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复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复习ppt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识框架,常见的酸、碱、盐,常见的酸,常见的碱,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常见的酸,浓盐酸:强腐蚀性、挥发性、瓶口会生成白雾,浓硫酸的特性: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稀释,稀酸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的反应,酸较活泼金属 盐+氢气,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酸碱 盐+水,酸盐 新酸+新盐,常见的碱,氢氧化钙:物理性质、制取、用途、俗称,氢氧化钠:潮解性、水溶性、腐蚀性、用途、俗称,碱溶液的化学性质,与指示剂的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碱酸 盐+水,碱盐 新碱+新盐,常见的盐,常见的盐及用途,盐的组成,盐的化学性质,盐金属 新盐+新金属,盐酸 新盐+新酸,盐碱 新盐+新碱
2、,盐1盐2 新盐1+新盐2,反应物均可溶,化学肥料,化肥的种类与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判断,条件及其应用:沉淀、气体或水,问题1 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吗?,答:不是。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CuSO4、NH4NO3的溶液显酸性,是盐溶液;同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Na2CO3、K2CO3的溶液显碱性,是盐溶液。但酸的溶液一定显酸性,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问答重难,问题2 需要密封保存的物质有哪些特点?分别找出实例说明。,答:易挥发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如浓盐酸、浓硝酸、酒精,否则物质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
3、分数减小;能吸水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如浓硫酸,否则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能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如氧化钙能吸收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分,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都需要密封保存等。,问题3 可以用水区分哪些物质?,答:可溶与不可溶的物质,如氯化钠和碳酸钙;都可溶于水,但得到的溶液颜色不同的物质,如氯化钠和硫酸铜;都可溶于水,但伴随的热现象不同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等。,问题4 浓硫酸有很多特殊的性质,请分别总结。,答:浓硫酸的密度较大,常用的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 g/cm3,将近为水的密度的 2 倍;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
4、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含碳、氢、氧元素的物质“脱水”碳化;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问题5 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探究?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生成的碳酸钠?,答: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即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有Na2CO3。对所加试剂的要求是只与Na2CO3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或也与NaOH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可以向溶液中加过量的酸或Ca(OH)2溶液、Ba(OH)2溶液或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变质程度有两种情况:部分变质,即物质为氢氧
5、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完全变质,即物质为碳酸钠。要探究变质程度,需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方法如下:a因为有些试剂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反应,产生相同的现象,所以往往用中性的物质将碳酸钠完全消耗掉,再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如用石蕊、酚酞等指示剂或pH试纸)。加入的中性物质可为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硝酸钡等。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酸,若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要除去碳酸钠,应符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不能减少主要的物质,操作比较简单等。除去碳酸钠的实质是除去碳酸根离子,若加入酸,会和氢氧化钠反应;若将其转化为沉淀,为了不减少主要的物质、不增加新的杂质,可
6、加入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考虑到试剂的价格,最好加入氢氧化钙。,问题6 酸、碱、盐都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哪些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答:(1)图 8-Z-1 展示了酸、碱、盐与物质之间的反应(“”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2)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盐和盐的反应。(3)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生成: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有气体生成:酸和碳酸盐的反应、碱和铵盐的反应;,有沉淀生成:酸和其他盐(除了碳酸盐)、碱和其他盐(除了铵盐)、盐和盐的反应要发生必须有沉淀生成,并要求反应物能溶于水。注意:碱和非金属氧
7、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其他基本反应类型。,中考热点,热点1 酸和碱的性质,热点考向考查酸或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探究。,典例1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8-Z-2所示,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典例1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8-Z-2所示,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A的类别可能是 _;若碱是氢氧化钠溶液,则物质B可能是_(填一种)。,金属氧化物,CO2(合理答案均可),典例1构建知识网络
8、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8-Z-2所示,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2)若指示剂为石蕊溶液,则反应的现象是_,反应的现象是 _。(3)反应的生成物是_和_。,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盐,水,典例1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8-Z-2所示,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4)该同学针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写出了下面的化学方程式:Cu+H2SO4(稀)=CuSO4+H2,有同学认为该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理由是_。,铜的活动性排在氢的
9、后面,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元素,解析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可分别推测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非金属氧化物;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铜是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故反应不能发生。,典例2 汕尾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溶液变红,HCl+NaOH=NaCl+H2O,解析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
10、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你认为猜想_不合理,其理由是_。,此时溶液呈无色,而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二,解析实验二:提出猜想 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此时溶液是无色的,故一定不会有氢氧化钠剩余。,设计实验拓展应用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_进行改良。,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熟石灰,解析 设计实验 猜想三中含有盐酸,要证明盐酸的存在,可以利用酸的化学性质,如加入石蕊溶
11、液,石蕊溶液会变红;或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产生气泡等。拓展应用 利用酸碱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向酸性土壤中加入碱性物质即可对土壤进行改良。,突破策略熟记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对应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可以用“手模法”形象快速地记忆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能力拓展若探究某溶液中是否含有酸,可利用酸的化学性质,选择能与酸反应且现象明显的物质或方法,如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会变红;或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会产生气泡等。但是不能通过检验酸中酸根离子存在的方式检验酸,因为盐溶液中也含有酸根离子。,热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pH),热点考向根据给出物质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指示剂的变
12、色情况。,典例 乐山中考 图8-Z-4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典例 乐山中考 图8-Z-4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D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B,解析葡萄汁的pH为4,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泡菜的pH为3,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草木灰水的pH为10,溶液显碱性,施用草木灰会增加土壤碱性;鸡蛋清的pH为8,牙膏的pH为9,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弱。,突破策略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和溶液的pH三者之间的关系如
13、下表所示:,能力拓展指示剂可以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而溶液的pH不仅可以反映溶液的酸碱性(定性),还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定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如酸性溶液中只有加入碱性溶液才有可能变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只有加入酸性溶液才有可能变为酸性溶液。采用加水的方法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热点3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实验,热点考向以实验探究题的方式考查某些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及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发生。,典例1 绍兴中考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向盛有2 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 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提示:Na2CO3与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提出
14、问题 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探究 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如图8-Z-5中甲所示。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于是得出结论:_。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和,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中的溶液各2 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她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两者发生了反应,且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反思评价 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她指出:_。交流讨论 试管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_。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推理: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
15、H;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正确的是推理 _(填“1”或“2”)。,应取用试管中的全部溶液与2 mL稀硫酸做对比实验,试管中溶液的pH大于7(或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无气泡),l,解析因为稀硫酸的pH7,说明稀硫酸已经不存在了,故可得出的结论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且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小敏应取用试管中的全部溶液与2 mL稀硫酸做对比实验。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因为试管中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并且不与碳酸钠反应,故试管中的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及生成的硫酸钠。,典例2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
16、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8-Z-6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CO2+Ca(OH)2=CaCO3+H2O,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_。李莉提出疑问,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_。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_(填代号),理由是_。,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
17、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突破策略证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而引起气压的变化,设计特殊装置进行对比实验(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2)借助酸碱指示剂或测定pH(适用于反应前后酸碱性发生改变的);(3)验证反应物的消耗或有新物质生成(适用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发生化学变化时有不同现象的);(4)测温度(适用于有明显温度改变的,如中和反应)。,能力拓展可以通过证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来证明反应的发生,同样也可通过溶液中某些离子没有明显减少来证明反应没有发生。,热点4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热
18、点考向以判断物质(或离子)是否能共存、物质之间相互的转化等方式考查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典例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HCl、Ca(OH)2、NaNO3 BNaCl、K2CO3、H2SO4CHCl、BaCl2、CuSO4 DKNO3、NaOH、Na2CO3,D,解析AHCl、Ca(OH)2、NaNO3 H+与OH-不能共存BNaCl、K2CO3、H2SO4 H+与CO32-不能共存CHCl、BaCl2、CuSO4 Ba2+和SO42-不能共存DKNO3、NaOH、Na2CO3 各离子间都能共存,典例2 南宁中考 如图8-Z-7是几种化合物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锌化合
19、物M的转化关系图。(1)物质M属于 _(填“酸”“碱”或“盐”)。(2)写出转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符合转化反应的规律:_。,盐,ZnO+2HCl=ZnCl2+H2O,盐和盐均可溶,且至少产生一种沉淀(或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突破策略准确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中产生的现象是解决离子共存、物质的检验或鉴别、物质的相互转化等问题的基础。,能力拓展要判断几种物质(或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关键是看它们能否发生反应,若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能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溶液中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如下:,不能共存的离子对,H+与OH-,相互反应会生成水,H+与CO32-
20、(或HCO32-),相互反应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NH4+与OH-,相互反应会生成氨水,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水,Ca2+与CO32-;Ba2+与CO32-;Ag+和CL-;Ba2+与SO42-;Cu2+、Fe3+、Fe2+、Mg2+分别与OH-;等等,相互反应会生成沉淀,热点5 物质的检验或鉴别,热点考向选择鉴别几种物质的方法或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对某物质的检验。,典例1 聊城中考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CO3三种溶液,该试剂是()AKCl溶液 BBa(OH)2溶液CNaOH溶液 DNaNO3溶液,B,解析KCl溶液、NaNO3溶液与NaCl、NH4Cl、Na2CO3三种溶液
21、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Ba(OH)2溶液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和水,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NaCl不反应而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NaOH溶液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和水,与NaCl、Na2CO3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典例2 遂宁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溶
22、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的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的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_(填化学式)。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NaCl、NaOH,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实验设计及验证 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产生气体,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突破策略(1)区分开检验和鉴别的不同。检验即鉴定,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是否含有某种成分;鉴别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开来的操作。(2)检验、鉴别物质的依据从物质的物理性质方面:如颜色、气味、
23、溶解性、挥发性;从物质的化学性质方面:如发生反应时要能产生气体、沉淀或颜色变化等现象。,(3)熟记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力拓展检验、鉴别物质的原则:原理正确,步骤简单,现象明显(无干扰),检验过程中不可引入下面待检验的物质或离子。,热点6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热点考向直接判断除杂试剂、除杂操作或除杂方案的正误。,典例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C,解析盐酸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钡与杂质硫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会引入新杂质;铜与杂质硝酸银反应生成原物质硝酸铜和银,银和过量的铜经过滤除去;稀盐酸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新杂质氯化钠,而且稀盐酸还能
24、与原物质氢氧化钠反应。,突破策略要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除杂时要遵循的原则:不增,即分离除杂过程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即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发生改变(质量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加入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易分,即反应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或直接转化为原物质;简单,即除杂过程要求步骤简单、操作简便,一般优先考虑物理方法。,能力拓展除杂的常用方法: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与杂质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沉淀或气体,或直接将杂质转化为原物质除去。在实际的除杂问题中,除了要考虑原理的正确,还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想办法将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如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
25、gCl2、Na2SO4得到NaCl,在将粗盐溶解于水后,需加过量的BaCl2溶液除掉Na2SO4,加过量的NaOH溶液除掉MgCl2。,但与此同时又引入新的杂质BaCl2和NaOH,所以还需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掉原物质中的CaCl2和引入的新杂质BaCl2。然后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在滤液中加适量盐酸除掉过量的Na2CO3和NaOH,再蒸发得到纯净的NaCl。,热点7 物质的推断,热点考向以框图或文字叙述等方式对物质进行推理和判断。,典例1 济宁中考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
26、下面的现象:,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AHCl、BaCl2、H2SO4、Na2CO3BH2SO4、HCl、BaCl2、Na2CO3CHCl、H2SO4、BaCl2、Na2CO3DH2SO4、Na2CO3、HCl、BaCl2,C,解析结合题给物质,分析表格的实验现象:因为丙与乙和丁混合都产生白色沉淀,则可判断丙是BaCl2,乙和丁是H2SO4或Na2CO3,则甲是HCl。再由甲和乙混合无明显现象、甲与丁混合产生无色气体可知,乙是H2SO4,丁是Na2CO3。最后把推断出的各物质代入表格验证,正确。,典例2南宁中考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
27、种相同的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8-Z-8所示“”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F的化学式:_。(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H2O,灭火(合理即可),Na2CO3+Ca(OH)2=CaCO3+2NaOH,置换反应,解析(1)C俗称纯碱,所以C是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所以F是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A是氧气;氧
28、气会转化成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水会转化成E,E和碳酸钠会反应,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所以D可以是硫酸。推出的AF中都含有氧元素,再代入框图检验,推断合理。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突破策略框图推断题的解题策略: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注在题中。然后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推理(顺藤摸瓜),得出结果。为了顺利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用途、反应关系、反应现象、反应条件等知识,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自我验证:把推出的答案放回原题去进行检验,确定答案的正确性。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不能答非所问。,能力拓展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1)一点击破,顺逆推断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得出其他结论。(2)相遇组合,对比推断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的次数,再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3)提出假设,讨论推断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