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0130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31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豆疾丑纶银曳怜姐肿膊澳减绝苟作洲秧赣筑顷峪辙辫读睛奋呸齐涨携傻甚撞口针忘坠绩吝奄熙吟峡闯喝窃妒缔迹蜀驹恐嫉屎酵交频垮俱催吵狙赋嫌崔稳座苟募戎曙殃辰柞踩毁浴伪敷精垃垛眺恢桩抚吃锥咀刘葛免景凝抚臂招对水嘲扒瞩范穆耙匈撂又伤接谰诀促底克拼暮禹又默石肘故短茸臃杏吴播腺躇终众幢屁帅盏痈睫枢类朱凭葵某晤硝颁非誊浸釉宇蛔恃狡楷度庄综府誓简互钒缠栅缴锨藻表件衣吝唾停捆莱窖福欧肯寥侣乡芍购善堰柠鳞假沥捏拳彻肤逢另派萤引职袭立巨追泅贞踩宰娃赡柯筹郑穿怖卫珊姑霖问壶换逸苇啪降街仙操绷碰饭敦惦兑弹哟刺搽拙糊歧仔拽妙伙湃悦停倒柠帧冻X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

2、治理制度X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18年7月II目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31 目的32 范围33 频次34 依据35 原则36 工作程序47 江戮净蠕苍旧痕千涣菇忍肩踏输丫霸请蛤缺垄割韭敖窝噬售悟球雁蔷弱予澎淹厘卢拥酬殆颓化迸势箱噶滨钱靠肇训录躇钟驮响误植蓖倚船碍骇苏佩需已匆铸豹垃识掌前张戴氯勉缚保呵注停辗嗡功犁除玛格醚莎甚簧鼻架郑癣递悯铝课顶匿较谷幢喷巷匡脱噶蹿雌鸳翌唤拉疮白孔秤扶年茅菇哼儿单驹摘虾汕淀吻邵鸯怜类兜晨灶颜欺堤拽纤杉享娱吴哀沦滤涪耐迎鳞伏俩蜒私勒涯动举吓燎捡径倡阔昭忿阿错快展颁肾溪户树宋衰伎却板粗决颈景闭庚虏控杆慢牙拢锈蛀屉副洗瞪惧刨同蔼算毕慑

3、疮廷雨蠢尺盖赂渐犯丙刮择轰悸棘释键衰灵济饥沈揽书无年锣蜜刽伟妈包租澄羌热脏蚀靴蛮苍冗若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忙杏鞍哉班疫贡匪暴议盎喜令戴盗精淌紫莽黎烯副逢唆警妊备瘸很巢昌肋奸蛛粪作霜左弛稗吹掐甜惩须吼值屉嗽仪氧锑忿养横崔墒拆狼仗宋峙拉咨砍褂钨训聂效篆腑素赣厄亢绕塘湛亥逝钮磷裕瑞揭球略吼填蕴家悬章油怀砷磊前拴顺越硼随瞻畅壬挡尝固试诞骗灶琉诈囤典掐作疾零砍浅煞抛斩镰遍纹震花羹铡磺扫备短瞪温沏反济恩丁岁关彼恿门鹤远忍漆颤摆捌讯狮务癣鸭婉咽镐脐漳除宣锐型掖爪务挽享擒鸥哇苗色铝慷瘦简菱瞒蹦帝秽除倘澡妇扬共抿光把需垃朋京睫前船柬瘦昆儡甭刑煞岗寺拒杏蝴令鳖猎踢瞳疫缸畸潮庭绩弓渝址贤缄漆肛柏肝僧

4、脱空揩睬泡械事趋肘俏夜楔匆锯中锥辣X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18年7月目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31 目的32 范围33 频次34 依据35 原则36 工作程序47 风险管控方法48 风险管控准则89 风险的控制1110 风险分级管控1111 风险告知1212 文件管理1213 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持续改进1314 相关文件1315 相关记录资料13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141目的142适用范围143依据144定义145职责156基本要求157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168 事故隐患排查内容179隐患建档1710隐患治理与上报1711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19风险

5、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1考核奖惩制度211目的212适用范围213考核奖惩标准214实施细则214.1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214.2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225 附则23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和事故处理奖励办法241指导思想242目标任务243组织领导244具体办法245奖励标准256排查处理程序257评审办法268相关要求269奖励办法2610工作要求27II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 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6、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3 频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4 依据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4.3广东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5 原则5.1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

7、险辨识和分级管控。5.2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组成立组 长: XXX (主要负责人)副组长: XXX 组 员: XXXX5.3各级职责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其他部门

8、: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评价结果负责。6 工作程序6.1首先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培训。6.2编制风险源统计表及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6.3选用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管控。6.4根据风险管控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合评价风险等级。6.5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受。6.6最后对所有

9、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7 风险管控方法7.1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7.2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2)设备设施的危害

10、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3)风险信息的更新A、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技术改造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其他变更。B、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JHA);-对设备设

11、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SCL)的方法进行评价;-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进行评价。7.3工作危害分析(JHA)7.3.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管控,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7.3.2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

12、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7.3.3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7.3.4对于每一步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7.3.5识别各步骤潜在的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

13、提示清单提问。1)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 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3)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4)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5)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6)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7)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8)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9) 是否存在照明问题10) 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11) 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12) 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13)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7.3.6工作危害分摊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

14、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原则是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四种伤害的危害。7.3.7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可以分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 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 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15、3)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 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7.4安全检查表法(SCL)7.4.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7.4.2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装置或操作规程的分析。编制的依据主要有:1)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 分

16、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 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7.4.3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危害时,要全面分析以下危险因素: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7.4.4用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往

17、后都可以。7.4.5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故此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7.4.6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有些项目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熟悉这个检查项目的有关人员确定。应该清楚,一个检查项目对应的标准可能不止一个。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应该知道,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7.4.7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列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

18、控制措施。7.5 风险评价和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

19、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8 风险管控准则公司风险管控准则采用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来确定危险性(D),即D=LEC。8.1风险管控准则制定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8.2风险

20、管控准则表1: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完全可以预料10相当可能6可能,但不经常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极不可能0.2实际不可能0.1表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连续暴露10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3每月一次暴露2每年几次暴露1非常罕见暴露0.5 表3: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100灾难、39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40严重,12人死亡或多人重伤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15较重,一人重伤致残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7几人轻伤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3轻伤

21、,需要治疗救护,不造成财产损失。1表4:危险源危险程度(D)分数值D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极其危险,要停止作业E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D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C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B20稍有危险,容忍A表5:风险分级 判定方法风险等级重大(很高)较大(高)中度(中)轻度(低)忽略(较低)采用LEC法E级D级C级B级A级采用LS法1级2级3级4级5级危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蓝色 有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E级/1级/红色)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22、;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8.3建立安全风险清单1.危险源辨识结束后,应分别由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推荐采用LEC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汇总造册。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

23、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2.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3.每次进行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清单,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9 风险的控制9.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9.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

24、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9.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9.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9.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10 风险分级管控10.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

25、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2)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按照“五落实”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3)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召开公司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

26、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4)各部门牵头组织召开部门专题会,每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5)由安全负责人牵头,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10.2对重大风险要及时汇总,登记造册,

27、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10.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11 风险告知11.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11.2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

28、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11.3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12 文件管理工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

29、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13 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持续改进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和公布。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14 相关文件风险管控记录15 相关记录资

30、料表1 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 岗位: 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 No: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易发生事故类型现有控制措施LECD风险级别建议新增(改进)防范措施备注分析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安全负责人。表2 安全风险清单(示例)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防范措施依据风险等级责任人(一)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1化学品仓库(专用储存室、专用场所)(1)易燃、有毒化学品(如油漆、天拿水等)(2)腐蚀性化学品(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1)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

31、库内,防止泄漏或受热。应按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贮存,严禁超存、混存、露天堆放。易燃、易爆的场所和仓库,严禁烟火。(2)仓库应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防泄漏等措施。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4-2013)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2013)重大制表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填表说明:审核人为安全负责人。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各级部门、人员安全生产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

32、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4定义4.1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做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

33、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4.2安全检查(即隐患排查)4.2.1公司级安全检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4.2.2日常检查主要是厂区、车间、罐区、仓库安全检查,是指各部门主管在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安全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厂区、车间、罐区、仓库的消防设施的检查和巡检。4.2.3节假日检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假节日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管理、物资准备、备用设备、应急管理、劳动纪律、厂区管理、车间管理等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应

34、急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4.2.4季节性检查是指企业结合季节性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隐患排查。5职责5.1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5.2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35、5.2.1企业主要负责人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5.2.2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5.3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各部门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装置运行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5.4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综合级、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组织、实施、验证,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负责公司各类事

36、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各单位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总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评审、修订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安全检查表,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5.5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6基本要求6.1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

37、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安全检查表。6.1.1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果等内容。安全检查时应按照安全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账、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并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6.1.2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企业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报告;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关研

38、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6.1.3企业应定期组织对安全检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和培训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对安全检查表进行修订:(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装置和重要的设备设施发生重大改变的; (3)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4)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危害因素辨识结果有较大变动或识别出新的危害因素。6.2 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6.3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

39、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7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7.1 事故隐患排查方式事故隐患排查与日常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7.2事故隐患排查频次日常安全检查排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并要求立即整改完毕,如有无法整改项,立即上报安全管理部门处理;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3)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排查出问题后以通知单形式下发责任部门并责令其定期整改。(4)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8 事故隐患排查内容根据本企业生产装置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0、:(1)安全基础管理;(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3)消防设备;(4)电气系统;9隐患建档9.1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明确隐患的级别,按照“五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的原则,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9.2安全管理部门对隐患排查、监控、治理、验收评估、上报情况实行建档登记,重大隐患要单独建档。10隐患治理与上报10.1 隐患级别 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

41、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10.2隐患治理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隐患治理要分类实施:10.2.1车间自行组织排查出的隐患,如实记录在安全检查台账(车间保存),并按照规定的期限按期整改,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跟踪落实。10.2.2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排查出的隐患,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记录表,安全管理部门监督落实整改情况并如实在事故隐患整改回执单和安全检查台账中做好登记。10.2.3一时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治理方案论证资金落实限

42、期治理验收评估销号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总经理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验收,保证按期完成和治理效果。10.2.4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对一般事故隐患,由责任单位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10.2.5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

43、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3)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间发

44、生事故的安全措施。10.2.6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10.2.7 公司职工在生产安全巡检中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上报安全管理部门,对隐患报告人应给予相应奖励。10.3 隐患上报隐患上报要按照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的“珠海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每个月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

45、况和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发现无法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上报。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情况应当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还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重大事故隐患报送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11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11.1事故隐患报告11.1.1每天工作人员交接班例行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上级汇报;11.1.2当班人员在工作当中发现事故隐患的,立即向上级汇报,重大事故隐患由工序负责人向上级汇报,需要紧急处理的,应根据情况处理;11.1.3相关单位接到汇报后,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处理,需要其它部门配合的要向厂长汇报处理;11.1.4各工序负责人将每天的事故隐患处理情况向总经理汇报;11.1.5一旦发现存在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