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9969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概述及常用术语定义理解分析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环境科学系,2013年3月,第二讲 概述及常用术语的理解,2,第二章 环境管理体系概述、模式与术语,第一节 概述 包括:前言、引言、范围、体系内容第二节 环境管理体系模式第三节 定义与术语,3,ISO14001:2004 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他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

2、员会(IEC)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14001是由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1)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仅供参考。,4,ISO14001标准的内容,引言,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附录 A、B,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5,引 言,为组织提供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使组织的环境绩效持续满足法律法规和自身的方针要求;不是用来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

3、律责任;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和可持续发展;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环境表现)的绝对要求;不保证取得最优的环境结果,但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化的结果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标准的特点、主要作用、运行模式、适用性,6,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财务或风险等管理体系的要求。但可以将本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组织可通过对现有管理体系作出修改,以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这里还要指出,对各种管理体系要素的应用,可能因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相关方而异。,7,与组织原有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本标准中规

4、定的管理体系要求,不必独立于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8,1、范 围,适用于组织所确定的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确保自己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遵循: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3)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予以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进行认证/注册。,9,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PDCA),4.3 策划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4

5、.3.3 目标、指标和方案,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 检查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 4.5.3不符合、纠正措 施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持续改进,4.2 环境方针,4.6 管理评审,10,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特点及基本思想,着眼于持续改进核心是污染预防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重视全过程控制立足于全员意识与参与作用系统化、程序化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关键活动是审核及监测与测量,11,1、环境管理的

6、术语和定义(15个)2、管理体系通用术语和定义(16个)3、审核方面术语(8个),ISO14001术语与定义(三类49个),12,环 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组 织、相 关 方,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 核 员,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环境绩效,不 符 合、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文 件、程 序、记 录,13,3.16 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理解要点:1、组织应具有明确的工作职能。2、

7、组织应能在其职能范围内能实施行政管理、能控制和改变这些活动。3、组织不一定是法人单位,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不一定具有法人资格。4、组织的性质不限,公有或私有。,14,3.13 相关方,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3.10)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理解要点:1、相关方的一部分是组织的环境绩效对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经济收入有直 接影响的个人或团体。2、相关方的另一部分是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的个人或团体。,15,3.5 环境,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

8、到全球系统。,理解要点:1、“外部存在”是指组织运行活动以外客观存在的多种物质的组合。2、各种因素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不仅局限于组织内部和组织周围,可能涉及到全球系统。,16,3.6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3.16)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产生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3.7)。,理解要点:1、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进行这些活动或过程中有些因素与环境发生效 应,成为环境因素。2、环境因素与环境效应是不同的,不同的环境因素控制方式是不同的,重要环 境因素应重点控制。,17,3.7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的环境因

9、素(3.6)给环境(3.5)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理解要点:1、环境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2、环境因素是“因”,环境影响是“果”。,18,3.11 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组织的行动,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理解要点:1、明确了职责: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并发布环境方针。2、提出了组织对环境因素实施管理的总体意图和方向,使环境管理行为准则。3、组织的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应依据环境方针制定。,19,3.9 环境目标,组织(3.16)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

10、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理解要点:1、依据环境方针制定,是组织对自己环境绩效的总要求。2、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满足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要求情况,还应考虑技术、经济、运行等方面因素,使其切实可行。3、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但应便于测量。,20,3.12 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3.9)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3.16)或其局部。,理解要点:1、是对实现环境目标做出具体的规定,包括时限要求,依据环境目标制定。2、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可以落实到岗位和个人。,21,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方针是宏观要求

11、;环境目标是控制要求;环境指标是具体要求。,22,3.18 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采用(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对源的减少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和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理解要点:1、一方面是对过程实施控制,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或排放。2、另一方面是资源或能源替代、工艺过程的改进、废物的再生和利用、污染物 的无害化处理。3、预防的原则:不产生污染物为最优;减少污染产出,对产出的污染进行治理。,2

12、3,3.10 环境绩效,组织(3.16)对其环境因素(3.6)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注:在环境管理体系(3.8)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环境指标(3.12)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理解要点:1、指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环境因素取得的成绩或效果。2、其依据是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或其他环境要求。,24,3.2 持续改进,不断地对环境管理体系(3.8)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3.10)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理解要点:1、改进是一

13、种有益于环境的行为,贵在“持续”。2、能体改组织整体的环境绩效,改进是多方面的。3、组织根据环境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和人力、财力、技术和运营情况确定改 进的方面,并不要求所有方面同时改进。4、持续改进是周而复始的行为。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25,3.3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理解要点:1、是对已产生的不符合采取的措施。2、应针对产生不符合的原因制定措施,这就要求对产生不符合的过程进行调查 分析分析,找出“原因”所在。,26,3.17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理解要点:1、是对即将要产生(潜在)的不符合采取措施,潜在不符合

14、通常是通过对测量 结果进行系统分析而发现的。2、制定措施的依据是潜在不符合的原因。,27,纠正和纠正措施之间的区别,纠正的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所采取 的措施。纠正的目的:消除已存在不符合,使其符合相关要求。纠正措施的目的:消除产生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不符合。,28,3.8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3.16)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7)。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理解要点:1、一

15、个组织总的管理体系是由多部份组成,环境管理体系只是组织管理体系的 一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财务 管理体系等)2、管理体系是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系统方法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 素组成。3、环境管理体系的作用是:制定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与指标;通过一系列相互 关联要素的实施来控制环境因素,实现环境方针和目标。,29,3.14 内部审核,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3.16)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系。,理解要点:1、针对

16、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进行定义。2、是组织自我监测、自我完善其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过程。3、是通过检查、询问、观察的方式获取客观证据,并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 则相比较,以此判定环境管理体系实际运行情况与审核准则之间的差距。4、内部审核应具有系统性、独立性、同时应形成文件。,30,3.1 审核员,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理解要点:1、环境方面的审核能力主要包括:理解ISO14001标准内涵;具备环境方面的专 业知识;了解审核程序且有一定的审核技巧。2、具备能力的途径是教育、培训、经验。3、对审核人员的素质要求:除应具备一定的审核能力外,在审核过程中还应遵 守审核人员的职业规范,如客观、公正、独立、保

17、密、避免冲突等。,31,3.15 不符合,未满足要求。,理解要点:1、“要求”来自于I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相关方。2、不符合有程度上的区分,如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32,3.4 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介。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3.7.2。,理解要点:1、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和承载媒体。2、媒体不限,只要能便于传达信息、便于查找、便于保存即可。3、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组织自己制定的管理文件,另一部分是组织因管理需 要选用的外部文件。,33,3.19 程

18、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中3.4.5。,理解要点:1、程序时规定如何进行某项活动,或如何完成某个过程。2、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34,3.20 记录,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注:摘编自GB/T190002000中3.7.6。,理解要点:1、记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件,制定记录表时应按文件管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如制定的记录表应经审批后发放。2、填写后的记录可为管理体系提供符合性证据、具有可追溯性、可为纠正和预 防措施提供证据。,35,思考题,什么是环境因素,什么是环境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各有什么作用?纠正和纠正措施有什么区别?记录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管理记录?举例说明过程的含义。审核的含义是什么?审核分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