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营城中村基坑工程监理工作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腐营城中村基坑工程监理工作札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豆腐营城中村基坑工程监理工作札记第一篇:既有建筑注浆一、注浆概况豆腐营城中村改造项目北区为三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11.5m,周边共有7幢砖混结构建筑。其中,五华工商局第2幢为六层住宅楼,已建成约20年,离基坑最近,其山墙外墙面与基坑内壁距离为2.5 m。基坑采用旋挖灌注桩加锚索形成桩锚支护结构,采用在支护桩间深搅桩、支护桩外三重管摆喷桩高压注浆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帷幕深度17m。2009年12月初高压注浆结束时,有一栋楼沉降达到12mm,在基坑开挖至约4m深时,经专家论证决定对该栋地基注浆,自2009年12月下旬起开始对该楼地基采用4810000mm钢花管注浆,至2010年1月下旬结束注浆,
2、共四次,注浆周期约1次/10天,注浆量约为每次40t水泥,共注入水泥约160 t。第一次注浆后,沉降量由12mm增加至24mm,第二次注浆后沉降量由24mm增加至35mm,第三次注浆后沉降量由35 mm增加至43mm ,第四次注浆后沉降量由43mm增加至54mm,平均沉降速率为1.4mm/天,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皆达到报警值。停止注浆后至今一年,该部位未再增加沉降。五华区工商局2幢 高压注浆止水帷幕 钢花管 旋挖桩支护桩 基坑 高压注浆止水帷幕与钢花管土钉注浆示意图二、监理认为此次注浆不妥,意见如下:1、原因分析1)、高压注浆:高压注浆深度范围原建筑物地基为粘土、有机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在建筑
3、物附加荷载下已固结沉降稳定。基坑止水帷幕施工时,高压注浆紧贴建筑物基础外连续进行,并在2天左右结束,破坏了地基土体结构,形成一条破碎带,在地基破坏后至注浆形成的水泥土强度尚未恢复至原地基土体强度以上时(约需7天),地基土体竖向应力不变,而水平向应力减小,造成地基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增加。故高压注浆后建筑物产生一个较大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2)、钢花管注浆:钢花管注浆深度范围土层为粘土和有机质粘土,注浆土层埋深约4至5m。一是注浆过程中及结束后水泥土强度尚未达到原地基强度时,对注浆影响范围的地基土体造成破坏,二是注浆加入约160t水泥,对地基土产生一个局部附加荷载,故每次注浆皆产生一个较大的沉降量和
4、沉降速率。3)、钢花注浆异常现象:钢花管注浆过程中,多次发现注浆压力突然消失,疑为地基内存在溶洞、古河道、旧城排水河、地下废墟、日本人的炸弹坑等,经现场踏勘,发现为所注浆液(击穿排水沟底时压力为1MPa)击穿建筑物周边排水沟底而涌入排水沟所至。2、建议1)、基坑止水帷幕在原有建筑持力层范围内高压注浆时,不可连续进行。宜每隔7天左右进行一根桩的注浆,且后一根桩应与前一根桩间隔一定距离。最好通过试注浆对周边环境进行变形和位移监测,以确定合理的注浆间隔时间、注浆顺序、注浆材料、注浆配合比等施工参数。2)、在原有建筑物下钢花管注浆:一是同样应遵循上述要求。二是要准确掌握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合理确定原有建
5、筑地基加固的必要性。以上述六层楼的砖混结构建筑为例,其地基土为中、低压性土(原为中、高压缩性土,因在建筑物附加应力下已固结沉降稳定),局部倾斜允许值为0.003(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4(整体倾斜为建筑物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与建筑物纵向或横向两端点距离之比值)。而上述建筑在高压注浆后,其局部倾斜和整体倾斜皆远未达到限值。3)、当在原有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范围进行止水帷幕施工或地基注浆加固时,应根据对地基的扰动情况、注浆所产生的附加荷载及注浆体强度效应导致原有地基应力场改变而对原有建筑变形或位移进行验算,优化施工方案和确
6、保原有建筑物安全。第二篇:内支撑一、背景:鉴于北区周边建筑-五华区工商局2幢在钢花管注浆后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皆达到报警值,2010年1月27日,经专家论证后,将该部位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改为桩加内支撑支护结构,以避免桩锚结构中的锚索施工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五华区工商局2幢进一步沉降。二、内支撑原方案:设计人员根据专家意见,保留基坑位于地面和约4.5m处已施工的两层锚索,在基坑深约5.3m处,采用4根800800mm的钢筋砼内支撑取代该基坑两对边位于基坑深约7m和9.5m处的两层锚索。内支撑总长约24.6m,每根内支撑中部设3根450450mm的钢结构格构柱作为支座,将其分为四跨,中间两跨跨
7、度约9.3m,两端跨约2.5m,端跨除中间为800800mm的钢筋砼支撑梁,两侧各设与中间梁成30的斜撑各一根,端跨端部设支承梁,与支护桩采用植筋连接。格构柱柱顶与内支撑整体浇筑。格构柱穿越负三层地下室楼板。格构柱与内支撑节点设400400mm的连梁与内支撑连接,格构柱下端设80010000mm的钢筋砼灌注桩作为格构柱基础。三、监理对内支撑结构的认识:内支撑不宜按梁考虑。桩撑结构由支护桩和内支撑组成。内支撑主要由四个构件组成:1)、主支撑:直接支撑于基坑壁的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等构件上、承受基坑水平推力和自重及施工所产生的竖向荷载的水平构件。其形似梁而实为以轴向力为主的受压构件。故其节点应按柱的构
8、造而不应按梁的构造。(注意识别规范条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第4.5.1条第2款:支撑体系竖向荷载设计值应包括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构件的弯矩、剪力可按多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相邻立柱中心距)冠梁或腰梁 水平辅助支撑 主支撑 内支撑平面示意图主支撑 竖向辅助支撑 水平辅助支撑 冠梁或腰梁 竖向辅助支撑基础桩 旋挖灌注桩 内支撑立面示意图2)、水平辅助支撑:约束主支撑侧向水平位移的水平构件。根据主支撑水平位移方向的不同,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故应按拉压杆考虑,钢筋不宜采用搭接,锚固长度应按受拉构件确定。3)、竖向辅助支撑:约束主支撑竖向位移的竖向构件,其顶部与主支撑互为约束,其
9、下端通常采用桩基础与地基土互为约束。根据主支撑竖向位移方向的不同,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故应按拉压杆考虑,钢筋不宜采用搭接,锚固长度应按受拉构件确定。其下端应设锚固件并锚入坑底以下土层足够深度。(注意识别规范条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JGJ120-99第4.5.3条第1款:立柱内力宜根据支撑条件按空间框架计算;也可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第4.5.3条第2款:各层水平支撑间的立柱受压计算长度可按各层水平支撑间距计算,最下层水平支撑下的立柱受压长度可按底层高度加5倍立柱直径或边长;第4.5.3条第3款:立柱基础应满足抗压和抗拨的要求,并应考虑基坑回弹的影响)4)、冠梁或腰梁:将支护桩所传来荷载传递至内支
10、撑,实质上是多跨连续梁。四、关于本工程内支撑,监理意见如下:(1)、关于格构柱与内支撑和地下室连接:由于内支撑格构柱利用建筑物地基作为地基,格构柱施工后,基坑尚需继续开挖约6.3m,在基坑继续开挖至地下室施工期间荷载尚小于卸土荷载的过程中,地基回弹会导致格构柱上升,可能对内支撑和地下室结构产生向上的推力,格构承受压力。在地下室施工期间的荷载大于卸土荷载后,地基重新被压缩,格构柱下降,可能对内支撑和地下室结构产生向下的拉力,格构柱承受拉力。故格构柱设计除既要考虑受拉又要考虑受压外,为避免格构柱对内支撑和地下室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格构柱不应与内支撑和结构刚性连接。宜将格构柱与内支撑和地下室结构采用滑
11、动连接,或将格构柱与地下室结构隔离。如采用滑动连接,建议格构柱柱体与内支撑和地下室连接接点采用连接件和螺栓固定,或采用螺杆连接。当格构柱上升或下降时,可松开螺栓或调整螺杆以释放位移,消除格构柱位移对内支撑和地下室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2)、关于内支撑拆除方案:采用地下室筏板沿槽浇灌养护7天后先拆除两道内支撑,另两道内支撑待地下室施工完毕、采用先用石粉砂分层夯实回填基坑后再拆除的方案。该方案具有如下不足:1)、工期长:采用筏板沿基槽浇灌达到强度后先拆除两道内支撑,从筏板浇筑完毕至达到内支撑可拆除的强度约需10天,两道内支撑拆除和清除垃圾约需10天,之后再继续地下室施工,即第一次拆除内支撑地下室约
12、需停工20天。拆除另两根内支撑要在地下室基坑用石粉砂分层夯实回填后再拆除,基坑分层夯实回填约需20天,内支撑拆除约10天,即需30天,之后方可继续进行地下室施工。即拆除内支撑,地下室总共约需停工60天。2)、费用高:按设计方案施工,地下室施工单位会就停工损失进行索赔。3)、质量难保证:用石粉砂分层夯实回填基坑,由于目前施工队伍素质高低不一,易发生偷工减料及弄虚作假等行为,质量得不到保证。4)、征对上述不利因素,对方案给予调整,最终按下列方案实施:地下室施工单位正常进行地下室施工,在地下室施工至内支撑部位前具备拆除两道内支撑的条件,先拆除两道内支撑。不具备,则将内支撑与地下室整体浇筑,具备条件时
13、拆除。内支撑穿地下室结构部位由地下室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内支撑以下模板拆除后,即进行地下室外墙防水作业。地下外墙防水作业完成后,用毛石砼进行回填基坑,造价、质量、进度皆优于用石粉砂回填。基坑回填后拆除全部内支撑。内支撑拆除、基坑回填、地下室施工均平行作业。相对于原方案而言,较好地克服了上述不足.(3)、内支撑宜与主体结构共同考虑,可节约主体工程造价和免去内支撑拆除时间。主要理由如下:1)、内支撑与支护桩共同构成桩撑结构的排桩挡土墙。2)、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墙柱梁板本质上为钢筋筋砼墙体与墙柱梁板等支撑所形成的墙撑挡土墙。3)、就支撑体系的作用而言,内支撑与排桩形成的挡土墙与地下室及其墙柱梁板形成的
14、挡土墙是等效的。此建议未被明确采纳。内支撑与地下室结构分开设计,随着地下结构和基坑工程的进展,内支撑最终全部拆除。但内支撑拆除后,地下室成为基坑支撑,最终结果与监理所预期的结果一致。此内支撑从施工至拆除全过程如下:1)、第一种工况:原内支撑设计工况为:基坑开挖至内支撑标高后,开始施工内支撑;内支撑完工后,养护7天后再开挖至坑底。未考虑内支撑拆除过程中由于基坑和地下室结构、内支撑拆除等情况所产生新的工况2)、第二种工况:监理方建议补充内支撑拆除工况,并提出为便于内支撑拆除,基坑开挖完成后,可将筏板沿槽浇灌代替内支撑,此建议被采纳,经设计人员补充设计,形成了第二种工况:筏板沿槽浇灌并养护7天后,先
15、拆除四根内支撑中两边的两根,保留中间的两根。3)、第三种工况:在第二种工况的基础上,设计人员进一步明确,内支撑标高以下的地下结构完工和内支撑标高以下的基坑回填后,拆除剩余的两根内支撑,形成最终由地下室结构作为支撑的基坑支护结构。 三种工况简图如下:主支撑(4根) 竖向辅助支撑 水平辅助支撑 冠梁或腰梁 竖向辅助支撑基础桩 旋挖灌注桩第一种工况:原方案内支撑主支撑(2根) 竖向辅助支撑 水平辅助支撑 冠梁或腰梁筏板 竖向辅助支撑基础桩 旋挖灌注桩第二种工况:筏板浇筑并养护7天后、拆除2根内支撑 地下室外墙 地下室梁板 筏板 C10毛石砼(回填土)第三种工况:内支撑完全拆除,地下室墙柱梁板成为内支
16、撑第三篇:地下水一、地下水降水豆腐营城中村基坑内地下水降水采用降水井方案,其做法为:用旋挖桩机在基坑内钻80017400mm的井孔,井底250mm填0.5至1mm级配碎石,用10根14的三级钢做外径为500mm的钢筋笼井管,外包一层尼龙材料的滤网及5目钢丝网,将钢筋笼井管放入桩孔,钢筋笼井管与桩孔间用0.5至1mm级配碎石回填至比地面低500mm,再用粘土封井口。采用此种降水井的目的是想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事先将坑内地下水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并在坑内降水时防止细粒土流失。对此降水井方案,监理方认为存在下列问题:1、钢筋笼强度太差,当成孔后井壁土层易坍塌时,钢筋笼会因孔壁土压力挤压而变形甚至被封
17、堵,土方开挖时极易被埋没。本工程共在基坑内打井20口,全部因土压力挤压变形被封堵或在挖土过程中被土方埋没而成为废井。2、在基开挖前一次性打17.4m深的井本身意义不大。基坑开挖降水以分层开挖、分层降水为原则。在基坑前即使先打好17.4m的降水井,也只能根据每层土方开挖的深度,将地下水降至开挖面以下1m左右即可,而不能一次性将地下水降至基坑设计深度以下。如果一次性将坑内地下水降至基坑设计深度以下,因土方开挖前基坑支护结构尚未形成,坑内土体排水固结必然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竖向附加荷载而导致坑内土体沉降,从而诱发开挖前已施工的支护桩、止水帷幕及周边建、构筑物在基坑开挖前即产生附加位移和变形,不利于基坑和
18、周边环境安全。征对上述问题,监理建议:根据分层开挖、分层降水的原则,可采用两种方法降低坑内地下水:1、在基坑开挖前在坑内打降水井,对于孔壁土体稳定性较好、土压力小的井孔,可采用钢筋笼井管,但土方开挖时应有严格的保护措施以防井管被机械损坏或补土方埋没。而对于孔壁土体稳定性差、土压力大、易塌孔的井孔,应采用钢花管降水井,以防井管被挤压变形或甚至被封堵,同样应采取应严格的保护措施以防井管被机械损坏或补土方埋没。2、在基坑开挖前不在坑内打降水井,可在每层土方开挖前先挖降水坑和排水沟,将坑内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1m左右即可,对于会产生流砂或管涌的土层,可采取引水堵砂的方案控制细粒土流失。具体做法为,在降水
19、坑坑底和排水沟沟底铺设一层土工布,在土工布上反压一定厚度的碎石,水透过土工布后进入排水沟并汇集至降水坑,土工布将细粒土阻隔而防止其流失。对于流砂管涌严重的土层,直接开挖降水坑和积水沟,会被管涌或流砂很快将坑、沟填平,可采用压周边、挖中间的办法,即在开挖前,先用麻袋或土工布装好碎石,堆码在需开挖的坑、沟周边,然后开挖坑、沟中间,随着位于中间的坑、沟土方开挖,周边装满碎石的麻袋不断滑入坑、沟内,在坑沟内壁周边形成一层不会发生管涌流砂的碎石置换层反压注管涌、流砂,最终形成降水坑和排水沟。本工程采用挖掘机进行无支护土方开挖降水坑时,挖掘机挖斗刚将土取出坑外,坑内立即被管涌和流砂填平,即采用压周边、挖中
20、间的方法并获得成功.除此之外,尚需注意的是:降低地下水时,如开挖层很薄且土体透水差(如粘土或粉质粘土)而开挖层下的土体为透水层很强的土层(如粉土或粉砂),不可将开挖层以下的土层水位降低过多。因开挖层土体透水性差,其排水固结时间长,开挖层以下的土体透水性强,其排水固结时间短,由于两层土排水固结不同步,上层土的排水固结沉降量小于下层土的排水固结沉降量,上下两层土接触面会产生相对位移而形成空腔,当开挖层土体很薄而不能承受开挖层以上土方和施工荷载时,即发生坑内坍陷。而坑内坍陷除影响坑内安全外,也削弱了坑内的被动土压力,从而削弱了支护结构的支座反力,引起支护结构、坑外土体、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和位移增大,甚
21、至发生安全事故。二、地下水回灌 南北区基坑地下水回灌原设计采用小口井钢管井,效果欠佳,经专家论证后,改用大口径回灌井,效果依然不理想.详情如下:1、小口径钢管井:设于基坑周边,采取用140412000mm的钢管井进行回灌补给。具体做法为:用长螺旋钻机先钻35012250mm的孔,孔底用0.5至3mm的级配碎石填充250mm,再将140412250mm的钢管按梅花形布置钻孔后、外包两层塑料窗纱网后放入孔内,钢管与孔壁间用0.5至3mm的级配碎石填充至比地面低500mm处,再用粘土填充至与地面平,钢管顶部比地面高出250mm。(1)、优点:用长螺旋钻机成孔,速度快,成孔深度较深,易达设计要求的回灌
22、深度,施工较安全,成本较低。(2)、需注意的问题:1)、回灌水必须严格控制粘粒粉粒粉砂等细颗粒含量,有条件时最好采用自来水进行回灌,以防堵井。如采用基坑内排水回灌,由于塑料窗纱滤网和碎石滤料孔隙较大,必须设沉泥池或可过滤粘粒、粉粒、粉砂的滤网(如土工布)进行沉淀和过滤,以防粘粒、粉粒、粉砂填充滤网、滤料及回灌井周边强透水层后,封死回灌井,而导致回灌井失效成为废井。本工程因采用含有大量粘粒、粉粒、粉砂的基坑排水进行回灌,回灌一段时间后,发生堵井,虽经多次冼井,仍无法解决,最终导致部分回灌井基本失效。2)、避开高压注浆和深搅桩等水泥土止水帷幕所形成的弱透水层,防止锚索注浆造成堵井.由于回灌井在高压
23、注浆和深搅桩施工后、基坑开挖和锚索施工前施工,一要防止回灌井位于高压注浆或深搅桩施工所形成的弱透水性水泥土层止水帷幕中,导致难以回灌,成为废井.本工程有两口井因位于上述部位,成井后即无法回灌,即成废井.二是回灌井应避开锚索注浆段,位于锚索自由段,并且在锚索注浆时,应将锚索锚固段与自由段连接处严密封堵,将自由段填充密实,在锚索锚固段与自由段接头处设排水管,以便在锚固段注浆时排出孔内积水,当锚固段注浆饱满后,浆液可从排水管排出,避免在锚固段注浆饱满后因无法观察而继续注浆,导致浆液强行进入自由段而封死回灌井。本工程因锚索注浆段未设排水管,在锚固段注浆饱满后无法观察,而是以锚索钻孔孔口返浆作为结束锚索
24、注浆条件,最终导致在锚索注浆结束后,部分回灌井被封死,成为废井。2、大口径回灌井由于钢管井失效,地下水难以补给,导致坑外邻基坑边处地下水位下降约8m左右,在基坑周边形成一个降水漏斗,周边建筑也呈现出离基坑由近而远、由大到小的排水固结、差异沉降特征。经专家论证后,设计人员根据专家意见采用800mm的人工挖大口径回灌井,深度挖至强透水层。对于大口径回灌井,监理看法如下:(1)、人工挖大口径回灌井井壁为混凝土,不透水,井壁四周必须用电钻钻孔.如井壁不钻孔,一是当井底土层为强透水层且渗透系数大于井底以上土层的渗透系数,回灌水只能从井底向井底以下土层补水,形成一个回灌反漏斗,而不能向井底以上土层补水,故
25、无法缓解或阻止基坑外土层排水固结而导致周边建筑所发生的差异沉降。二是即便井底以下土层的渗透系数小于井底以上土层的渗透系数,对于井底以上的同一土层而言,其水平向渗透系数通常大于其竖向渗透系数,故回灌水也优先沿下部土层水平向流失,而难以对井底以上各土层进行补水。其结果与井底以下土层渗透系数大于井底以上土层渗透系数的结果相差不大。故要想人工所挖砼护壁大口径回灌井满足地下水回灌要求,必须在井壁四周用电钻钻孔,以保证对位于井底以上的各土层回灌补水。本工程因井壁四周未钻孔,故虽井底挖至粉砂层,回灌井投入使用后,因无法对井底以上土层回灌补水,周边建筑因地基土排水固结沉降仍未缓解,而最终中止沉降则持续至主体结
26、构完工、排水固结基本完成。(2)、人工挖大口径回灌井进度慢、费用高、危险性大。一般每施工1m深的井需2天左右,且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室息、中毒、坍塌、透水等安全隐患。本工程因一口井挖至11mm深时发生管涌,施工方曾先三次组织工人继续开挖,工人皆自动停工,最终成井深度限于11m。为确保大口径回灌井施工安全,应采用旋挖桩机等大型机械成孔,采用大直径的钢花管井或大直径的砼花管井.(3)锚索应避开回灌井位置.本工程因锚索成孔击穿一口回灌井,导致该井成为废井.三、管涌本工程南区位于海埂路边长约80 m的一段基坑开挖至坑深8至9m时坑底周边发生管涌,为此召开专题会进行分析,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认
27、为由于各栋楼土方开挖流水作业,在该部位形成高约8至9m的坑内无支护边坡,坡体产生附加压力导致坡下土体产生承压水。二是认为下部承压水通过地质钻孔形成自流井。三是认为止水帷幕漏水。对于上述三种观点,监理认为难以解释管涌时间很长且无衰减迹象,也难以解释长约80m范围内、间距约0.5m至2m、数量高达约100个管涌洞形成的管涌群故监理方不赞同上述三种观点,而是认为地质报告难以解释管涌象。根据原地质报告,该部位已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不应该发生管涌。签于发生异常现象管涌,建议根据基坑工程要求,对基坑坑内周边进行补勘。最终监理意见得到认可,进行补勘。而补勘结果证明,原设计止水帷幕下端已进入不透水层,实际上自
28、已开挖的坑底以下开始,止水帷幕深度范围内皆为透水层,该部位并未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坑外地下水在止水帷幕下端形成越流,导致坑内发生管涌。根据补勘报告,有关人员重新进行该部位止水帷幕设计,在南区基坑邻海埂路边半个基坑坑内周边增加一排深搅桩,按坑内外地下水水头与帷幕桩在设计坑底以下的嵌固深度的比值为1:1确定帷幕桩深度,以防止管涌的发生。监理认为:按此确定帷幕桩深度存在下列问题:1)、按截水帷幕嵌固深度比坑内外地下水头差(或坑底承压水头与坑底水位水头差)=1:1确定基坑内增加的深搅桩截水帷幕嵌入坑底土层深度,能防止管涌发生,满足本工程基坑抗渗稳定性要求。监理认为此规定一无理论依据,二是不符合现行建筑
29、基坑支护技术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动水压力小于土体有效重度时,基坑方可满足抗渗稳定.而本工程动水压力远高于土体有效重度,抗流土(管涌、流砂)稳定性不能满足。但监理意见未被完全采纳,对于坑内新增止水帷幕桩,其嵌入坑底以下深度最终确定为:按截水帷幕嵌固深度/坑内外地下水头差(或坑底承压水头与坑底水位水头差)=1.2:1确定。由于此决定仍无理论依据,且仍存在部分剖面为悬挂式止水帷幕,未达不到全面防止管涌的目的,在后续基坑开挖过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由于南区基坑周边邻海埂路边止水帷幕未完全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该部位基坑开挖至筏板坑底后(深约14m),再次产生大面积管
30、涌群。考虑到筏板坑中间的电梯坑深约17m,采用挖探坑的办法试挖,结果发生管涌和流砂将探坑填平,于是要求有关人员出处理方案,有关人员制定了在坑内打降水井的方案。监理认为:由于坑内降水存在前述安全隐患,不宜采用,建议在电梯坑周边采用注浆做止水帷幕。最终采用在电梯坑周边做深搅桩止水帷幕:深搅桩桩长9至11m,端部嵌入坑底下部粘性土层1m,形成一个由落底式止水帷幕组成的坑内小基坑。在电梯坑周边用落底式止水帷幕做坑中小基坑的方案,总体上成功,电梯基坑开挖后,未发生管涌、流砂。但有一根深搅桩因所处位置表面粉质粘土仅0.6m厚,深搅桩成孔时钻通此粉质粘土层,施工后形成一个桩径大小、深约0.6m的管涌孔。设计
31、采用普通水泥素水泥浆单根钢花管注浆,先用挖掘机压入一根长12m的钢花管,用海带封住管涌孔,再注入配合比1:1的水泥浆,共注入水泥约6.7t,终止注浆压力为0.5MPa。注浆结束后前三天,除钢花管管内和管周有少量出水外,未发生管涌。至第四天,管周开始出现管涌,以后逐步加剧。但与深搅桩施工刚结束时管涌相比,已大幅度减弱。对于遗留的管涌,最终采取前述引水堵砂法进行处理。此次注浆对深搅管涌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有待改进。对于此类管涌,监理方建议采取如下方法:1) 、埋管:引水泄压管:将一根直径100mm左右钢管压入管涌孔内,插入深度8m左右,管顶高于管涌处坑底5cm,管顶装一闸阀,注浆时闸阀开启,作为
32、注浆引水泄压用,以防止水泥土在终凝并达到一定强度前被地下水破坏。待水泥土产生一定强度后关闭,以封闭地下水。孔塞注浆管:将一根直径48mm、长5m的钢花管压入管涌孔内,花管孔位于管下端2m范围,花管所有注浆孔的面积按花管内径面积的1.5倍确定。填充注浆管:将一根直径48mm、长12m的钢花管压入管涌孔内,花管孔位于管下端7m范围,花管所有注浆孔的面积按花管内径面积的1.5倍确定。2) 、注浆孔塞注浆:采用水玻璃水泥浆对孔塞注浆管进行注浆,配比由试配确定,初凝时间根据注浆设备的压力与流量,在保证必要的注浆量的情况下,越短越好,注浆时间控制在初凝时间的一半,以防注浆设备堵塞。填充注浆:采用水泥浆加少量水玻璃对填充注浆管进行注浆,填充注浆至少在孔塞注浆终凝后进行,如发生地面涌浆,可间隙30min左右后再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