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82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论文:低年级阅读也要聚焦“理解”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形象鲜明,描写生动,情节具有波澜,语言的画面感也很强,学生非常喜欢阅读。文章看似浅显,但浅显中有深意,形象中有逻辑,很有探究的必要。根据焦点阅读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抓住文本语言,采用问题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思考。那么,作为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聚焦点在哪里?一是狐狸能够虎口脱险的原因是什么?二是百兽是被狐狸的威风所吓跑,老虎为什么信以为真?这两个问题是教学基本问题的分解。换一个角度看,教学基本问题也是这两个问题的整合。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问题链的构建。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系列问题让学生整体了解故事概貌。这主要是让

2、学生通过阅读,有效提取文本信息。其次,展开第一层次教学中问题链的构建。狐狸怕不怕老虎?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害怕,从逃窜的“窜”字可知。)既然狐狸害怕老虎,他为什么敢反问老虎?而且问之前,“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因为他被老虎逮住了,弹动不得,死到临头,能使用的“武器”只有嘴巴。“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明他反应快,眼珠一转,脱身之计涌上心来。)在这一层次,狐狸对老虎说了几次话?他说了什么?目的是什么?两次。先是说,“你敢吃我?”(质问的语气,表现居高临下的姿态。这是虚张声势。)然后说,“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从“你敢”到“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3、”,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地位。)这两句话一短一长,能否互换一下?(不行。先要镇住老虎,语言必须短促有力,否则,话长了,还没说完,就被吃了。)狐狸对老虎又是怎么说的?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狐狸先是“扯着嗓子”,目的是拉高声音分贝,从气势上压倒老虎。再是语气由质问转为更为严厉的训斥,进一步凸显“老天爷派来”的强势姿态。)老虎的反应是什么?他是怎么说的?老虎说,“为什么不敢?”(表示不明白)他的反应先是“一愣”,再是“被蒙住了”,于是“松开了爪子至此,狐狸虎口脱险。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狐狸而没有吃掉他,反而松开了爪子,说明狐狸的第一条计谋得逞了。这里,小狐狸为什么能够唬住大老虎?老虎是森林中百兽之王,

4、其他动物,尤其是小动物都怕他,没有敢与他顶撞叫板的。这种习惯造成了他的思维定势:我是百兽之王,森林中的权威不受挑战,也无人敢挑战;反之,如有人敢于对抗我、挑战我,那他一定大有来头。现在狐狸一反常态,一连串的对抗、叫板,很是强大、强硬,他一定是有来头才敢于这样做。因此,老虎“蒙住了:莫非狐狸真是像他所说是老天爷派来管森林百兽的。这里的推理就是一种逻辑思维。这不是要我们给学生讲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而是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如果说课文的第一层次侧重于语言,只是从“听”的角度,刻画老虎被狐狸的话蒙住了,那么,课文的第二层次,则侧重于行动,是从“看”的角度,描写老虎被狐狸呈现的百兽管理者的“威风

5、”所折服一一毕竟眼见为实嘛。在这里,狐狸明白,老虎的“蒙”是一时的,一旦清醒,自己仍难逃被吃的厄运,因此必须想出一个长久的安全之策,于是对老虎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一个“带”字,为狐“假”虎威优下一笔,因为狐狸、老虎分别出场,狐狸就无法导演“假借”的戏剧。而且,这一“带”字狐狸把自己安排在主动的地位,把老虎处于被动状态。“摇了摇尾巴”是狐狸被老虎“松开爪子”(即“松绑”)后的动作。这一轻松平和状,既是对狐狸再生一计的动作描写,又与前面“扯着嗓子”的极端态度形成对照,使老虎更加容易相信狐狸的计谋而丧失警惕。那么,狐狸、老虎、小动物等各自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理状态

6、又是如何?这只要作一下简单比较也就很清楚。狐狸走在前,动作是“摇头摆尾”,神态是“神气活现”;老虎跟在后,动作是“东张西望”,神态是“半信半疑”。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十分清楚。而森林里的野猪、小鹿、兔子等小动物们看到狐狸的行为、神态为什么都很“纳闷”呢?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这一反常,促使他们能迅速发现狐狸身后,在树木草丛掩映下还有只大老虎!于是吓得撒腿就跑。于是,老虎信以为真,狐狸转危为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狐假虎威,除了语言以外,狐狸和老虎神态与心理活动变化也是个重点。从老虎看,他从“扑过去二“逮住了”狐狸的主动者,经过“一愣”,“蒙住了”,“半信半疑”,到最终“信以为真”,他处处被动,步步失守,终于上当受骗。而反观狐狸,则恰恰相反,变被动为主动,这从他前后三次说话的神态上很清楚地看出。第一次说话狐狸是“扯着嗓子”,这是虚张声势。第二次抓住老虎“一愣”的时机,狐狸进一步把大话发挥到极致,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把老虎打蒙。第三次说话时,狐狸“摇了摇尾巴”,他已不需要再用语言吓唬老虎了,为了长久安全,他要假借老虎的威风装扮自己,用行动让老虎相信自己是来管百兽的,大家都怕他。所以抓住狐狸的神态变化,指导学生阅读狐狸的三次言说,或比较朗读,或表演朗读,学生对课文就更容易获得真切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