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9069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危险辨识与控制ppt课件.ppt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火灾风险辨识方法,火灾危险辨识概述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各种能源。,1、引火源辨识与控制引火源是指能够引发燃烧、爆炸的各种能量。主要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等。,1.1碰撞摩擦 辨识与控制 1、碰击摩擦火源的辨识 基本原理:当物体与物体之间激烈碰撞或者两者剧烈磨擦时,就会出现火花飞溅的现象,当这种火源的点火能量超过可燃物的燃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燃烧。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碰击磨擦火源。主要现象:铁器敲击金属容器;穿钉子鞋在水泥地面行走;用砂轮机加工金属工件;使用金属扳手开启可燃气瓶的阀门等。,2、碰击摩擦火源的控制 导致

2、撞击摩擦火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场所或区域中的对所使用的金属工具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所致。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不使用铁器工具敲击金属容器;不穿钉子鞋在水泥地面行走;不在有可能形成化学爆炸危险场所或区域使用砂轮机加工金属工件;不使用普通金属板手开启可燃气瓶的阀门等。对于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场所或区域所使用的工具必须采用铍铜合金专用工具。如:锤、钳子、板手、改锥、滚轮、链滑车(手动葫芦)等。,防火防爆工程学,防火防爆工程学,1.2绝热压缩火源辨识与控制 1、绝热压缩火源的辨识基本原理:当气体迅速压缩时,就会因绝热压缩而导致温度上升,当绝热压缩温度超过可燃物的自燃点时,就会引

3、起可燃物燃烧。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绝热压缩火源。绝热压缩点燃是指气体在急剧快速压缩时,气体温度会骤然升高,当温度超过可燃物自燃点时,发生的点燃现象。气体绝热压缩时的温度升高值可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求得。主要现象:可燃气体从高压容器急剧喷出;高压油泄漏;压缩空气排泄遇可燃物;高压氧气从容器阀口喷泄等。,计算方法绝热压缩火源可根据绝热压缩公式计算:式中:P1-绝热压缩前压力P2-绝热压缩后压力T1-绝热压缩前温度T2-绝热压缩后温度据计算,体积为10升,压力为1atm(0.1MPa),温度为20的空气,经绝热压缩使体积压缩成1升,这时的压力可达21.1atm(2.1MPa),温度会升高到463。

4、如果压缩的程度再大,则温度上升会更高。当周围有可燃物(气体、液体)达到自燃点就会引起自燃。,2、绝热压缩火源的控制导致绝热压缩火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有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场所或区域中的高压容器或管线意外突发泄漏事故所致,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在有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采取设置断气阀、事故储槽等措施,一旦出现泄漏,可以自动断气或将可燃气体泄放到事故储槽内。对于空气压缩机及管线、阀口等应远离产生高压气体容器布设。,1.3高温表面火源的辨识与控制1、高温表面火灾的辨识 基本原理:当高温表面物质与可燃物质接触,其表面温度超过所接触可燃物质的自燃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质的燃烧。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高温

5、表面火源。主要现象:通电加热的镍铬丝表面;烧红或烧热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表面;长时间通电白炽灯泡表面;焊接飞溅的氧化铁小颗粒表面;汽车发动机排气管表面;炉火烟筒、烟道表面;蒸汽暖气管片表面等。,2、高温表面火源的控制 例如:焊割作业金属熔渣:气焊气割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可达1500;电焊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要超过2000.熔渣粒径大小一般在0.23毫米。在地面作业时熔渣水平飞散距离可达0.51米,在高处作业时熔渣飞散距离较远。例如:照明灯:白炽灯泡表面温度与功率有关,60W灯泡可达137180,100W灯泡可达170216,200W灯泡可达154296。1000W的碘钨灯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

6、可高达500800。400W的高压汞灯玻璃壳表面温度可达180250。易燃物品与照明灯接触便有被点燃的危险,因此,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照明灯下方不应堆放易燃物品;白炽灯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0cm安全距离;在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用防爆照明灯具。,1.4热射线火源的辨识与控制1、热射线火源辨识基本原理:当热光源直接向可燃物辐射或聚光于可燃物表面,当这种点火能量达到可燃物的燃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燃烧。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热射线火源。主要现象:太阳光直接照射可燃物;阳光聚焦于可燃物;热源辐射于可燃物等。2、热射线火源控制,1.5电气火花火源辨识与控制1、电气火花火源的辨识 原理

7、: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所致,大量的电火花可汇集成电弧,当这种点火能量达到可燃物的燃点时,就会引起可燃物燃烧。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电气火花火源。主要现象:直流电机电刷与整流子滑动接触产生的火花;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的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的火花;电路发生故障保险丝熔断时产生的火花;导线过松导致短路或接地时产生的火花;导线连接松脱时产生的火花;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高压电气设备,由于绝缘质量降低,内部可能发生闪络;多油断路器油面过低或操作机构失灵,不能有效地熄灭电弧等。,2.电气火花火源的控制导致电气火花火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气短路、过载、接触电阻过大、漏电、接点不实等形成的过热或火花(

8、电弧)与周围可燃物接触所致,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电气设备和线路应安装过载、漏电保护装置;在化学爆炸危险场所应安装防爆电气;不得使用劣质插头和插座;电气线路应采取穿管(金属管、金属线槽、难燃材料管)保护措施;定期对于电气线路绝缘电阻进行检测等。电气设备所引起的爆炸事故,多由电弧、电火花、电热或漏电造成。电火花能否构成危险主要取决于火花能量即引火电流、电压及作用时间;断路电感;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的电极大小、材质和形状;混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最小点火能。,1.6静电火花火源辨识与控制1、静电火花火源的辨识基本原理:不易导电的物质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并可导致周围可燃物燃烧或爆炸。把具有

9、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静电火花火源。主要现象:不易导电的油质喷漏;油管内油质流速过快;穿化纤衣物在有易燃易爆环境中行走;可燃粉尘在干燥环境中飞扬等。,静电火源计算方法静电火源引爆能量 E 可根据公式计算:式中:E最小引爆能量(J)C静电电容(F)U静电电压(V),2、静电火花火源控制(a)采用导电体接地消除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0。防静电接地可与防雷、防漏电接地相连并用。(b)在爆炸危险场所,可向地面洒水或喷水蒸气等,通过增湿法防止电介质物料带静电。该场所相对湿度一般应大于65%.(c)绝缘体(如塑料、橡胶)中加入抗静电剂,使其增加吸湿性或离子性而变成导电体,再通过接地消除静电。(d)利用静

10、电中和器产生与带电体静电荷极性相反的离子,中和消除带电体上的静电。(e)爆炸危险场所中的设备和工具,应尽量选用导电材料制成。如将传动机械上的橡胶带用金属齿轮和链条代替等。(f)控制气体、液体、粉尘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防止高速摩擦产生静电。管道应尽量减少摩擦阻力。(g)爆炸危险场所中,作业人员应穿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及导电橡胶制成的导电工作鞋,不准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及不易导除静电的普通鞋。,1.7明火火源的辨识与控制1、明火火源的辨识 基本原理:本身能够燃烧且直接接触可燃物就能立刻传播火焰而发生燃烧。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明火火源。主要现象:火柴、打火机、灯火、蜡烛、炉火、煤气灶、气

11、焊、吸烟、篝火、喷灯、气焊,加热炉、火炬等。2、明火火源的控制尤其是气焊和吸烟是最为常见和危险的火源。这是由于气焊温度可以达到2000以上,而焊接熔渣表面温度也能到达800以上,并会因施工的高度、风力等影响向四周飞落,一般的可燃物的燃点多在200300,极易引起周围可燃物燃烧。烟头的表面温度也在800以上,甚至看似踩灭的烟头,经风力作用还会复燃,烟头导致可燃物燃烧的机理,主要是阴燃,而一般可燃物的自燃点多在500600,可燃物经烟头一定时间作用就会引起燃烧。,1.8自燃发热火源辨识与控制1、自燃发热火源的辨识基本原理:在没有外界火源作用下,由于某种特定条件使内部产生热能积蓄而使其温度上升,当温

12、度超过本身自燃点时,就会发生自燃。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火源称为自燃发热火源。主要现象:受热自燃物质;本身自燃物质;遇湿燃烧物质等。,2、自燃发热火源控制(1)黄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并放出热量,导致自燃。其反应式为:P45O2P4O10 3098.23kJ对于黄磷等遇空气自燃物品应存放在水里;(2)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并放出热量,导致氢气和钠自燃。其反应式为:2Na2H2O2NaOHH2 371.79kJ对于金属钾、钠等遇水燃烧物品应存放在煤油里;(3)对于电石遇水产生乙炔气体,并遇火源造成燃烧或爆炸。Ca C2H2OCa(OH)2C2H2,2、火灾危险物辨识所谓危险物

13、是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危险物辨识依据是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主要是物质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危险物可分为:普通危险物(一般可燃物)和化学危险品。其中化学危险品是危险物识别和控制的重点,主要是控制其临界量。所谓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2.1火灾危险物辨识1、危险物分类(1)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及品名编号(GA69441986,简称编号),化学危险物品可分为:一类爆炸品;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三类易燃液体;四类易燃固体、自

14、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七类放射性物品;八类腐蚀品;九类杂类等九大类。(2)条例),将化学危险品划分为:爆炸品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腐蚀品七大类。,(3)办法)将化学危险品划分为: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腐蚀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六大类。2.火灾危险物控制对于火灾可燃物分类控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生产、储存火灾危险性分类,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

15、根据不同的火灾危险性,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对于化学危险品储存控制:(1)隔离贮存segregated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2)隔开贮存cut-off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3)分离贮存detached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4)禁忌物料incinpatible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3、火灾荷载辨识(燃烧热考虑)3.1火灾荷载的辨识所谓火灾荷载是指在一个空间里所有物品

16、包括建筑装修材料在内的总潜热能(Calorific porential,即当物质完全燃烧时所能释放出的燃烧热)。建筑物内发生火灾后火势的发展将受到建筑的几何形状、高度、空间、开口情况、构件的可燃程度、抗燃烧程度和建筑物内火灾荷载、空气供给强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火灾荷载则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火灾的变化与大小。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可分为固定可燃物和容载可燃物两类。具体分类如下:固定可燃物是指墙壁、顶棚、楼板等结构材料及装修材料所采用的可燃物以及门窗、固定家具等所采用的可燃物。容载可燃物是指家具、书籍、衣物、寝具、摆设等构成的可燃物。,火灾荷载通常用火灾荷载密度(fire load density),也

17、即单位建筑面积上的火灾平均荷载(Jm2)来表示。一般说,火灾荷载越大,着火时间越长,建筑遭受破坏也越严重。为了便于研究,在实际中常根据燃烧热值把某种材料换算为等效发热量的木材。例如:建筑物火灾荷载如果为1kg,那么它产生的热量就相当于1kg标准木材所产生的热量,约为188.40 Mj。显然如此之大的热值会对建筑物的基础、墙、柱、梁、楼板、屋顶、楼梯、门、窗、吊顶等构件造成极大的威胁。火灾荷载计算方法q Gi Hi/H0 A Q/H0 A,q-火灾荷载(kg/m2)Gi-某种可燃物质量(kg)Hi-某种可燃物单位质量发热量(MJ/kg)H0-单位质量木材发热量(MJ/kg)A-火灾范围地板面积(

18、m2)Q-总发热量(MJ),例如:某宾馆标准间的客房长5m、宽4m,标准间内经内部装修及配有家具等,其固定火灾荷载及容载火灾荷载如表所示。试求:该宾馆标准间的火灾荷载?根据公式:q Gi Hi/H0 A Q/H0 A固定荷载q固q固=17.381.674410415.641.6744104/1.8837104 54=1.5kg/m2容载荷载q容同理,求得q容=20.1kg/m2Q总=q固 q容=21.6kg/m2,火灾荷载控制由于火灾荷载密度过大,火势燃烧猛烈,可持续燃烧时间长。一般住宅楼的火灾荷载密度为3560kg/m2;高级宾馆为4560kg/m2;仓储式超市会更高。根据实验(日本)证明火

19、灾荷载密度为60kg/m2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为1.3h。由此可知,耐火极限最高等级的甲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为1.5h,一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h、防火墙耐火极限3h等.由此可见,当火灾荷载过大时,火灾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建筑物的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和主要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都将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对于国内火灾荷载分类、限制要求尚无相关规定,防火分区、防火分隔设施等大多都是早期建筑火灾统计后所制定的建筑防火设计标准,而对于日益增多新的建筑类型,尤其是使用过程中,对于火灾荷载分类、火灾荷载限制,是控制火灾荷载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英国根据建筑物的火灾荷载,将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

20、级别,值得参考借鉴。,4、火灾烟毒辨识(燃烧毒性考虑)火灾烟毒是由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等所形成的能够导致人体伤害的流体物质。火灾烟毒是造成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第一杀手”,建筑火灾表明:80以上火灾死亡是由于火灾烟气或烟毒所致(吸入式窒息死亡)。火灾烟毒辨识,主要包括:烟的组成、烟的危害;火灾烟毒控制,主要包括:建筑防烟分区、建筑档烟垂壁、建筑密闭防烟、建筑防烟前室、建筑自然排烟、建筑机械排烟和建筑机械防烟等措施加以控制。,4.1火灾烟毒的辨识1.烟的组成按燃烧程度可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按化学成份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高分子聚合物。烟气的主要分为:烟气气态成份(如一氧化

21、碳、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氯化氢、硫化氢、氰化氢、苯、甲苯、乙醛、甲醛、光气等)、烟气液态成份(蒸汽冷凝而形成的均匀分散的焦油类粒子和高沸点物质的凝缩液滴等)、烟气固态成份(经充分燃烧后残留下的灰烬和碳黑固体粒子)。(2)烟气危害烟气在火灾中可以出现中毒、缺氧、窒息、高热等,而烟的影响因素:如流动速度、能见距离、温差效应、烟囱效应、活塞效应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甚至引起死亡。,2.烟的危害(1)中毒危害烟气是导致人体中毒的第一杀手,尤其是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CO),当CO被人体吸入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从而阻碍血液把氧输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当CO与血液的50以上的血

22、红蛋白结合时,便能造成大脑中枢神经严重缺氧(O2),继而失去知觉导致可吸入性休克,甚至死亡。即使CO的吸入量在致死量以下,也会因缺氧而发生头痛无力及呕吐等症状,最终仍可导致不能及时逃离火场而死亡的危险。所以,在烟毒情况下,做好防烟自我保护非常重要,使用口罩(或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烟就能救命(救命口罩)。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程度如表6-4,常见烟毒空气含量及中毒症状,如表所示。,(2)缺氧危害由于燃烧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燃烧,一方面原有可燃物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另一方面可燃物燃烧时释放出的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等还能继续燃烧,也需要大量氧气,因此空气中的含氧量会大大降低。一般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含

23、氧量为21,而低于这个浓度,就会出现缺氧现象,当大量缺氧时人体会因缺氧而带来各种伤害,甚至引起死亡。如表6-5所示。,(3)窒息危害当高温烟气的温度达到400以上时,一旦人吸入口中,呼吸器官如口腔、鼻孔、气管、肺部等在短时间内出现水肿发泡,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死亡。所以,在有烟气的火灾场所,应尽量避免迎着烟火方向逃生。(4)高热危害当烟火区域的热强度超过4.2kw/m时,暴露在外界的皮肤就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灼烧疼痛,一般来说,当周围温度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温度70时,人就会失去自控力。当温度超过人的耐受力时,就会导致死亡。,2.烟气影响因素(1)烟气能见距离火灾条件下光线被烟雾浓度遮挡,当人的

24、能见距离小于3m时,就难以辨别方向,导致恐惧心理出现,并引发出从众行为、绝望行为等,特别是减光性的影响以及疏散距离越长,多次寻找不到出口,这种恐惧心理就会加剧,甚至出现非理性行为,如盲目随大流、听不进周围人的劝阻、站着不动、蹲在地上不走、甚至会看见窗口不顾一切往下跳等,所以,采取引导疏散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心理恐惧现象的发生。,(2)烟气流动速度人的水平疏散速度,在正常条件下为1.01.2m/s,烟流水平速度为0.51.5m/s;人上楼或下楼速度为0.60.8m/s,而烟气向上流动速度为水平方向的35倍。在加上一些妨碍疏散条件因素的影响,由此可知,人流速度远远小于烟流速度。所以,在初期火灾时

25、,及时逃生是非常重要的。(3)烟气温差效应高温烟气处于火源区域时,其密度比常温气体低得多,因而烟气具有较大的浮力,并在中性面以上形成较大的温差,而这种温差,会成为高温烟气向低温烟气方向流动的源动力,并使烟气有了向着建筑内部开口和新的无烟空间蔓延的可能。而烟的浮力作用会使烟雾在靠近走道的顶棚附近。所以,人在逃生时,采取弯腰,甚至爬行或匍匐等,身体越低,越可避免烟毒的侵害。对于疏散走道过低(2米以下)、过长(40米以上,也应考虑采取机械排烟设施。,(4)烟气烟囱效应当建筑内部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所形成的室内烟气向上运动的浮力,加上高层建筑各种竖井,如电梯井、管道井和垃圾井等,在这些竖井内,烟气上升

26、运动十分显著,这就是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可分为:正烟囱效应和负烟囱效应。正烟囱效应会使烟气向上流动,而负烟囱效应会使烟气向下流动。由于浮力的作用,负烟囱效应会转化为正烟囱效应。所以,发生火灾应尽量选择向下逃生。(5)烟气活塞效应高层建筑都设置电梯,电梯在运动时,能够使电梯井内出现顺时压力变化,称之为电梯的活塞效应,这种活塞效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影响电梯附近的厅和房间的烟气流动方向和速度。所以,在电梯井前设置电梯前室,并采取正压送风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4.2火灾烟毒的控制1.建筑防烟分区建筑防烟分区是指对需要进行防烟排烟要求的建筑,可采用屋顶挡烟隔板,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mm梁作为分隔。(指设

27、在屋顶内,能对烟和热气的横向流动造成障碍的垂直分隔体)。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含地下建筑和人防工程),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 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2.建筑挡烟垂壁建筑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至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包括:防烟卷帘(垂帘)、活动式挡烟板和固定式挡烟板等。防烟卷帘(垂帘)要求:气密性好,在压差20Pa时,每平方米的漏气量小于0.2 m3 min-1,防烟卷帘宽度一般不超过5m,与感烟探测器联动,可与自动喷水装置组合,以提高耐热性能,设在走道阻火时,其落下高

28、度应距地面1.8m以上。活动式挡烟板要求:对于顶棚高度较低,或由于吊顶装饰效果,可设置活动挡烟板,一般活动挡烟板应设在吊顶上或吊顶内,可与火灾报警探测器联动,也可设手动操作,但降下后,挡烟板下端与地面高度应在1.8m以上。,固定式挡烟板要求: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固定在墙上和不燃烧的屋顶上。挡烟梁要求:利用建筑物突出顶棚面大于0.5m的梁,可兼作挡烟梁用,对阻挡烟气蔓延有一定的效果,并可形成防烟分区。3.建筑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直接送至室外的排烟方式。这种排烟方式实质上是热烟气与室外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其动力是因火灾时产

29、生的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所造成的热压以及室外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压。在自然排烟设计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烟口,排烟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墙,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或屋顶上的排烟口。,4.建筑机械排烟建筑机械排烟是由排烟机、防烟防火阀、排烟管道、排烟口组成。在火灾时,火灾报警联动排烟机,开始进行排烟,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5.建筑机械防烟(加压送风)建筑机械正压防烟是指通过机械加压送风,使被保护区保持正压而阻止烟气侵入。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入口不受

30、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可设在走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前室、楼梯前室、防烟前室)等,但控制区域受到一定限度,不适合过大面积使用。这种方式广泛用于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6.建筑密闭防烟即利用房间的封闭性,使着火房间因缺乏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这种防烟方式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小,且其墙体、楼板耐火性能好、密封性好的房间,火灾使人员可以快速疏散完毕,并能立即用防火门将着火房间封闭起来的场所。如住宅、旅馆、集体宿舍等。7.建筑防烟前室防烟在通往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处防烟前室,并在该室内设置正压送风设施,以阻挡烟火直接进入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防烟前室内不能有各种孔洞,室内的正压送风不能与排烟口同时设置

31、。8.材料不燃化防烟即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采用不燃化的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各种管道及其保温绝热材料,特别是综合性大型建筑、特殊功能建筑、无窗建筑、地下建筑以及使用明火场所(如厨房等)。,5、火灾危险源本质安全控制技术所谓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靠人的注意力,而是靠技术措施本身来保证安全(不发生火灾)。主要包括:非燃清洗替代技术阻隔防爆技术燃气泄漏断气保护液氨泄漏正压保护灶具熄火保护机电控温保护电气过载保护防爆电冰箱,6、消防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火灾预防措施、火灾限制措施、火灾扑救措施和火灾疏散措施。重点是预防措施。,1、火灾预防措施是指不使火灾发生的措施。如:建筑构件耐火及材料阻燃、电气线路穿金属管保护、本质安全技术措施等;2、火灾限制措施是指防止火灾扩大蔓延的措施。如:设置防火间距、防火墙、建筑内部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防烟分隔设施、限制火灾荷载等;3、火灾扑救措施是指灭火与救援的措施。如:设置火灾报警联动控制设施、固定灭火设施、自动灭火设施、建筑灭火器配置等;4、火灾疏散措施是指使人员和物资转移到安全地点的措施。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辅助疏散设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