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82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论文:单元整体架构下统编教材应然的教学视角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单元编排,而这一小小的变化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教学理念,揭示着使用统编版教材必须要具备洞察单元整体联系的意识,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将单元内看似形散的教学内容统整成为一个有机而连环的整体,为学生设置整体性的教学框架和彼此相连的教学板块。一、基于单元目标,探寻共性关联在单元视角下,每一篇课文都是单元设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看似各自为阵,但在统编版教材单元目标的圈附下,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这就要能运用单元“人文主题”或者“语文要素”设置多维化的认知通道,紧扣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文本之间所

2、呈现出来的规律性问题,形成内在的知识链条,相机达成单元整合的教学效用。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中描写“祖国风光”单元为例,编者精心选编了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类文本,分别展现了安徽的黄山、台湾的日月潭和新疆的葡萄沟的优美景色或风土人情。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篇篇展开教学,就只能让学生对单一的景点形成一定的印象,而单元课文之间的共性指向就不能在教学中得以真正地体现。为此,教师就紧扣单元共同的教学主题,积极探寻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了这样的教学构思一一教学第一篇课文黄山奇石时,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并交流获取的信息,帮助学生认识到课文主要从所处位置和黄山上的“怪

3、石”两个层面展开描写,而在具体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迈向文本的深处:所处位置一一主要介绍了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而“怪石”部分则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造形奇特的巨石,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了这篇课文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而后在教学日月潭和葡萄沟这两篇课文时,教师相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以同样的方式绘制课文的思维导图,这就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绘制而成的三幅思维导图进行整体性观察和探寻,在联系和对比中发现: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且整体的行文结构都非常相似,遵循了介绍位置

4、和具体特点的方式来描写。这样的教学让原本散落在文本中的知识点统整归纳起来,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线索明确的有机整体,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构建成为了一个同类的知识框架体系,不仅让学生快速地把握和概括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厘清了描写这一类文本时的基本认知结构,更为后面学习统编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景类课文奠定了基础,形成了认知上的链条结构。二、依托编排设置,探寻承接关联在知识逐步丰富和统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单列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连续性。在从简到繁的过程中,小的知识点就会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性认知框架,原本散落的瓦砾就会组合、砌成一座大厦。因此,关注单元整体就

5、应该在准确解读教材单元的基础上,解构文本之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比如统编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分别设置了一个要求着力点不同的复述单元。教师就需要在整体了解教材设置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承接关系明确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定位。以二年级下册中蜘蛛开店为例,编者在课后习题中通过示意图,将蜘蛛开店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将原本抽象的“糖葫芦式”的故事模型帮助学生提炼出来,学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复述课文。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课后习题如此设置,就是为了顺应二年级下册复述故事时要“根据故事情节”的要求,旨在让学生能够将一个故事复述清楚、复述完整,鼓励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能够运

6、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而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漏时,就会发现课后的三道习题不仅与复述相关,同时题目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也值得每一位教师揣摩研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三年级下册的故事复述要求学生在原本复述的基础上,不仅要将故事复述清楚、复述完整,更要能够复述得有趣、生动。在这样的层级关联下,学生从能够复述到复述清楚、复述完整,最后到高年级能够创造性复述,复述能力自然就延续着教材设定的层级不断向上迈进。因此,教师不能将教学关注的视野始终局限在所教学的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教材上,而要能够从整套教材的编写结

7、构上,依循着学生的内在的发展规律拾级而上,让学生整个复述过程经历一场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模糊到清晰的历程,最终在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一次逻辑严谨的知识图式,更好地引领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三、紧扣内在关联,确定发散中心由于统编版教材单元化、整体化、结构化的编排方式,使得原本零散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寻找单元内知识发散中心就成为了架构整个单元教学的核心。只有在摸准了文本表达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单元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有根可循,学生才能扎实地掌握单元知识,形成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以二年级下册中的童话单元为例,在这个单元中编者精选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与动物相关的童话

8、故事,而单元的写话练习为:如果可以养小动物,你想养什么?由此就可以看出,在这个单元中写话内容正是这个单元所有知识和内容的发散中心。单元写话中“我想养只小动物”应该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价值:首先,小动物本身就是非常可爱的一一教师可以紧扣单元中的动物童话故事展开学习,大象的耳朵让我们认识到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点,蜘蛛开店让我们从动物买东西的要求上认识到了动物不同的形体特点,青蛙卖泥塘让我们了解到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是不同的,小毛虫更是以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每个动物的成长过程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和资源,引领学生描述自己养动物的综合性理由。其次,就是我们已经做好了饲养小动物的充分准备,

9、教师可以推荐课外的动物童话我要大蜥蜴,并组织学生紧扣“我想养只小动物”这个话题来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形成这样的教学板块:1.紧扣单元内每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对小动物的了解,进行汇总交流,并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2.尝试写写自己要养小动物的理由,并进行相应的类别整理,教师可以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单元的整体性课文,并从多角度发现小动物的特性,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形成全新的理由;3.结合教师推荐的童话故事我要大蜥蜴,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并相机补充自己养小动物的理由;4.鼓励学生像文本中的阿力一样,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想法和理由罗列出来,和父母沟通交流,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就在整体梳理和把握单元所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紧扣写话这一单元知识发散点,在凸显中心、纲举目张的过程中,形成一条前后串联的主线,让学生更加系统、更加直观地关注知识的脉络。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方式意味着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要从单元整体、一册视角和教材整体的角度来关注课文内容和训练指向,在积极探寻教材内部资源之间关联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思考,真正为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