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44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心脏-武汉洪山区王映.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在书中的位置是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是在同学们学习了与人体直接相关四大系统中的两大系统后,接着学习第三大系统,循环系统,它贯穿于其他三大系统之中,是新陈代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

2、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弄清心脏的结构和功。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培养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通过分析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励

3、学生努力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四、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可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第一课时教师要准备每个小组一个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现场解剖猪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教学生自己解剖猪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

4、能力。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第二课时血液循环途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以图解的方式逐一讲解分析以下要点:一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自己分析出血液循环的意义,即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并得出结论。五、教学媒体运用1、课件“心脏的结构”2血液循环的录像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积极思考

5、、踊跃提问。出示鱼的心脏让学生感觉心脏的离体跳动,进而感知心脏的自动节律性,引发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今天的课题。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左心室壁最厚.心脏分四个腔,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心脏内有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心脏连接血管: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分组观察并模仿老师解剖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特别注意观察两个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口方向,手摸心壁肌肉感知厚薄的不同。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观看动画,总结瓣

6、膜的开闭情况。教师演示解剖猪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展示课件动画“瓣膜工作动画心脏的功能:推动血液流动即泵血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认真观看。说出心脏内的血流方向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实验诱导提问: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把水从肺静脉倒入,要学生注意观察水从哪条血管流出O再把水从上下腔静脉倒入,要学生观察从哪条血管流出。进而引入血液循环的课题。布置阅读、思考。展示课

7、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第二课时血液循环途径认真观看录像。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血液循环录像。回顾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四人一组,讨论课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巡视并加以指导。体循环肺循环血液循环的意义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以图表的形式整理。“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可以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图表。教师以图表的形式,按一滴血流过人体的路径的循序逐一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特别注意血液两次经过毛细血管时发生的气体交换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引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特点。

8、体循环与肺循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计算数据,得出结论一一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仔细观看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课件展示科学家的故事一一“血液循环的发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后作业下肢静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体外的?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和名词也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是把概念和名词贯穿与有趣的实验中,让学生在趣味的实验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名词和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课时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中,我设计的实验不多,主要采取的是常规的讲授式教学,边讲边提问,边和学生探讨,从而师生一起出结论,让学生也有成就感,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表现了自己的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