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9086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论文:听者意识:口语表达能力之关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这就意味着语文老师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会说话”。所谓“会说话”,不仅是指物理层面的开腔发声,用语言表达意思,更是指精神层面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使人舒服愉悦。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要教给他们口头表达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文明素养。所谓“文明”,亦不只是会使用礼貌用语,更重要的是懂得尊重、理解他人,致力于善的传递、雅的表达、美的感受。其关键是重视听者的感受,也就是树立“听者意识”。在写作教学领域,“读者意识”已经越来越受

2、到重视,推动学生的写作行为由虚拟或潜在的交际语境趋向真实的交际情境,实现书面表达的真正意义。但在口语交际教学领域,“听者意识”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收效甚微,即使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人也常有言语不和、沟通失败之虞。一、缺乏“听者意识”的语言暴力口语交际体现在教材中,落实在课堂上,检验的考场却是生活大舞台。暗讽挖苦式的揶揄,正话反说式的教导,习惯性的打击和否定,夸张性的后果恐吓这些不良的语言习惯如果渗入人们的语言基因,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语言暴力的交往方式,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和情感交流,甚至会影响学术探讨的风气。究其根本原因,不是说话的人不会遣词造句,不知表达内容,不懂表达技巧,而是

3、他们在表达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的思想、情绪、目的,却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以致沟通失败,甚至“因话生恨二二、树立“听者意识”的教材改进从社会现象反观口语交际课程,如何让未来的公民能“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过去的口语交际教材大多只提供话题,关注说话者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在听说能力方面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且与习作相连,往往成为习作前的热身,学生的听说能力难有新的提升,更谈不上交往经验的改变。为此,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作出了努力,不但将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编排,而且一至六年级建构了清晰的目标体系,教材编写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有激发表达欲望的情境图,有提供直观示范的对话框,有

4、呈现教学目标和训练要点的小贴土,既是教材,也是学材,能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此外,统编教材的创新还在于关注口语表达中的“听者意识”,更加突出“交际”的功能,重视学生语言习惯和交际能力的养成。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安排了47次口语交际活动,功能类、交互类、独白类的交际话题,都渗透了“听者意识”的培养。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用多大的声音,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提出了“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讲故事的时候,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等要求,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提示:说话大声是为了让对方听见。什么时候大声说话,什么时候小声说话,得从听

5、者的感受来考量。这就是把听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由听者的感受来决定说话的音量。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分别提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容易明白。”这也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着对方的眼睛,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坦诚;边说边做动作,是为了对方更容易明白。这说明说话人的体态、动作也是由听者的感受来决定的。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分别提出“使用礼貌用语”“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等要求,这还是一种“听者意识”。使用礼貌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友好;先说自己

6、是谁,是为了让对方知道通话的对象;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来讲,是为了满足对方的兴趣需求。看来,说话的语言和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听者的感受。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提出“吐字要清晰”“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等要求,无论是吐字还是语速的要求,都是为听者着想,使其能听得清楚明白。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提出“要用商量的语气”“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等要求,更是充分考虑了听者的感受,因为只有用商量的语气,才能使对方感到被尊重,更容易接受你的想法;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才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到了中高年级

7、,“听者意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在清楚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表明说话的人从“听者意识”走向“群体意识”,更全面,也更细致地关照他人的感受,意味着口语交际能力的逐步成熟。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讲历史人物故事,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分别提出“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可以让

8、讲述更生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等要求,这是从说话的实用性走向艺术性,从审美的角度进一步给听者传递温暖的情感和美好的感受。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分别提出“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根据听众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作调整”“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等要求,对“听者意识”进一步提出了随机应变的灵活性要求,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听者的需要。相对而言,在

9、上述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树立“听者意识”,并不难。难的是当对话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做到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又能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意见?如何做到对事不对人,得理且饶人?如何在争辩过程中保持君子之风,不失态,不失礼,不失德?这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言素养和文明修养。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劝告,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辩论,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丰富认识,帮助我们全面地看待事情、处理问题。与人讨论时,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劝告别人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

10、接受”;意见不同时,要“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在与别人辩论时,可以“抓住漏洞进行反驳”,但要“注意用语文明”。通过上述梳理,不难发现,在培养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比起语言文字运用,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如何把听者装进自己的心里,从而认识到:使人听了感到舒服愉悦的表达,才能带来和谐的人际交往。三、培养“听者意识”的教学落实口语交际是情感、技能和认知三者的统一,仅仅靠讲述和记忆是不够的,必须将教学转化成活动。作为情感性因素的“听者意识”,也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才能转化成他们的自觉意识。以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为例。不少老师认为

11、这没什么可教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已经有了打电话的经验,他们打电话还需要教吗?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其课程内容主要是“反思性”的,它的性质好比“亡羊补牢虽然学生在母语环境中长大,日常生活中习得的口语表达能力已足以应付基本的口语交际活动,但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表达是未经筛选的,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还有一些是无意识、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帮助他们区分好的与不好的,坚持好的,改掉不好的,把“无意识、不稳定的”变成有意识地坚持或改正,如此方能凸显口语交际课程的价值。就以打电话来说,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提醒一下打电话的注意事项,如要说“你好、谢谢、再见”

12、之类的礼貌用语,要先作自我介绍,这样就完成了教学;有的教师则让学生模拟打电话约同学踢球、向老师请假等,也“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实属有教无学,这样的活动也只浅尝辄止,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言语自觉。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困难,没有挑战,没有反思,没有新的建构,就不可能有经验的改进,因而也没有“习得”。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真空”的对话情境中。抽离出生活的复杂多样,只留下按部就班的流程,本质上就不具有生活的真实性,这样平面化的活动无助于学生建立真实的“听者意识”。因此,建议教师设置一些交际中的障碍,还原生活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以增加学生的反思含量和言语表达维度,帮助他们树立真实的“听者

13、意识如“打电话约同学踢球”,可设置如下情境:1.接电话的是同学本人;2 ,接电话的是同学的妈妈;3 .接电话的是同学的奶奶;4 .接电话的老奶奶年纪大了,听力不好;5 .接电话的老奶奶听力不好,每句话都要重复问几遍;6 .老奶奶接完电话,忘记告诉同学你打电话约他踢球的事。你空等了一下午,再次打电话过去。如果仅仅是打电话约同学踢球,内容和表达上都没有难度,学生会因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将难度放在培养学生的“听者意识”上,设置一些障碍,反而容易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产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动力。6个情境的设置犹如爬坡,助推学生不断强化“听者意识”,直至形成言语自觉。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给别

14、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呢?什么时候不宜给别人打电话?你最喜欢跟谁打电话,为什么?通过交流感受,反观自身,讨论需要改进或提升的地方,实现新的建构。最后,在进行口语表达评价的时候,既要关注内容,关注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关注表达时的行为与态度(包括体态语言),关注表达的效果,及时反馈听者的感受,以帮助学生矫正和改进。为防止一些能言善辩的孩子盛气凌人,咄咄逼人,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不罢休的架势,可适当调整评价重点,将是否尊重他人、是否有听者意识、是否使人舒服愉悦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例如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强,认识事物也很深刻,但在表达观点时争强好胜,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伤害了别人的情感,这就是不好的表达,没有很好地完成交际任务。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与人交往的表达中要知进退、懂忍让,学会换位思考,不仅“能说”,更要“会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