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9941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草病虫害分级与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ppt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一、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二、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 三、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方法,一、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品种的抗性评价、药效评估、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预测预报 YCT 39-1996 烟草病害分级及调查方法GB/T 23222-2008,相关术语,病情指数 指烟草群体水平上的病害发生程度,是以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相结合的统计结果,用数值表示发病的程度。病害严重度 植株或根、茎、叶等部位的受害程度。蚜量指数 指烟草群体水平上的蚜虫发生程度,是以蚜虫数量级别与调查样本数相结合的统计结果,用数值表示蚜虫的发生程度。,病害严重度分级依据,叶斑类病害 多以叶片为调查单元,

2、按病斑总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数分级系统病害或局部病害 以单株为调查单元时,则按全株症状严重度分成若干级。参考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和工业上利用价值因素,赤星病。收购中对残伤限制要求。合理性和实用性。,黑胫病,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或1/3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病斑环绕茎围1/31/2,或1/31/2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5级: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1/2,但未全部环绕茎围,或1/22/3叶片凋萎。7级:茎部病斑全部环绕茎围,或2/3以上叶片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1,3,5,7,9,青枯病,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全株无病。1

3、级:茎部偶有褪绿斑,或病侧1/2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有黑色条斑,但不超过茎高1/2,或病侧1/22/3叶片凋萎。5级:茎部黑色条斑超过茎高1/2,但未到达茎顶部,或病侧2/3以上叶片凋萎。7级:茎部黑色条斑到达茎顶部,或病株叶片全部凋萎。9级:病株基本枯死。,5,7,9,3-5,3,仅依据黑色条斑判定(未考虑凋萎等症状),根黑腐病,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无病,植株生长正常。1级:植株生长基本正常或稍有矮化,少数根坏死呈黑色,中下部叶片褪绿(或变色)。3级:病株株高比健株矮1/41/3,或半数根坏死呈黑色,1/22/3叶片萎蔫,中下部叶片稍有干尖、干边。5级:病株比健株矮1/31/2,大

4、部分根坏死呈黑色,2/3以上叶片萎蔫,明显干尖、干边。7级:病株比健株矮1/2以上,全株叶片凋萎,根全部坏死呈黑色,近地表的次生根受害明显。9级:病株基本枯死。,根结线虫病,生长期田间调查0级:植株生长正常。1级:植株生长基本正常,叶缘、叶尖部分变黄,但不干尖。3级:病株比健株矮1/41/3,或叶片轻度干尖、干边。5级:病株比健株矮1/31/2,或大部分叶片干尖、干边或有枯黄斑。7级:病株比健株矮1/2以上,全部叶片干尖、干边或有枯黄斑。9级:植株严重矮化,全株叶片基本干枯。,根结线虫病,采收结束后拔根调查0级:根部正常。1级:1/4以下根上有少量根结。3级:1/41/3根上有少量根结。5级:

5、1/31/2根上有根结。7级:1/2以上根上有根结,少量次生根上产生根结。9级:所有根上(包括次生根)长满根结。,白粉病,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6%10%。5级:11%20%。7级:21%40%。9级:41%以上。,赤星病、野火病、角斑病,适用于在调制过程中病斑明显扩大的叶斑病害,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全叶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以下。3级:2%5%。5级:6%10%。7级:11%20%。9级:21%以上。,其他叶斑病,蛙眼病、炭疽病、气候性斑点病、蚀纹病及坏死性病毒病、烟草环斑病毒病等,包括叶片烘烤后病斑面积无明显扩大

6、的叶部病害。,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全叶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6%10%。5级:11%20%。7级:21%40%。9级:41%以上。,以株为单位的叶斑类调查,适用于所有叶斑病害较大面积调查。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全株无病。1级:全株病斑很少,即小病斑(直径2 mm)不超过15个,大病斑(直径2 mm)不超过2个。3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即小病斑50个以内,大病斑210个。5级:1/3以下叶片上有中量病斑,即小病斑50100个,大病斑1020个。7级:1/32/3叶片上有病斑,病斑中量到多量,即小病斑100个以上,大病斑20个以上,下部个别叶片干枯。9级:2

7、/3以上叶片有病斑,病斑多,部分叶片干枯。,叶斑类病害分级模式图,计算机模拟:Photoshop,病斑与叶片面积比值=病斑像素/叶片像素,0,1,1(上限),3(低限),3(高限),5(高限),7(高限),9,5,5,9,1,5,病毒病(TMV、CMV、PVY),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0级:全株无病。1级:心叶脉明或轻微花叶,病株无明显矮化。3级:1/3叶片花叶但不变形,或病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3/4以上。5级:1/31/2叶片花叶,或少数叶片变形,或主脉变黑;或病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2/33/4。7级:1/22/3叶片花叶,或变形或主侧脉坏死;或病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1/22/3。9级:全株叶片花叶

8、,严重变形或坏死,或病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1/2以上。,1,3,9,烟蚜,调查烟株顶部已展开的5片叶,记载每片叶的蚜量级别0级:0头叶1级:15头叶。2级:620头叶。3级:21100头叶。4级:101500头叶。,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或叶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有蚜(虫)株率(%)有蚜(虫)株数/调查总株数100,蚜量指数=(各级叶数该级别值)/(调查总株数或叶数最高级值)100平均单株蚜量总蚜量总株数百株虫量(总虫量总株数)100有卵株率(%)(有卵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注意

9、事项!,以上病害分级模式图仅供参考(计算机模拟)实际应用中会有差距(叶斑类病害实际调查可能偏高)上下限问题:20%,21%掌握统一尺度调查人员固定调查同一个重复分级标准的变化 0、(0.5)、1、2、3、4 0、1、3、5、7、9,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举例:共调查100株(叶)若严重度均为1级:原病情指数(100X1100X4)X10025 现病情指数(100X1100X9)X10011若严重度均为倒数第2级(赤星病):原病情指数(100X3100X4)X10075 现病情指数(100X7100X9)X10077.78病情指数计算方法,二、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调查方法,(一)病害(二)昆虫及其他动

10、物(三)杂草,(一)病害种类调查方法,种类普查1、普查范围 选择不同生态条件的县(市)设置普查点(覆盖全省面积80以上)。2、普查内容 病害种类、分布、为害程度、病害防治情况等。3、普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乡镇选2-3个调查点,其他乡镇随机调查。生育期(苗期、团棵期、旺长期、采收期等)记载种类、发生程度、发病条件等。,系统调查 每省区选择植烟面积大、生态条件有代表性的县市()个,每个县市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23个,对当地的主要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可结合测报点调查)标本制作及照片 对当地发现的病害制作实物标本,并对各发病部位及不同发病时期的症状拍摄高清晰度数码照片,数码相机像素不低于50

11、0万像素,照片命名格式为:XX省XX县XX病害,统一保存为JPEG格式。,局部、群体、病征、不同部位等,新病害鉴定 对田间无法鉴别的新病害,采集样品交由技术依托单位进行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等项目的测定。,(二)昆虫及其他动物 种类普查1、选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烟县()个,每县选择35个植烟乡镇,每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烟田调查采集。2、调查时期 苗床期、移栽前、移栽-团棵期、旺长期、采收期、留种田3、调查内容和方法 随机采集、定点采集、人工饲养(虫态、寄生)害虫、天敌 虫口密度、虫态、寄生率、受害率 品种、土质类型、生育期、前茬作物、气候因素、环境条件、GPS信息等内容。,标本制作及照

12、片 对调查到的昆虫或其他动物种类制作标本,并拍摄高清晰度数码照片。主要害虫种类要对各虫态、为害症状拍摄数码照片。数码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像素,照片命名格式为:XX省XX县XX(昆虫名称),统一保存为JPEG格式。,最好拍摄昆虫的生态照片,展现主要特征,系统调查 结合测报工作,选择植烟面积大、生态条件有代表性的县市,每个县市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23个,对当地的主要害虫及天敌进行系统调查。发生动态、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等。,昆虫群落调查 选择植烟面积大、生态条件有代表性的县市3-5个,每个县市选择有代表性的烟田2亩左右,整个生育期不使用杀虫剂,同时设置常规生产田块(2亩左右)作为对照。对当地烟田昆虫

13、群落进行调查,移栽后每5天调查一次,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记载每株烟每个叶位上的昆虫(含蜘蛛)种类、虫态和数量,同时记载相关信息,分析烟田昆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的群落参数。此项调查可结合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系统调查进行。,(三)杂草杂草种类及危害调查1、取样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烟县()个,每县选择35个植烟乡镇的有代表性烟田进行调查采集。分别于移栽还苗后、团棵期、旺长期、成熟采收期调查一次。,调查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每样点面积为1m2(1m1cm),每个样点调查的内容包括杂草种类、株数、平均高度、鲜重(旺长期至采收前)和调查田块及作物的有关情况。量化参数:田间均度、田间频度、田间密

14、度、平均盖度,杂草发生规律调查 选择植烟面积大、生态条件有代表性的县市()个,每个县市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23个,对当地杂草系统调查,移栽后每10天调查一次,5点取样,每点0.25m2(0.5m0.5cm),调查样方内的杂草种类和株数。,除草剂药害调查(1)调查出现药害烟株的百分比(2)药害分级 0级:无药害;1级: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2级:中等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3级: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一般要求补偿部分经济损失;4级:严重药害,烟草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必须补偿经济损失。同时,应准确记录药害症状,如生长抑制、褪绿、枯

15、斑、畸形等。,杂草种子库的数量特征及演替规律研究,耕翻起垄前,用直径5cm的圆筒形土壤取样器,每块田按照对角线5点取样,重复4次。按05cm、5.110cm、10.115cm、15.120cm 4个土层取样,每层土样分别置于0.1m2的塑料盒中。采用直接萌发法观察出草情况。主要由技术依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标本制作及照片,对调查到的杂草种类,拍摄不同生长时期的数码照片,并制作标本。数码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像素,照片命名格式为:XX省XX县XX(杂草名称),统一保存为JPEG格式。幼苗、单株、花、果实等,背景清晰,荠菜:幼苗、单株、花序,背景,2、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方法,病害:(1)系

16、统调查(2)普查(发生、危害程度)(3)发生程度分级标准(4)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总 赤星病 黑胫病 野火、角斑病、根结线虫病、蚜传病毒病、青枯病,害虫:越冬虫源基数调查 田间成虫消长调查 系统调查和普查 天敌调查方法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总 烟蚜、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1、烟蚜调查方法,早春虫源基数调查 木本寄主植物 草本寄主植物有翅蚜迁飞调查 黄皿诱集,每天定时调查,及时更换。1m左右高度,根据烟株高度进行调整。,系统调查 移栽后进行,调查田不使用杀虫剂。大田普查 在烟草移栽后10 d、团棵期、旺长期分别进行3次较大面积普查。直接计数或分级调查。综合考虑当地品种、种植区域

17、、生态条件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调查田块数量应不少于10块,每块烟田面积不少于667m2,普查面积占当地植烟面积的比例应不小于1%。,天敌调查 系统调查的同时,调查烟蚜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天敌单位的折算(1)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等食蚜量大的瓢虫成、幼虫,1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2)龟纹瓢虫、多异瓢虫的成、幼虫,大草蛉、中华草蛉的幼虫、食蚜蝇幼虫,2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3)草间小黑蛛等一般食蚜量的天敌,4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4)小花蝽、大眼长蝽,10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5)僵蚜,120个虫体作为1个天敌单位。,烟蚜发生程度划分标准,烟蚜发生程度分为6级,主要以

18、当地烟蚜发生盛期的平均单株蚜量(X)来确定,分级指标如下。0级(无发生):0;1级(轻发生):0X10;2级(中等偏轻发生):10X50;3级(中等发生):50X100;4级(中等偏重发生):100X200;5级(大发生):X200。,2、烟青虫、棉铃虫调查方法,越冬虫源基数调查 越冬蛹常年羽化始期前20 d调查,选取当地最末一代烟青虫主要寄主作物田(烟草、辣椒等)调查,每块地随机5点取样,兼顾地边及中间,每点调查1 m2,调查深度15 cm的土壤中越冬蛹的数量,调查各类作物不少于5块田。计算单位面积越冬蛹量,并统计各类作物种植面积。,水盆,笼罩,黏胶,田间成虫消长调查 性信息素诱杀 笼罩诱捕

19、器,瞬间上飞:笼罩式下飞:漏斗式旋转:干式、水盆,干式,漏斗式,锥形(笼罩)诱捕器,诱芯如何保存?,性信息素产品易挥发,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15至-5度)保存处应远离高温环境,诱芯应避免暴晒。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袋使用时根据有效期定期更换,系统调查 查幼虫:百株虫量、有虫株率。查卵:有卵株率及百株卵量 采用平行线10点取样方法,定点定株,共调查10行(应根据地块大小适当隔行,下同),每行连续调查10株。每5 d调查1次普查 在每代烟青虫、棉铃虫混合种群发生为害盛期进行大面积普查,均应在大面积防治前进行,同一地区每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综合考虑当地品种、种植区域、生态条件等因素,选择有

20、代表性的田块,调查田块数量应不少于10块,每块烟田面积不少于667m2,普查面积占当地植烟面积的比例应不小于1%。,天敌调查方法在每次进行烟青虫系统调查的同时,调查烟青虫天敌的种类、虫态和数量(包括株间和地面。在烟青虫卵高峰期和幼虫的盛发期,分别从田间采集50100粒卵和35龄幼虫50100头,带回室内饲养,观察被寄生情况,鉴定寄生性天敌种类并计数。,烟青虫、棉铃虫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发生程度分为6级,主要以当地烟青虫、棉铃虫混合种群幼虫发生盛期的百株虫量(X)来确定,分级指标如下。0级(无发生):0;1级(轻发生):0X10;2级(中等偏轻发生):10X35;3级(中等发生):35X60;4级

21、(中等偏重发生):60X85;5级(大发生):X85。,3 小地老虎调查方法,1成虫发生动态调查自当地越冬代成虫常年始见期开始 性诱剂诱捕器设置方法 2卵量调查 当地越冬代成虫常年始见期开始,至烟田小地老虎为害末期结束。采用麻袋片诱集法。每块类型田内放置30片面积为100 cm2的正方形麻袋片,固定于地表面,每两片之间至少相距5 m,每3 d调查一次麻袋片上的卵量。在麻袋片诱卵的类型田内,将麻袋片放在便于观察并与田间小气候相近的的田边,但不可放在向阳面或阳光直射的地方。采集诱到的卵粒,标记采集日期,每天早晨观察卵粒的孵化进度。,移栽前幼虫密度调查 烟田移栽前10 d进行1次调查。每块类型田内采

22、用平行线取样方法,共调查10垄(应根据地块大小适当隔行,下同),每垄调查3 m,记载每样点内杂草上及土壤中小地老虎幼虫数量及幼虫发育进度。,4 系统调查烟草移栽后开始,至地老虎为害期基本结束。选择有代表性的烟田23块作为观测圃,每块田面积不少于667m2,调查期间不施用杀虫剂,采用平行线取样方法,定点定株,调查10行,每行连续调查10株,共计100株。每隔3 d调查一次,直至地老虎为害期基本结束。记载烟株、根际和地面松土内的幼虫数量,同时根据地老虎的为害症状记载被害株数,并计算被害株率。,大田普查在小地老虎发生为害盛期进行大面积普查,同一地区每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调查田块数量应不少于10块,

23、每块烟田面积不少于667 m2采用平行线取样方法,调查10行,每行连续调查10株,共计100株。根据地老虎的为害症状记载被害株数和幼虫数量,并计算被害株率及百株虫量。,6 发生程度划分标准小地老虎发生程度分为6级,主要以当地小地老虎幼虫发生盛期的断苗率(X)来确定,分级指标如下。0级(无发生):0;1级(轻发生):0X2%;2级(中等偏轻发生):2%X5%;3级(中等发生):5%X8%;4级(中等偏重发生):8%X11%;5级(大发生):X11%。,4、病毒病调查方法,传毒媒介虫源基数调查 传毒媒介有翅蚜迁飞调查方法系统调查 5-6叶期调查一次,烟草移栽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打顶后结束。每个苗

24、床调查100株烟苗。移栽后大田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定点定株,每点顺行连续调查50株。记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大田普查 在烟草成苗期、团棵期、旺长期、采收期分别进行4次普查调查田块数量应不少于10块,每块烟田面积不少于667m2。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不少于50株,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烟草病毒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5、赤星病调查方法,系统调查 田间出现赤星病病斑后,每5d调查一次,完全采收后结束。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气候烟草种植区域,建立相对固定观测圃,面积应大于667m2,种植品种为常年稳定感病品种。调查期间不施用防治该病的杀菌剂,调查期间不采收,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采用对角线5

25、点取样方法,每点挂牌定5株,5 d调查一次,若遇降雨天气,改为每3 d调查一次,以叶片为单位全株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病原孢子数量动态观测 移栽后30d,在系统观测田,每隔10行设置1个观测点,共设置3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按150cm高度设置人工孢子捕捉器,按照不同方向装置3枚涂有凡士林油的载玻片。每隔3d将载玻片(涂有凡士林油)取回,并换载玻片一次。光学显微镜下检查载玻片捕捉到的赤星病菌孢子,每个载玻片检查5个视野(2010倍),3个载玻片的平均孢子捕捉量为连续3d的孢子捕捉量 也可田间设置1个孢子自动捕捉器,3天记载一次,大田普查 烟草打顶期、下部叶采收期、中部叶采收期、上部叶采收

26、期各调查一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代表性调查田块,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5块。每块田块面积在667m2以上,普查总面积不少于当地种植面积的1%。采用按行踏查方法,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调查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6、黑胫病调查方法,系统调查 移栽后10d开始调查,直至采收结束。调查在晴天中午以后进行,每5d调查一次。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气候烟草种植区域,建立相对固定观测圃,面积应大于667m2,种植品种为常年稳定感病品种。调查期间不施用防治该病的杀菌剂,调查期间不采收,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移栽后大田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定

27、点定株,每点顺行连续调查5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大田普查 在烟草成苗期(8-10叶期)、团棵期、旺长期、采收期分别进行4次普查,同一地区每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选择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苗床和烟田,调查苗床数量不少于10个,田块数量应不少于10块,每块烟田面积不少于667m2。普查总面积不少于当地种植面积的1%。每个苗床随机调查不少于100株。每块田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方法,每点50株,共查25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烟草黑胫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7、资料收集、调查数据汇总,资料收集 a)当地种植的主要烟草品种、播种期、移栽期、种植面积、种植制度等;b)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实测值和预测值。测报资料汇总 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载烟草种植和病虫发生、防治情况,总结发生特点,并进行原因分析,将原始记录与汇总材料装订成册,并作为正式档案保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