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经验融合时期——辽、金、元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工作经验融合时期——辽、金、元ppt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秘书工作经验融合时期辽、金、元,方 芳,PREFACE,辽、金、元是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这些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低于汉族,入主中原后,他们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向封建化过渡。其秘书工作水平从总体而言明显不及唐宋,但在有些方面也有所创新。我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是各民族共同积累起来的,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经验的融合时期。,序 言,CONTENTS,目 录,第一节,辽、金的秘书工作,第二节,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第三节,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第一节,辽、金的秘书工作,一、辽代的秘书工作,(一)秘书机构和人员,中央政府
2、,北面官(辽官),南面官(汉官),治契丹,治汉人,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府南、北大王院南、北宣徽院,(统治中枢),分掌文铨、部族、丁赋和兵机、武铨、群牧之事,是全国军政中枢、秘书工作中枢,分别置有林牙、知院贴黄、知圣旨头子事、掌院头子等官,负责秘书工作。,设有给事院知圣旨头子事、掌院头子、院掾史等官员,负责文书工作。,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辽代中央秘书机构既保留了一些契丹旧制,又仿汉制,两者相混合的特点,表现了辽代在秘书工作中积极吸取汉族经验的倾向。,(一)秘书机构和人员北面官中设有大林牙院,掌文翰,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负责拟制、颁布诏书等事务。令
3、史,掌文书案牍之事。中书省所设令史由进士担任,文官及武官都有,朝廷中枢机关的令史可参与朝廷册封等大典,地位较唐宋有所提高。译史,州以上官府中从事笔译公文的吏员,因辽境内民族众多,公文需以多种文字拟制,故此职甚为普遍。,一、辽代的秘书工作,(二)文书档案工作,辽代的统治者力图学习宋代的文书档案工作经验。第一,在辽与宋交战中,俘虏和招纳不少汉族人士,统治者大都注意使用,让他们担任秘书官职,试图依靠他们的经验、学识,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秘书工作。第二,辽统治者不惜重金,常以十倍的高昂价格收购,用各种方法竭力搜求宋朝的文书档案,既从中了解宋王朝的内部动向,也作为开展秘书工作的参考。第三,由于宋辽长期对峙,
4、时有战争,辽统治者对本朝的文书档案十分重视,规定无论是文书档案、国人著述,只准在其境内流行,如有传于境外者处以极刑。,一、辽代的秘书工作,二、金的秘书工作,(一)秘书机构和人员,金代官制,初期只有女真族原有的简单称号,至熙宗时沿用辽、宋旧制。,中央设有尚书省(但不设中书、门下两省)总揽政务,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丞相,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金初,设有元帅府,掌管军政,后改称枢密院,除有都事主管秘书工作外,还设有奏事官,负责承受圣旨、奏事、省院议事等,是皇帝的亲信秘书。置翰林学士院,负责拟制诏命,学士品级提高。地方府、州、县各级官衙内设有判官、掌书记、主簿、孔目等秘书官职。后为了行文方便,规
5、定判官、掌书记、主簿等统称为“幕职官”,孔目以下为“吏”。,(一)秘书机构和人员金代有名目众多的低级秘书人员:,一、金的秘书工作,二、金的秘书工作,(二)文书档案工作,金代文书工作中最突出的成就,是设立了快速传递官方文书的急递铺制度。,据金史记载,泰和六年(1206),金王朝已设有提控急递铺官,掌管急递铺事务。在军马要道上每十里设置一铺,以铺头一人为首,辖有铺兵3人,在所辖军的射粮军内选用。急递铺的路线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系列。急递铺制度大大提高了公文传递速度,为元以后各朝所沿用,这是对文书工作的一大贡献。金代仿照宋制,在中央机构内普遍设立了架阁库,收藏档案,置官主管,设有国史院,利用档案修史。
6、,二、金的秘书工作,(二)文书档案工作,纵观金代的秘书工作,在机构设置、文书档案工作等方面都略高于辽代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女真族与契丹族社会经验、文化水平不相上下,都处于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中,金灭辽后吸收了辽代秘书工作的经验,更多的是仿照唐、宋制度,从双方吸取经验,发展速度自然较快。金的南部边界直达淮河、秦岭,比辽更深入中原地区,更多地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有助于秘书工作的发展。金兵曾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将宋王朝中央收藏的大量文书档案系数掠取,这些文书档案为他们提供了宋代成熟的秘书工作经验,促进了他们的秘书工作;金代任用大批汉族士人为秘书官。因而,其秘书工作的水平
7、略高于辽代。,第二节,元朝的秘书机构和官职,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军事强国。公元13世纪,蒙古族先后攻灭了西夏、金和南宋,统一了中国。它的中央机构既承袭前朝,又有所变化。由于疆域辽阔,地广人多,民族众多,元初只设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枢纽,下依尚书省编制,设六部,同时,设枢密院掌军务和机密事宜,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也在中书省内。,一、秘书机构,一、秘书机构,(一)中书省的秘书部门,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是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设有:,一、秘书机构,(二)其他秘书机构,中央还设有内八府宰相,掌诸王朝见皇帝的事宜,遇有诏令,则与蒙古
8、翰林院官员共同译写、润色。,翰林院,翰林院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主掌修撰国史,负责拟制、翻译、颁降皇帝的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行中书省,路府州县,地方:,设经历司,负责秘书工作,设主簿,主管秘书工作,二、秘书官职,(一)案牍吏员,案牍是官衙中公文、档案的泛指。案牍吏员就是官衙中处理公文事务的秘书人员,是官衙中居于首席地位的吏职。案牍吏员中重要的名目有令吏、司吏、书吏、必阇赤四种。,(二)传达吏员,宣使,设于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行省等一、二品官衙中。主要职掌:宣读诏书或官衙命令;传达主官旨意,催促各项政务。,奏差,设于宣慰司、六部、廉访司等三品衙门中。主要职掌“往来传达,实为行人”。如宣慰
9、司的奏差传达主官的命令,廉访司的奏差负责本司重要公文的传送。,宣使和奏差都是宣达命令、汇报要事的秘书吏员,起上通下达的作用,由于他们经常和中书省或行省的主官接触,地位较高。,二、秘书官职,(三)其他重要秘书吏员,知印,设于部以上中央官府及行省、行台、行院等官衙中,负责掌管官衙印章、印信,其地位同于案牍吏员,为高级吏员。地方官衙中不设知印,由司吏轮流掌管印章。典吏,从中书省到司、县官衙内普遍设置,是地位最低的吏员,负责公文档案的收发、启拆、保管事宜。,二、秘书官职,许多官衙吏员利用职权,将自己子侄等亲戚招聘为写发。,由吏的子弟充任,一些因贪赃枉法而受惩开除的吏员,或市镇中游手好闲、不在户籍者,利
10、用关系,再入衙门,充当贴书、写发,以图苟且。,由被开除的吏员充任,大批弃学少年充任,许多少年十几岁就废弃学业,到官府帮忙书写文字,成为见习吏员。,三、秘书吏员的来源,(一)见习秘书吏员的来源,元朝自中央政府至地方各级官府中,有一大批见习吏员,其中许多从事秘书业务,名目有:贴书、写发和主案。他们是秘书吏员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1.元朝地方官衙中的秘书吏员主要来自见习吏员。贴书、写发听从吏指挥,从事文书抄写、记录、起草等,逐渐熟悉吏业和官场风俗。他们依附于吏员,和吏员结成隶属关系。贴书、写发任满五年,没有过错,就可“转正”为县、司吏员,任县、司吏员十年,再无过错,可再
11、升为府、州吏员。2.从民间直接选用。由有声望的老者和上户人家采纳众议,推举德才兼备的“白身”(即平民)直接充任司、县司吏。,三、秘书吏员的来源,三、秘书吏员的来源,(三)中央政府秘书吏员的来源,第三节,元朝的文书档案工作,一、文书工作制度,二、公文文体,元代皇帝和皇后、太子颁下的文书,除沿用前代的诏书等文体以外,还设有下列文体:宣命、敕牒均为皇帝封增百官的文书。懿(y)旨皇后颁下的文书。令旨皇太子及诸王颁下的文书。皇帝颁下的文书统称为圣旨,其中公开告谕臣民的文书,因以黄纸书写,称为黄榜,也称为皇榜。臣下上呈皇帝、太子的文书仍沿用前代的奏、启等。,各级官府,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呈、申、牒上、牒呈
12、上等,答付、今故牒、指挥等,咨、平牒等,三、档案工作,元代仿照宋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官衙中普遍设置架阁库,收藏前代和本朝的档案。本朝形成的档案依据文字不同,分为蒙文、回回文、汉文档案,特设有蒙文架阁库、回回架阁库。由于元统治者缺乏统治幅员广阔的大国的经验,各级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往往借助于旧档案中的先例,所以,对旧档案的利用率很高。他们依据宋、金的档案,建立起各项立国制度。元代设有实录院、国史院,利用档案编修实录、国史,尤其重视汇编典章格例,以供施政时参用,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元典章。由于元代统治集团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加上采取民族歧视政策等原因,在利用档案修史方面远不及宋兴盛。元代的档案工作又出现和文书工作混合的现象,其工作制度也与文书工作密切相关。元代继承唐、宋以来的一案一卷制度和保密制度。新创的当面交卷制度、周年交案制度则对档案工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促进作用。,THANK YOU FOR WATCHING,