人动作轻快、心情欢愉的情状。“回首峰峦入莽苍”,轿车急驰,

3、回头看时,莫干山的峰峦已进入苍茫的野色之中,越来越辨认不清了,形象而真切。从乘车下山,至回首峰峦入莽苍”,对时空转换与行车速度,诗人只用“回首”二字,刻画出对名山胜境未了的兴致。诗人用“峰峦”来代指莫于山,很恰当。“莽苍”,古人多用于迷濠不清、空旷无际的田野之色,诗人用于山色也很贴切。因为那里“百道泉源飞瀑布”,青竹野树翠无边,云生雾绕,远远望去,只能是迷茫一片,同广阔无边的田野浑然一体。“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J更是长距离的空间转换,四十八道盘旋山路才走过,风驰般的汽车已经到达了杭州。“四十八盘才走过”是说离开莫干山的时间不长,好像才走过似的,有力地衬托了汽车行驶之快。“风驰又已到钱

4、塘”,用“风驰”来写车速,当然也是比喻,用“又已到钱塘”这一完成时的动作,写出汽车之快。“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这两句是刚离开一个地方又到了另一个地方,不仅表明地理位置的转换,也显示时间的快速和诗人的心情舒畅。从莫干山到杭州,本有百里之遥,但诗人却有风驰电掣的快速之感,这是诗人借助这种时空的急遽变化,抒发自己的欣喜之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中的“回首峰峦入莽苍”,写得十分清新自然、闲适飘逸。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风格轻快。体现在归途人的心情与动作的轻快上,上汽车的动作“翻身跃入。体轻敏捷,干净利落,“跃”字传神,显得老当益壮,非常活跃。在回首山色时,看到的是“入莽苍”,反衬出汽车远离莫干山以及行驶之快,一个“又”字,更加突出车速之快,又表现了作者心情的轻快。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走过“千里”之程,诗人完全沉浸在轻松快乐之中,显得轻舟的神速。两者都体现了一个“快”字,表现的是一个“松”的心境,所不同的是,一个在陆上,一个在水上;一个坐车,一个乘船;一个“回首”,一个“旁观”。全诗即景抒情,诗句轻快,语言明白如话,诗趣意兴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