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9349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一、基本情况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由第三军医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联合组建而成,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中有深厚的工作积累,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围绕神经系统发育与分化,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与功能重建,神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听觉信息编码及听皮层可塑性等为主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方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25名。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名,硕士生导师25名。神经生物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遵循“联合、开放、竞争”的原则,从理论上取得初步结果,技术上具备相应的规模,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早日成为国

2、际较有影响的实验室奠定基础,为重庆市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和科研平台。二、内部机构设置主管部门:重庆市科委依托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部门设置: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一名。成立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11人):主任:周旭,副主任:王登高、雷寒学术委员会(9人):主任:段树民,副主任:李云庆实验室主任:阮怀珍,副主任:谢鹏三、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是用多学科手段,综合研究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探索人脑的功能活动过程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而后者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目的。本实验室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着重从

3、以下四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1神经系统发育与分化的研究 以胚胎干细胞(ES)和多潜能P19细胞的体外神经分化为模型,研究多潜能干细胞神经命运决定过程中FGF、BMP和WNT信号通路间的调控网络。 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氧位-甘露糖转移酶1(POMGnT1)基因突变小鼠为模型,研究神经干细胞定向迁移的机制。 以大鼠、斑马鱼为模型,研究NOV基因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发育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研究LXR在大脑皮质发育中放射胶质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2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与再生 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药物Z对脑缺血后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对药物Z进行临

4、床前研究。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分子机制研究:研究脑缺血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的激活,脑缺血神经保护及康复的分子机制,以及缺血所致神经变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和脑保护。 脑水肿的分子机制研究:对水通道蛋白在胶质细胞水电解质平衡的整合作用,水通道蛋白与某些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C5a ,IL-6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再生的机制。3神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围绕星形胶质细胞与帕金森氏病、小胶质细胞与Alzheimers 病、少突胶质细胞与神经精神病等研究。 星形胶质细胞与帕金森氏病:利用多种分子标记物, 识别和分离不同类型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功能研

5、究,阐述它们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研究反应性胶质细胞定向迁移到损伤区的过程及其分子基础。 小胶质细胞与Alzheimers 病:筛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治疗APP/PS双重转基因小鼠为AD模型鼠,观察药物治疗组小鼠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及相应靶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为AD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以嘌呤受体为靶点,研究脊髓背角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 研究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发生以及与神经精神病的关系和机制。4中枢听觉信息编码及听觉皮层可塑性等研究采用在体细胞内和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听皮层(AI)对上行听觉信息的调控机制,主要观察胆碱能投射对听皮层调控上行信息的膜机制以及AI

6、对耳蜗核声音信息处理的细胞和突触机制。同时比较听皮层不同神经元自发放电和声音诱发放电的区别。四、人才队伍现有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名,硕士生导师25名。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大多曾赴美、英、加、日、法、澳等国研修,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已100%具有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65%为博士)。各研究方向也都形成了专业协调的研究团队。 阮怀珍教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二十余年,现任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三军医大学第十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

7、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理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英国伦敦大学自主神经研究所任访问学者二年,进行合作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课题及97.3子课题等10项,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项。对非阿片类神经肽的镇痛机制与药物筛选、高原低氧环境中成年及发育过程中的动物下丘脑功能,神经递质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国外SCI文章21篇,国内SCI收录文章11篇。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主编、副主编专著各1部。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生9名。谢鹏教授: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

8、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及神经心理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5年至1996年在日本福岛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和浜松医科大学神经精神科,担任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生化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理学会神经科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医学院校研究生教材神经内科学主编,五年制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第四、五、六版编委,临床神经化学杂志主编,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家杂志编委。先后负责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

9、3”计划)1项、国家“863”目标导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等各类基金项目14项,共获准科研经费3380余万元。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26名。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吴阶平医学研究奖(吴-杨奖)1项。五、研究条件: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总面积约3750平方米,包括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约1500余M2,设有较为完整的形态学、

10、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室膜片钳及听觉电生理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建立了一系列稳定的实验技术。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高校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650余M2,建立了完整的神经细胞生物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神经遗传学、神经病理学研究平台。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约1600余M2,主要包括“973”项目神经系统蛋白质组学室、“863”项目中枢神经系统新发病毒感染的脑脊液分子生物学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脑血管疾病室、神经系统感染及脱髓鞘疾病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室、神经机能与电生理室及公共实验室等。仪器设备总值2200余万元,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捕获显微细胞切割系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

11、镜、超薄切片机、倒置及多功能荧光显微镜、膜片钳等大型仪器,长期对校内外各单位开放运行良好,使用率高,并建立如下实验平台:形态学实验室:能开展常规及特殊神经组织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图像分析与神经束路示踪等技术。拥有恒冷箱切片机、超薄切片机、石蜡切片机、脑立体定位仪、组织包埋机、全自动染色机、图像分析系统、多功能荧光显微镜及自动照相系统等设备。分子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能开展常规核酸与蛋白质的操作,基因重组转染,PCR,Western印迹及Northern杂交等技术。拥有低温冰箱、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摇床、凝胶成像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和成套电泳等设

12、备。膜片钳实验室:具有进行单细胞与离体脑片电位记录能力。有膜片钳全套设备3台套(含AXON记录与放大装置,OLYMPUS倒置显微镜及操作台)。细胞培养实验室:已建立稳定的多种神经组织细胞及其它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有超净工作台、倒置生物相差显微镜、二氧化碳孵箱、以及纯水器,液氮贮存等设备。听觉电生理实验室:能开展听觉电生理的相关实验研究。有细胞内电活动记录系统及细胞外电活动记录系统各一套,另外还有八导生理记录仪,微电极放大器等。六、主要研究成果:实验室在研究方向上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26项;近五年主编、参编专著15部,发表科

13、研论文340余篇,其中125篇发表在国外SCI收录期刊。近三来,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课题、国家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重庆市自然基金等)58项,总经费4205万元。七、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验室一直对外开放及交流,近几年先后有10多个单位(如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重医附一院、重医附二院、儿童医院、宁夏医学院、遵义医学院),1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实验室与国外2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英国伦敦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康奈尔大学、密执安大学、Loma Li

14、nda大学、迈阿密大学、美国上州医学院、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多伦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日本浜松医科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等。目前已聘请国内外10位知名专家为学科的客座教授。不定期邀请国内外本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介绍本领域研究进展和国外研究动态。八、发展思路与目标实验室将围绕国家及重庆市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升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科研创新及综合服务能力。重点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团队,培育在本领域有引领作用的拔尖青年科技人才;从规模和研究水平上拓展适应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在神经系统发育与分化,神经损伤的修复、

15、再生与功能重建,神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听觉信息编码及听皮层可塑性等研究领域内,从理论上取得初步结果,技术上具备相应的规模,形成自己的特色,为神经生物学实验室早日成为国际较有影响的实验室或行列奠定基础。(1) 研究方向上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力争在神经系统发育与分化,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与功能重建,神经胶质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听觉信息编码及听皮层可塑性等已形成的研究方向上取得较大突破,达国际水平。(2) 增加原始创新发现,每年争取国家和省部课题7-12项,发表10-15篇SCI收录的英文论著,3年内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使我们实验室在国内神经生物

16、学研究领域有一席之地。(3) 着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更多的优秀中青年脱颖而出,增强人才队伍的国际竞争力。每年招收研究生20-30名,选派1-2名现职人员到国内外实验室短期进修。(4)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建立高技术平台,更新研究手段,改善研究支撑条件,增强学科的整体实力。建设早期发育神经生物学实验室、模式生物实验室、全套电生理实验室、行为测定室等。(5)实验室向校内外、市内外、国内外开放,广泛吸引优秀人才参与研究与交流,不断增强活力提高研究水平。同时鼓励本室人员到国内外在相关领域有特点的实验室交流。辐射临床,提供技术指导,与临床联合开展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九、联系信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联系人:陈鹏慧电话:023-687539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